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低温辅助重结晶法制备HMX/FOX-7纳米共晶
1
作者 贾浩巍 罗庆平 +3 位作者 石先锐 曹志鸿 朱正虎 林佳 《火炸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49,I0005,共11页
为了改善HMX的安全性能,将低感度的FOX-7作为二元共晶的另一组分,通过超低温辅助重结晶法制备了不同摩尔比的HMX/FOX-7纳米共晶;采用SEM、XRD、FT-IR、DSC-TG对HMX/FOX-7纳米共晶的形貌、结构、热性能进行了表征,并对其机械感度进行了... 为了改善HMX的安全性能,将低感度的FOX-7作为二元共晶的另一组分,通过超低温辅助重结晶法制备了不同摩尔比的HMX/FOX-7纳米共晶;采用SEM、XRD、FT-IR、DSC-TG对HMX/FOX-7纳米共晶的形貌、结构、热性能进行了表征,并对其机械感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HMX/FOX-7纳米共晶主要为类球形颗粒堆叠的多孔结构,其粒径主要分布在0.1~0.5μm之间;在HMX/FOX-7纳米共晶的形成过程中,液氮对溶液的“低温冻结”以及HMX、FOX-7分子间氢键的形成对纳米共晶的形成具有显著影响;HMX/FOX-7纳米共晶的表观热分解焓相比原料大幅上升,并随HMX含量的增加而升高;与原料HMX相比,HMX/FOX-7纳米共晶的机械感度均大幅下降。当HMX、FOX-7的摩尔比为1∶3时,HMX/FOX-7纳米共晶具有最低的机械感度,撞击感度大于45 J,摩擦感度为288 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化学 超低温辅助重结晶法 HMX FOX-7 纳米共晶 热性能 机械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DX掺杂制备HMX/RDX复合物
2
作者 朱正虎 罗庆平 +2 位作者 石先锐 贾浩巍 林佳 《火炸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8-343,I0002,共7页
为了获得含RDX杂质的HMX的应用性能,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二甲亚砜(DMSO)为混合溶剂,通过溶剂-非溶剂法制备了不同RDX含量掺杂的HMX/RDX复合物;采用SEM、XRD、FT-IR、DSC-TG对其形貌、结构、热性能进行了表征,并对其机械感度进行... 为了获得含RDX杂质的HMX的应用性能,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二甲亚砜(DMSO)为混合溶剂,通过溶剂-非溶剂法制备了不同RDX含量掺杂的HMX/RDX复合物;采用SEM、XRD、FT-IR、DSC-TG对其形貌、结构、热性能进行了表征,并对其机械感度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RDX掺杂HMX/RDX复合物为块状与扁球形颗粒,粒径主要分布在0.5~3μm之间,随着掺杂RDX含量的提高,所得复合物的颗粒尺寸逐渐减小,RDX的掺杂并未改变HMX的结晶形貌、物相;RDX掺杂所制备的HMX/RDX复合物仅有一个分解放热峰,掺杂均匀;与纯HMX相比,RDX掺杂复合物放热分解峰温与表观热分解放热焓尽管随着RDX含量(小于30%)的增加有轻微的下降,但其机械感度降低,安全性能提高,可在一些应用中有效替代纯HM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RDX掺杂 HMX/RDX复合物 DMF DMSO 热性能 机械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单酯偶联剂对羟基磷灰石的表面改性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罗庆平 李晓东 +3 位作者 尹光福 周大利 郑昌琼 杨为中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5-48,共4页
通过熔化共混等工艺制备了羟基磷灰石(HA)粉末的磷酸单酯(PL)偶联剂表面改性复合物。用水的浸润高度、疏水性保持率、润湿角等手段对改性粉末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用IR图谱对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对HA粉末的煅烧温度、改性粉末的偶联... 通过熔化共混等工艺制备了羟基磷灰石(HA)粉末的磷酸单酯(PL)偶联剂表面改性复合物。用水的浸润高度、疏水性保持率、润湿角等手段对改性粉末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用IR图谱对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对HA粉末的煅烧温度、改性粉末的偶联剂加量对改性效果的影响以及改性粉末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初步探讨了偶联剂对粉末表面改性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PL是一种高效的表面改性偶联剂,与羟基磷灰石的反应活性高,能与羟基磷灰石形成稳固的键合。所制备的HA-PL复合物具有良好的疏水性,稳定性。用此改性HA粉末与高聚物共混,制取HA/高聚物复合材料时将可能大大改善HA与高聚物的结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单酯 偶联剂 表面改性 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酒糟浸出液制备细菌纤维素 被引量:11
4
作者 沈金朋 罗庆平 +1 位作者 段晓惠 裴重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03-206,共4页
选用3种酒糟浸出液作为主要原料,利用木醋杆菌发酵制备细菌纤维素。结果表明:酒糟浸出液营养丰富,加入稻壳的白酒丢糟浸出液更适合发酵,在其中添加2%蔗糖、pH5.0和30℃恒温静止发酵15d后细菌纤维素的产量为2.7g/L,发酵后的pH值有变大的... 选用3种酒糟浸出液作为主要原料,利用木醋杆菌发酵制备细菌纤维素。结果表明:酒糟浸出液营养丰富,加入稻壳的白酒丢糟浸出液更适合发酵,在其中添加2%蔗糖、pH5.0和30℃恒温静止发酵15d后细菌纤维素的产量为2.7g/L,发酵后的pH值有变大的趋势。利用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X射线衍射对细菌纤维素的结构进行表征,证明产物是细菌纤维素,纤维直径在20~100nm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纤维素 酒糟 木醋杆菌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氧化铁红彩色干混砂浆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刘德春 卢忠远 +2 位作者 罗庆平 崔绍波 刘敏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8-40,共3页
用普通32.5R硅酸盐水泥、凹凸棒石黏土、Ⅲ级粉煤灰、石灰石、外加剂和耐碱性氧化铁红颜料制备新型彩色干混砂浆。运用正交试验,确定各组分最佳掺入量;同时,采用非烧结干掺混合法,将正交试验得到的最佳配比组分和耐碱性颜料,共同放入振... 用普通32.5R硅酸盐水泥、凹凸棒石黏土、Ⅲ级粉煤灰、石灰石、外加剂和耐碱性氧化铁红颜料制备新型彩色干混砂浆。运用正交试验,确定各组分最佳掺入量;同时,采用非烧结干掺混合法,将正交试验得到的最佳配比组分和耐碱性颜料,共同放入振动研磨机内磨细,制成色彩效果良好的彩色砂浆粉。其配比及磨细时间为:普通硅酸盐水泥72.2%、石灰石7%、Ⅲ级粉煤灰20%、外加剂0.8%、氧化铁红5%,磨细时间10~15min。按不同的灰砂比可配制强度等级为M5~M15工作性能优良的彩色干混砂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干混砂浆 凹凸棒石黏土 粉煤灰 外加剂 耐碱性颜料 氧化铁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径可控纳米银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孙红刚 刘恒 +2 位作者 尹光福 罗庆平 刘勋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F11期154-156,共3页
以次磷酸钠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银溶胶。通过调节还原后银溶胶的pH值可以达到控制纳米银粒径的效果。研究了氨水在制备不同粒径的银粉过程中的作用。对银溶胶进行了Zeta电位测量。对制得的纳米银样品用XRD、TEM进行了表征。采用原子吸收... 以次磷酸钠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银溶胶。通过调节还原后银溶胶的pH值可以达到控制纳米银粒径的效果。研究了氨水在制备不同粒径的银粉过程中的作用。对银溶胶进行了Zeta电位测量。对制得的纳米银样品用XRD、TEM进行了表征。采用原子吸收法分析了还原后溶液中残留的银离子的浓度,确定银的还原率。分析了各种因素对纳米银制备和样品粒径的影响。通过控制适当合成反应条件,可制得10-100nm、粒径可控、高分散性、高纯度的纳米银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粉 银溶胶 制备 液相还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ERSFS:高能效的混杂RFID数据冗余过滤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罗庆平 王永利 张功萱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63-272,共10页
为克服无线传感技术和射频识别(RFID)技术在物联网中应用上的缺陷,针对由无线传感和RFID结合所形成的混杂RFID网络,引入簇的概念,提出了一种基于簇结构的高能效的射频识别和传感数据过滤模型(EERSFS),此模型通过冗余的分层定义,使冗余... 为克服无线传感技术和射频识别(RFID)技术在物联网中应用上的缺陷,针对由无线传感和RFID结合所形成的混杂RFID网络,引入簇的概念,提出了一种基于簇结构的高能效的射频识别和传感数据过滤模型(EERSFS),此模型通过冗余的分层定义,使冗余数据在冗余源附近得到过滤处理。实验证明,该过滤方法能有效降低网络中的冗余数据量和网络节点的能量消耗,延长无线传感网络的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 混杂RFID 冗余过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纤维素/黑索今复合材料的动态酶降解及表征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彦 杜艳芳 +3 位作者 罗庆平 聂福德 裴重华 刘长波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08-411,共4页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研究了细菌纤维素/黑索今(BC/RDX)复合材料动态酶降解及影响因素。对降解前后的材料利用扫描电镜、红外吸收光谱及X射线衍射光谱(XRD)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影响BC/RDX复合材料酶降解程度的因素大小依复合材料量、纤...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研究了细菌纤维素/黑索今(BC/RDX)复合材料动态酶降解及影响因素。对降解前后的材料利用扫描电镜、红外吸收光谱及X射线衍射光谱(XRD)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影响BC/RDX复合材料酶降解程度的因素大小依复合材料量、纤维素酶浓度和酶解温度顺次降低,但均未达到显著性的影响水平(F<F0.05);对1.00 g BC/RDX复合材料,其优化的动态酶降解工艺为:酶浓度0.7%、温度40℃、pH 5.0、酶解时间25 h。酶解可适度或完全破坏复合材料中细菌纤维素形态和结构,但对BC/RDX复合材料中黑索今的性质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化学 复合材料 细菌纤维素 黑索今 动态酶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化锌压敏陶瓷粉体的制备现状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刘桂香 徐光亮 +1 位作者 马建军 罗庆平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2005年第2期8-11,共4页
本文综述了目前高压氧化锌压敏陶瓷粉体的市场需求现状以及我国在制备超细氧化锌的工业中存在的问题,并着重介绍了高压氧化锌压敏陶瓷粉体制备的进展和动态。
关键词 高压氧化锌压敏陶瓷 超细粉体 制备 市场需求 固相法 气相法 液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叔胺的合成及其在超细CaCO3制备中的应用
10
作者 周元林 宋开平 +2 位作者 王建华 杜利成 罗庆平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2004年第A02期684-686,共3页
十二胺与甲醛和甲酸反应得到二甲基十二胺;乙二胺先与乙醛和甲酸反应后,再以MgO作缚酸剂,与溴代十二烷或溴代辛烷反应得到二叔胺;二乙三胺先与乙醛反应得到双亚胺,再用MgO作缚酸剂,与溴代十六烷或溴代十二烷进行烷化反应后,进一... 十二胺与甲醛和甲酸反应得到二甲基十二胺;乙二胺先与乙醛和甲酸反应后,再以MgO作缚酸剂,与溴代十二烷或溴代辛烷反应得到二叔胺;二乙三胺先与乙醛反应得到双亚胺,再用MgO作缚酸剂,与溴代十六烷或溴代十二烷进行烷化反应后,进一步与甲醛和甲酸反应得到三叔胺。分别用双氧水在60~80℃氧化即得到氧化叔胺。所有过程中所用溶剂均为乙醇。将它们作为改性剂,分别与三乙醇胺、三乙酸胺、乙二胺四乙酸三种助剂以不同用量比配合,用于超微细CaCO3粉体的表面改性,结果表明:N,N′-二乙基-N,N′-二辛基乙二胺氧化物与三乙酸胺的配合效果最好,在最佳用量比下制得了粒径d0.5=61nm(数量分布)的CaCO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叔胺 缚酸剂 溴代十二烷 甲酸 乙二胺 反应 量比 二甲基 亚胺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冲击波压缩技术研究陶瓷材料
11
作者 梁晓峰 杨世源 +2 位作者 王军霞 罗庆平 唐敬友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91-93,共3页
综述了爆炸冲击波压缩技术对陶瓷材料组分、结构和性能的影响,比较了冲击波压缩实验回收装置的种类和特点,展望了冲击波技术在材料科学研究中的运用。
关键词 冲击波压缩技术 陶瓷材料 回收装置 爆炸冲击波 压缩技术 材料科学研究 结构和性能 材料组分 压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GO/NC复合含能材料的制备及热分解性能 被引量:6
12
作者 袁申 李兆乾 +3 位作者 段晓惠 罗庆平 刘勋 裴重华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03-208,共6页
为了提高硝化纤维素(NC)的热分解性能,以硝化石墨烯(NGO)作为含能燃烧催化剂与NC进行复合,制备了NGO/NC复合含能材料。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别研究了NGO/NC复合含能材料的结构和形貌,采用同步热... 为了提高硝化纤维素(NC)的热分解性能,以硝化石墨烯(NGO)作为含能燃烧催化剂与NC进行复合,制备了NGO/NC复合含能材料。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别研究了NGO/NC复合含能材料的结构和形貌,采用同步热分析仪(TG-DSC)研究了NGO对NC热分解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当NGO的添加量为1%时,NC的结构不会明显改变,NGO/NC复合含能材料为多孔的三维网络状,且NC的表观分解热由339 J·g^(-1)增加至2132 J·g^(-1),放热峰温度由201℃提高至213℃,质量损失为96%,表明NGO的加入提高了热稳定性,增加了表观放热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石墨烯(NGO) 硝化纤维素(NC) 催化 热分解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能聚合物/硝基胍复合含能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博 李兆乾 +1 位作者 罗庆平 裴重华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6-39,共4页
以含能聚合物(EP)和硝基胍(NQ)为原料,采用溶剂/非溶剂法制备了EP/NQ复合含能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比表面积测试法(BET)和X射线衍射(XRD)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用热重一差示扫描量热法(TG-DSO)对比分析了EP/N... 以含能聚合物(EP)和硝基胍(NQ)为原料,采用溶剂/非溶剂法制备了EP/NQ复合含能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比表面积测试法(BET)和X射线衍射(XRD)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用热重一差示扫描量热法(TG-DSO)对比分析了EP/NQ复合含能材料及其物理共混物的热性能。结果表明,EP/NQ复合含能材料具有三维纳米网络结构,NQ沉积在EP上面,其平均粒径为49~62nm,NQ的长针状结晶消除;与EP相比,EP/NQ复合含能材料的比表面积降低,且随着NQ质量分数由40%增至60%,EP/NQ复合含能材料的比表面积由54.599m^2/g降至25.02m^2/g;EP/NQ复合含能材料具有单一的热分解峰特性,热分解峰温比NQ提前55~59℃,且随着NQ质量分数由40%增至6O%,EP/NQ复合含能材料的热分解峰温由200.1℃升至203.7℃;EP/NQ复合含能材料的分解热显著高于EP/NQ物理共混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含能材料 EP/NQ 硝基胍 含能聚合物 溶剂/非溶剂法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化细菌纤维素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强 彭碧辉 +2 位作者 梁岗 罗庆平 裴重华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8-90,共3页
以细菌纤维素为原料,用硝硫混酸法合成出硝化细菌纤维素(NBC)。结果表明,采用硝硫混酸法合成硝化细菌纤维素未造成细菌纤维素的网状结构明显断裂降解,且合成出的硝化细菌纤维素安定性能达到A级硝化纤维素标准。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对产物... 以细菌纤维素为原料,用硝硫混酸法合成出硝化细菌纤维素(NBC)。结果表明,采用硝硫混酸法合成硝化细菌纤维素未造成细菌纤维素的网状结构明显断裂降解,且合成出的硝化细菌纤维素安定性能达到A级硝化纤维素标准。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并计算出硝化细菌纤维素的热分解活化能为212.53kJ/mol,表明硝化细菌纤维素热的稳定性优于硝化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化学 细菌纤维素 硝化细菌纤维素 安定性 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化细菌纤维素溶液的流变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娟 罗庆平 +5 位作者 李兆乾 刘勋 段晓惠 裴重华 赵静 毛长勇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75-379,共5页
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按一定比例配制不同含氮量的硝化细菌纤维素(NBC)溶液。通过哈克(HAAKE)旋转流变仪,研究了溶液浓度、NBC含氮量对其溶液粘度的影响,以及溶液浓度与粘度的依赖性关系,并对NBC溶液的粘弹性能进... 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按一定比例配制不同含氮量的硝化细菌纤维素(NBC)溶液。通过哈克(HAAKE)旋转流变仪,研究了溶液浓度、NBC含氮量对其溶液粘度的影响,以及溶液浓度与粘度的依赖性关系,并对NBC溶液的粘弹性能进行了应力扫描和频率扫描分析。结果表明,当NBC溶液浓度为0.5%-5.0%时,溶液体系为牛顿流体,粘度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满足指数型增长关系;当体系浓度增大到5.5%时,NBC溶液为非牛顿流体,表现出剪切变稀效应,其剪切应力及剪切速率满足幂函数增长关系。随着NBC分子量的增加,溶液粘度增大。高分子量的NBC,有助于溶液体系稳定性的提高,同时也减弱了其对外界刺激性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细菌纤维素(NBC) 粘度 流变性能 牛顿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钒超薄纳米片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能研究
16
作者 乔玉龙 马拥军 +1 位作者 罗庆平 裴重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55-56,114,共3页
采用V2O5作为钒源,以乙二醇(EG))为还原剂,在190℃的条件下,通过简单的水热途径制备出了VO2(B)超薄纳米片晶。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荧光分光光度计(PL)对样品的结构、形貌及荧光性能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以乙二醇(... 采用V2O5作为钒源,以乙二醇(EG))为还原剂,在190℃的条件下,通过简单的水热途径制备出了VO2(B)超薄纳米片晶。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荧光分光光度计(PL)对样品的结构、形貌及荧光性能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以乙二醇(EG)为还原剂制备出的晶体为纳米VO2(B),长180~350nm,宽70~90nm,厚度为5nm左右。通过光学性能的测试发现,在414nm处VO2(B)出现了一个比较强的荧光峰,这个荧光峰的出现也说明VO2(B)中存在V4+-V4+同极极化对,这是未曾报道过的。另外,对还原剂作用下VO2(B)纳米片晶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2(B) 水热合成 纳米片 光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Fe_(2)O_(3)-RDX纳米复合物的热分解特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罗庆平 龙新平 +3 位作者 聂福德 刘桂香 蒋小华 祝明水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11-817,I0002,共8页
为了获得Al/Fe_(2)O_(3)-RDX纳米复合物的热分解反应特性,以环己烷为分散剂,采用超声混合工艺制备了Al/Fe_(2)O_(3)-RDX纳米复合物;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其热性能、热分解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并对纳米铝热剂Al/Fe_(2)O_(3)对RDX... 为了获得Al/Fe_(2)O_(3)-RDX纳米复合物的热分解反应特性,以环己烷为分散剂,采用超声混合工艺制备了Al/Fe_(2)O_(3)-RDX纳米复合物;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其热性能、热分解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并对纳米铝热剂Al/Fe_(2)O_(3)对RDX的热催化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Al/Fe_(2)O_(3)-RDX纳米复合物的起始热反应温度大于200℃,具有良好的热安定性;在Al/Fe_(2)O_(3)-RDX纳米复合物的热分解过程中,纳米Fe_(2)O_(3)对RDX的热催化分解作用大幅降低了RDX的分解活化能,导致其热分解反应温度降低;与原料超细RDX热分解相比,Al/Fe_(2)O_(3)-RDX纳米复合物中RDX的分解活化能降低了41.63 kJ/mol;多孔高比表面积的纳米Fe_(2)O_(3)与RDX中N—NO 2键的硝基N形成配位络合物,导致RDX中N—NO 2的断裂,加速了RDX的分解,对Al/Fe_(2)O_(3)-RDX纳米复合物的热分解反应起着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Al/Fe_(2)O_(3)-RDX纳米复合物 纳米铝热剂 起爆药 热性能 热分解反应动力学 催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温重结晶法制备纳米FOX-7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岳欣欣 罗庆平 +3 位作者 崔鹏腾 李兆乾 段晓惠 尹婷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7-153,共7页
为了制备出粒径均匀且分散性较好的纳米FOX-7,采用液氮超低温重结晶法在不同溶剂条件下制备了纳米FOX-7;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重分析法(TG)对所制备... 为了制备出粒径均匀且分散性较好的纳米FOX-7,采用液氮超低温重结晶法在不同溶剂条件下制备了纳米FOX-7;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重分析法(TG)对所制备的纳米FOX-7的性能进行了表征,并测试了其撞击感度和摩擦感度。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纳米FOX-7的平均晶粒度为30nm左右,颗粒平均粒径均在100~200nm之间;与原料FOX-7相比,其高低温分解放热峰之间的温度范围变窄,能量释放效率及分解放热焓有较大提高,撞击感度和摩擦感度明显降低。不同溶剂由于其溶解度和极性的不同,所制备样品的颗粒粒径有所不同,溶解度与极性越大,所制备的颗粒粒径越小、热性能越好、感度更低。当溶剂为N-甲基吡咯烷酮时,所制备的纳米FOX-7的颗粒粒径在100nm以下占比为18%,初始分解峰温提高了11.8℃,分解放热焓提高了19%,特性落高从87.2cm提高至138.2cm,摩擦感度从216N提高至360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FOX-7 超低温重结晶法 颗粒尺寸 热性能 机械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非溶剂法制备纳米FOX-7及其性能 被引量:6
19
作者 祁栋梁 罗庆平 +3 位作者 崔鹏腾 李兆乾 段晓惠 裴重华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3-59,92,共8页
以N,N-二甲基乙酰胺(DMAC)、N-甲基吡咯烷酮(NMP)及两者的混合物为溶剂,通过溶剂-非溶剂法制备了纳米1,1-二氨基-2,2-二硝基乙烯(FOX-7)。通过场发射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法(D... 以N,N-二甲基乙酰胺(DMAC)、N-甲基吡咯烷酮(NMP)及两者的混合物为溶剂,通过溶剂-非溶剂法制备了纳米1,1-二氨基-2,2-二硝基乙烯(FOX-7)。通过场发射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热重分析法(TG)对所制备的纳米FOX-7的形貌、物相、结构和热性能进行了表征,并对样品的感度进行了测试;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溶剂、表面活性剂对纳米FOX-7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纳米FOX-7平均晶粒尺寸小于30 nm。添加表面活性剂有助于降低纳米FOX-7的晶粒尺寸及颗粒尺寸,提高其粒度分布均匀性,改善其分散性。与原料相比,所制备的纳米FOX-7的初始分解温度提高,两个分解放热峰之间温度范围变窄,能量释放效率及分解焓有较大的提高,撞击感度与摩擦感度明显降低。当采用混合溶剂并添加表面活性剂OP-10和Tween 20时,所制备的纳米FOX-7的初始分解温度都提高近15℃,分解焓分别提高了4.97%,4.65%,摩擦感度降低了66.7%,5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非溶剂法 纳米1 1‐二氨基‐2 2‐二硝基乙烯(FOX‐7) 制备 热性能 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纳米结构FOX-7的构筑与热分解性能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凯 王建锋 +3 位作者 李兆乾 崔鹏腾 罗庆平 段晓惠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08-214,共7页
以具有三维纳米网格结构且可降解的聚缩醛胺气凝胶(PHA)作模板,采用蒸发结晶法,原位诱导1,1-二氨基-2,2-二硝基乙烯(FOX-7)结晶析出,得到FOX-7/PHA复合物,然后利用硫酸的稀溶液(10%)降解去掉模板,即可得到具有三维纳米结构的FOX-7(nano-... 以具有三维纳米网格结构且可降解的聚缩醛胺气凝胶(PHA)作模板,采用蒸发结晶法,原位诱导1,1-二氨基-2,2-二硝基乙烯(FOX-7)结晶析出,得到FOX-7/PHA复合物,然后利用硫酸的稀溶液(10%)降解去掉模板,即可得到具有三维纳米结构的FOX-7(nano-FOX-7)。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nano-FOX-7的纯度为99%,说明模板基本去除完全。对样品的形貌、物相、结构和热分解性能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去模板后的nano-FOX-7较为完整地保留了模板PHA的三维纳米网络结构,其中FOX-7的平均晶粒尺寸为83.68 nm。与raw-FOX-7相比,特殊的纳米多孔结构使FOX-7的转晶峰和低温分解峰分别延后11.3℃和21.3℃,放热几乎集中在高温分解峰291.0℃处,分解焓从原料的1309 J·g-1增加到1421 J·g-1,表观活化能提高了128.62 kJ·mol^-1,增幅达31.46%,能量释放效率和热稳定性大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板法 1 1-二氨基-2 2-二硝基乙烯(FOX-7) 纳米结构 热分解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