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花生籽仁抗黄曲霉菌侵染评价方法的优化及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晋高锐 喻博伦 +9 位作者 郭建斌 丁膺宾 刘念 罗怀勇 陈伟刚 黄莉 周小静 雷永 廖伯寿 姜慧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05-1411,共7页
花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影响花生食用安全和产业发展。培育和应用抗性品种是防治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有效措施。然而,国内外生产上应用的抗黄曲霉花生品种极少,主要原因除了花生黄曲霉抗性鉴定过程复杂和所需设备要求高以... 花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影响花生食用安全和产业发展。培育和应用抗性品种是防治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有效措施。然而,国内外生产上应用的抗黄曲霉花生品种极少,主要原因除了花生黄曲霉抗性鉴定过程复杂和所需设备要求高以外,评价方法不合理也影响了鉴定结果的稳定性,使得种质资源和育种材料黄曲霉抗性鉴定研究进展缓慢。本研究针对评价方法,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对花生籽仁受黄曲霉侵染等级的划分进行优化调整,将原来的4个等级(简称为“4级评价方法”)调整为9个等级(简称为“9级评价方法”)。实验结果表明,9级评价方法能更好地将不同材料的黄曲霉抗性区分开,而且鉴定结果稳定。进一步利用9级评价方法对杂交后代群体进行鉴定,并与4级评价方法的鉴定结果进行比较,发现9级评价方法发掘抗性材料的效率更高,得到的抗性QTL位点更多。研究表明,利用9级评价方法对花生籽仁进行黄曲霉抗性鉴定更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籽仁 黄曲霉菌侵染 评价方法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主要品质性状的QTL定位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新平 徐志军 +10 位作者 蔡岩 郭建斌 黄莉 任小平 李振动 陈伟刚 罗怀勇 周小静 陈玉宁 吴明煜 姜慧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15-422,共8页
本研究以远杂9102×徐州68-4杂交后代衍生的重组自交系(RIL)的188个家系为材料,连续3年种植后检测其含油量及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该RIL群体的含油量及脂肪酸变异丰富,从中获得了含油量稳定高于高值亲本的后代材料1份,油酸含量... 本研究以远杂9102×徐州68-4杂交后代衍生的重组自交系(RIL)的188个家系为材料,连续3年种植后检测其含油量及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该RIL群体的含油量及脂肪酸变异丰富,从中获得了含油量稳定高于高值亲本的后代材料1份,油酸含量稳定高于高值亲本的材料23份。RIL群体的含油量、油酸和亚油酸含量以及油酸/亚油酸比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849、0.761、0.874和0.887,表明这些性状的变异主要受基因型控制。利用前期构建的SSR遗传连锁图,结合3年主要品质性状鉴定数据,共检测到82个相关QTL,分布在11个连锁群上,其中与含油量、油酸、亚油酸和油酸/亚油酸比(油亚比)相关的QTL分别为15、21、21和25个,贡献率大于10%的主效QTL有23个,2年能重复检测到QTL有8个,3年重复检测到的有4个。其中,本研究新鉴定出的主效QTL有7个,重复性好的有5个,尤其是LG2上区间GM2839-GNB159,3年均定位到与油酸和油亚比相关的QTL,2年定位到与亚油酸相关的QTL,贡献率为5.80%-28.14%,该区间只有1.63c M。这些QTL的获得对于花生品质性状改良中亲本选配、后代标记辅助选择以及QTL精细定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种花生 含油量 油酸 亚油酸 油酸亚油酸比值 Q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主要品种出仁率和百果重的生态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郭建斌 贾朝阳 +9 位作者 荆建国 陈四龙 陈伟刚 黄莉 陈玉宁 周小静 罗怀勇 刘念 任小平 姜慧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6-191,共6页
为了筛选高产稳产广适性的花生品种,连续2年对60份花生品种4个生态区种植的出仁率和百果重进行了考察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出仁率(SP)和百果重(HPW)以及不同年份不同地点间差异均极显著,不同环境中出仁率稳定性高的品种,其百果重... 为了筛选高产稳产广适性的花生品种,连续2年对60份花生品种4个生态区种植的出仁率和百果重进行了考察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出仁率(SP)和百果重(HPW)以及不同年份不同地点间差异均极显著,不同环境中出仁率稳定性高的品种,其百果重相对较小。进一步分析表明,不同环境下花生百果重与出仁率之间均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通过2年4点共8个环境的重复鉴定,筛选得到出仁率稳定性较强且百果重相对较大的品种5份,分别是中花5号、中花16号、豫花7号、中花10号和皖花8号。结合SSR多样性分析结果,这5份稳定性强且高产的花生品种属于不同的类群,遗传差异相对较大。该结果为花生高产品种的应用提供了材料基础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出仁率 百果重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籽仁不同发育时期不同部位主要营养成分变化 被引量:7
4
作者 郭建斌 李威涛 +9 位作者 丁膺宾 徐思亮 淮东欣 刘念 陈伟刚 黄莉 罗怀勇 周小静 雷永 姜慧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51-1057,共7页
本研究以不同油酸花生品种为材料,对籽仁含油量、脂肪酸和蔗糖含量累积规律和基豆先豆间差异及籽仁不同部位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花生籽仁的发育,含油量增加且高油品种含油量积累速率高于低油品种,蔗糖含量下降;不饱和脂肪酸逐... 本研究以不同油酸花生品种为材料,对籽仁含油量、脂肪酸和蔗糖含量累积规律和基豆先豆间差异及籽仁不同部位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花生籽仁的发育,含油量增加且高油品种含油量积累速率高于低油品种,蔗糖含量下降;不饱和脂肪酸逐渐增加,饱和脂肪酸和超长链饱和脂肪酸逐渐下降,亚麻酸逐渐降低到消失,其中高油酸材料棕榈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的下降速率以及油酸的上升速率高于普通油酸材料。各材料脂肪酸在基豆和先豆间无显著差异,而含油量基豆高于先豆。成熟籽仁胚中棕榈酸、亚油酸、花生烯酸、山嵛酸和二十四碳烷酸含量显著高于子叶,含油量、硬脂酸和油酸含量低于子叶,在胚中约含有0.5%左右的亚麻酸,而子叶中未检测到亚麻酸。本研究结果对选育高品质油用型和食用型花生品种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种子发育 脂肪酸 含油量 蔗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磁共振法的花生品种含油量遗传变异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郭建斌 吴贝 +10 位作者 陈伟刚 贾朝阳 荆建国 陈四龙 刘念 陈玉宁 周小静 罗怀勇 任小平 姜慧芳 黄莉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26-333,共8页
建立准确快速而且不破坏种子的含油量检测方法,对花生品质育种至关重要。本研究利用非破坏性的核磁共振法与索氏提取法对60份黄淮及长江地区主推品种的含油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差异不显著。利用核磁共振法对4个生态... 建立准确快速而且不破坏种子的含油量检测方法,对花生品质育种至关重要。本研究利用非破坏性的核磁共振法与索氏提取法对60份黄淮及长江地区主推品种的含油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差异不显著。利用核磁共振法对4个生态环境下种植的60份花生品种进行了种子含油量鉴定,发现含油量在不同环境中表现出极显著差异,其中石家庄种植材料的含油量最高,周口种植材料的含油量最低。综合分析4个环境的鉴定结果,中花16、中花15和冀花11号等3个品种在4个环境中含油量均高于55%。利用195对多态性SSR引物对60份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基因多样性指数和多态信息含量指数(PIC)的平均值分别为0.393和0.349,60份花生品种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49~0.731,平均为0.388,遗传距离大于0.5的材料所占比重为23.95%。SSR标记与含油量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有11个SSR引物与含油量极显著相关,其中,7个标记位点包括AGGS1280-288、AGGS1442-201、AHGS0288-182、AHGS1578-266、AHGS1891-276、AHGS2036-200和GM1940-122与高含油量相关,这些相关标记和标记位点为花生含油量QTL分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核磁共振 含油量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关联分析鉴定与花生脂肪酸含量相关分子标记 被引量:5
6
作者 吴贝 刘念 +9 位作者 黄莉 罗怀勇 周小静 陈伟刚 郭建斌 淮东欣 夏友霖 雷永 廖伯寿 姜慧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18-825,共8页
油酸、亚油酸和棕榈酸是花生油脂中最主要的3种脂肪酸,其含量是影响花生油脂品质的重要因素。提高油酸含量并降低亚油酸和棕榈酸含量是花生品质性状改良的重要方向之一。本研究利用292份中国花生种质资源材料及583个SSR标记基因型数据... 油酸、亚油酸和棕榈酸是花生油脂中最主要的3种脂肪酸,其含量是影响花生油脂品质的重要因素。提高油酸含量并降低亚油酸和棕榈酸含量是花生品质性状改良的重要方向之一。本研究利用292份中国花生种质资源材料及583个SSR标记基因型数据对四个环境下不同脂肪酸含量进行关联分析,分别检测到与油酸、亚油酸和棕榈酸含量稳定关联标记14,14和9个,其中8个标记同时与上述3种脂肪酸含量稳定关联,分布在A02、A03、A08和A09染色体上。AHGS2050-226bp和AHGS3647-253bp是两个新关联标记的优异等位位点,在花生微微核心种质中证实,AHGS2050-226bp可提高油酸(9.99%~11.26%)并降低亚油酸(8.04%~9.31%)和棕榈酸含量(1.86%~1.97%),AHGS3647-253bp可提高油酸(9.79%~10.44%)并降低亚油酸(8.09%~8.62%)和棕榈酸含量(1.81%~1.95%)。本研究鉴定的多环境稳定关联标记AHGS2050和AHGS3647具有辅助选择高油酸且低亚油酸和低棕榈酸品种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棕榈酸 油酸 亚油酸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荚果大小和重量相关性状的QTL定位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周小静 雷永 +10 位作者 夏友霖 漆燕 晏立英 任小平 黄莉 罗怀勇 刘念 陈伟刚 陈玉宁 廖伯寿 姜慧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69-877,共9页
荚果相关性状是花生产量构成的重要成分。为解析花生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基础,挖掘稳定存在的QTL,以荚果大小和重量存在显著差异的中花5号和ICGV 86699及以其为亲本衍生的包含166个株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对3个荚果相关性状... 荚果相关性状是花生产量构成的重要成分。为解析花生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基础,挖掘稳定存在的QTL,以荚果大小和重量存在显著差异的中花5号和ICGV 86699及以其为亲本衍生的包含166个株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对3个荚果相关性状中荚果长、荚果宽在5个环境,百果重在6个环境下进行性状考察,并结合群体的基因分型数据进行QTL定位分析。共检测到9个荚果长QTL、10个荚果宽QTL和12个百果重QTL。有10个QTL在多个环境被重复检测到,其中6个QTL在不同地点重复检测到,为稳定表达QTL,且稳定表达的QTL中5个(qPLB06.2、qPLB06.3、qPWB06.2、qHPWB04.3、qHPWB06.3)在至少1个环境中贡献率超过10%。共发现5个QTL簇,其中位于B06上的QTL簇Ⅳ和Ⅴ,均在多个环境下检测到稳定调控荚果长、荚果宽和百果重的QTL共定位,表明这些荚果相关性状具有明显的遗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荚果 QTL定位 稳定QTL QTL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SNP标记高密度遗传图谱进行花生出仁率QTL定位 被引量:5
8
作者 周小静 董洋 +9 位作者 张芳 任小平 陈玉宁 黄莉 陈伟刚 廖伯寿 雷永 晏立英 罗怀勇 姜慧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50-756,共7页
为进一步明确出仁率遗传基础,本研究以出仁率性状有显著差异的两亲本中花5号和ICGV 86699衍生的RIL群体为材料,以其表型数据结合栽培花生第一张基于SNP标记的高密度遗传图谱,采用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V.2.5软件的复合区间作图法,对... 为进一步明确出仁率遗传基础,本研究以出仁率性状有显著差异的两亲本中花5号和ICGV 86699衍生的RIL群体为材料,以其表型数据结合栽培花生第一张基于SNP标记的高密度遗传图谱,采用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V.2.5软件的复合区间作图法,对3个单环境及联合环境下出仁率进行QTL定位,共检测到28个QTL。各QTL解释的表型变异为3.98%-13.77%,LOD值介于2.59-7.36之间,其中6个为贡献率大于10.0%的主效QTL。Meta-QTL分析鉴定出7个在不同环境下都能稳定表达的一致性QTL。其中一致性QTL cqSPA4b在3个单环境和联合环境中都能检测到,一致性QTL cq SPB6a在3个单环境中能检测到,且平均贡献率为11.86%。与前人的研究结果比较发现,cq SPA5b与另外两个不同群体鉴定出的A5染色体上出仁率QTL区间相似。本研究结果为出仁率QTL的精细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出仁率 QTL定位 SNP标记图谱 meta-QTL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野生种血缘花生品种ICGV 86699超长链脂肪酸QTL定位
9
作者 郭建斌 郭朋霞 +9 位作者 周小静 李威涛 丁膺宾 陈伟刚 刘念 黄莉 罗怀勇 雷永 廖伯寿 姜慧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47-953,共7页
超长链脂肪酸(VLCFAs)在工业、医学和食品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前期研究发现花生野生种超长链脂肪酸含量高于栽培种。本研究利用含有野生种血缘的花生品种ICGV86699和中花5号杂交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对超长链脂肪酸进行测定。结果... 超长链脂肪酸(VLCFAs)在工业、医学和食品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前期研究发现花生野生种超长链脂肪酸含量高于栽培种。本研究利用含有野生种血缘的花生品种ICGV86699和中花5号杂交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对超长链脂肪酸进行测定。结果表明,RIL群体中超长链脂肪酸总量变异广泛,变异范围为4.99%~10.33%。同时也发现了5份超长链脂肪酸总量高(≥8.50%)的家系,其中ZJ011家系高达9.82%。利用前期构建的遗传图谱,对单个超长链脂肪酸及总量进行QTL检测,能被重复检测到的QTL有20个,贡献率为3.72%~15.66%,主要集中在A04、B04和B06染色体上。本结果为油脂品质改良奠定了分子和材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RIL群体 超长链脂肪酸 Q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野生种超长链脂肪酸的鉴定评价
10
作者 郭建斌 晋高锐 +9 位作者 郭朋霞 陶顺玉 李威涛 陈伟刚 喻博伦 黄莉 周小静 刘念 罗怀勇 姜慧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9-315,共7页
超长链脂肪酸在植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生理和结构作用,并且在食品、工业和医学等领域有着很好的应用价值。本研究以74份花生野生种为材料,连续2年测定种子中超长链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花生野生种超长链脂肪酸总量变异丰富,两年均值变... 超长链脂肪酸在植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生理和结构作用,并且在食品、工业和医学等领域有着很好的应用价值。本研究以74份花生野生种为材料,连续2年测定种子中超长链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花生野生种超长链脂肪酸总量变异丰富,两年均值变异范围为5.84%~14.21%,均值为7.21%,明显高于栽培种(6.61%)。发掘出超长链脂肪酸总量高的种质3份,含量分别为14.21%、11.03%和11.27%。花生野生种超长链脂肪酸中山嵛酸含量最高(2.98%±0.27%),其次为花生酸(1.56%±0.79%)。进一步分析发现含有野生种血缘的品种ICGV86699超长链脂肪酸总量显著高于不同植物类型的栽培种代表材料,说明花生野生种可以有效应用于栽培种超长链脂肪酸的遗传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花生 超长链脂肪酸 种间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白绢病病原菌致病力分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1
作者 于东洋 晏立英 +13 位作者 宋万朵 康彦平 雷永 陈玉宁 淮东欣 王欣 王志慧 罗怀勇 周小静 黄莉 刘念 陈伟刚 姜慧芳 廖伯寿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30-936,共7页
花生白绢病是由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侵染引起的一种重要的土传真菌性病害,在世界各花生产区都有发生,近10年来在我国花生主要种植省份流行危害,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成为制约花生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对花生白绢病病... 花生白绢病是由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侵染引起的一种重要的土传真菌性病害,在世界各花生产区都有发生,近10年来在我国花生主要种植省份流行危害,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成为制约花生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对花生白绢病病原菌的特点、致病力分化、致病因子及引起致病力分化的原因等方面进行综述,期望为这一病害的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白绢病 齐整小核菌 草酸 细胞壁降解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荚壳抗黄曲霉菌侵染的鉴定方法研究及抗性种质发掘 被引量:9
12
作者 邱西克 康彦平 +8 位作者 郭建斌 喻博伦 陈伟刚 姜慧芳 黄莉 李威涛 罗怀勇 雷永 廖伯寿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9-114,共6页
黄曲霉毒素污染是影响花生食用安全性和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荚壳是花生抵御黄曲霉菌侵染的第一道防线,为建立花生荚壳抗黄曲霉侵染的鉴定方法,本研究利用强侵染黄曲霉菌AF2202接种花生荚果,通过对不同接种菌浓度和培养时间的比较分... 黄曲霉毒素污染是影响花生食用安全性和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荚壳是花生抵御黄曲霉菌侵染的第一道防线,为建立花生荚壳抗黄曲霉侵染的鉴定方法,本研究利用强侵染黄曲霉菌AF2202接种花生荚果,通过对不同接种菌浓度和培养时间的比较分析,发现接种浓度为2×10~6孢子/mL、培养7d的组合方案可以有效区分花生荚壳对黄曲霉菌侵染的抗性。利用所建立的鉴定方法对276份遗传变异丰富的花生核心种质材料进行接种鉴定,进一步证明了这一方法鉴定花生荚壳抗性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初步发掘出2份具有荚壳抗性的特异花生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荚壳 黄曲霉菌 侵染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72份花生种质资源的耐冷性评价及耐冷种质筛选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玉松 符明联 +12 位作者 雷永 罗怀勇 张丽芹 陆建美 舒兴香 普兴林 何柳 罗金超 陈晓艳 刘珏 王绍彩 原小燕 姜慧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47-1257,共11页
低温是限制花生生长的重要非生物胁迫因子之一,选育耐冷品种是解决低温冷害最直接有效的手段。本研究以国内外收集的372份花生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对其在温暖区(武汉)和冷凉区(昆明)两种不同生态环境下的产量相关性状及品质进行分析,采... 低温是限制花生生长的重要非生物胁迫因子之一,选育耐冷品种是解决低温冷害最直接有效的手段。本研究以国内外收集的372份花生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对其在温暖区(武汉)和冷凉区(昆明)两种不同生态环境下的产量相关性状及品质进行分析,采用隶属函数法结合连锁聚类分析,筛选优异耐冷资源,并分析冷凉气候对产量相关因子及品质的影响,筛选关键耐冷性鉴定指标,对其耐冷性进行鉴定评价。结果表明,花生的植株、产量和品质主要受结荚期和饱果成熟期温度、光照和积温等影响,温度和积温越高、光照时间越长,产量和含油量、蛋白质等含量越高,油酸、亚油酸和蔗糖含量越低,且不同材料对低温的耐受性存在差异。对综合耐冷评价值(D)进行聚类分析,将372份材料划分为4类,第Ⅰ类属于强耐冷型共2份;第Ⅱ类属于耐冷型共86份材料;第Ⅲ类属于不耐冷型共280份材料;第Ⅳ类属于敏感型共4份材料。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花生田间耐冷性评价模型Y=-0.002+0.003X1+0.008X2+0.002X3+0.001X4,并筛选出相对百仁重、相对单株果数、相对株高和相对单株产量可作为花生田间耐冷性初筛选指标。本研究为花生耐冷性新品种培育和相关理论研究提供基础材料和高效鉴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耐冷性 评价指标 隶属函数法 多元回归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抗黄曲霉大果种质的创制与鉴定 被引量:4
14
作者 蒋艺飞 喻博伦 +13 位作者 丁膺宾 陈伟刚 郭建斌 陈海文 罗怀勇 刘念 黄莉 周小静 姜慧芳 雷永 晏立英 康彦平 姜成红 廖伯寿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2-77,共6页
培育和种植抗黄曲霉品种是防控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最为经济有效的途径,而黄曲霉抗性与高产的矛盾一直是花生抗黄曲霉育种的障碍。本研究以抗黄曲霉花生种质J11与高产品种中花16为亲本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ecombined inbreed lines, RI... 培育和种植抗黄曲霉品种是防控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最为经济有效的途径,而黄曲霉抗性与高产的矛盾一直是花生抗黄曲霉育种的障碍。本研究以抗黄曲霉花生种质J11与高产品种中花16为亲本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ecombined inbreed lines, RILs)为材料,进行黄曲霉侵染和产毒抗性鉴定,探讨抗性与高产(大果)性状重组聚合的潜力。结果表明,RIL群体籽仁的黄曲霉侵染指数变异范围为28.8%~100%,毒素含量变异范围为34.82~358.84μg/g,侵染指数与抗病亲本J11相当的家系(抗侵染)8个,毒素含量低于J11的家系(抗产毒)9个,其中QT1068、QT1107家系兼具侵染和产毒抗性。结合前期该群体荚果大小的鉴定结果,获得1份兼抗侵染和产毒且百果重(196.9 g)达到大花生标准的特异材料。本研究初步揭示了花生黄曲霉抗性与大果高产性状重组聚合的潜力,为培育高产抗黄曲霉花生品种奠定了理论和材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RIL群体 黄曲霉抗性 大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花生品种白藜芦醇含量鉴定评价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海文 徐思亮 +9 位作者 郭建斌 陈伟刚 罗怀勇 刘念 黄莉 周小静 吴贝 姜成红 任小平 姜慧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42-946,共5页
本研究选取59份花生品种,连续2年在武汉、石家庄、濮阳和周口4个地点共8个环境种植,成熟收获后检测花生籽仁白藜芦醇含量。结果表明,供试花生品种白藜芦醇含量在品种间、环境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武汉环境下所有材料两年白藜芦醇含量均... 本研究选取59份花生品种,连续2年在武汉、石家庄、濮阳和周口4个地点共8个环境种植,成熟收获后检测花生籽仁白藜芦醇含量。结果表明,供试花生品种白藜芦醇含量在品种间、环境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武汉环境下所有材料两年白藜芦醇含量均值相对较高。综合分析2年4点种植的检测结果,筛选出多个环境下白藜芦醇含量表现较高且稳定的材料2份(冀花2号和冀花13号)。结合前期对这些品种的含油量和脂肪酸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花生籽仁白藜芦醇含量与含油量和8种主要脂肪酸含量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本结果为培育高白藜芦醇兼具高油和优良脂肪酸组成的花生品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品种 白藜芦醇含量 含油量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抗锈病种质筛选及抗性QTL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成良强 郭建斌 +12 位作者 李威涛 黄莉 罗怀勇 刘念 周小静 陈伟刚 王军 吕建伟 胡廷会 饶庆琳 雷永 廖伯寿 姜慧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74-1080,共7页
锈病是影响花生产量和品质的主要真菌性病害。本研究以“中花10号×ICG 12625”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IL)为材料,在武昌和阳逻两个环境中对其F_(8)群体进行锈病抗性鉴定,获得了8份抗锈病材料(QT0348、QT0368、QT0400、QT0402、QT0... 锈病是影响花生产量和品质的主要真菌性病害。本研究以“中花10号×ICG 12625”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IL)为材料,在武昌和阳逻两个环境中对其F_(8)群体进行锈病抗性鉴定,获得了8份抗锈病材料(QT0348、QT0368、QT0400、QT0402、QT0419、QT0458、QT0463和QT0485)。利用前期构建的遗传图谱进行QTL分析,检测到10个与锈病抗性相关的QTL,贡献率为4.54%~10.78%,分布于7条染色体上。其中,qBB06.1和qBB06.4为重复一致的QTL,贡献率为10.76%。根据侧翼标记在物理图谱进行比对,发现对应区段含有193个基因,其中178个基因被注释,功能注释基因中有1个NBS-R基因。本研究结果为花生抗锈病的遗传改良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锈病 重组自交系 抗锈病新种质 Q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量和株型性状良好的抗晚斑病花生新种质创制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朋霞 游宇 +10 位作者 喻伯伦 郭建斌 罗怀勇 黄莉 刘念 陈伟刚 雷永 廖伯寿 晏立英 姜慧芳 周小静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5-101,共7页
花生晚斑病抗性常与不良的产量和株型性状相连锁,为发现更多综合性状优良的抗晚斑病品种,以感病亲本中花5号和抗病亲本ICGV 86699及其杂交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ecombined inbreed lines, RIL)为材料,进行晚斑病抗性、产量和株型相关... 花生晚斑病抗性常与不良的产量和株型性状相连锁,为发现更多综合性状优良的抗晚斑病品种,以感病亲本中花5号和抗病亲本ICGV 86699及其杂交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ecombined inbreed lines, RIL)为材料,进行晚斑病抗性、产量和株型相关性状的调查,以筛选综合性状优良的抗病新种质。结果表明,4个环境下共发现18个稳定高抗和26个稳定中抗晚斑病的家系;在两个环境中对百果重和单株结果数进行考察,筛选出38个百果重(≥180.0 g)和单株果数(≥20.0个)都比较大的家系;同样,在两个环境中筛选出主茎高(30~60 cm)和总分枝数(≤20.0个)适中的家系54个。综合分析晚斑病病害等级、产量和株型相关性状,共鉴定出4份产量和株型相关性状优良的抗晚斑病新种质,其中1份高抗晚斑病,3份为中抗晚斑病。该研究结果为培育综合性状优良的抗晚斑病花生品种奠定了理论和材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晚斑病 产量 株型 新种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籽仁大小相关性状QTL定位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郭朋霞 姜慧芳 +9 位作者 游宇 李威涛 喻博伦 罗怀勇 黄莉 刘念 陈伟刚 雷永 廖伯寿 周小静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1-308,共8页
籽仁是衡量花生产量的重要指标,为研究花生籽仁大小的遗传基础,本研究以中花5号和ICGV 86699及其杂交衍生的RIL群体为材料,对籽仁长和籽仁宽在五个环境、百仁重在六个环境进行性状考察及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花生籽仁长、籽仁宽和百... 籽仁是衡量花生产量的重要指标,为研究花生籽仁大小的遗传基础,本研究以中花5号和ICGV 86699及其杂交衍生的RIL群体为材料,对籽仁长和籽仁宽在五个环境、百仁重在六个环境进行性状考察及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花生籽仁长、籽仁宽和百仁重在RIL群体表现出连续变异,呈正态分布,且性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在多环境下共定位到与籽仁长、籽仁宽和百仁重相关的QTL分别为7、10和15个,在鉴定到的QTL中有9个表型贡献率大于10%,位于A05染色体上的籽仁宽QTL qSWA05.1贡献率最大(33.22%)。位于B06染色体上与籽仁长相关的稳定主效QTL qSLB06.1和qSLB06.2在四个环境中均被重复检测到,分别解释9.02%~21.53%和12.54%~26.55%的表型变异,与百仁重相关的稳定主效QTL qHSWB06.1和qHSWB06.2分别在3个和6个环境中重复检测到,表型贡献率为5.89%~14.75%和6.09%~17.89%。在B04、B06和B10染色体上存在3、2和1个籽仁大小不同性状的共定位区间。本研究为花生产量性状的精细定位和遗传改良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籽仁大小 QTL定位 共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种子白藜芦醇含量QTL定位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喻博伦 黄莉 +11 位作者 邱西克 郭建斌 姜成红 蔡岩 廖伯寿 姜慧芳 陈玉宁 刘念 陈伟刚 吕建伟 宋延滨 罗怀勇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5-41,共7页
本研究利用"中花10×ICG 12625"衍生的RIL群体共140个家系及其亲本为材料,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各家系在2014年及2015年收获的花生种子中的白藜芦醇含量。结果表明,RIL群体白藜芦醇含量变异范围为38.27~352.08μg/kg。通... 本研究利用"中花10×ICG 12625"衍生的RIL群体共140个家系及其亲本为材料,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各家系在2014年及2015年收获的花生种子中的白藜芦醇含量。结果表明,RIL群体白藜芦醇含量变异范围为38.27~352.08μg/kg。通过两年重复检测,获得稳定高白藜芦醇含量材料4份(QT0339、QT0369、QT0450和QT0454),含量为143.90~215.60μg/kg,在2014年环境中,这四份材料白藜芦醇含量分别超过高值亲本32.31%、5.80%、86.46%和79.52%,在2015年环境中白藜芦醇含量分别超过高值亲本106.04%、49.78%、7.90%和52.87%。利用前期通过该群体构建的遗传连锁图谱,应用WinQTLCart 2.5软件定位到花生种子白藜芦醇含量相关QTL13个,贡献率在2.2%~7.4%之间,其中qRB8.1a以及qRB8.1b为两年环境中重复检测到的QTL。本文研究结果为培育白藜芦醇含量高的花生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花生 QTL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花生白绢病菌致病力差异 被引量:1
20
作者 宋万朵 晏立英 +8 位作者 于东洋 康彦平 陈玉宁 淮东欣 王志慧 王欣 罗怀勇 雷永 廖伯寿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45-854,共10页
为了解我国花生白绢病病原菌株的致病力差异,本文对分离自不同地域的39个代表菌株进行了田间、室内(离体主茎、侧枝和叶片)接种试验,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均对花生具有致病性,但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田间接种花生植株与室内接种离体主茎、... 为了解我国花生白绢病病原菌株的致病力差异,本文对分离自不同地域的39个代表菌株进行了田间、室内(离体主茎、侧枝和叶片)接种试验,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均对花生具有致病性,但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田间接种花生植株与室内接种离体主茎、侧枝和叶片的病情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同一菌丝融合群的菌株对花生的致病力存在差异。所揭示致病力差异,为花生白绢病的防控、品种合理布局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白绢病 白绢病菌(Sclerotium rolfsii) 致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