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槟榔中槟榔碱的乙醇回流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罗士数 张海德 +1 位作者 朱莉 刘小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106-110,共5页
采用加热回流提取法从槟榔中提取槟榔碱。以槟榔碱得率为考察指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得出槟榔中槟榔碱的最佳提取工艺:乙醇体积分数85%、料液比1:14(g/mL)、提取温度85℃、碱化pH8。此... 采用加热回流提取法从槟榔中提取槟榔碱。以槟榔碱得率为考察指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得出槟榔中槟榔碱的最佳提取工艺:乙醇体积分数85%、料液比1:14(g/mL)、提取温度85℃、碱化pH8。此条件下槟榔碱得率为(0.251±0.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槟榔碱 回流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槟榔籽油的超临界CO_2萃取及其成分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朱莉 罗士数 +1 位作者 张海德 李远颂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151-154,共4页
目的:从槟榔籽中提取槟榔籽油,并测定其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CO2流体技术萃取槟榔籽油,对其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槟榔籽油所含的脂肪酸种类及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超临界萃取的最优条件为萃取温度45℃、萃取压... 目的:从槟榔籽中提取槟榔籽油,并测定其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CO2流体技术萃取槟榔籽油,对其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槟榔籽油所含的脂肪酸种类及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超临界萃取的最优条件为萃取温度45℃、萃取压力20MPa、CO2流量20L/h,槟榔籽油的萃取得率为17.81%。结论:槟榔籽油中主要含棕榈酸(9.10%)、亚油酸(15.46%)和油酸(11.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萃取 槟榔籽油 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果提取物抑菌活性和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罗士数 刘小玲 仇厚援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7-31,共5页
研究采用平板打孔法测试草果提取物对多种微生物的抑菌活性、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抑菌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草果提取物对11种微生物的抑菌活性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南阳K氏酵母菌>炭疽杆菌>芒果蒂腐病菌>白色念珠菌>... 研究采用平板打孔法测试草果提取物对多种微生物的抑菌活性、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抑菌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草果提取物对11种微生物的抑菌活性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南阳K氏酵母菌>炭疽杆菌>芒果蒂腐病菌>白色念珠菌>枯草芽抱杆菌>黑曲霉>产紫青霉>普通变形杆菌>大肠杆菌>肠炎沙门氏菌;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0.75mg/mL;对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的MIC为1.5mg/mL;对枯草芽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的MIC为3.0 mg/mL;对黑曲霉的MIC最高达6.0mg/mL;且通过对草果提取物的抑菌稳定性研究显示,草果提取物对盐、温度、紫外光和pH有较强的稳定性,但是对糖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果提取物 抑菌广谱性 最低抑菌浓度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