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油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赵凯琴 张玉松 +3 位作者 燕林祥 李根泽 李庆刚 罗延青 《农学学报》 2024年第1期22-28,共7页
为探究氮肥与密度互作对甘蓝型油菜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以‘云油杂28号’为材料,设置3个密度梯度,D_(1):15万株/hm^(2);D_(2):28.5万株/hm^(2);D_(3):42万株/hm^(2),4个施氮量水平,N_(1):0 kg/hm^(2);N_(2):75 kg/hm^(2);N3:150 kg/hm... 为探究氮肥与密度互作对甘蓝型油菜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以‘云油杂28号’为材料,设置3个密度梯度,D_(1):15万株/hm^(2);D_(2):28.5万株/hm^(2);D_(3):42万株/hm^(2),4个施氮量水平,N_(1):0 kg/hm^(2);N_(2):75 kg/hm^(2);N3:150 kg/hm^(2);N4:225 kg/hm^(2),测定不同处理下的生育期、农艺性状、干物质重量和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同一种植密度下,全生育期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延长,盛花期根茎粗、叶面积、总叶数和绿叶数在D_(1)密度下随施氮量的增加先上升后降低;干物重和产量在各密度下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均在D_(1)N_(2)下达到最大值。同一施氮量下,全生育期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缩短趋势;根茎粗、总叶数、绿叶数和叶面积在抽薹期和盛花期均随种植密度的提高而降低;各时期的干物重和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种植密度和氮肥对油菜生长发育前期的影响较小,主要从抽薹期和开花期开始产生影响;调整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干物重的影响大于施氮量,密度和施氮量主要通过单株有效角果数影响油菜产量。在密度与氮肥的互作处理下以D_(1)N_(2)处理(即密度为15万株/hm^(2),施氮为75 kg/hm^(2))最优,其株高最高,总叶数和绿叶数最多,根茎粗和叶面积较大,单株产量和小区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种植密度 施氮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抗根肿病品种在云南省西南发病区的田间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凯琴 张立帆 +4 位作者 张云云 刘珏 罗佳杰 杨兆春 罗延青 《农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6-22,共7页
通过明确‘华双5R’和‘华油杂62R’2个抗根肿病油菜品种的田间抗性、农艺性状和产量情况,为油菜根肿病重发区筛选出优良的抗病品种。本研究在云南省西南地区的腾冲市、梁河县和临翔县3个油菜根肿病病区进行田间试验,采用本课题组研发... 通过明确‘华双5R’和‘华油杂62R’2个抗根肿病油菜品种的田间抗性、农艺性状和产量情况,为油菜根肿病重发区筛选出优良的抗病品种。本研究在云南省西南地区的腾冲市、梁河县和临翔县3个油菜根肿病病区进行田间试验,采用本课题组研发品种和当地主推品种作为对照。田间试验结果显示,‘华双5R’和‘华油杂62R’在3个试验点均能正常成熟安全越冬,生育期176~199d,各生育期表现整齐一致;‘华双5R’和‘华油杂62R’在腾冲和梁河点对油菜根肿病表现为高度抗病,在临翔点表现为抗病;‘华双5R’和‘华油杂62R’在3个试验点的农艺性状良好;‘华双5R’的产量在3个试验点与7个对照品种相比,比梁河点的‘云油杂12号’减产2.71%,与腾冲点的‘云油杂12号’和‘杂1256’、梁河点的‘云油杂15’和‘花油8号’、临翔点的‘云油杂12号’和‘德油1号’相比增产幅度为7.49%~56.83%;‘华油杂62R’的产量在3个试验点与7个对照品种相比,比梁河点的‘云油杂12号’减产5.76%,比临翔点的‘德油1号’减产4.61%,与腾冲点的‘云油杂12号’和‘杂1256’、梁河点的‘云油杂15’和‘花油8号’、临翔点的‘云油杂12号’相比增产幅度为4.12%~51.90%。‘华双5R’和‘华油杂62R’在3个试验点均能正常成熟,生育期176~199d,对根肿病表现出较强抗性,同时农艺性状良好、产量较高,可在云南省西南地区油菜根肿病病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根肿病 抗性鉴定 抗性品种 田间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芸薹属作物根肿病抗性遗传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罗延青 李劲峰 +2 位作者 俎峰 李鹏 王敬乔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1期19162-19163,共2页
对芸薹属作物上发生的根肿病致病机理、抗性遗传基础以及病害防控进行了综述,为根肿病的抗性遗传规律研究及抗病育种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芸薹属 根肿病 抗性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芸薹根肿菌侵染早期甘蓝型油菜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罗延青 王云月 +9 位作者 俎峰 符明联 赵凯琴 张云云 王敬乔 田正书 陈苇 李劲峰 原小燕 李根泽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21-434,共14页
根肿病是油菜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为探索根肿病菌和油菜互作中的抗性分子机制,采用RNA-seq技术对根肿病早期侵染中抗病品系ZHE-226(R)和感病油菜10159(S)进行转录组分析。与感病材料S相比,在0、12、48和72h 4个接种时间点,抗性材料R中... 根肿病是油菜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为探索根肿病菌和油菜互作中的抗性分子机制,采用RNA-seq技术对根肿病早期侵染中抗病品系ZHE-226(R)和感病油菜10159(S)进行转录组分析。与感病材料S相比,在0、12、48和72h 4个接种时间点,抗性材料R中共有809个基因上调表达,1082个基因下调表达。模式识别受体、几丁质酶、R基因、WRKY、水杨酸和茉莉酸等抗性相关(PRR)基因在抗病材料R和感病材料S中诱导表达并表现出不同的表达模式。抗病材料R中PRR相关基因主要表现为下调表达,R基因上调表达,水杨酸表现为前期下调后期上调表达,茉莉酸、几丁质酶和WRKY因子在R和S中均诱导表达。结果表明PRR介导的PTI(病原相关分子模式触发的免疫反应)在感病材料S中显著诱导,在抗病材料R中作用不明显;R基因介导的ETI(效应蛋白触发的免疫反应)和水杨酸介导的抗病信号途径对根肿病抗性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肿病抗性 芸薹根肿菌 甘蓝型油菜 RNA-SEQ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芥菜型油菜资源品质及苗期耐旱性评价 被引量:7
5
作者 原小燕 符明联 +6 位作者 张云云 李根泽 王敬乔 俎峰 罗延青 赵凯琴 何晓莹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73-584,共12页
为研究芥菜型油菜的耐旱性,对150份云南芥菜型油菜地方品种的品质及苗期不同干旱程度下植株地上及地下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参试芥菜型油菜耐旱性总体表现较好,品质变异丰富,其中油酸、芥酸变异系数大于1,依据品质性状参试品种大致聚... 为研究芥菜型油菜的耐旱性,对150份云南芥菜型油菜地方品种的品质及苗期不同干旱程度下植株地上及地下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参试芥菜型油菜耐旱性总体表现较好,品质变异丰富,其中油酸、芥酸变异系数大于1,依据品质性状参试品种大致聚为三类;中度及重度干旱均能显著影响油菜地上部及根系的生长,其中对根系影响更大;各品质性状与耐旱性相关分析表明,中度干旱条件下,耐旱性与含油量及芥酸、花生烯酸2种极长链脂肪酸呈显著正相关,与5种长链脂肪酸硬脂酸、棕榈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为显著负相关,而重度干旱条件下均不相关,同一品种在不同程度干旱下其耐旱性有差别;含油量与极长链脂肪酸呈显著正相关,与长链脂肪酸及蛋白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极长链脂肪酸与长链脂肪酸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共筛出8个综合耐旱性强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型油菜 耐旱鉴定 苗期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甘蓝型油菜每角粒数因素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陈苇 俎峰 +7 位作者 罗延青 赵凯琴 张建昆 张国建 刘亚俊 董云松 李劲峰 王敬乔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31-339,共9页
为培育高角粒数的油菜品种,研究种子(或胚珠)败育对每角果粒数的影响,选取36份双单倍体(DH)材料,采用自然开放和强制自交、杂交、辅助人工授粉等4种处理方式,分别调查各处理中初花时胚珠数和成熟风干角果中正常成熟籽粒和败育种子的数... 为培育高角粒数的油菜品种,研究种子(或胚珠)败育对每角果粒数的影响,选取36份双单倍体(DH)材料,采用自然开放和强制自交、杂交、辅助人工授粉等4种处理方式,分别调查各处理中初花时胚珠数和成熟风干角果中正常成熟籽粒和败育种子的数量与形态变化,探寻种子(或胚珠)败育发生原因。结果发现:材料的初始胚珠数为23. 05~36. 15个,差异极显著。种子成熟后,每角粒数为平均16. 80;胚珠数与每角粒数间的相关系数为0. 77**;各材料每角粒数占初始胚珠数的百分比平均为56. 19%,近44. 00%的胚珠在种子发育过程中会发生败育;胚珠数与每角粒数呈正相关;败育是导致每角粒数减少的主要原因。不同材料胚珠数不同,胚珠数、败育比率均与材料基因型有关。根据胚珠的直径可将败育类型划分为3种:a类型(直径小于0. 1mm)、b类型(直径0. 1~1. 0mm)、c类型(胚败育)。3种败育类型在36个参试材料和4种试验处理中均有发生,前两种类型败育是胚珠(或种子)败育的主要类型,平均发生概率分别为19. 34%和7. 91%,胚败育发生概率较低,仅为1. 54%。胚珠(或种子)败育现象普遍存在于甘蓝型油菜种子发育过程中,原因可能与花粉和柱头发育、花粉与柱头识别、受精以及胚初期发育异常相关;胚败育可能与胚发育停滞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每角粒数 结实率 授粉 胚珠败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特大籽粒新种质创制及评价 被引量:4
7
作者 陈苇 李劲峰 +6 位作者 和爱花 罗延青 赵凯琴 马芳 俎峰 董云松 王敬乔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13-516,共4页
以春性早熟甘蓝型油菜花油8号、油菜品种Legency及半冬性晚熟甘蓝型油菜株系020010为亲本配制三交种;从DH群体中筛选出千粒重超过5.0g特大籽粒新种质。2007-2009年的多点试验中,5个大粒株系千粒重性状表现稳定,年度间变幅为10%~15%;与... 以春性早熟甘蓝型油菜花油8号、油菜品种Legency及半冬性晚熟甘蓝型油菜株系020010为亲本配制三交种;从DH群体中筛选出千粒重超过5.0g特大籽粒新种质。2007-2009年的多点试验中,5个大粒株系千粒重性状表现稳定,年度间变幅为10%~15%;与杂交种云油杂2号比较,株系DL01和DL02分别增产30.6%和2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大籽粒 小孢子培养 种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大粒甘蓝型油菜籽粒和角果发育形态特征 被引量:3
8
作者 陈苇 李劲峰 +7 位作者 张国建 罗延青 赵凯琴 周丕才 瞿观 俎峰 董云松 王敬乔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58-664,共7页
为进一步了解特大粒甘蓝型油菜种质DL01的大粒机理,以普通籽粒H8为对照,田间调查并比较分析它们的生育期、主花序角果和籽粒在形态、重量、灌浆速率和相对含水量等特征及变化。结果表明,特大籽粒DL01的平均全生育期为207d,比H8长17... 为进一步了解特大粒甘蓝型油菜种质DL01的大粒机理,以普通籽粒H8为对照,田间调查并比较分析它们的生育期、主花序角果和籽粒在形态、重量、灌浆速率和相对含水量等特征及变化。结果表明,特大籽粒DL01的平均全生育期为207d,比H8长17d,尤其是灌浆期长12d以上;在开花当天,DL01的花梗直径、子房的长度和宽度及重量分别是H8的1.30、1.21、1.39、1.46倍;其最大角果皮光合面积和角果鲜重分别是H8的2.2和3.0倍;单荚胚珠数二者相当,但DL01的着粒数比H8少,最大差异为64%;DL01最大籽粒鲜重(百粒重1.20g)、干重、体积和灌浆速率均是H8的2倍;在含水量方面,在荚角成熟前DL01的果皮含水量比H8略高(3%~5%),但H8荚果高含水量(〉75%)期只能维持68d,而DL01荚果高含水量(〉80%)期可维持80d;H8籽粒鲜重在47d时达到最高,其含水量为52%,DL01籽粒鲜重在62d时达到最高,其含水量为50%。因此结论是,DL01大粒源自大子房、粗花梗、大的角果皮表面积、低着粒数、高的果皮与籽粒含水量并且灌浆持续时间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特大籽粒 角果皮表面积 灌浆速率 源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Fad2基因RNAi载体无选择标记转化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兰玉 陈苇 +4 位作者 杨清辉 罗延青 董云松 李根泽 王敬乔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228-,共1页
利用甘蓝型油菜‘Wester’的cruciferin启动子及NOS终止子构建了无选择标记基因且含有反义结构的油酸脱饱和酶基因(Fad2)的RNAi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获得了无选择标记转基因植株;再生植株的PCR检测表明,外源基因已高频率地整合到... 利用甘蓝型油菜‘Wester’的cruciferin启动子及NOS终止子构建了无选择标记基因且含有反义结构的油酸脱饱和酶基因(Fad2)的RNAi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获得了无选择标记转基因植株;再生植株的PCR检测表明,外源基因已高频率地整合到油菜基因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无选择标记 FAD2 RNAI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AGPase编码基因对甘蓝型油菜种子淀粉含量及油脂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凯琴 杨清辉 +5 位作者 张云云 罗延青 王敬乔 李劲峰 陈苇 田正书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26-434,共9页
为了解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基因的功能及其与油菜种子油脂含量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构建2类特异启动子-基因的表达载体:pMB-DOF-Glgc(含拟南芥球形胚阶段启动子DOF及大肠杆菌AGPase突变基因Glgc 16)和pMB-Cruc-Glgc(含油... 为了解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基因的功能及其与油菜种子油脂含量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构建2类特异启动子-基因的表达载体:pMB-DOF-Glgc(含拟南芥球形胚阶段启动子DOF及大肠杆菌AGPase突变基因Glgc 16)和pMB-Cruc-Glgc(含油菜种子特异蛋白启动子Cruc和Glgc 16),获得转基因甘蓝型油菜株系,分别在胚胎早、晚期特异过表达外源AGPase基因Glgc,拟增加油菜胚淀粉的合成,促进脂肪酸的合成,达到增加油菜种子含油量的目的。利用qPCR方法,从两组转化植株中筛选出10个单拷贝阳性株,分析不同发育时期种子淀粉和含油量。结果表明,DOF:Glgc和CruC:Glgc转化体种子淀粉含量显著增加,且增加的峰值与启动子时空特异性一致。具体表现为:从淀粉含量变化看,DOF:Glgc组和CruC:Glgc组种子平均相对淀粉含量分别从发育前期(22 DAF,开花后22 d)和发育中期(35 DAF)开始较对照增加;而对照淀粉积累峰值均出现在31 DAF,分别是9.43%和9.76%;DOF:Glgc组的峰值也出现在31 DAF,达12.33%;CruC:Glgc组出现在35 DAF,达12.92%,相反地,两组对照成熟种子平均含油量分别为40.12%和40.00%,两组转基因组则为40.35%和40.26%。测定已获得的150株转基因阳性植株的种子含油量,结果显示:DOF:Glgc组和CruC:Glgc组平均含油量分别为40.58%和40.60%,空载体转基因对照的受体材料平均含油量分别为40.30%和40.33%,种子含油量增加并不显著。综上结果提示,增加油菜胚中的淀粉含量可能无法改变最终碳流的分配从而影响种子含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 转基因 淀粉 含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芥菜型油菜菌核病抗性鉴定及抗性位点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韩俣天 何晓莹 +8 位作者 任静 张建昆 罗延青 陈苇 董云松 李庆刚 田志梅 程小毛 俎峰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28-1140,共13页
菌核病是严重危害油菜生产的广谱性病害,而芥菜型油菜中蕴含着丰富的菌核病抗性基因资源。因此,开展芥菜型油菜菌核病抗性种质资源筛选,定位与发掘抗性位点对油菜菌核病抗性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云南省各地收集而来的芥菜型油菜... 菌核病是严重危害油菜生产的广谱性病害,而芥菜型油菜中蕴含着丰富的菌核病抗性基因资源。因此,开展芥菜型油菜菌核病抗性种质资源筛选,定位与发掘抗性位点对油菜菌核病抗性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云南省各地收集而来的芥菜型油菜种质资源在三种生长环境下进行菌核病抗性鉴定,并结合其中91份芥菜型油菜种质材料基因组重测序数据开展菌核病抗性位点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根据三种生长环境下离体叶片鉴定结果,筛选出1份高抗菌核病种质材料J7667和1份相对高抗菌核病种质材料J047。91份重测序数据比对到芥菜型油菜参考基因组上进行变异检测分析,共检测出11337871个SNP和4017890个InDel,分布于芥菜型油菜18条染色体上;数据过滤后获得403211个高质量SNP;分别利用Emmax和Tassel两种分析软件对91份材料在罗平冬播、小哨夏播、小哨冬播三种生长环境下的离体叶片、离体茎秆与活体茎秆菌核病抗性鉴定表型数据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离体叶片中,两种分析方法在三种不同生长环境下共定位到62个抗性显著关联SNP位点,其中罗平冬播和小哨冬播分别检测到23个与39个显著关联SNP位点,小哨夏播环境下未检测到抗性位点;罗平冬播活体茎秆中两种方法共检测到3个与抗性显著关联SNP位点;而小哨夏播环境下离体茎秆未检测到显著相关的SNP。Tassel方法中罗平冬播和小哨冬播分别在A2、A8、B2染色体上检测到位置相近抗性SNP位点;Emmax方法中罗平冬播和小哨冬播分别在B5、B8染色体上检测位置相近抗性SNP位点。此外,本研究还将前人鉴定到的菌核病抗性QTL位点与本研究鉴定到的抗性位点共同映射到芥菜型油菜参考基因组,发现本研究鉴定到抗性QTL区间(XLRA2-2、XLRA1-4)分别与前人报道的抗性QTL位点Sll2和qsr10-1重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型油菜 核盘菌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熟甘蓝型油菜抗裂角性鉴定及材料筛选 被引量:1
12
作者 田正书 罗延青 +4 位作者 迟旭春 赵凯琴 张云云 符明联 李劲峰 《农学学报》 2022年第2期40-46,共7页
为筛选适宜在早熟油菜产区种植的抗裂角油菜品种,推动早熟油菜产区机械化生产进程,本实验采用随机碰撞法对98份早熟甘蓝型油菜材料进行抗裂角指数(SRI)测定,并结合相关农艺性状对测定结果进行聚类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SRI变异系数为4... 为筛选适宜在早熟油菜产区种植的抗裂角油菜品种,推动早熟油菜产区机械化生产进程,本实验采用随机碰撞法对98份早熟甘蓝型油菜材料进行抗裂角指数(SRI)测定,并结合相关农艺性状对测定结果进行聚类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SRI变异系数为41.38%;SRI≥0.4(具有抗裂角能力)的材料占68.4%。98份材料被聚为A、B、C类,A类群平均SRI为0.35,表现易裂;B类群平均SRI为0.93,表现高抗;C类群平均SRI为0.65,表现中抗。相关性分析显示,SRI与角果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说明角果长度和千粒重显著影响油菜裂角抗性,两者可以作为抗裂角油菜筛选的形态指标。综合产量和含油量等性状,对SRI>0.4的供试材料进行筛选,最终筛选出10份抗裂角性较好且比对照(‘花油8号’)增产5%以上的早熟油菜品种(组合、品系),为下一步早熟油菜抗裂角性状的表型鉴定、遗传分析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转育等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熟甘蓝型油菜 抗裂角指数 品种筛选 产量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烟后移栽油菜苗床根肿病调查及防控建议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正富 符明联 +5 位作者 李根泽 原小燕 贺斌 字德华 余绍伟 罗延青 《作物研究》 2016年第3期320-323,共4页
对2015年云南临沧、腾冲烟油模式下油菜苗床根肿病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病苗床比例达50.79%,发病苗床平均病株率20.59%,平均病情指数7.29,已对油菜生产造成明显影响。针对产区油菜生产特点,从品种选用、苗床地选择、壮苗培育、化... 对2015年云南临沧、腾冲烟油模式下油菜苗床根肿病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病苗床比例达50.79%,发病苗床平均病株率20.59%,平均病情指数7.29,已对油菜生产造成明显影响。针对产区油菜生产特点,从品种选用、苗床地选择、壮苗培育、化学防治等方面提出油菜苗床根肿病防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根肿病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