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哈密白杨河流域小型佛寺遗迹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罗尔瓅 魏文斌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1-123,共13页
哈密白杨河流域坐落有数座唐至高昌回鹘时期营建的佛教寺院遗址,以“回”字型佛殿和单室佛堂为主要建筑类型,其形制特点、建造技术反映出在9世纪前后,伊州曾流行一种有别于中原传统视角的砖石拱顶建筑技术和审美观念。这是我国古代建筑... 哈密白杨河流域坐落有数座唐至高昌回鹘时期营建的佛教寺院遗址,以“回”字型佛殿和单室佛堂为主要建筑类型,其形制特点、建造技术反映出在9世纪前后,伊州曾流行一种有别于中原传统视角的砖石拱顶建筑技术和审美观念。这是我国古代建筑文化变迁过程中,与华夏木构建筑体系并行的砖石建筑发展脉络之一隅。部分单室佛堂内残存的壁画颇具回鹘绘画风格。佛教建筑遗迹与史料结合,更能反映伊州祆、佛并重的宗教格局及佛教世俗化的特点,对研究古代伊州宗教文化有所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州佛教 回字型佛殿 佛堂 粟特聚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密大像窟遗迹新探
2
作者 罗尔瓅 魏文斌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8-109,共12页
开凿大像窟是哈密地区佛教建筑、造像艺术的突出特征。哈密现存大像窟遗迹主要集中在今哈密东部、天山南麓的庙尔沟佛寺遗址,本文对其形制、造像题材、窟内装饰、营建背景等分析后认为,庙尔沟大像窟始建于唐安史之乱之前,与唐代大规模... 开凿大像窟是哈密地区佛教建筑、造像艺术的突出特征。哈密现存大像窟遗迹主要集中在今哈密东部、天山南麓的庙尔沟佛寺遗址,本文对其形制、造像题材、窟内装饰、营建背景等分析后认为,庙尔沟大像窟始建于唐安史之乱之前,与唐代大规模经营西域战略有紧密的关联。唐代中原地区的弥勒信仰经河西走廊向西域传播在哈密留下痕迹,遂使哈密大像窟既融合了龟兹大像窟的形制特点,又与中原佛教信仰、塑造弥勒大像以及河西弥勒造像风格一脉相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州 庙尔沟佛寺 大像窟 弥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