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樟叶越橘根内生真菌的农林病害菌抑制活性
1
作者 程璐瑶 罗旭璐 +4 位作者 杨晓琴 朱国磊 刘云 李永和 赵平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共8页
【目的】筛选具有农林病害菌抑制活性的樟叶越橘根内生真菌,为其在生物防治中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密粘褶菌(Gloeophyllum trabeum)等2种木腐菌和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m)等5种植物病原真菌为指示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 【目的】筛选具有农林病害菌抑制活性的樟叶越橘根内生真菌,为其在生物防治中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密粘褶菌(Gloeophyllum trabeum)等2种木腐菌和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m)等5种植物病原真菌为指示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30株内生真菌的抑制活性。【结果】层出镰刀菌(F.proliferatum,VDGF-9)和二型伞霉(Umbelopsis dimorpha,VDGF-151)对采绒革盖菌(Coriolus versicolor)呈强抑制作用,抑菌率分别为75.0%和76.2%。28株内生真菌对密粘褶菌呈强或较强抑制作用,其中绿木霉(Trichoderma virens,VDGF-85)和嗜松青霉(Penicillium pinophilum,VDGF-806)抑制活性最强,抑制率均高达94.1%;其次是P.vasconiae(VDGF-1,92.9%)、Phialocephala fortinii(VDGF-210,92.9%)、P.virgatum(VDGF-38,91.8%)、Pezicula radicicola(VDGF-111,91.8%)、哈茨木霉(T.harzianum,VDGF-811,91.8%)和变绿木霉(T.viridescens,VDGF-44,91.0%)。对腐皮镰孢(F.solani)具有强或较强抑制作用的内生真菌有17株,其中VDGF-44的抑制活性最强,抑制率为88.0%;对禾谷镰孢具有强或较强抑制活性的内生真菌有16株,其中内生尖孢镰孢(F.oxysporum,VDGF-49,88.0%)的抑制活性最强;对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具有强或较强抑制作用的内生真菌有19株,其中内生腐皮镰孢(VDGF-122,91.3%)的抑制活性最强;对尖孢镰孢具有强或较强抑制活性的内生真菌有22株,其中P.cluniae(VDGF-106)和Lophiostoma chamaecyparidis(VDGF-223)的抑制活性最强,均为84.6%;对芸苔链格孢(Alternaria brassicicola)具有强或较强抑制作用的内生真菌有27株,其中VDGF-811(92.2%)的抑制活性最强。【结论】30株供试樟叶越橘根内生真菌对2种木腐菌和5种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叶越橘 内生真菌 农林病害菌 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4种聚类算法对素点夜蛾幼虫龄期的划分
2
作者 钱鹏帆 张永科 +4 位作者 张晓媛 曾民芳 韩小龙 李永和 罗旭璐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31,共8页
【目的】探究4种经典聚类算法对素点夜蛾(Condica capensis)幼虫龄期的划分,并明确划分的最佳指标。【方法】以室内饲养的420头素点夜蛾为试验材料,测量其头壳宽、头壳长和触角间距,运用4种聚类算法(高斯混合模型、K-means聚类、DBSCAN... 【目的】探究4种经典聚类算法对素点夜蛾(Condica capensis)幼虫龄期的划分,并明确划分的最佳指标。【方法】以室内饲养的420头素点夜蛾为试验材料,测量其头壳宽、头壳长和触角间距,运用4种聚类算法(高斯混合模型、K-means聚类、DBSCAN聚类和OPTICS聚类)对其龄期进行划分,并采用传统的龄期划分指标和回归分析对划分结果进行验证。【结果】4种聚类算法都可以确定素点夜蛾幼虫有6个龄期,高斯混合模型与K-means的聚类结果优于DBSCAN聚类和OPTICS聚类的结果。1~6龄期幼虫的头壳宽分别为:0.260~0.300 mm、0.374~0.484 mm、0.594~0.836 mm、0.899~1.273 mm、1.406~1.645 mm和1.801~2.254 mm;头壳长分别为:0.228~0.296 mm、0.319~0.416 mm、0.515~0.631 mm、0.733~0.909 mm、0.944~1.250 mm和1.305~1.664 mm;触角间距分别为:0.110~0.163 mm、0.217~0.309 mm、0.382~0.543 mm、0.523~0.734 mm;0.828~1.093 mm和1.061~1.480 mm。【结论】高斯混合模型和K-means聚类是适用于素点夜蛾幼虫龄期划分的方法,头壳宽和头壳长可以作为素点夜蛾的分龄指标,触角间距可以作为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点夜蛾 幼虫龄期 聚类算法 头壳 触角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子刺梨内生真菌拮抗活性菌株筛选及分子鉴定 被引量:1
3
作者 罗福新 阚欢 +3 位作者 李永和 赵平 刘云 罗旭璐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4-132,共9页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无子刺梨枝条和叶片中具有生物防治潜力的内生真菌,以2种木腐菌和4种植物病原真菌为靶标,采用五点对峙法筛选对病原真菌具有拮抗活性的内生真菌菌株,并探讨活性菌株的分类地位。结果显示,菌株RSZF 36、RSZF 39和RSYF 34...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无子刺梨枝条和叶片中具有生物防治潜力的内生真菌,以2种木腐菌和4种植物病原真菌为靶标,采用五点对峙法筛选对病原真菌具有拮抗活性的内生真菌菌株,并探讨活性菌株的分类地位。结果显示,菌株RSZF 36、RSZF 39和RSYF 34对2种木腐菌的抑制率均达80%以上,菌株RSZF 34和RSZF 36对4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率均大于75%,菌株RSZF 36对6种病原菌的抑制率均高于75%,呈现强抑制能力。84株内生真菌中有12株对6种病原菌抑制率均在70%以上,属于活性菌株,其中9株来自枝条,3株来自叶片。对12株活性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将其归属为1门2纲3目3科4属,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为优势菌属,占活性菌株的41.67%。综上,无子刺梨内生真菌中广泛分布着抑菌活性菌株,且不同内生菌株对不同病原菌的拮抗能力表现出一定的选择性或专一性。本研究结果可为无子刺梨内生真菌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子刺梨 内生真菌 拮抗活性 筛选 鉴定 植物病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雀嘴茶咖啡酰熊果苷水提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8
4
作者 李娜 但汉龙 +4 位作者 刘云 罗旭璐 贺鹏 阚欢 赵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182-186,191,共6页
采用水浴法提取雀嘴茶中的6'-O-咖啡酰熊果苷,研究水浴温度、液料比、提取次数、水浴时间对6'-O-咖啡酰熊果苷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中心组合设计原理和响应面分析法对6'-O-咖啡酰熊果苷的提取工艺条件进行... 采用水浴法提取雀嘴茶中的6'-O-咖啡酰熊果苷,研究水浴温度、液料比、提取次数、水浴时间对6'-O-咖啡酰熊果苷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中心组合设计原理和响应面分析法对6'-O-咖啡酰熊果苷的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水浴提取6'-O-咖啡酰熊果苷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水浴温度72℃、液料比12∶1(m L/g)、提取次数4次和水浴时间60 min。在此优化条件下,6'-O-咖啡酰熊果苷平均得率为19.63%,与理论预测值较为接近,说明采用中心组合响应面法分析优化雀嘴茶6'-O-咖啡酰熊果苷水浴提取工艺的方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雀嘴茶 6'-O-咖啡酰熊果苷 水浴提取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花木瓜籽粕多酚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6
5
作者 贺鹏 雷进斌 +4 位作者 罗旭璐 姜力 刘云 阚欢 赵平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6-111,共6页
采用超声波辅助丙酮法提取白花木瓜籽粕多酚,研究了丙酮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对多酚得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确定了白花木瓜籽粕多酚的最佳提取条件。结果显示,最佳提取条件为丙酮体积分数80%、料液比1︰10... 采用超声波辅助丙酮法提取白花木瓜籽粕多酚,研究了丙酮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对多酚得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确定了白花木瓜籽粕多酚的最佳提取条件。结果显示,最佳提取条件为丙酮体积分数80%、料液比1︰10、提取时间40 min和提取次数3次,在此条件下,多酚的得率达3.56mg/g。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测定方法评价了白花木瓜籽粕多酚的抗氧化活性,其清除DPPH自由基的SC50值为200.34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木瓜籽粕 多酚 提取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藤果籽粕多酚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测定 被引量:12
6
作者 罗旭璐 袁雨川 +3 位作者 贺鹏 刘云 赵平 阚欢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5-78,共4页
采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法提取美藤果籽粕多酚,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确定了美藤果籽粕多酚的较佳提取条件。结果显示,较佳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80%、料液比1∶10、提取时间40 min和提取次数3次,在此条件下,美藤果籽粕多酚含量为0.623 m... 采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法提取美藤果籽粕多酚,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确定了美藤果籽粕多酚的较佳提取条件。结果显示,较佳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80%、料液比1∶10、提取时间40 min和提取次数3次,在此条件下,美藤果籽粕多酚含量为0.623 mg/g。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测定方法评价了美藤果籽粕多酚的抗氧化活性,其清除DPPH自由基的SC50值为159.303μg/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藤果籽粕 多酚 提取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腾冲红花油茶籽壳中三萜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5
7
作者 贺鹏 罗旭璐 +1 位作者 阚欢 赵平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18-220,共3页
为研究腾冲红花油茶籽壳的三萜类化学成分,利用柱色谱法对其8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从腾冲红花油茶籽壳中分离鉴定出2个三萜化合物,化合物的名称分别为齐墩果酸(1)和3β... 为研究腾冲红花油茶籽壳的三萜类化学成分,利用柱色谱法对其8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从腾冲红花油茶籽壳中分离鉴定出2个三萜化合物,化合物的名称分别为齐墩果酸(1)和3β-O-乙酰齐墩果酸(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腾冲红花油茶 茶籽壳 三萜 分离鉴定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花木瓜多聚原花青素降解条件优化 被引量:3
8
作者 张霞 姜力 +3 位作者 李娜 罗旭璐 张加研 赵平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9-215,共7页
以白花木瓜多聚原花青素的降解主产物(-)-表儿茶素-(4β-8)-(-)-表没食子儿茶素3-O-没食子酸酯(1)的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物料比(多聚原花青素/茶多酚,PPC/TP)和盐酸浓度对化合物1生成量的影响,并通过响... 以白花木瓜多聚原花青素的降解主产物(-)-表儿茶素-(4β-8)-(-)-表没食子儿茶素3-O-没食子酸酯(1)的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物料比(多聚原花青素/茶多酚,PPC/TP)和盐酸浓度对化合物1生成量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法对白花木瓜PPC降解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白花木瓜PPC的最佳降解条件为: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81.5 min,PPC/TP比为1.5∶1.0,盐酸浓度为1%。在此条件下,化合物1的含量为601.093mg/mL,与理论预测值(606.103 mg/mL)较为接近,表明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白花木瓜PPC降解条件的方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木瓜 多聚原花青素 降解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茅松树皮多聚原花青素降解优化(英文)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娜 姜永新 +5 位作者 李美娟 罗旭璐 刘云 阚欢 张加研 赵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0-116,共7页
【目的】以基于茶多酚的思茅松树皮多聚原花青素降解反应中(-)-表儿茶素-(4β-8)-(-)-表没食子儿茶素3-O-没食子酸酯(化合物1)的含量作为评价指标,确定思茅松树皮多聚原花青素的最佳降解条件,为思茅松树皮多聚原花青素降解产物的进一步... 【目的】以基于茶多酚的思茅松树皮多聚原花青素降解反应中(-)-表儿茶素-(4β-8)-(-)-表没食子儿茶素3-O-没食子酸酯(化合物1)的含量作为评价指标,确定思茅松树皮多聚原花青素的最佳降解条件,为思茅松树皮多聚原花青素降解产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方法】采用HPLC定量分析方法测定各反应溶液中化合物1的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反应温度(50~90℃)、反应时间(30~180 min)、盐酸浓度(0.1%~5%)和茶多酚/多聚原花青素比率(1∶3~3∶1,w/w)对化合物1生成的影响。采用4因素5水平中心组合旋转设计的响应面法优化其降解条件,以化合物1的含量为响应值,以上述4个因素为自变量,利用Design-Expert V8.0.6软件对28个试验点测定所得数据进行多元非线性分析,建立回归模型,并通过方差分析对模型进行显著性检测。【结果】反应温度、盐酸浓度和茶多酚/多聚原花青素比率明显影响降解反应中化合物1的生成,建立的回归模型极显著(P<0.000 1),且线性系数良好(R2=0.952 6),说明建立的数学模型能较好地描述试验结果,可用于分析和预测化合物1的生成。思茅松树皮多聚原花青素的最佳降解条件为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60 min、盐酸浓度1%和茶多酚/多聚原花青素比率3∶2。经验证此条件下反应液中化合物1的浓度可达718.57 nmol·mL^(-1),与理论值(721.39 nmol·mL^(-1))较为接近。【结论】采用中心组合旋转设计的响应面法分析优化思茅松树皮多聚原花青素降解以获取主产物(-)-表儿茶素-(4β-8)-(-)-表没食子儿茶素3-O-没食子酸酯的方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茅松树皮 (-)-表儿茶素-(4β-8)-(-)-表没食子儿茶素3-O-没食子酸酯 多聚原花青素 降解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栽培条件下紫椿嫩叶的营养成分比较 被引量:2
10
作者 罗旭璐 校彦赟 +2 位作者 贺鹏 石卓功 赵平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6-68,共3页
对露地和大棚两种不同栽培条件的紫椿嫩叶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两种栽培条件下的紫椿嫩叶均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其中露地栽培紫椿嫩叶中的总糖、蛋白质、可溶性固形物、黄酮、氨基酸和矿质元素的含量均略高于大棚栽培嫩... 对露地和大棚两种不同栽培条件的紫椿嫩叶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两种栽培条件下的紫椿嫩叶均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其中露地栽培紫椿嫩叶中的总糖、蛋白质、可溶性固形物、黄酮、氨基酸和矿质元素的含量均略高于大棚栽培嫩叶中的含量。两种紫椿嫩叶均含有16种氨基酸以及9种矿质元素。其中,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等鲜味氨基酸以及药效氨基酸含量丰富,常量元素的分布规律为钾>钙>磷>镁>钠,具有典型的高钾低钠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紫椿嫩叶具有较高的营养和保健价值,且露地栽培紫椿嫩叶的总体营养品质略优于大棚栽培紫椿嫩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椿 嫩叶 栽培条件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叶越桔不定根培养体系建立 被引量:12
11
作者 卜程洪 张訸 +5 位作者 罗旭璐 付羚 唐军荣 李娟 丁勇 赵平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00-205,共6页
以樟叶越桔组培苗叶片为试验材料,分析不同暗培养时间、激素、碳源以及培养基等因素对不定根诱导的影响,建立了樟叶越桔叶片诱导不定根的培养体系,并进一步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筛选出樟叶越桔叶片直接诱导不定根的最优诱导方案。结果表明:W... 以樟叶越桔组培苗叶片为试验材料,分析不同暗培养时间、激素、碳源以及培养基等因素对不定根诱导的影响,建立了樟叶越桔叶片诱导不定根的培养体系,并进一步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筛选出樟叶越桔叶片直接诱导不定根的最优诱导方案。结果表明:WPM+IBA 1.0 mg/L+50.0g/L白砂糖+暗培养15 d为不定根的最适诱导条件,其生根率达9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叶越桔 叶片 组培 不定根 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叶越桔1株内生真菌的鉴定及其抑菌活性 被引量:14
12
作者 陈肖学 樊苗苗 +5 位作者 张訸 罗旭璐 赵长林 伍建榕 李靖 赵平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87-192,共6页
从野生樟叶越桔叶中分离得到1株内生真菌VDL117,利用形态学分类方法、ITS序列测定以及系统发育分析鉴定其为曲霉属杂色曲霉。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其发酵液对棉花枯萎菌等5种常见农作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并对其发酵液进行了酸碱稳定... 从野生樟叶越桔叶中分离得到1株内生真菌VDL117,利用形态学分类方法、ITS序列测定以及系统发育分析鉴定其为曲霉属杂色曲霉。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其发酵液对棉花枯萎菌等5种常见农作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并对其发酵液进行了酸碱稳定性及热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VDL117发酵液对5种病原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发酵液在酸性条件下对5种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较强,碱性条件下活性减弱,并在70℃及以下温度能保持活性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叶越桔 内生真菌 杂色曲霉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素对樟叶越桔离体培养物次生代谢物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谭亚婷 尚俊可 +5 位作者 罗旭璐 张訸 丁勇 赵平 闫晓慧 唐军荣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3-139,共7页
为补充樟叶越桔野生资源中熊果苷、6’-O-咖啡酰熊果苷(CA)的不足,以同一批次的樟叶越桔组培苗为材料,对其茎段和叶片中的熊果苷、CA含量进行了测定,并比较不同NAA或IBA处理下,组培苗离体茎段、叶片培养物中熊果苷、CA的含量差别。结果... 为补充樟叶越桔野生资源中熊果苷、6’-O-咖啡酰熊果苷(CA)的不足,以同一批次的樟叶越桔组培苗为材料,对其茎段和叶片中的熊果苷、CA含量进行了测定,并比较不同NAA或IBA处理下,组培苗离体茎段、叶片培养物中熊果苷、CA的含量差别。结果表明,组培苗叶片中熊果苷和CA的含量要明显高于茎段。在NAA诱导处理下组培苗离体叶片或茎段均能产生愈伤组织,且所有诱导物中仅有熊果苷产生,未检测出CA;而在IBA诱导处理下,均能检测出熊果苷、CA。熊果苷含量在NAA 0.5mg/L处理叶片时的含量最高,为(1.01±0.04)%,而CA含量则以IBA 0.3mg/L处理茎段时含量最高,为(0.47±0.00)%。因此,樟叶越桔组培苗的叶片、茎段分别是离体生产熊果苷、CA的最适材料,而NAA或IBA可作为樟叶越桔组培苗离体叶片或茎段产生熊果苷、CA的诱导子。研究结果为樟叶越桔组培苗开展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提供了前期基础,也为樟叶越桔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叶越桔 组培苗 离体培养 次生代谢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竹箐栽培型古茶树内生真菌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活性 被引量:16
14
作者 陈建英 陈肖学 +5 位作者 罗旭璐 杨崇仁 张颖君 李绍忠 江鸿建 赵平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22-429,共8页
【目的】了解香竹箐栽培古茶树内生真菌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活性。【方法】采用尖端菌丝纯化法分离内生真菌,并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内生真菌进行鉴定,采用五点对峙培养法筛选对供试病原真菌具有拮抗活性的内生真菌菌株,对具... 【目的】了解香竹箐栽培古茶树内生真菌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活性。【方法】采用尖端菌丝纯化法分离内生真菌,并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内生真菌进行鉴定,采用五点对峙培养法筛选对供试病原真菌具有拮抗活性的内生真菌菌株,对具有较强活性的菌株进行分类地位归属。【结果】从香竹箐栽培古茶树枝叶中共分离纯化出308株内生真菌,归属于61个形态型。病原真菌拮抗试验结果显示:有18株内生真菌对4种以上供试菌的抑制率大于50%,分别隶属于2门3纲10目13科14属。有13株对至少1种供试菌的抑制率大于75%,有9株对5种供试菌的抑制率均大于50%。其中,菌株Ct-BC40、Ct-BC72和Ct-LP113对5种供试菌的抑制率达80%以上,属强拮抗菌株。【结论】香竹箐栽培古茶树内生真菌中广泛分布着抑菌活性菌株,占分离菌株总数的96%以上,且抗菌活性、种属分布具有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古茶树 内生真菌 植物病原真菌 拮抗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叶越桔嫩枝扦插技术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于晓锐 张德国 +3 位作者 唐军荣 罗旭璐 刘云 赵平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78-183,共6页
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消毒方式、施肥种类、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和浓度进行樟叶越桔嫩枝扦插试验。结果表明:生根率最高的是No.7(0.5%KMnO4消毒、50 mg/L NAA处理和0.1%尿素施肥),其次是No.1(不消毒、50 mg/L NAA处理和0.1%... 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消毒方式、施肥种类、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和浓度进行樟叶越桔嫩枝扦插试验。结果表明:生根率最高的是No.7(0.5%KMnO4消毒、50 mg/L NAA处理和0.1%尿素施肥),其次是No.1(不消毒、50 mg/L NAA处理和0.1%奥西母液施肥);No.1的根数最多,其次是No.2(不消毒、100 mg/L ABT1处理和0.1%尿素施肥);No.5(3%乙醇消毒、200 mg/L ABT1处理和0.1%奥西母液施肥)的根长度最长,其次是No.1;新稍高度最高的是No.3(不消毒、200 mg/L ABT3处理和不施肥),其次是No.1。综合分析可得,No.1(不消毒、50 mg/L NAA处理和0.1%奥西母液施肥)为樟叶越桔扦插的最适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叶越桔 嫩枝 扦插 植物生长调节剂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子刺梨的体内外抗氧化活性及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安雪菲 但汉龙 +3 位作者 罗旭璐 刘云 李永和 赵平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7-182,共6页
采用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和ROS清除活性测试方法,评价无子刺梨果汁及果渣提取物的体内外抗氧化活性,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对果汁和果渣中多酚、黄酮和三萜等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果汁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和A... 采用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和ROS清除活性测试方法,评价无子刺梨果汁及果渣提取物的体内外抗氧化活性,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对果汁和果渣中多酚、黄酮和三萜等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果汁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半清除浓度分别为(17.58±0.48)μg/mL和(56.26±3.07)μg/mL,果渣提取物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半清除浓度分别为(45.38±0.68)μg/mL和(101.67±1.15)μg/mL,果汁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均强于阳性对照Vc和果渣提取物。果汁提取物和果渣提取物的ROS清除率分别为(84.80±3.40)%和(83.80±3.60)%,表明2种提取物的体内抗氧化活性相当,且均强于阳性对照。果汁中总多酚、总黄酮和总三萜的含量分别为(32.81±0.19)、(29.62±0.06)、(61.88±0.62)mg/g,果渣中总多酚、总黄酮和总三萜的含量分别为(21.66±0.29)、(12.11±0.05)、(15.16±0.22)mg/g,果汁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均高于果渣,并与其抗氧化能力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子刺梨 抗氧化活性 总多酚 总黄酮 总三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叶越桔根优势内生菌对宿主组培苗干旱胁迫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安雪菲 罗旭璐 +4 位作者 唐军荣 刘云 杨晓琴 马焕成 赵平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8-114,共7页
为了挖掘樟叶越桔根优势内生真菌二型伞霉的生物学功能,将其回接到宿主组培苗中进行干旱胁迫试验,测定其对宿主组培苗干旱胁迫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分正常的情况下,二型伞霉在植物正常的生长过程中有助于增强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在... 为了挖掘樟叶越桔根优势内生真菌二型伞霉的生物学功能,将其回接到宿主组培苗中进行干旱胁迫试验,测定其对宿主组培苗干旱胁迫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分正常的情况下,二型伞霉在植物正常的生长过程中有助于增强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在干旱胁迫下,接种二型伞霉能够快速且显著地增强植物中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有利于组培苗迅速调节自身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同时,二型伞霉能够快速且明显地增强植物中脯氨酸的含量和可溶性糖的累积。因此,樟叶越桔根中的优势内生真菌二型伞霉能够增强樟叶越桔抵御干旱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叶越桔 组培苗 真菌 二型伞霉 干旱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叶越桔愈伤组织诱导及其细胞悬浮培养体系建立 被引量:11
18
作者 付羚 张訸 +3 位作者 罗旭璐 尚俊可 唐军荣 赵平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9-124,130,共7页
以樟叶越桔组培苗幼嫩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其愈伤组织诱导和增殖的影响,建立樟叶越桔的细胞悬浮培养体系。结果表明,樟叶越桔的愈伤组织诱导的适宜培养基为WPM+2.0mg/L6-BA+0.05mg/LNAA+2.0mg/L2,4-D+30%蔗糖。樟叶越... 以樟叶越桔组培苗幼嫩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其愈伤组织诱导和增殖的影响,建立樟叶越桔的细胞悬浮培养体系。结果表明,樟叶越桔的愈伤组织诱导的适宜培养基为WPM+2.0mg/L6-BA+0.05mg/LNAA+2.0mg/L2,4-D+30%蔗糖。樟叶越桔愈伤组织增殖的最佳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为2.0mg/LZT+0.4mg/LNAA,得到的蓬松愈伤组织适宜进行其悬浮培养。WPM3/5有机为适宜的改良培养基,通过细胞悬浮生长曲线的测定,确定樟叶越桔细胞悬浮培养较适宜的继代周期为14d,最长不宜超过21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叶越桔 愈伤组织 诱导 增殖 细胞悬浮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腾冲古银杏品质分析及综合评价 被引量:6
19
作者 卜程洪 曾为林 +4 位作者 罗旭璐 付羚 刘云 阚欢 赵平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2-177,共6页
以腾冲市江东村古银杏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5株古银杏的主要性状和营养成分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其外观性状和主要营养成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古银杏在鲜果质量、果纵径、果横径、核质量、核宽、核长、核厚、单仁... 以腾冲市江东村古银杏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5株古银杏的主要性状和营养成分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其外观性状和主要营养成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古银杏在鲜果质量、果纵径、果横径、核质量、核宽、核长、核厚、单仁质量和核形系数等指标差异显著,鲜果质量变异系数最大;古银杏富含蛋白质、粗纤维、总糖、总酸、总黄酮、维生素C、17种氨基酸和9种矿质元素;经模糊综合评判法得到4号综合品质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银杏 品质 模糊综合评判 外观性状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叶越桔叶内生真菌的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樊苗苗 陈肖学 +6 位作者 张訸 罗旭璐 曾为林 刘丽 伍建榕 李靖 赵平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1-147,共7页
为筛选具有抑菌活性的樟叶越桔叶内生真菌,以小麦雪腐病菌等10种植物病原真菌作为靶标菌,采用平板对峙法和生长速率法测定内生真菌的拮抗效果及其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有10株内生真菌分别对小麦雪腐病菌、三七丝核病菌、番茄... 为筛选具有抑菌活性的樟叶越桔叶内生真菌,以小麦雪腐病菌等10种植物病原真菌作为靶标菌,采用平板对峙法和生长速率法测定内生真菌的拮抗效果及其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有10株内生真菌分别对小麦雪腐病菌、三七丝核病菌、番茄灰霉病菌、辣椒镰刀病菌和白菜黑斑病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其中烟曲霉菌株的抗菌活性最强,对番茄灰霉病菌、辣椒镰刀病菌和三七丝核病菌的抑菌率分别为83.26%、68.82%和68.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叶越桔 内生真菌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