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Z91镁铝合金中HCP/BCC相界面结构 被引量:26
1
作者 肖晓玲 罗承萍 +3 位作者 刘江文 吴东晓 聂建峰 Barry C Muddle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5-20,共6页
采用常规和高分辨电镜研究了时效AZ91镁铝合金中 2种形态γ Mg17Al12 析出相的HCP/BCC相界面结构。发现第一类析出相的惯习面 (0 0 0 2 ) α∥ { 330 } γ 以及与其对接的另外 2组主要晶面的面间错配度都很小 (4%和2 % ) ,因此界面能较... 采用常规和高分辨电镜研究了时效AZ91镁铝合金中 2种形态γ Mg17Al12 析出相的HCP/BCC相界面结构。发现第一类析出相的惯习面 (0 0 0 2 ) α∥ { 330 } γ 以及与其对接的另外 2组主要晶面的面间错配度都很小 (4%和2 % ) ,因此界面能较小 ;而第 2类析出相的惯习面 (0 110 ) α∥ (330 ) γ 以及与其对接的另一组主要晶面的面间错配度都较大 (11%和 15 % ) ,因此界面能较大。从界面能和相变应变两方面讨论了各类析出相析出密度差别的原因 ,提出了改变析出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91镁铝合金 析出相 HCP/BCC相界面 透射电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生成制备Al_2O_3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被引量:31
2
作者 欧阳柳章 罗承萍 +1 位作者 隋贤栋 骆灼旋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59-162,共4页
研究了综合搅拌铸造法和原位反应制备Al2 O3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向熔体中直接加入制备高纯Al2 O3的原料Al2 (SO4) 3粉体 ,由反应分解的Al2 O3原位合成铝基复合材料。用该方法制备复合材料 ,既可节约成本 ,同时由Al2 (SO4) 3分解的SO3可... 研究了综合搅拌铸造法和原位反应制备Al2 O3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向熔体中直接加入制备高纯Al2 O3的原料Al2 (SO4) 3粉体 ,由反应分解的Al2 O3原位合成铝基复合材料。用该方法制备复合材料 ,既可节约成本 ,同时由Al2 (SO4) 3分解的SO3可以对熔体进行精炼、除气。结果表明 :Al2 O3颗粒和基体结合良好 ,没有发现气孔、团聚、集聚、偏析 ,克服了传统搅拌铸造所带来的铸造缺陷 ;Al2 O3弥散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冲击韧性和耐磨损性能 ;分解的SO3对熔体进行精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分解 复合材料 铸造缺陷 铝基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含量对铸造Mg-3Zn-xCu-0.6Zr镁合金时效析出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0
3
作者 李爱文 刘江文 +3 位作者 伍翠兰 罗承萍 焦东玲 朱红梅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487-1494,共8页
研究铜含量对铸造Mg-3Zn-xCu-0.6Zr镁合金时效行为的影响,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显微硬度计和X射线衍射仪确定T6时效处理后Mg-3Zn-xCu-0.6Zr镁合金中主要析出相的形态、数量和种类。结果表明:含Cu的Mg-3Zn-0.6Zr合金经18... 研究铜含量对铸造Mg-3Zn-xCu-0.6Zr镁合金时效行为的影响,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显微硬度计和X射线衍射仪确定T6时效处理后Mg-3Zn-xCu-0.6Zr镁合金中主要析出相的形态、数量和种类。结果表明:含Cu的Mg-3Zn-0.6Zr合金经180℃时效后,主要析出强化相是以其轴线垂直于基面(0001)Mg的板条状β′2-MgZn2,其次是以其轴线平行于基面(0001)Mg的短棒状β-MgZn;晶界共晶组Mg+(Mg2Cu,CuMgZn)基本保持不变;Cu含量越大(w(Cu)<2.0%),析出相的数量越多、分布越弥散,平均晶粒尺寸越小;Cu的加入一方面提高合金的固溶温度,提高固溶处理后合金中的空位浓度,因而显著促进析出相的空位形核和析出密度;另一方面,Cu的加入还能有效促进Zn在镁基体中的扩散,随Cu含量的增加,β′2-MgZn2数量随之增多,Zn的消耗随之增加,β-MgZn相却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Zn-Cu镁合金 β′2-MgZn2 β-MgZn TEM 时效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造Mg-3Zn-1.5Cu-0.6Zr镁合金的时效硬化及析出相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爱文 刘江文 +3 位作者 伍翠兰 罗承萍 焦东玲 朱红梅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53-1059,共7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显微硬度计、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分析时效热处理(T6)后的Mg-3Zn-1.5Cu-0.6Zr镁合金的析出相。结果表明:合金铸态组织主要由初晶Mg基体和非平衡共晶组织(Mg+Mg2Cu,CuMgZn)组成;经固溶处理,晶界处大部分非... 利用光学显微镜、显微硬度计、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分析时效热处理(T6)后的Mg-3Zn-1.5Cu-0.6Zr镁合金的析出相。结果表明:合金铸态组织主要由初晶Mg基体和非平衡共晶组织(Mg+Mg2Cu,CuMgZn)组成;经固溶处理,晶界处大部分非平衡共晶组织溶解。经180℃,16h时效后,合金达到时效硬度峰值,此时晶内析出相主要有3类:1)少量棒状的过渡相β1′-α(可能是Mg4Zn7),其轴线垂直于(0001)Mg,长度大约50nm;2)大量弥散分布的板条状和棱柱状的β2′-MgZn2,其轴线垂直于(0001)Mg,长度为50~150nm,该相是合金的主要时效硬化相;3)少量短杆状的β-MgZn,其轴线平行于(0001)Mg,长度约2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Mg-Zn-Cu镁合金 MgZn2 MgZn 显微组织 时效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层形成过程探讨 被引量:19
5
作者 陈显明 罗承萍 +1 位作者 刘江文 李文芳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2006年第5期14-18,21,共6页
对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层的形成过程以及形成过程中的工艺影响因素做进一步的探讨,得出微弧氧化膜层的形成是一种亚单层生长模型,它是“成膜→击穿→熔化→烧结→再成膜……”的多次循环过程。并且微弧氧化先期形成的主要是致密层,疏松层... 对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层的形成过程以及形成过程中的工艺影响因素做进一步的探讨,得出微弧氧化膜层的形成是一种亚单层生长模型,它是“成膜→击穿→熔化→烧结→再成膜……”的多次循环过程。并且微弧氧化先期形成的主要是致密层,疏松层则主要是在后期形成。还研究了成膜电压、电流、电解液体系等工艺参数与膜层生成的关系,发现电压越高,得到的膜层越厚,而电流在20A/dm2的电流密度下生成的薄膜具有较好的质量和性能,还发现在硅酸盐体系中形成的膜层在质量还是性能方面优于铝酸盐和磷酸盐体系中形成的膜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微弧氧化 膜层 模型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金化提高镁合金抗蠕变性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6
作者 李爱文 朱红梅 +2 位作者 焦东玲 刘江文 罗承萍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74-79,共6页
从镁合金高温蠕变机理出发,评述了提高镁合金抗蠕变性能的主要途径和近年来国内外主要抗蠕变镁合金系列(Mg-Al系、Mg-Zn系、Mg-RE系)的研究进展。通过合金化在镁合金晶内和晶界处生成一些弥散分布、热稳定性高的沉淀强化相,可减少高温... 从镁合金高温蠕变机理出发,评述了提高镁合金抗蠕变性能的主要途径和近年来国内外主要抗蠕变镁合金系列(Mg-Al系、Mg-Zn系、Mg-RE系)的研究进展。通过合金化在镁合金晶内和晶界处生成一些弥散分布、热稳定性高的沉淀强化相,可减少高温时镁合金的扩散蠕变和晶界滑动,是提高各系列镁合金抗蠕变性能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抗蠕变性 合金元素 晶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合金微弧氧化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23
7
作者 陈显明 罗承萍 +1 位作者 刘江文 李文芳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7-20,共4页
对镁合金微弧氧化过程中的热力学和动力学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微弧氧化过程满足热力学条件,微弧氧化不是一个典型的形核长大过程。膜层是在不断击穿、生成、烧结、排泄堆积等过程中生长起来的,而且在反应过程中,膜层的生成是由... 对镁合金微弧氧化过程中的热力学和动力学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微弧氧化过程满足热力学条件,微弧氧化不是一个典型的形核长大过程。膜层是在不断击穿、生成、烧结、排泄堆积等过程中生长起来的,而且在反应过程中,膜层的生成是由反应电压、电流、电解液体系、pH值等各种工艺参数所控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学 动力学 镁合金 微弧氧化 膜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Mg-Zn系合金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36
8
作者 陈晓强 刘江文 罗承萍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8-62,共5页
论述了国内外Mg-Zn系合金的研究和开发现状,分析了Zr和稀土元素在Mg-Zn系合金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对合金组织、性能及变形加工能力所产生的影响,总结了Mg-Zn-Re(-Zr)系合金中准晶相和G.P.区的形成、作用及特点。指出在Mg-Zn系合金中添加稀... 论述了国内外Mg-Zn系合金的研究和开发现状,分析了Zr和稀土元素在Mg-Zn系合金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对合金组织、性能及变形加工能力所产生的影响,总结了Mg-Zn-Re(-Zr)系合金中准晶相和G.P.区的形成、作用及特点。指出在Mg-Zn系合金中添加稀土元素合金化促进G.P.区的形成是研究开发高强韧性镁合金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镁合金 Mg-Zn系合金 稀土 G.P.区 准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羟基磷灰石涂层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9
作者 徐淑华 王迎军 罗承萍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2年第1期48-50,共3页
综述了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复合材料的发展及其涂层材料的制备工艺,分析了羟基磷灰石生物涂层材料的性能及涂层与基体的界面结合状态,提出了涂层材料急待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制备 界面 生物陶瓷复合材料 涂层材料 等离子喷涂工艺 人工关节 性能 结合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层结构 被引量:14
10
作者 陈显明 罗承萍 +1 位作者 刘江文 李文芳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65-1069,共5页
在硅酸盐碱性溶液中,采用恒电流控制模式,在电流密度为20 A/dm2时,以镁合金AZ91为基体制备微弧氧化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手段对制得的微弧氧化膜层进行相结构分析,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氧化膜层的表面、横截面及断口等进行研究,还探... 在硅酸盐碱性溶液中,采用恒电流控制模式,在电流密度为20 A/dm2时,以镁合金AZ91为基体制备微弧氧化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手段对制得的微弧氧化膜层进行相结构分析,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氧化膜层的表面、横截面及断口等进行研究,还探讨了表面疏松层和致密层的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制得的镁合金微弧氧化膜由MgO,MgSiO3和MgAl2O4等相组成;微弧氧化膜层由表面疏松层和致密层构成;镁合金微弧氧化形成的表面疏松层为多孔结构,这种孔呈网络结构分布;而形成的致密层结构非常致密,没有发现孔洞,而且它和基体的结合非常紧密;表面疏松层和致密层是经过“成膜→击穿→溶化→凝固→烧结……”等一系列循环过程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微孤氧化 微观结构 膜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造SiC_p/Al-Si复合材料中的“界面Si”行为 被引量:10
11
作者 隋贤栋 罗承萍 +1 位作者 欧阳柳章 骆灼旋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A01期20-24,共5页
采用TEM 研究了SiC/AlSi 复合材料, 提出了“界面Si”的概念。由于与增强体SiC 不润湿, 初生α(Al) 相不在SiC 颗粒上形核并对其发生排斥。(Al+ Si) 共晶体中的共晶领先相Si 优先在SiC表面上形... 采用TEM 研究了SiC/AlSi 复合材料, 提出了“界面Si”的概念。由于与增强体SiC 不润湿, 初生α(Al) 相不在SiC 颗粒上形核并对其发生排斥。(Al+ Si) 共晶体中的共晶领先相Si 优先在SiC表面上形核、长大, 形成界面Si, 并形成大量SiC/Si 界面。SiC/Si 界面“干净”、平直, 结合紧密, 其中未发现任何界面相。在个别SiC/Al 界面上析出了二次S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二次析出 界面硅 碳化硅 铝硅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Ca及Si镁合金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 被引量:8
12
作者 艾延龄 罗承萍 +1 位作者 刘江文 黄雁飞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844-1849,共6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含Ca、Si镁合金的显微组织特征。铸态下,仅含Ca的镁合金主要由镁基体和晶界离异共晶组织(Mg+Mg2Ca)组成;加入约0.5%(质量分数)Si后,晶界离异共晶组织消失,在晶界附近及晶内形成弥散分布的细...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含Ca、Si镁合金的显微组织特征。铸态下,仅含Ca的镁合金主要由镁基体和晶界离异共晶组织(Mg+Mg2Ca)组成;加入约0.5%(质量分数)Si后,晶界离异共晶组织消失,在晶界附近及晶内形成弥散分布的细小点状(球状)、针状和粗块状CaMgSi相;当含Si量较高(约1.0%)时,出现中国字形(针状)的Mg2Si相。固溶时效后,只含Ca的镁合金中晶界处离异共晶组织消失,代之以长大了的颗粒状Mg2Ca相;而Mg Ca Si合金的固溶时效组织较铸态无明显变化。对合金常温和高温短时拉伸性能也作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钙合金 Mg2Ca CaMgSi MG2SI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钇及混合稀土对AZ91镁合金时效析出的影响 被引量:19
13
作者 刘宏伟 罗承萍 刘江文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9-32,共4页
在AZ91镁合金中添加稀土和钇之后,高熔点的铝稀土化合物和铝钇化合物在凝固过程中首先结晶析出,并成为基体相的形核中心,或者被推移到初生α相结晶前沿,阻碍α相的生长,使其铸态组织得到细化。这两种化合物以及沉淀相Mg17Al12一起成为... 在AZ91镁合金中添加稀土和钇之后,高熔点的铝稀土化合物和铝钇化合物在凝固过程中首先结晶析出,并成为基体相的形核中心,或者被推移到初生α相结晶前沿,阻碍α相的生长,使其铸态组织得到细化。这两种化合物以及沉淀相Mg17Al12一起成为基体滑移的障碍,使镁合金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得到提高;另一方面,这两种化合物的生成也消耗了大量的合金元素铝,削弱了时效硬化效果,并延缓了时效峰值的出现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91镁合金 混合稀土 合金化 时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生物活性梯度涂层材料的界面特点 被引量:11
14
作者 徐淑华 罗承萍 王迎军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z1期163-167,共5页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钛合金基体等离子喷涂羟基磷灰石 (HA)生物活性梯度涂层的界面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 :经热处理后生物活性梯度涂层的结晶程度明显提高 ,涂层中存在HA晶体、β Ca3(PO4 ) 2 晶体以及中间相CaTiO3 晶体。涂层和...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钛合金基体等离子喷涂羟基磷灰石 (HA)生物活性梯度涂层的界面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 :经热处理后生物活性梯度涂层的结晶程度明显提高 ,涂层中存在HA晶体、β Ca3(PO4 ) 2 晶体以及中间相CaTiO3 晶体。涂层和基体的界面结合为冶金化学结合 ,HA涂层和基体Ti间存在过渡相ZrO2 ,过渡相ZrO2 的存在有利于提高涂层和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HA) 等离子喷涂 涂层 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钙合金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 被引量:11
15
作者 艾延龄 罗承萍 +1 位作者 刘江文 黄雁飞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3-6,共4页
应用XRD、SEM、TEM以及短时拉伸试验研究了钙对镁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铸态下,含钙镁合金主要由镁基体和晶界处的离异共晶组织(Mg+Mg2Ca)组成;固溶时效后,晶界处的离异共晶组织消失,代之以颗粒状的Mg2Ca相。铸态合金的常温... 应用XRD、SEM、TEM以及短时拉伸试验研究了钙对镁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铸态下,含钙镁合金主要由镁基体和晶界处的离异共晶组织(Mg+Mg2Ca)组成;固溶时效后,晶界处的离异共晶组织消失,代之以颗粒状的Mg2Ca相。铸态合金的常温力学性能较差,但固溶时效后其常温力学性能显著提高,并且在高温短时拉伸时仍然能保持较高的强度。随着含钙量的提高,晶界离异共晶量增加,铸态和时效态的室温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均下降,时效态高温短时抗拉强度增加,但伸长率仍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钙合金 Mg2Ca相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ZP增韧HA复合材料的电镜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徐淑华 罗承萍 王迎军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5-39,共5页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四方氧化锆多晶 (TZP)增韧羟基磷灰石 (HA)复合材料的微观相结构进行了观察与分析 .结果表明 ,氧化锆的加入没有改变羟基磷灰石的晶体结构 ,羟基磷灰石材料的生物活性没有降低 .氧化锆以三种晶形存在 ,即单斜氧化锆...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四方氧化锆多晶 (TZP)增韧羟基磷灰石 (HA)复合材料的微观相结构进行了观察与分析 .结果表明 ,氧化锆的加入没有改变羟基磷灰石的晶体结构 ,羟基磷灰石材料的生物活性没有降低 .氧化锆以三种晶形存在 ,即单斜氧化锆、四方氧化锆和立方氧化锆 .单斜氧化锆的出现说明材料内发生了四方氧化锆 (t_ZrO2 )向单斜氧化锆 (m_ZrO2 )马氏体相变 ,这种马氏体相变有利于提高HA材料的韧性 .力学性能结果表明 ,加入ZrO2 后 ,材料的断裂韧性明显提高 .同时对TZP增韧HA材料的增韧机制进行了探讨 ,并认为ZrO2 对HA材料的增韧机制主要是应力诱导相变增韧和相变诱发微裂纹增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陶瓷材料 四方氧化锆多晶 复合材料 增韧机制 透射电子显微镜 生物材料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气相沉积金刚石薄膜的晶体缺陷和杂质 被引量:11
17
作者 黄元盛 罗承萍 邱万奇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2004年第1期5-9,共5页
化学气相沉积(CVD)金刚石的主要晶体缺陷为孪晶、层错和位错。杂质主要有非晶碳、石墨和氢等。文中对上述晶体缺陷及杂质的研究进行了回顾:这些缺陷和杂质可以存在于晶内或者晶界;缺陷密度、杂质含量与化学气相沉积的沉积条件有很大关系... 化学气相沉积(CVD)金刚石的主要晶体缺陷为孪晶、层错和位错。杂质主要有非晶碳、石墨和氢等。文中对上述晶体缺陷及杂质的研究进行了回顾:这些缺陷和杂质可以存在于晶内或者晶界;缺陷密度、杂质含量与化学气相沉积的沉积条件有很大关系;一般缺陷密度和杂质含量随甲烷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杂质的存在也直接影响金刚石晶体缺陷的形成;并对CVD金刚石的五次孪晶的研究作了总结。这对以后CVD金刚石的晶体学研究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 晶体缺陷 杂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杂钨类金刚石膜的显微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馨 肖晓玲 +2 位作者 洪瑞江 罗承萍 林松盛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9-84,共6页
利用非平衡磁控溅射与离子源复合沉积技术,以高纯甲烷和氮气作反应气体,钨为溅射靶,在40Cr、Si(100)基片和不锈钢基体上分别制备了厚度约为2μm的掺杂钨类金刚石膜,并在类金刚石膜与基体间沉积了过渡层;应用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俄歇... 利用非平衡磁控溅射与离子源复合沉积技术,以高纯甲烷和氮气作反应气体,钨为溅射靶,在40Cr、Si(100)基片和不锈钢基体上分别制备了厚度约为2μm的掺杂钨类金刚石膜,并在类金刚石膜与基体间沉积了过渡层;应用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俄歇电子能谱等手段分析了掺杂钨类金刚石膜的显微结构和表面成分;应用球盘摩擦磨损试验机以及纳米硬度计等测试了膜的硬度、摩擦性能及结合强度。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膜表面均匀、致密、光滑,具有典型的类金刚石结构特征;掺杂的钨弥散分布在无定型的碳中,一部分形成W2C微晶相;当膜中钨原子分数约为20%时,膜的硬度最高,摩擦因数也相对较小,膜基结合力在70 N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平衡磁控溅射 掺杂钨 类金刚石膜 摩擦因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层的组织分布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显明 罗承萍 刘江文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075-2079,共5页
研究了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层的组织分布情况。在碱性电解液(NaH2PO4/Na2SiO3/NaAlO2:5~20g/L,NaOH:1~5g/L,KF:5~8g/L,Na3C6H5O7:0.5~2g/L,EDTA:0.5~2g/L)中,以AZ91镁合金为基体制备出微弧氧化陶瓷薄膜,制备时采用恒电流控制模式,电... 研究了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层的组织分布情况。在碱性电解液(NaH2PO4/Na2SiO3/NaAlO2:5~20g/L,NaOH:1~5g/L,KF:5~8g/L,Na3C6H5O7:0.5~2g/L,EDTA:0.5~2g/L)中,以AZ91镁合金为基体制备出微弧氧化陶瓷薄膜,制备时采用恒电流控制模式,电流密度为20A/dm2;采用扫描电镜(SEM)、光学显微镜和X-ray衍射仪(XRD)研究了氧化薄膜的微观组织结构。发现:(1)在所研究的3种电解液体系中,选用硅酸盐电解液制备的膜层具有较好的组织形貌;(2)氧化膜的两层结构中,致密层占整个膜层厚度的绝大部分,大约在75%~85%之间;(3)电解液中的成膜元素如Si、Al、P主要分布在膜层的表面层中,致密层则主要由Mg、O两种元素构成;相应的物相构成中,MgSiO3、MgAl2O4或Mg3(PO4)2主要分布在表面层中,致密层则主要由MgO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微弧氧化 微观组织 膜层 物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层结构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显明 罗承萍 刘江文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5-49,共5页
对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层结构进行分析测试,所采用的手段主要有X–ray、SEM、EDS和XPS。通过测试发现,膜层中的物相Mg、MgO、MgSiO3、MgAl2O4会随着膜层深度的不同有不同的分布。通过表面价态和结合能的分析,发现膜层中还含有少量的SiO2和A... 对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层结构进行分析测试,所采用的手段主要有X–ray、SEM、EDS和XPS。通过测试发现,膜层中的物相Mg、MgO、MgSiO3、MgAl2O4会随着膜层深度的不同有不同的分布。通过表面价态和结合能的分析,发现膜层中还含有少量的SiO2和Al2O3。并测试了一些含Mn或Cr的着色膜表面,发现样品表面不含有Mn或Cr元素,这些元素应该是通过表面层多孔结构进入到膜层较深处参与反应并分布在膜层深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微弧氧化 膜层 XPS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