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肠道间质瘤144例临床和病理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刘禄 杨娜 +6 位作者 张薇珊 罗启翅 崔丽娟 夏娟 赵云飞 黄亚兰 罗璇 《临床医药实践》 2020年第9期690-693,共4页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总结胃肠道间质瘤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胃肠道间质瘤患者144例临床病理资料,统计肿瘤组织学类型及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分析肿瘤的大小、核分裂象数及生长部位等因素与肿瘤危险...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总结胃肠道间质瘤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胃肠道间质瘤患者144例临床病理资料,统计肿瘤组织学类型及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分析肿瘤的大小、核分裂象数及生长部位等因素与肿瘤危险度的关系,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44例患者中男57例,女87例,年龄36~71岁;肿瘤发生于胃部100例(69.44%),非胃部44例(30.56%);肿瘤危险度特征为极低危险度26例(18.06%),低危险度54例(37.50%),中等危险度30例(20.83%),高危险度34例(23.61%)。结论:胃肠道间质瘤好发于胃部,组织学易与其他梭形细胞肿瘤相混淆,CD117,DOG-1及CD34为肿瘤诊断的免疫组织化学标记,肿瘤具有独立的危险度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临床病理特征 诊断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环保生物组织透明剂在病理技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夏勤 刘禄 +3 位作者 杨娜 李林丰 刘智 罗启翅 《临床医药实践》 2014年第1期35-36,共2页
目的:探讨在病理技术中应用新型环保生物组织透明剂(TO试剂)替代二甲苯的可行性。方法:病理常规制片中,应用TO试剂与二甲苯各制片10 000张,并进行效果比较。结果: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两种试剂制片效果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目的:探讨在病理技术中应用新型环保生物组织透明剂(TO试剂)替代二甲苯的可行性。方法:病理常规制片中,应用TO试剂与二甲苯各制片10 000张,并进行效果比较。结果: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两种试剂制片效果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日常病理技术工作中,TO试剂可以替代二甲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试剂 二甲苯 病理技术 替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化性肺泡细胞瘤临床特点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刘禄 杨槐 +10 位作者 张薇珊 夏娟 李林丰 刘智 夏勤 梁鹏 刘汝艺 夏涌然 罗启翅 崔丽娟 杨娜 《临床医药实践》 2018年第1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硬化性肺泡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和病理特征,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确诊的硬化性肺泡细胞瘤患者12例,分析临床诊疗资料,复查病理切片,寻找临床及病理诊断特征,查阅相关文献,进行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总结硬化性肺泡细... 目的:探讨硬化性肺泡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和病理特征,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确诊的硬化性肺泡细胞瘤患者12例,分析临床诊疗资料,复查病理切片,寻找临床及病理诊断特征,查阅相关文献,进行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总结硬化性肺泡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12例硬化性肺泡细胞瘤患者均具有典型临床症状及CT特征,病理特征为肿瘤由表面细胞和圆形的间质细胞构成,形成4种组织形态。结论:硬化性肺泡细胞瘤的发病在我国较为常见,临床及病理极易误诊,需掌握临床及病理特征及时做出诊断,进行相应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性肺泡细胞瘤 临床及病理特征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遂宁地区83例尖锐湿疣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及临床表现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杨娜 刘禄 +3 位作者 赵琪林 罗启翅 刘方久 梁海桥 《临床医药实践》 2013年第2期89-89,149,共2页
目的:探讨遂宁地区尖锐湿疣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高危型HPV)检测及病变临床特点。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方法检测遂宁地区83例尖锐湿疣患者病变组织中的高危型HPV。结果:83例尖锐湿疣患者中高危型HPV阳性率为79.5%... 目的:探讨遂宁地区尖锐湿疣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高危型HPV)检测及病变临床特点。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方法检测遂宁地区83例尖锐湿疣患者病变组织中的高危型HPV。结果:83例尖锐湿疣患者中高危型HPV阳性率为79.5%;病变部位以外阴部发病率最高,占55.4%;尖锐湿疣患者发病年龄以20~40岁为最多,占61.4%;高危型HPV阳性检出率也以20~40岁为最高,占82.4%。结论:遂宁地区尖锐湿疣患者中高危型HPV阳性检出率较高,感染高峰年龄为20~40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人乳头瘤病毒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tPSA,fPSA,f/tPSA和PSAD对PSA灰区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5
作者 杨娜 杨琳 +2 位作者 刘禄 蒲泽宴 罗启翅 《临床医药实践》 2014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总前列腺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抗原(fPSA)、fPSA与tPSA比值(f/tPSA)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灰区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5月一2012年5月就诊的前列腺癌患者1... 目的:探讨总前列腺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抗原(fPSA)、fPSA与tPSA比值(f/tPSA)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灰区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5月一2012年5月就诊的前列腺癌患者14例,前列腺良性结节性增生患者50例,PSA值均在4~10ng/mL,统计实验室数据,计算PSAD,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当PSA值位于诊断灰区(4~10ng/mL)时,tPSA,fPSA,f/tP—SA三项指标均不能对PCa和前列腺增生(BPH)进行鉴别,而PSAD指标可以很好鉴别PCa和BPH。结论:在血清PSA值为4~10ng/mL时,PSAD检测PCa效能高于其他三项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前列腺良性结节性增生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例非甲状腺颈部肿块细针穿刺临床病理诊断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杨槐 刘禄 +1 位作者 杨娜 罗启翅 《临床医药实践》 2013年第12期914-916,共3页
目的:探讨非甲状腺颈部肿块细针穿刺病理诊断特点。方法:对2013年1月—2013年6月病理科颈部肿块细针穿刺标本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标本中,炎性肿块21例,先天性肿块2例,新生物肿块37例;发病部位为腮腺、颌下腺、涎腺、锁骨上淋... 目的:探讨非甲状腺颈部肿块细针穿刺病理诊断特点。方法:对2013年1月—2013年6月病理科颈部肿块细针穿刺标本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标本中,炎性肿块21例,先天性肿块2例,新生物肿块37例;发病部位为腮腺、颌下腺、涎腺、锁骨上淋巴结及颈部淋巴结。各种肿块有不同临床特点。结论:病理医生应根据细针吸取细胞学病理诊断结合颈部肿块临床特征,对颈部肿块作出正确诊断,为肿块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甲状腺 颈部肿块 细针穿刺 细胞学 病理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82例颈部淋巴结细针穿刺细胞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夏娟 刘建平 +2 位作者 罗启翅 梁海桥 彭波 《临床医药实践》 2012年第7期527-528,共2页
目的:探讨细针穿刺细胞学(FNAC)对颈部肿大淋巴结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行颈部淋巴结穿刺的患者282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颈部淋巴结肿大常见病因及其细胞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282例颈部淋巴结穿刺患者... 目的:探讨细针穿刺细胞学(FNAC)对颈部肿大淋巴结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行颈部淋巴结穿刺的患者282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颈部淋巴结肿大常见病因及其细胞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282例颈部淋巴结穿刺患者中,良性反应性增生97例,淋巴结转移性癌90例,淋巴结化脓性炎50例,淋巴结结核性肉芽肿性炎35例,淋巴瘤10例。在颈部淋巴结转移性的恶性肿瘤中,以鳞癌最多见,其次为腺癌。结论:细针针吸细胞学可以用于颈部淋巴结肿大疾病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简单实用、准确率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 细针穿刺 细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PSA,f/tPSA,PSAD在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刘禄 谭畅 +3 位作者 杨娜 蒲泽宴 罗启翅 杨槐 《临床医药实践》 2013年第12期892-894,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与tPSA的比值(f/t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三项指标在前列腺增生(BPH)与前列腺癌(PCa)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全自动分... 目的:探讨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与tPSA的比值(f/t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三项指标在前列腺增生(BPH)与前列腺癌(PCa)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全自动分析仪检测临床诊断且病理确诊为BPH(80例)和PCa(30例)患者血清中tPSA及fPSA并计算f/tP-SA,经直肠彩色超声测定患者前列腺三维尺寸并计算PSAD值,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PH与PCa发病主要集中于老年男性,其中BPH发病高峰年龄段为60~80岁.BPH与PCa患者的tPSA,f/tP-SA,PSAD三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PH患者tPSA值多集中在于4~ 10 ng/mL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a患者tPSA值均大于4 ng/mL.结论:tPSA,f/tPSA,PSAD三项指标均为BPH及PCa的鉴别指标,应进行老年男性tPSA筛查并进行前列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认知度,以提高老年男性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癌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遂宁地区早期子宫颈鳞状细胞癌87例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娜 刘禄 +5 位作者 蒲泽宴 魏容 梁艳丽 李凤 崔丽娟 罗启翅 《临床医药实践》 2017年第3期176-178,共3页
目的:探讨遂宁地区早期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13年—2015年遂宁市中心医院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根治术患者87例,分析其临床资料、病理病变特征,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87例早期宫颈癌中年龄<45岁... 目的:探讨遂宁地区早期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13年—2015年遂宁市中心医院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根治术患者87例,分析其临床资料、病理病变特征,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87例早期宫颈癌中年龄<45岁者37例,占42.5%,年轻女性组中ⅠA1期25例,占67.6%;中年女性组,共43例,占49.4%,中年女性宫颈癌的临床分期相对更高,其预后比年轻女性组更差。结论:从临床分期及病理分型的研究结果看,在宫颈癌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中,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至关重要,这就要求临床与病理相互结合,以期获得更佳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 宫颈癌 鳞状细胞癌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典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11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禄 杨娜 +5 位作者 罗启翅 刘智 何姣 李林丰 夏勤 秦海银 《临床医药实践》 2016年第2期156-158,共3页
目的:探讨经典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临床病理特征,讨论其他变异型及相关易混淆的软组织肿瘤的诊断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分析11例经典型DFSP临床特征、病理组织学特点及免疫组化标记等要素,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经典型DFSP... 目的:探讨经典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临床病理特征,讨论其他变异型及相关易混淆的软组织肿瘤的诊断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分析11例经典型DFSP临床特征、病理组织学特点及免疫组化标记等要素,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经典型DFSP病变位于真皮、皮下组织内,呈浸润性生长,肿瘤细胞呈特征性席纹状或车辐状排列,免疫组化示CD34和Vimentin弥漫阳性,S-100和SMA均为阴性。结论:经典型DFSP形态较典型,免疫组化结果较特异,但有时易与其他纤维组织细胞软组织肿瘤相混淆,镜下应辨别其组织学特点,借助免疫组化检测手段,可以明确经典型DFSP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经典型 病理特征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病变中SHh信号通路蛋白表达与高危型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关系探讨
11
作者 杨娜 刘禄 +4 位作者 蒲泽宴 罗启翅 李凤 魏容 梁艳丽 《临床医药实践》 2016年第3期168-171,共4页
目的:研究Hedgehog(Hh)信号通路蛋白亚家族SHh与高危型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在女性宫颈病变中相互作用的机制。方法:选择进行子宫颈项目体检及就诊的女性180例,其中阴性宫颈上皮组织4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80例和宫颈鳞状细胞癌(SCC... 目的:研究Hedgehog(Hh)信号通路蛋白亚家族SHh与高危型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在女性宫颈病变中相互作用的机制。方法:选择进行子宫颈项目体检及就诊的女性180例,其中阴性宫颈上皮组织4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80例和宫颈鳞状细胞癌(SCC)60例,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及HPV检测,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SHh信号各组表达为阳性以上者,SCC组96.7%,CINⅡ-Ⅲ组72.5%,CINⅠ组37.5%,正常组无表达。高危型HPV阳性检出率SCC组95.0%,CINⅡ-Ⅲ组52.5%,CINⅠ组27.5%,正常组5.0%。结论:宫颈病变类型中以CIN及宫颈癌SHh信号通路蛋白表达为主,且高危型HPV检出率高,SHh有望成为宫颈癌靶向治疗新靶点,高危型HPV检测已成为宫颈癌筛查及诊断中的重要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 SHH 高危型HPV 靶向治疗 筛查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子宫颈病变中联合应用细胞学及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检测的意义
12
作者 刘禄 杨娜 +5 位作者 杨槐 蒲泽宴 刘方久 张薇珊 崔丽娟 罗启翅 《临床医药实践》 2016年第6期434-436,共3页
目的:研究子宫颈病变诊断中联合细胞学和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检测对病理诊断的作用。方法:收集遂宁市中心医院病理科子宫颈活组织检查标本876例,分别进行细胞学检查及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检测,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31-50岁为... 目的:研究子宫颈病变诊断中联合细胞学和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检测对病理诊断的作用。方法:收集遂宁市中心医院病理科子宫颈活组织检查标本876例,分别进行细胞学检查及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检测,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31-50岁为高危型HPV感染高发年龄,分别占26.7%和45.7%。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在41-50岁年龄组占43.7%。结论:子宫颈脱落细胞学及高危型HPV检测在子宫颈癌筛查及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应加大筛查的宣传力度,子宫颈脱落细胞学及高危型HPV检测可以明显降低子宫颈癌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学 宫颈口脱落上皮细胞学检查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 病理诊断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本氏甲状腺炎伴淋巴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13
作者 刘禄 杨娜 +7 位作者 罗启翅 罗璇 漆虹麟 刘智 李林丰 夏勤 梁鹏 崔丽娟 《临床医药实践》 2018年第10期765-767,共3页
目的:探讨桥本氏甲状腺炎伴发淋巴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完善患者临床资料,描述肿瘤光学显微镜下病理特点,辅助特征性免疫组化标记检测,基因重排检测,经病理科会诊,复习相关文献后做出临床病理诊断。结果:患者在... 目的:探讨桥本氏甲状腺炎伴发淋巴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完善患者临床资料,描述肿瘤光学显微镜下病理特点,辅助特征性免疫组化标记检测,基因重排检测,经病理科会诊,复习相关文献后做出临床病理诊断。结果:患者在完善相关检查后,符合手术切除治疗指证,行单侧甲状腺全切术,进行病理检查:甲状腺桥本氏甲状腺炎;甲状腺周围见小至中等大B型淋巴细胞样肿瘤细胞,肿瘤的特征性病变为淋巴上皮病变和滤泡植入现象;肿瘤细胞行免疫组化检测,CD20(+)、CD3ε(-);肿瘤细胞行基因重排检测,人免疫球蛋白H亚型(Ig H)及人免疫球蛋白K亚型(Ig K)基因重排均提示有克隆性扩增峰。根据镜下特点、免疫组化标记检测、基因重排检测,诊断为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结外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区淋巴瘤。结论:桥本氏甲状腺炎在临床诊疗中较为常见,因其病变中含较多淋巴细胞,需对结外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边缘区淋巴瘤进行鉴别诊断,以防止漏诊和误诊。在病理诊断工作过程中应掌握桥本氏甲状腺炎、结外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边缘区淋巴瘤等疾病的诊断标准,及时准确做出病理诊断,为临床治疗及病变预后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本氏甲状腺炎 淋巴结外边缘区 B细胞淋巴瘤 临床病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遂宁地区18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病理诊断分析
14
作者 刘禄 杨娜 +3 位作者 罗启翅 刘智 夏勤 李林丰 《临床医药实践》 2013年第5期345-347,共3页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病理特点,为临床有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病理标本,分析其不同结节类型并归纳各类型病理表现及临床特点。结果:18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标本分为纤维肌腺瘤样型84例(46.7%)、腺...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病理特点,为临床有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病理标本,分析其不同结节类型并归纳各类型病理表现及临床特点。结果:18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标本分为纤维肌腺瘤样型84例(46.7%)、腺瘤样型40例(22.2%)、纤维肌型27例(15.0%)、肌型19例(10.6%)、纤维血管型10例(5.6%)。结论: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并熟练掌握良性前列腺增生病理特征,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使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更加趋向合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 分型 病理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化上皮瘤20例临床病理诊断研究
15
作者 刘禄 杨娜 +3 位作者 李林丰 夏勤 罗启翅 梁海桥 《临床医药实践》 2013年第9期658-660,674,共4页
目的:探讨钙化上皮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2012年5月—2013年3月期间20例确诊并切除进行病检的钙化上皮瘤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青少年患者居多,其中年龄>21岁组占65%,P<0.05。好发部位为头颈部,占65%,P<0.05... 目的:探讨钙化上皮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2012年5月—2013年3月期间20例确诊并切除进行病检的钙化上皮瘤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青少年患者居多,其中年龄>21岁组占65%,P<0.05。好发部位为头颈部,占65%,P<0.05。男女比例11∶9,性别无差异(P>0.05)。临床误诊率高达70%,病理特征表现为嗜碱性细胞及影子细胞呈巢状或(和)片状排列,肿瘤在神经外科手术切除后未见复发。结论:皮肤钙化上皮瘤是一种好发于青少年、以头颈部为常见部位的良性肿瘤,临床误诊率较高,应综合临床表现及病史,结合影像学及细胞穿刺检查提高诊断正确率。手术彻底切除可预防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化上皮瘤 病理诊断 特征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