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评克罗齐的艺术与道德的关系论 被引量:3
1
作者 罗常军 龚浩宇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2-107,共6页
克罗齐关于艺术与道德关系的论述内涵丰富,意蕴深刻。他认为,艺术的本质是一种直觉活动,是形象与情感的审美表现,道德是起于意志且有理性目的的实践活动,二者在整个精神活动中分属不同的认识和实践阶段,有着本质的区别。虽然艺术活动不... 克罗齐关于艺术与道德关系的论述内涵丰富,意蕴深刻。他认为,艺术的本质是一种直觉活动,是形象与情感的审美表现,道德是起于意志且有理性目的的实践活动,二者在整个精神活动中分属不同的认识和实践阶段,有着本质的区别。虽然艺术活动不是道德活动,但是基于共同的人性基础,艺术与道德并非相互割裂、彼此分离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辩证联系,由于艺术家总是生活在现实的道德王国里,他必然肩负着一定的道德使命。克罗齐关于艺术与道德关系的论述对于我国艺术伦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当前的艺术创作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齐 艺术 道德 人性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艺术教育的四重取向 被引量:5
2
作者 罗常军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2-45,共4页
取向问题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四重取向,即感性取向、实践取向、科学取向和人文取向。四种取向既相互区别,又彼此关联。感性取向是艺术教育的基础取向,实践取向与科学取向是艺术教育的必然要求,人文取向则... 取向问题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四重取向,即感性取向、实践取向、科学取向和人文取向。四种取向既相互区别,又彼此关联。感性取向是艺术教育的基础取向,实践取向与科学取向是艺术教育的必然要求,人文取向则是艺术教育的价值旨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教育 感性取向 人文取向 科学取向 实践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环境教育的情感取向 被引量:3
3
作者 罗常军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8-82,共5页
环境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我国当前的环境教育实效性尚不明显,其根源在于情感取向的缺失。环境教育应重视人的感性与情感,把情感取向作为环境教育的基本取向之一。坚持情感取向,一... 环境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我国当前的环境教育实效性尚不明显,其根源在于情感取向的缺失。环境教育应重视人的感性与情感,把情感取向作为环境教育的基本取向之一。坚持情感取向,一要重视环境情感教育,二要发挥情感的动力作用,三要培养稳定的环境情感。从本质上看,坚持情感取向的环境教育与生态审美教育在目标上是根本一致的,旨在培养人的生态审美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教育 情感取向 审美 生态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生态化及其路径选择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湘溶 罗常军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18,共6页
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抉择,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坚持科学、人本和生态化三重取向;经济发展方式生态化转变的当务之急是要做... 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抉择,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坚持科学、人本和生态化三重取向;经济发展方式生态化转变的当务之急是要做好"两个践行"和"一个推进",即积极践行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努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化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方式 生态取向 路径选择 生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维方式的基本含义、本质特性与典范形态 被引量:7
5
作者 刘湘溶 罗常军 《湖湘论坛》 2010年第3期5-7,共3页
一般认为,思维方式是"一定时代人们的理性认识方式","是按一定结构、方法和程序把思维诸要素结合起来的相对稳定的运行样式"。[1]这一界定,主要是从人们展开思维活动的具体样式出发来理解思维方式的,但没有明确指出思维对象的不同,... 一般认为,思维方式是"一定时代人们的理性认识方式","是按一定结构、方法和程序把思维诸要素结合起来的相对稳定的运行样式"。[1]这一界定,主要是从人们展开思维活动的具体样式出发来理解思维方式的,但没有明确指出思维对象的不同,也在很大程度上规定着思维方式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方式 本质特性 生态化 价值 形态 认识方式 相对稳定 思维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环境的治理与责任 被引量:6
6
作者 刘湘溶 罗常军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8-102,共5页
生态危机的全球化已是不争的事实,中国的情况更不容乐观,这使得我国将生态环境治理提上了优先的议事日程。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道德、法治与科技三管齐下,为此必须强化责任担当,构建合理而完整的责任观,其内容为... 生态危机的全球化已是不争的事实,中国的情况更不容乐观,这使得我国将生态环境治理提上了优先的议事日程。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道德、法治与科技三管齐下,为此必须强化责任担当,构建合理而完整的责任观,其内容为: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承担共同而有区别之责;在生态环境治理中,政府、企业、其他社会组织各履其职,各负其责;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广大公众人人有责。由于在生态环境治理中,科研机构与科技工作者扮演特殊角色,发挥特殊作用,所以理应承担特殊责任:一是要正视科学技术引发的生态问题,二是要提高科学技术创新的生态意识,三是要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的科技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治理 责任 科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