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粒子泡排剂在大牛地低含硫气井中的应用及评价 被引量:5
1
作者 杨易骏 王锦昌 +7 位作者 周瑞立 王萍 罗曦 袁本福 房晓军 吴伟然 徐卫峰 罗旭术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9年第7期20-25,共6页
大牛地奥陶系风化壳是典型的“低压、低孔、低渗”致密碳酸盐岩气藏。由于地质条件及开采工艺等原因,使风化壳中低含硫气井地层水具有高矿化度(平均143300mg/L)、偏酸性(pH为5.5~6)的特点,对现用泡排剂性能提出更高要求。针对这一现状,... 大牛地奥陶系风化壳是典型的“低压、低孔、低渗”致密碳酸盐岩气藏。由于地质条件及开采工艺等原因,使风化壳中低含硫气井地层水具有高矿化度(平均143300mg/L)、偏酸性(pH为5.5~6)的特点,对现用泡排剂性能提出更高要求。针对这一现状,引进纳米粒子泡排剂,剖析了其作用机理,评价了其基本性能,并优选2口低含硫气井(H2S含量12mg/m^3~150mg/m^3)开展了抗酸、抗盐先导试验。室内测试及现场试验表明,该泡排剂与低含硫气井地层水及现用药剂配伍性良好,且具有优异的抗酸、抗盐性能;2口井试验后,单井套油压差减小1.23MPa、生产时率提高2.31%、产气量增加509m^3/d,总体投入产出比为1:3.6,取得了良好的增产稳产效果及经济效益。因此,该泡排剂在大牛地奥陶系风化壳气藏低含硫气井中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含硫气井 纳米粒子泡排剂 性能评价 应用及评价 大牛地奥陶系风化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高效泡排剂的性能评价及现场试验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易骏 王锦昌 +6 位作者 周瑞立 王萍 房晓军 吴伟然 徐卫峰 罗旭术 岑学齐 《中外能源》 CAS 2019年第5期53-57,共5页
针对大牛地气田部分气井产出液中凝析油含量偏高导致现用泡排剂效果差的问题,引进新型高效泡排剂,采用Q/SH4006 03—2014 《大牛地气田泡沫排水采气工艺作业规范》进行了室内性能评价、并选取3口井开展了新型高效泡排剂抗油性先导试验... 针对大牛地气田部分气井产出液中凝析油含量偏高导致现用泡排剂效果差的问题,引进新型高效泡排剂,采用Q/SH4006 03—2014 《大牛地气田泡沫排水采气工艺作业规范》进行了室内性能评价、并选取3口井开展了新型高效泡排剂抗油性先导试验。测试结果表明,该泡排剂在温度为70℃、凝析油体积分数为30%的条件下,初始泡高、5min泡高以及携液率分别高达160mm、150mm、64.8%,均优于现用泡排剂,抗凝析油性能良好。现场试验表明,3口井(凝析油体积分数10%~20%)试验后,平均单井油套压差减小0.34MPa,单井产气量增加618m3/d,排水采气效果明显,表明该泡排剂对大牛地气田含凝析油气井有很好的适应性。经济核算显示,3口井试验后日增产量为1854m^3、累计增产量为7.9156×104m^3,累计创效9.18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9,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该新型高效泡排剂在大牛地气田后期开发生产中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油 高效泡排剂 性能评价 现场试验 大牛地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压耐盐型泡排剂在大牛地气田的应用及评价 被引量:4
3
作者 杨易骏 刘慧 +10 位作者 王锦昌 周瑞立 李国峰 陈旭 林新宇 何荣华 吴伟然 徐卫峰 王厦 张家伟 罗旭术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0年第5期13-20,共8页
针对现用泡排剂在大牛地气田低压及产出液矿化度偏高气井中应用效果较差的问题,优选两性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自主研发了一种低压耐盐型泡排剂CP-01,评价了其基本性能、并选取5口井进行了现场试验及经济效果分析。室内测试结果表明,该泡... 针对现用泡排剂在大牛地气田低压及产出液矿化度偏高气井中应用效果较差的问题,优选两性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自主研发了一种低压耐盐型泡排剂CP-01,评价了其基本性能、并选取5口井进行了现场试验及经济效果分析。室内测试结果表明,该泡排剂与试验井地层水及其他现用药剂配伍性良好,且起泡、稳泡、二次起泡及携液性能均比现用泡排剂优异。现场试验及经济效果分析显示,5口井(矿化度为68100 mg/L^149000 mg/L)试验后,平均单井油套压差减小0.26 MPa,单井产气量增加232 m^3/d、产液量增加0.35 m^3/d,累计增产气量1.7415×10^4m^3、累计增产液量26.1 m^3,总体投入产出比为1:1.7,取得了一定的排水采气效果及经济效益。因此,该低压耐盐型泡排剂CP-01在大牛地气田后期开发生产中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耐盐型泡排剂 性能评价 应用及评价 大牛地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牛地气田气井全生命周期采气管柱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何云 吴伟然 罗旭术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0年第6期109-112,共4页
气井投产后随着时间延长,压力、产量会不断降低,其携液能力将逐步减弱,后期需采取各种排液措施方可维持气井正常生产。选择合适尺寸的油管,有利于气井长期保持较好的携液能力,可延缓各种助排措施的时间。以大牛地气田为例,对气井按产量... 气井投产后随着时间延长,压力、产量会不断降低,其携液能力将逐步减弱,后期需采取各种排液措施方可维持气井正常生产。选择合适尺寸的油管,有利于气井长期保持较好的携液能力,可延缓各种助排措施的时间。以大牛地气田为例,对气井按产量、液气比进行分类,在考虑临界携液流量和井筒压降的基础上,以气井的理论无助排期为主要评价指标,分析不同尺寸管柱在不同类型气井全生命周期中的适应性,为生产实践选择合适的油管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牛地气田 全生命周期 携液能力 井筒压降 临界携液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