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栀子全国生产区划中指标成分多波长HPLC方法建立 被引量:5
1
作者 苗琦 罗光明 +7 位作者 罗扬婧 葛菲 朱玉野 付小梅 胡生福 朱继孝 邵坚 胡燕珍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00-302,共3页
以栀子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多波长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栀子中京尼平苷酸、京尼平1-β-D龙胆二糖苷、绿原酸、栀子苷、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等6种有效成分的测定方法,并将此方法应用于不同产地栀子成分含量的测定,为栀子全国生产区划提供... 以栀子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多波长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栀子中京尼平苷酸、京尼平1-β-D龙胆二糖苷、绿原酸、栀子苷、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等6种有效成分的测定方法,并将此方法应用于不同产地栀子成分含量的测定,为栀子全国生产区划提供了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 栀子 生产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栀子中6种成分含量 被引量:3
2
作者 苗琦 罗扬婧 +6 位作者 方文娟 罗光明 邵坚 董艳凯 张兰 胡燕珍 周素娟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92-295,共4页
以栀子中的6种成分为指标,建立其他指标成分与栀子苷的相对校正因子,计算各成分的含量,实现一测多评;同时采用回归方程法测定该6种成分含量,并比较2种方法所得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差异,以验证一测多评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结果表明:12批栀... 以栀子中的6种成分为指标,建立其他指标成分与栀子苷的相对校正因子,计算各成分的含量,实现一测多评;同时采用回归方程法测定该6种成分含量,并比较2种方法所得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差异,以验证一测多评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结果表明:12批栀子中6种成分的计算值与实测值间无显著差异,利用一测多评法控制栀子的质量是准确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测多评 校正因子 HPLC 栀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探讨茵陈蒿汤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7
3
作者 陈云婷 罗光明 +5 位作者 周丽 徐月莹 宋丹丹 夏鸿东 赵安娜 罗扬婧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88-1597,共10页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研究茵陈蒿汤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物质基础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TCMSP数据库挖掘茵陈蒿汤有效成分和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与OMIM数据库筛选疾病靶点。将药物与疾病靶点的交集导入S...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研究茵陈蒿汤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物质基础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TCMSP数据库挖掘茵陈蒿汤有效成分和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与OMIM数据库筛选疾病靶点。将药物与疾病靶点的交集导入String构建PPI网络,使用Cytoscape3.7.2软件筛选核心靶点,借助Metascape数据库对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从筛选靶点-成分网络图中根据degree值筛选出前5个关键成分,并将该网络中的基因靶点以degree值高低进行排序,选择前5个核心靶点,然后从RCSB PDB数据库和Pub Chem数据库获取靶点与成分的三维结构和化学结构,使用Pymol软件对蛋白质分子进行去水、去磷酸根等操作,最后使用AutoDockTools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茵陈蒿汤中共筛选出21种有效活性成分,关键成分5个,分别为槲皮素、山奈酚、芦荟大黄素、谷甾醇、大黄酸;其治疗ICP的的核心靶点14个,分别为JUN、CASP3、TNF、TP53、MYC、EGFR、AKT1、VEGFA、MMP9、MAPK1、EGF、IL6、CXCL8、MAPK8,靶点主要涉及细胞氧化应激反应、细胞运动的正向调节、受体配体活性、细胞因子受体结合、蛋白激酶活性等生物学过程,通过乙型、丙型肝炎途径、癌症途径、MAPK、IL-17、TNF信号通路等多途径发挥治疗ICP的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关键成分与对应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茵陈蒿汤治疗ICP是通过槲皮素、山奈酚、芦荟大黄素、谷甾醇、大黄酸等多种成分作用于JUN、CASP3、TNF、TP53、MYC、EGFR、AKT1、VEGFA、MMP9、MAPK1、EGF、IL6、CXCL8、MAPK8等多种基因靶点,从而影响MAPK、IL-17、肿瘤坏死因子、ErbB、Toll样受体以及乙型丙型肝炎病毒等多种相关信号通路发挥功效,该研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陈蒿汤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孢丛壳菌侵染栀子叶片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徐月莹 罗光明 +4 位作者 罗扬婧 刘培培 王得运 陈云婷 周丽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41-445,共5页
目的:为了明确隔孢丛壳菌(Glomerella septospora)侵染栀子叶片的侵染过程,为防控栀子煤污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菌饼法接种离体的健康栀子叶片,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病原菌的侵染过程及侵染结构。结果:健康的栀子叶片,未发现隔孢丛壳菌... 目的:为了明确隔孢丛壳菌(Glomerella septospora)侵染栀子叶片的侵染过程,为防控栀子煤污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菌饼法接种离体的健康栀子叶片,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病原菌的侵染过程及侵染结构。结果:健康的栀子叶片,未发现隔孢丛壳菌丝。在侵染前期,菌丝产生吸器吸附在叶上表皮,并产生团状物质使得菌丝更好的附着及通过上表皮缝隙进入叶片内部;在侵染中期,菌丝穿过叶片内部细胞间隙从叶片背面的气孔伸出;到了侵染后期,叶片正面菌丝更加厚实且在叶片内部呈螺旋状前进最后从背部气孔伸出。结论:煤污病病原菌会侵入叶片内部,为我们肉眼所不见的损伤,不似其它病害那么明显。隔孢丛壳菌丝慢慢覆盖叶片,阻碍其叶片的光合作用,同时少部分的菌丝会突破叶表皮进入叶片内部再从气孔伸出。菌丝在内部侵染时,虽不会对内部细胞产生损伤,但会分泌团状物质,助于菌丝的吸附、前进、侵染,这时可能会影响叶片的生理生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孢丛壳菌 栀子叶片 扫描电镜 侵染途径 气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发育时期栀子果实中6种成分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4
5
作者 夏鸿东 宋丹丹 +2 位作者 赵安娜 罗扬婧 罗光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81-486,共6页
目的建立不同发育时期栀子果实中6种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探究各成分的变化规律。方法分析采用Durashell 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38、328、440 nm。结果随着... 目的建立不同发育时期栀子果实中6种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探究各成分的变化规律。方法分析采用Durashell 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38、328、440 nm。结果随着栀子果实的发育成熟,栀子苷、京尼平苷酸、绿原酸含量呈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西红花苷类成分在栀子果实初期未合成,随着栀子果实的发育成熟,含量呈逐渐上升的变化趋势;京尼平-1-β-龙胆双糖苷的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结论通过对不同发育阶段栀子果实中6种成分含量的变化规律研究,为进一步探讨栀子药材的质量控制和成分积累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 发育阶段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对栀子果实中关键代谢产物作用机制的研究
6
作者 龚伟伟 张寿文 +4 位作者 朱佩 王梦超 蔡雅婷 罗扬婧 罗光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431-2437,共7页
目的探讨有机肥对栀子果实中关键代谢产物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UPLC-Q-TOF-MS法对4种施肥处理的样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对关键代谢产物进行筛选,系统聚类分析考察关... 目的探讨有机肥对栀子果实中关键代谢产物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UPLC-Q-TOF-MS法对4种施肥处理的样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对关键代谢产物进行筛选,系统聚类分析考察关键代谢产物变化趋势以及样品之间聚类情况,KEGG分析对关键代谢产物进行注释和合成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鉴定出104种代谢产物,其中38种为关键代谢产物。经KEGG分析,有34种关键产物被注释到,13种物质合成途径被映射到。结论本实验结合非靶向代谢组学、化学计量学、KEGG合成通路富集分析,揭示有机肥对栀子果实中关键代谢产物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果实 有机肥 关键代谢产物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