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XGBoost-SHAP方法的陕西省PM_(2.5)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赵兴赟 张强 +4 位作者 杨方社 郑烈龙 罗嘉昕 史治辉 问思路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90-999,共10页
陕西省因经济快速发展及冬季化石燃料的广泛使用,面临着复杂的自然和社会因素导致的PM_(2.5)污染,探究陕西省PM_(2.5)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污染治理和空气质量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3−2022年中国高分辨率高质量近地表空气... 陕西省因经济快速发展及冬季化石燃料的广泛使用,面临着复杂的自然和社会因素导致的PM_(2.5)污染,探究陕西省PM_(2.5)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污染治理和空气质量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3−2022年中国高分辨率高质量近地表空气污染物数据集,对陕西省PM_(2.5)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研究,通过构建XGBoost模型并结合SHAP方法,分析陕西省PM_(2.5)浓度与气象、地形及植被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关系,阐明各因素对PM_(2.5)浓度的时空影响。结果表明:①时间上,2013−2022年陕西省PM_(2.5)浓度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年均浓度最大值(56.02μg/m^(3))出现在2013年,在2019−2022年PM_(2.5)年均浓度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标准限值(35μg/m^(3));空间上,陕西省呈现“关中高、陕南和陕北低”的污染空间格局。②在所研究的影响因素中,XGBoost-SHAP方法揭示了影响陕西省PM_(2.5)浓度的主要因素依次为高程、相对湿度、温度和人口密度,其中,高程和相对湿度对陕西省PM_(2.5)浓度具有负向影响,而温度和人口密度则表现为正向影响。③通过划分影响区发现,陕北、关中及陕南地区PM_(2.5)主要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向与影响强度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研究显示,2013−2022年陕西省PM_(2.5)浓度大幅下降,PM_(2.5)的主要影响因素在不同区域存在空间差异,治理PM_(2.5)污染需要综合考虑区域异质性与多重影响因素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XGBoost模型 SHAP方法 时空特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