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SiO_2/SPFEK复合质子交换膜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3
1
作者 罗居杰 王拴紧 +2 位作者 肖敏 韩东梅 孟跃中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7-120,共4页
以自制的磺化聚芴醚酮和正硅酸乙酯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法合成了掺杂纳米SiO2的复合质子交换膜,利用能量分散谱(EDS)线扫描、热失重分析法、扫描电镜对膜的结构、热稳定性、微观形态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质子交换膜的各种性能... 以自制的磺化聚芴醚酮和正硅酸乙酯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法合成了掺杂纳米SiO2的复合质子交换膜,利用能量分散谱(EDS)线扫描、热失重分析法、扫描电镜对膜的结构、热稳定性、微观形态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质子交换膜的各种性能。结果表明,纳米SiO2能提高膜的质子传导率和氧化稳定性能。当SiO2掺杂质量分数为9%时,复合膜的质子传导率在80℃时为5.96×10-2(S/cm),在80℃的Fenton’s试剂(3%的过氧化氢和2 mg/L的FeSO4)中进行氧化稳定性测试,膜在117 min时才开始碎裂,表现出良好的氧化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质子交换膜 二氧化硅 复合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枝磺酸基质子交换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罗居杰 宋艳慧 +1 位作者 崔培培 谢小玲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6-78,共3页
以3-巯基-1-丙烷磺酸钠为磺化试剂通过烯巯加成接枝了一系列脂肪侧链含有磺酸基的聚合物,用双氧水氧化把聚合物中的硫醚氧化成稳定的砜,利用核磁、红外光谱、透射电镜对膜的结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膜的各种物理和化学性能。... 以3-巯基-1-丙烷磺酸钠为磺化试剂通过烯巯加成接枝了一系列脂肪侧链含有磺酸基的聚合物,用双氧水氧化把聚合物中的硫醚氧化成稳定的砜,利用核磁、红外光谱、透射电镜对膜的结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膜的各种物理和化学性能。结果表明,IEC值为1.46的膜,其质子传导率在80℃时为5.37×10?2(S/cm),在80℃的Fenton’s试剂(3%的过氧化氢和2mg/L的FeSO4)中进行氧化稳定性测试,膜在98min时才开始碎裂,表现出良好的氧化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质子交换膜 合成 吸水率 导质子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功能化聚醚砜气体分离膜对CO_2/N_2、CO_2/CH_4分离性能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罗居杰 张萌 +1 位作者 郭瑞乾 李晋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5-97,共3页
以四甲基联苯二酚、二氯二苯砜和二氟二苯甲酮为单体通过缩聚合成聚醚砜,再经过溴化和氨化制备了氨基功能化的聚醚砜,通过核磁和红外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探讨了操作条件对CO_2、N_2和CH_4等3种气体在膜中渗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氨... 以四甲基联苯二酚、二氯二苯砜和二氟二苯甲酮为单体通过缩聚合成聚醚砜,再经过溴化和氨化制备了氨基功能化的聚醚砜,通过核磁和红外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探讨了操作条件对CO_2、N_2和CH_4等3种气体在膜中渗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氨化后的聚醚砜对CO_2的渗透性能及CO_2/N_2、CO_2/CH_4的分离效果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砜 氨化 CO2 分离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与CH_4膜分离的发展与现状 被引量:7
4
作者 张萌 孙祥军 +1 位作者 罗居杰 李晋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6-29,共4页
通常化石燃料的燃烧会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高浓度的CO2,其燃烧后对CO2处理减轻温室效应具有重要的环保意义。对于气体分离来说方法众多,基于膜的分离技术已经成为分离方法中极具竞争力的一种,并且成为CO2/CH4分离的有效手段之一,许多膜都能... 通常化石燃料的燃烧会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高浓度的CO2,其燃烧后对CO2处理减轻温室效应具有重要的环保意义。对于气体分离来说方法众多,基于膜的分离技术已经成为分离方法中极具竞争力的一种,并且成为CO2/CH4分离的有效手段之一,许多膜都能对CO2/CH4进行分离,其中主要可分为3三种:高分子膜、无机膜和混合基质膜。高分子膜通过传递性质更进一步可分为:渗透膜、促进传递膜。介绍了用于CO2/CH4气体分离的几种膜的工作原理、发展现状、瓶颈因素和解决途径,对比了各种膜的操作条件、分离效能和成本,最后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目标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 CO2/CH4 膜分离 高分子膜 无机膜 混合基质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唑类离子液体应用于沼气分离的研究
5
作者 孙祥军 张萌 +1 位作者 罗居杰 李晋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90-192,共3页
选取咪唑类室温离子液体浸渍有机高分子微孔膜制备了支撑离子液膜,扫描电镜结果表明膜基质被离子液体充分浸润并且充满微孔内部,采用自制气体渗透仪测试了支撑液膜的CO2与CH4渗透性能,结果表明:微孔基质对于膜性能影响较小而阴阳离子的... 选取咪唑类室温离子液体浸渍有机高分子微孔膜制备了支撑离子液膜,扫描电镜结果表明膜基质被离子液体充分浸润并且充满微孔内部,采用自制气体渗透仪测试了支撑液膜的CO2与CH4渗透性能,结果表明:微孔基质对于膜性能影响较小而阴阳离子的选取对于膜性能的改善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垃圾 填埋沼气 室温离子液体 支撑离子液膜 溶解扩散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化多壁碳纳米管/含氟聚砜复合膜的制备及其对CO_2/CH_4分离性能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郭瑞乾 张萌 +1 位作者 罗居杰 李晋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9-82,共4页
采用缩聚反应合成了含氟聚砜(DDS-6FPDA)并用核磁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制备了酸化的多壁碳纳米管,用IR证明其成功合成。以多壁碳纳米管作为无机添加颗粒,含氟聚砜膜作为母体膜制备了0~4%(wt,质量分数,下同)不同含量的复合膜,通过扫描电... 采用缩聚反应合成了含氟聚砜(DDS-6FPDA)并用核磁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制备了酸化的多壁碳纳米管,用IR证明其成功合成。以多壁碳纳米管作为无机添加颗粒,含氟聚砜膜作为母体膜制备了0~4%(wt,质量分数,下同)不同含量的复合膜,通过扫描电镜图观察到多壁碳纳米管均匀分散于基体膜中。考察了不同负载量(0~4%)、跨膜压差0.5~1.5MPa以及温度(298~328℃)条件下对CO_2和CH_4的气体渗透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砜 二氧化碳 分离膜 多壁碳纳米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酰胺CH_4/N_2气体分离膜 被引量:2
7
作者 关盼盼 李伟 +1 位作者 于富成 罗居杰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0-33,共4页
为了有效分离CH_4与N_2以提高煤层气的利用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了聚醚酰胺(Pebax3533)气体分离膜.通过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仪以及原子力显微镜对膜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不同压力、温度条件下CH_4、N_2单气体渗透性能以及0.1 MPa、2... 为了有效分离CH_4与N_2以提高煤层气的利用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了聚醚酰胺(Pebax3533)气体分离膜.通过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仪以及原子力显微镜对膜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不同压力、温度条件下CH_4、N_2单气体渗透性能以及0.1 MPa、25℃条件下混合气的体积分数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CH_4与N_2单气体的渗透性都增大,而CH_4/N_2选择性降低;随压力增大,CH_4与N_2单气体的渗透性都减小,而CH_4/N_2选择性提高.经过膜分离后的混合气,N_2的体积分数由80%降低到61.7%,而CH_4的体积分数则由20%提高到38.3%,达到煤层气发电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分离膜 聚醚酰胺 煤层气 CH4 嵌段聚合物 气体渗透性 单气体 混合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法制备四氧化三铁/粉末活性炭粒子电极及其在三维电化学氧化中处理氨氮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袁梦 郑雅允 +3 位作者 谭小琪 刘淑霞 李天保 罗居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1-215,221,共6页
利用微波法快速制备粉末活性炭(PAC)负载四氧化三铁(Fe_(3)O_(4))复合材料(Fe_(3)O_(4)/PAC)。通过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材料进行了表征。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分析了Fe_(3)... 利用微波法快速制备粉末活性炭(PAC)负载四氧化三铁(Fe_(3)O_(4))复合材料(Fe_(3)O_(4)/PAC)。通过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材料进行了表征。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分析了Fe_(3)O_(4)/PAC作为三维(3D)粒子电极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AC∶FeSO_(4)=3∶1(质量比),微波功率=1000W,时间=60s时制备的复合材料对氨氮的去除率最好。且在电压20V,复合材料投加量为0.3g和初始温度40℃的条件下,电解60min后,氨氮去除率最佳为78.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法 四氧化三铁/粉末活性炭 粒子电极 氨氮 三维电化学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价接枝改性对石墨烯分散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朱腾阳 李玉超 +3 位作者 王双双 葛祥才 滕谋勇 罗居杰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27-431,464,共6页
本文将聚乙二醇单甲醚(PEO)氨基化处理得到氨基化PEO(PEO-NH2),然后利用PEO-NH2与氧化石墨烯(GO)表面的环氧基团反应,将PEO-NH2接枝到石墨烯表面上。对产物进行红外及热重分析表征结果表明,PEO-NH2成功地接枝到了GO、还原氧化石墨烯(rGO... 本文将聚乙二醇单甲醚(PEO)氨基化处理得到氨基化PEO(PEO-NH2),然后利用PEO-NH2与氧化石墨烯(GO)表面的环氧基团反应,将PEO-NH2接枝到石墨烯表面上。对产物进行红外及热重分析表征结果表明,PEO-NH2成功地接枝到了GO、还原氧化石墨烯(rGO)表面,接枝PEO-NH2的含量分别约为34.4wt%、20.5wt%。此外,经水合肼还原后的PEO-rGO在水溶液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仍具有较好的分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功能化 氨基化PEO 接枝 分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性烯烃-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在不对称催化方面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崔培培 罗居杰 梁海霞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23-634,共12页
烯烃的双键可以与金属钌、铑、钯、铂、镍等发生配位形成配合物。目前,已有大量的手性双烯烃-金属配合物、手性有机膦烯烃-金属配合物、手性有机胺烯烃-金属配合物被合成出来。烯烃-金属配合物被广泛用于催化不对称1,4-加成反应中,并取... 烯烃的双键可以与金属钌、铑、钯、铂、镍等发生配位形成配合物。目前,已有大量的手性双烯烃-金属配合物、手性有机膦烯烃-金属配合物、手性有机胺烯烃-金属配合物被合成出来。烯烃-金属配合物被广泛用于催化不对称1,4-加成反应中,并取得了较好的产率和ee值。另外,烯烃-金属配合物也被用于催化不对称[4+2]环加成反应及其他关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双烯烃 不对称 催化 ee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PDMS聚砜膜的制备及其对CO_2/CH_4分离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和小奇 朱腾阳 +1 位作者 王淑敏 罗居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1-94,共4页
选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 4200)、六氟双酚A及4,4-二氟二苯砜作为单体,通过缩聚反应制备了PDMS 4200含量为5%(摩尔分数,以下同)和10%的共聚物[聚砜(PSF)-PDMS]膜,利用核磁共振氢谱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共聚物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 选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 4200)、六氟双酚A及4,4-二氟二苯砜作为单体,通过缩聚反应制备了PDMS 4200含量为5%(摩尔分数,以下同)和10%的共聚物[聚砜(PSF)-PDMS]膜,利用核磁共振氢谱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共聚物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PDMS 4200含量(0~10%)、温度(298~328K)对CO_2和甲烷气体渗透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砜 聚二甲基硅氧烷 气体膜 CO2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氧化镍复合材料的微波法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思 毕玉红 +1 位作者 罗居杰 张新宇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24-228,共5页
采用微波法快速制备了石墨烯/氧化镍(MWGO/NiO)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通过循环伏安法和恒电流充放电测试了MWGO/NiO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考察了微波功率、微波时... 采用微波法快速制备了石墨烯/氧化镍(MWGO/NiO)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通过循环伏安法和恒电流充放电测试了MWGO/NiO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考察了微波功率、微波时间、投料比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与硝酸镍质量比为5∶4、微波功率为1000W、微波时间为2min时,制备的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最好;在充放电电流密度为1A/g及KOH电解液浓度为6mol/L时,复合材料的最大比电容为360.5F/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石墨烯 超级电容器 氧化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溴代功能化聚醚砜膜的制备及其对CO_2/CH_4、CO_2/N_2分离性能研究
13
作者 郭瑞乾 张萌 +1 位作者 罗居杰 李晋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5-47,51,共4页
采用缩聚反应合成了聚醚砜(PESF)并用红外及核磁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进一步通过溴代反应制备了溴代聚醚砜(BPESF),采用红外和核磁共振氢谱分析表明其成功合成。对PESF进行了气体渗透性能测试,并考察了不同跨膜压差(50~150kPa以25~55℃... 采用缩聚反应合成了聚醚砜(PESF)并用红外及核磁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进一步通过溴代反应制备了溴代聚醚砜(BPESF),采用红外和核磁共振氢谱分析表明其成功合成。对PESF进行了气体渗透性能测试,并考察了不同跨膜压差(50~150kPa以25~55℃)条件下对CO_2/CH_4和CO_2/CH_4的气体渗透性能的影响。对不同比例BPESF进行气体渗透性能分析,得到了最佳溴代比例为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砜 二氧化碳 分离膜 溴代聚醚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