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超声辅助定位椎管内穿刺技术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
3
1
作者
张文超
蔡楠
+4 位作者
何冰源
罗太君
赵尧平
郑少强
王庚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74-76,共3页
目的 探讨超声辅助定位椎管内穿刺技术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拟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进行手术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超声显影定位组和旁正中入路组。超声显影定位组采用低频超声探头...
目的 探讨超声辅助定位椎管内穿刺技术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拟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进行手术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超声显影定位组和旁正中入路组。超声显影定位组采用低频超声探头扫描腰椎旁正中矢状位腰椎影像,确定椎管内前后复合物显影最佳的位置,标记穿刺点及穿刺角度,进行椎管内穿刺。旁正中入路组采用触感体表标志进行定位,旁正中入路进行椎管内穿刺。记录两组穿刺相关指标(首次穿刺成功情况、穿刺进针次数、穿刺针重新定位次数)、定位时间、穿刺操作时间,以及两组术后24 h感觉异常、神经损伤、穿刺出血及腰疼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超声显影定位组首次穿刺成功32例(71.11%)、穿刺针进针次数1.00(1.00, 2.00)次、穿刺针重新定位次数1.00(1.00, 2.00)次,旁正中入路组分别为15例(33.33%)、2.00(1.00, 3.00)次、2.00(1.00, 2.00)次;两组比较P均<0.05。两组定位时间、穿刺操作时间比较P均>0.05。超声显影定位组术后感觉异常5例(11.11%)、神经损伤1例(2.22%)、穿刺出血2例(4.44%)、腰疼3例(6.67%),旁正中入路组分别为6例(13.33%)、3例(6.67%)、5例(11.11%)、6例(13.33%),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 超声辅助定位椎管内穿刺技术有助于提高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进针次数,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穿刺定位
髋部骨折
蛛网膜下腔阻滞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截排水沟设计流量最佳断面计算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2
作者
李腾飞
罗太君
张龙飞
《水利技术监督》
2024年第9期195-200,共6页
为提高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中截排水沟工程专项设计的质量,破解基本参数缺失、取值错误、计算不准确等问题,文章以实现截排水沟工程相关参数自动计算为目标,借助JAVA编程语言,通过系统架构、流程设计、数据库设计等一系列建设,开发完成截...
为提高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中截排水沟工程专项设计的质量,破解基本参数缺失、取值错误、计算不准确等问题,文章以实现截排水沟工程相关参数自动计算为目标,借助JAVA编程语言,通过系统架构、流程设计、数据库设计等一系列建设,开发完成截排水沟设计流量最佳断面计算系统,实现截排水沟工程相关参数的查询、计算、比对等功能,可以快速校验和查错,且显著提高计算准确性,在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审查等应用场景中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保方案
截排水沟
设计流量
最佳断面
JAV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头颈部位置改变对可视双腔气管导管位置的影响
被引量:
5
3
作者
刘涛
罗太君
+2 位作者
陈玢
曹晓曼
刘伟
《中国内镜杂志》
2020年第6期78-82,共5页
目的探讨头颈部位置变动对可视双腔气管导管(DLT)移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8年7月在北京胸科医院行胸科手术的患者40例,静脉麻醉诱导后置入DLT,所有患者均采用可视F35号左侧DLT。患者头部处于正中位固定气管导管,随后在可视DL...
目的探讨头颈部位置变动对可视双腔气管导管(DLT)移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8年7月在北京胸科医院行胸科手术的患者40例,静脉麻醉诱导后置入DLT,所有患者均采用可视F35号左侧DLT。患者头部处于正中位固定气管导管,随后在可视DLT的引导下,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分别测量患者头颈部处于正中位、前屈位、后仰位、左侧位(左偏90°)及右侧位(右偏90°)时双腔气管右侧导管尖端与隆突的距离。结果头颈部屈曲引起DLT向内移位(5.6±2.0)mm,头颈部后仰引起DLT向外移位(12.9±4.3)mm,患者头颈部位于前屈位时双腔管移动的距离明显小于头颈部后仰时双腔管移动的距离(t=-15.48,P<0.01);头颈部左偏引起DLT向外移位(4.3±1.3)mm,头颈部右偏引起DLT向外移位(4.2±1.3)mm,患者头颈部左偏与右偏时,可视DLT的移动距离未见明显差别;气管导管移位多少与患者性别无关。结论可视化技术展示头颈部移动引起气管导管位置的改变,为临床麻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可视双腔气管导管
体位
头颈部
移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超声辅助定位椎管内穿刺技术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
3
1
作者
张文超
蔡楠
何冰源
罗太君
赵尧平
郑少强
王庚
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麻醉科
重庆市人民医院麻醉科
出处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74-76,共3页
基金
北京市属医院科研培育项目(PX2021019)
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临床医学发展专项(YGLX202318)。
文摘
目的 探讨超声辅助定位椎管内穿刺技术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拟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进行手术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超声显影定位组和旁正中入路组。超声显影定位组采用低频超声探头扫描腰椎旁正中矢状位腰椎影像,确定椎管内前后复合物显影最佳的位置,标记穿刺点及穿刺角度,进行椎管内穿刺。旁正中入路组采用触感体表标志进行定位,旁正中入路进行椎管内穿刺。记录两组穿刺相关指标(首次穿刺成功情况、穿刺进针次数、穿刺针重新定位次数)、定位时间、穿刺操作时间,以及两组术后24 h感觉异常、神经损伤、穿刺出血及腰疼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超声显影定位组首次穿刺成功32例(71.11%)、穿刺针进针次数1.00(1.00, 2.00)次、穿刺针重新定位次数1.00(1.00, 2.00)次,旁正中入路组分别为15例(33.33%)、2.00(1.00, 3.00)次、2.00(1.00, 2.00)次;两组比较P均<0.05。两组定位时间、穿刺操作时间比较P均>0.05。超声显影定位组术后感觉异常5例(11.11%)、神经损伤1例(2.22%)、穿刺出血2例(4.44%)、腰疼3例(6.67%),旁正中入路组分别为6例(13.33%)、3例(6.67%)、5例(11.11%)、6例(13.33%),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 超声辅助定位椎管内穿刺技术有助于提高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进针次数,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
超声
穿刺定位
髋部骨折
蛛网膜下腔阻滞
老年人
分类号
R614 [医药卫生—麻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截排水沟设计流量最佳断面计算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2
作者
李腾飞
罗太君
张龙飞
机构
四川省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
合江县水务局
重庆市云阳县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监督站
出处
《水利技术监督》
2024年第9期195-200,共6页
文摘
为提高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中截排水沟工程专项设计的质量,破解基本参数缺失、取值错误、计算不准确等问题,文章以实现截排水沟工程相关参数自动计算为目标,借助JAVA编程语言,通过系统架构、流程设计、数据库设计等一系列建设,开发完成截排水沟设计流量最佳断面计算系统,实现截排水沟工程相关参数的查询、计算、比对等功能,可以快速校验和查错,且显著提高计算准确性,在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审查等应用场景中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
关键词
水保方案
截排水沟
设计流量
最佳断面
JAVA
分类号
TV662 [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头颈部位置改变对可视双腔气管导管位置的影响
被引量:
5
3
作者
刘涛
罗太君
陈玢
曹晓曼
刘伟
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麻醉科
北京积水潭医院麻醉科
出处
《中国内镜杂志》
2020年第6期78-82,共5页
文摘
目的探讨头颈部位置变动对可视双腔气管导管(DLT)移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8年7月在北京胸科医院行胸科手术的患者40例,静脉麻醉诱导后置入DLT,所有患者均采用可视F35号左侧DLT。患者头部处于正中位固定气管导管,随后在可视DLT的引导下,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分别测量患者头颈部处于正中位、前屈位、后仰位、左侧位(左偏90°)及右侧位(右偏90°)时双腔气管右侧导管尖端与隆突的距离。结果头颈部屈曲引起DLT向内移位(5.6±2.0)mm,头颈部后仰引起DLT向外移位(12.9±4.3)mm,患者头颈部位于前屈位时双腔管移动的距离明显小于头颈部后仰时双腔管移动的距离(t=-15.48,P<0.01);头颈部左偏引起DLT向外移位(4.3±1.3)mm,头颈部右偏引起DLT向外移位(4.2±1.3)mm,患者头颈部左偏与右偏时,可视DLT的移动距离未见明显差别;气管导管移位多少与患者性别无关。结论可视化技术展示头颈部移动引起气管导管位置的改变,为临床麻醉提供参考。
关键词
全身麻醉
可视双腔气管导管
体位
头颈部
移位
Keywords
general anesthesia
visual double lumen bronchial tube
positioning
head and neck
displacement
分类号
R614.2 [医药卫生—麻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超声辅助定位椎管内穿刺技术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中的应用
张文超
蔡楠
何冰源
罗太君
赵尧平
郑少强
王庚
《山东医药》
CAS
202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截排水沟设计流量最佳断面计算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李腾飞
罗太君
张龙飞
《水利技术监督》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头颈部位置改变对可视双腔气管导管位置的影响
刘涛
罗太君
陈玢
曹晓曼
刘伟
《中国内镜杂志》
2020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