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井炮同步激发采集技术在塔北—塔中沙漠区的应用
1
作者 杨连刚 朱运红 +3 位作者 宋金鹏 罗新生 康婷婷 田浩男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69,共9页
近年来,塔里木油田在台盆区沙漠地带采取“区带整体部署,集中高效采集”的方式加快该区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全覆盖部署,地震资料采集面临工作量大、采集时窗短、多支队伍同时施工等诸多挑战。多支地震队施工距离较近造成的数据混叠严重... 近年来,塔里木油田在台盆区沙漠地带采取“区带整体部署,集中高效采集”的方式加快该区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全覆盖部署,地震资料采集面临工作量大、采集时窗短、多支队伍同时施工等诸多挑战。多支地震队施工距离较近造成的数据混叠严重影响深层有效弱信号,通过延长激发时间间隔和轮换交替施工方式势必大幅降低生产效率。为此,通过室内数值模拟定性分析及工区内大炮检距、长排列试验资料和现场录制的120 s长背景记录定量分析,综合建立数据混叠分析时间—空间图板,明确了沙漠区数据混叠的类型及产生机理,提出不同距离条件下井炮激发方案,并成功应用于富满油田Ⅱ区2408 km2沙漠连片三维地震采集。生产实践表明,所提方法可有效地规避数据混叠,在此基础上,采集日效提高约35%,确保了项目优质、高效、按期完成,夯实了油气高效勘探开发资料基础,为大沙漠区连片三维采集提供了借鉴,也为改进防重炮装备系统提供了技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震采集 沙漠区 数据混叠 同步激发 井炮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残丘精细刻画及控储特征分析——以塔里木盆地轮古地区奥陶系风化壳岩溶储集层为例 被引量:22
2
作者 张云峰 谭飞 +5 位作者 屈海洲 钟治奇 刘勇 罗新生 王振宇 渠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16-726,共11页
基于塔里木盆地轮古地区奥陶系鹰山组风化壳岩溶古地貌精细刻画,对岩溶残丘规模、数量及控储特征进行了量化研究。首先应用"印模法"及残丘体积计算公式,刻画了各级岩溶微地貌,对岩溶残丘的数量、相对幅度、面积、体积等参数... 基于塔里木盆地轮古地区奥陶系鹰山组风化壳岩溶古地貌精细刻画,对岩溶残丘规模、数量及控储特征进行了量化研究。首先应用"印模法"及残丘体积计算公式,刻画了各级岩溶微地貌,对岩溶残丘的数量、相对幅度、面积、体积等参数进行定量评价,分析残丘不同部位储集层发育情况。轮古地区风化壳岩溶高差范围约140~160 m,厚度由岩溶高地向斜坡和阶地减小;共识别出各类残丘252个,Ⅰ、Ⅱ类残丘虽数量较少,但总体体积大,为有利的储集层发育区;残丘与现今构造高点重合率高(96.42%),后期构造运动基本未改变残丘形态,具备良好的成藏条件;岩溶残丘主体部位洞穴型、裂缝孔洞型、孔洞型和裂缝型储集层均有发育,且优质储集层发育厚度较大,各项储集层参数优于残丘翼部,残丘相对幅度与单井产量具正相关性,残丘规模和部位与产量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轮古地区 奥陶系 鹰山组 风化壳岩溶 岩溶残丘 控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地区下奥陶统鹰山组白云岩成因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王振宇 杨柳明 +3 位作者 马锋 杨柳燕 臧诗清 罗新生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2年第1期20-25,共6页
塔中地区下奥陶统鹰山组作为塔里木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的重要层系,发育大量白云岩优质储层,但受白云岩埋藏深度大、勘探程度低等因素的影响,对其成因方面的认识有待深入研究。文中利用8口井的钻井取心资料,对鹰山组白云岩的岩石... 塔中地区下奥陶统鹰山组作为塔里木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的重要层系,发育大量白云岩优质储层,但受白云岩埋藏深度大、勘探程度低等因素的影响,对其成因方面的认识有待深入研究。文中利用8口井的钻井取心资料,对鹰山组白云岩的岩石学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5种类型的白云岩,白云岩的C和O同位素偏轻,Sr同位素含量较高。结合微量元素、阴极发光等地化特征,认为鹰山组白云岩具有深埋藏、热液和近地表蒸发海水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鹰山组 白云岩 成因模式 地球化学特征 塔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洞型碳酸盐岩定容油藏形成机理及开发技术 被引量:10
4
作者 邓兴梁 罗新生 +2 位作者 刘永福 黄腊梅 熊昶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9-83,共5页
碳酸盐岩定容油藏多分布在分支断裂周围,储集层类型以洞穴型为主,具地层能量弱、地层压力下降快、单井控制范围小、无地层水产出等特征。综合分析认为,油气成藏后,伴随着构造运动及油气充注的停止,分支断裂油藏油水界面之下的地层水处... 碳酸盐岩定容油藏多分布在分支断裂周围,储集层类型以洞穴型为主,具地层能量弱、地层压力下降快、单井控制范围小、无地层水产出等特征。综合分析认为,油气成藏后,伴随着构造运动及油气充注的停止,分支断裂油藏油水界面之下的地层水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方解石从地层水中析出,堵塞了油水界面下的早期流体运移通道,油水界面以上油气被封闭,形成无水的定容油藏。基于定容油藏的动静态特征及开发实践,提出了一井多靶点注水替油开发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缝洞型储集层 碳酸盐岩油藏 定容油藏 注水替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北斜坡下奥陶统鹰山组热液岩溶特征及发育模式 被引量:2
5
作者 罗亚男 罗新生 +1 位作者 张云峰 孙崇浩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3期19-22,共4页
塔中北斜坡下奥陶统鹰山组受热液改造强烈,来源于地壳深部富含CO2和H2S的热液流体沿断裂、不整合面等发生运移,并对其流经的碳酸盐岩围岩发生溶蚀及白云岩化,形成孔洞缝组合,极大地改善了储层的物性。热液岩溶识别标志为岩石热褪色、非... 塔中北斜坡下奥陶统鹰山组受热液改造强烈,来源于地壳深部富含CO2和H2S的热液流体沿断裂、不整合面等发生运移,并对其流经的碳酸盐岩围岩发生溶蚀及白云岩化,形成孔洞缝组合,极大地改善了储层的物性。热液岩溶识别标志为岩石热褪色、非选择性溶蚀、缝洞充填典型热液矿物、"树状扩散"、"层状叠合"的地震反射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液岩溶 识别标志 模式 鹰山组 塔中北斜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Ⅰ号坡折带上奥陶统礁滩相特征及其对储层的控制
6
作者 王振宇 罗新生 +1 位作者 孙崇浩 彭小娇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2期5-8,共4页
研究区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沉积时期发育生物礁、灰泥丘、粒屑滩等亚相,这些亚微相组合成的礁(丘)滩复合体已发育。礁滩体的横向变化特征总体上表现为沿Ⅰ号坡折带发育礁滩复合体,内侧主要形成丘滩复合体。储层发育受礁型微地貌影响明显... 研究区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沉积时期发育生物礁、灰泥丘、粒屑滩等亚相,这些亚微相组合成的礁(丘)滩复合体已发育。礁滩体的横向变化特征总体上表现为沿Ⅰ号坡折带发育礁滩复合体,内侧主要形成丘滩复合体。储层发育受礁型微地貌影响明显,高能相带的礁滩体有利于储层的发育。礁型微地貌控制着储层发育的层位性与区域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礁滩复合体 礁型微地貌 储层 上奥陶统 塔中I号坡折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轮古油田奥陶系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10
7
作者 程飞 韩杰 +4 位作者 韩开飞 刘俊峰 崔仕提 罗新生 翟姝玲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24,2,共10页
针对塔里木盆地轮古潜山奥陶系油气藏勘探开发现状,引入试井分析方法,基于轮古地区的钻井、岩心、测井、地震、试井和分析化验资料,分析轮古地区储层岩石类型、沉积相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储层物性和储层分布特征,研究储层主控因素.结... 针对塔里木盆地轮古潜山奥陶系油气藏勘探开发现状,引入试井分析方法,基于轮古地区的钻井、岩心、测井、地震、试井和分析化验资料,分析轮古地区储层岩石类型、沉积相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储层物性和储层分布特征,研究储层主控因素.结果表明:轮古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经过各种成岩作用改造,其原生孔隙已被破坏殆尽,有效孔隙空间主要是加里东—海西期构造及岩溶作用形成的裂缝和溶蚀孔洞,储层分布的非均质性极强.岩溶缝洞型储集体的发育主要受岩性岩相、岩溶作用和构造破裂作用等因素控制.岩性岩相是储层的基础,岩溶作用和构造破裂作用是储层形成和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溶蚀孔洞是稳产的条件,裂缝是高产、稳产的关键.碳酸盐岩储层特征是岩性、沉积环境、多种成岩作用和构造活动等因素综合作用结果,即碳酸盐岩储层通常是岩性、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相互叠加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作用 储层特征 高能相带 奥陶系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M数据体的山地地形地类划分方法及在物探经济技术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杨连刚 江民 +3 位作者 潘树林 罗新生 宋金鹏 罗姜民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3-103,共11页
塔里木盆地山前冲断带地形起伏剧烈,山体风化剥蚀严重且地表类型复杂多样,地震采集前期野外踏勘存在周期长、成本高、不全面等诸多问题,长期制约着油田地震采集项目成本测算和方案优化决策效率。为此,提出了一种通过数字高程模型(Digita... 塔里木盆地山前冲断带地形起伏剧烈,山体风化剥蚀严重且地表类型复杂多样,地震采集前期野外踏勘存在周期长、成本高、不全面等诸多问题,长期制约着油田地震采集项目成本测算和方案优化决策效率。为此,提出了一种通过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数据体提取地形特征要素以量化评价炮、检点地形地类的方法,首先利用数理统计方法确定起伏度、坡度2个地形特征要素的最佳计算邻域大小和划分区间,然后引入纵深距离进一步弥补这2个地形特征要素在综合表征地震采集施工难度中的不足。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踏勘精细程度、准确反映施工难度;地形地类划分周期由以往的1周以上缩减至2天以内,从而为客观、公正地开展经济技术一体化评价和优化采集方案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采集 DEM数据体 地形特征要素 地形地类 经济技术一体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岩溶储层地震反射地质特征及其成因机理 被引量:5
9
作者 郭军参 王振宇 +1 位作者 屈海洲 罗新生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2期24-27,共4页
综合地震反射强弱及反射形态的差异,将地震反射类型划分为串珠状反射、片状反射、杂乱反射和弱反射,并对串珠状反射和片状反射进行细分。总结塔中西部下奥陶统鹰山组地震反射特征与岩溶储层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比较每种地震反射类型所... 综合地震反射强弱及反射形态的差异,将地震反射类型划分为串珠状反射、片状反射、杂乱反射和弱反射,并对串珠状反射和片状反射进行细分。总结塔中西部下奥陶统鹰山组地震反射特征与岩溶储层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比较每种地震反射类型所对应地质特征的差异,归纳形成四种地震反射类型的地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反射 岩溶储层 地质特征 碳酸盐岩 储层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中西部地区鹰山组“串珠状”反射地震地质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智远 孙德彬 罗新生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4年第3期41-43,87,共4页
塔中中西部地区在地震剖面上常见"串珠状"地震反射,通过对常规地震剖面的剖析,可将研究区"串珠状"反射细分为强"串珠"反射和弱"串珠"反射。两者的区别在于反射能量的强弱,在地震剖面上两类反... 塔中中西部地区在地震剖面上常见"串珠状"地震反射,通过对常规地震剖面的剖析,可将研究区"串珠状"反射细分为强"串珠"反射和弱"串珠"反射。两者的区别在于反射能量的强弱,在地震剖面上两类反射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从地质上解析,两者也具有类似的成因和控制因素,其分布主要受到了构造断裂、风化壳岩溶及埋藏岩溶的影响。通过对塔中中西部地区鹰山组"串珠状"反射地质特征的描述,建立起该区单井地震-地质模型,并对研究区形成"串珠状"反射的控制因素进行分析,明确了"串珠状"反射的发育分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中地区 “串珠状”地震反射 地震-地质模型 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