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东北地区下侏罗统凉高山组页岩岩相及储层特征
1
作者 徐一鸣 张洁伟 +3 位作者 孙海涛 李丹 钟大康 罗宇卓 《断块油气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2-380,共9页
近年来,随着国内页岩油气的勘探开发取得重要进展,四川盆地侏罗系页岩油气的巨大勘探潜力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关注。文中以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区下侏罗统凉高山组钻井、露头和地化资料为基础,建立了川东北地区凉高山组页岩岩相划分方案,并... 近年来,随着国内页岩油气的勘探开发取得重要进展,四川盆地侏罗系页岩油气的巨大勘探潜力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关注。文中以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区下侏罗统凉高山组钻井、露头和地化资料为基础,建立了川东北地区凉高山组页岩岩相划分方案,并对页岩储层特征及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凉高山组页岩黏土矿物质量分数平均为42.3%,长英质矿物质量分数平均为55.0%,主要发育含硅黏土质页岩(Ⅰ_(2))和含黏土硅质页岩(Ⅲ_(2))2种岩相。2)岩心、岩石薄片和扫描电镜系统对比分析表明,微纳米孔是凉高山组页岩的主要储集空间,有机质孔、黏土矿物层间孔和页理缝为主要的孔隙类型。3)凉高山组页岩储层的有机质孔根据赋存基质的差异可进一步细分为干酪根孔和沥青孔;沉积物的埋藏条件和黏土矿物质量分数是黏土矿物层间孔发育的2个主要控制因素;页理缝的形成主要与黏土矿物相变引起的收缩作用和生排烃产生的异常高压作用有关。4)凉高山组页岩储层在宏观上主要受沉积相控制,沉积相反映了物源的输入和沉积条件,进而决定了岩相和有机质丰度的差异。半深湖亚相为页岩油气的富集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是页岩储层发育的最有利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储层 页岩岩相 储层特征 凉高山组 川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部龙会场地区凉高山组烃源岩及储层基本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罗宇卓 李丹 +1 位作者 苏诗漫 李祎涵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2年第S01期50-57,共8页
随着四川盆地东部地区普陆3井、平安1井在下侏罗统凉高山组获得工业油气流,该区域凉高山组烃源岩有机质构成、生烃能力、储层岩性、储集空间类型等备受关注。为此,基于前人研究成果,开展了四川盆地东部龙会场地区凉高山组钻井岩屑、岩... 随着四川盆地东部地区普陆3井、平安1井在下侏罗统凉高山组获得工业油气流,该区域凉高山组烃源岩有机质构成、生烃能力、储层岩性、储集空间类型等备受关注。为此,基于前人研究成果,开展了四川盆地东部龙会场地区凉高山组钻井岩屑、岩心取样的地球化学、岩石学、测井、地震等分析实验。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川东地区凉高山组厚度较为均一,约为220~270 m,发育黑色页岩为优质烃源岩,页岩厚度36~62 m,矿物组成以石英、伊利石为主。区域内页岩具有机碳(TOC)含量高,生烃潜量高,为中—高丰度高成熟腐泥—腐殖型优质烃源岩。(2)凉高山组砂岩、页岩为优质储集岩,砂岩厚度68~132 m,矿物组成以石英、长石为主,页岩核磁孔隙度2.63%~8.30%,储集空间以残余粒间孔、黏土矿物晶间孔、微裂缝为主,见少量有机质孔;砂岩核磁孔隙度0.97%~6.91%,储集空间以残余粒间孔、粒间溶孔、及长石粒内溶孔为主,可见微裂缝,为特低孔、特低渗储层。(3)凉高山组页岩含油饱和度10.73%~42.97%,砂岩含油饱和度1.51%~16.90%,镜下可见荧光、油显示,属轻—中质油、解析气量及回归后总气量较高,属湿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凉高山组 页岩油气 烃源岩 储层 中质油 含气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侏罗系凉高山组页岩油地质特征 被引量:9
3
作者 方锐 蒋裕强 +9 位作者 杨长城 王占磊 孙莎莎 朱讯 李顺 谷一凡 周亚东 刘冬玺 罗垚 罗宇卓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6-78,共13页
近年来,四川盆地侏罗系湖相页岩油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展现出巨大勘探潜力。为了进一步支撑深化勘探,基于野外露头、测井、钻井取心和系统取样分析资料,开展了四川盆地侏罗系凉高山组不同岩性组合条件下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岩石脆性、孔... 近年来,四川盆地侏罗系湖相页岩油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展现出巨大勘探潜力。为了进一步支撑深化勘探,基于野外露头、测井、钻井取心和系统取样分析资料,开展了四川盆地侏罗系凉高山组不同岩性组合条件下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岩石脆性、孔隙结构及含油气性等研究,明确了优势页岩岩性组合类型。结果表明:凉高山组页岩发育层段可细分为纯页岩组合、介壳型页岩组合、粉砂型页岩组合3类5种岩性组合;5种岩性组合中页岩均处于热成熟阶段,但有机质含量、类型、脆性矿物含量存在差异,纯页岩组合中页岩TOC平均值大于1%,有机质类型为Ⅱ1型,脆性矿物含量大于52%;介壳型页岩组合中页岩有机质特征与纯页岩组合相似,但脆性矿物含量大于65%;粉砂型页岩组合中页岩TOC平均值小于1%,有机质类型为Ⅱ2型,脆性矿物含量大于65%。不同组合储集空间主要为微裂缝及无机孔(孔径10~500nm),但粉砂型页岩组合喉道较宽,孔隙连通性优于纯页岩组合及介壳型页岩组合。纯页岩组合游离烃含量大于1mg/g,含油性好,纯页岩组合和粉砂型页岩组合部分OSI大于100mg/g,可动性较强。综合分析认为,纯页岩组合与粉砂型页岩组合为页岩油勘探有利岩性组合。粉砂型页岩组合因具有良好的可压裂性,可成为凉高山组页岩油下步勘探的主要甜点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组合 页岩油储层 四川盆地 凉高山组 勘探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五宝场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沉积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方锐 蒋裕强 +5 位作者 陈沁 曾令平 罗宇卓 周亚东 杜磊 杨广广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7-58,共12页
根据基准面旋回变化原理,利用野外露头、钻井、测井和地震地层切片等资料,对川东北五宝场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二段开展了层序结构分析和不同可容空间下河道构成特征及河型转换模式等方面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川东北五宝场地区侏罗系... 根据基准面旋回变化原理,利用野外露头、钻井、测井和地震地层切片等资料,对川东北五宝场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二段开展了层序结构分析和不同可容空间下河道构成特征及河型转换模式等方面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川东北五宝场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二段主要发育1个三级及3个四级基准面旋回,各四级层序在低可容空间下为厚层、叠置箱形砂体,随着基准面上升,可容空间增大,到层序顶部过渡为相对孤立的砂体沉积;(2)沙二段沉积时期,研究区气候干燥,砂岩粒度大、成熟度低,发育强水动力构造,地震剖面上为平行反射,河流相沉积特征明显,发育多个低可容空间下的间断正韵律相互叠置的辫状河沉积体系及高可容空间下具“二元”结构的曲流河沉积体系;(3)沙二段河流相地层自下而上具有“辫—曲”转换特征,低可容空间下,砂体大面积展布,地震地貌上表现为相互叠置的辫状河河道,当基准面迅速上升时,可容空间增大,地震地貌上表现为相对孤立的曲流河河道;(4)研究区可容空间和沉积物供给比值(A/S)主要受大巴山物源区强烈的构造活动及温暖潮湿向炎热干旱的气候变化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 河流相 基准面旋回 地层切片 沙溪庙组 侏罗系 五宝场地区 川东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数阶粒子群的模糊聚类图像分割算法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文娜 马瑜 +1 位作者 姜雲腾 罗宇卓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59-63,共5页
针对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易受初始聚类中心的影响而陷入局部极值的缺陷,提出基于分数阶粒子群的模糊聚类图像分割算法。利用分数阶微积分容易跳出局部极值的固有优势,将其引入粒子群的速度、位置更新进程,同时改进分数阶阶次的自适应调... 针对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易受初始聚类中心的影响而陷入局部极值的缺陷,提出基于分数阶粒子群的模糊聚类图像分割算法。利用分数阶微积分容易跳出局部极值的固有优势,将其引入粒子群的速度、位置更新进程,同时改进分数阶阶次的自适应调整机制并引入步长控制因子。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与传统算法相比,具有更高的分割精度与更快的收敛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C-均值聚类 初始聚类中心 分数阶粒子群 自适应调整 步长控制因子 图像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