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不同温度下紫色土与黄壤的水分持续性耗散特征
被引量:1
- 1
-
-
作者
李沙沙
韦杰
徐文秀
苟宇
罗华进
-
机构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三峡库区地表过程与环境遥感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重庆师范大学装配式土地整治工程技术中心
-
出处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1-56,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紫色土坡耕地土石复合坎结构与水土保持效应研究”(41471234)
重庆市教委科技项目(KJZD-K201800502)
-
文摘
[目的]研究温度对紫色土和黄壤耕地表土水分耗散的影响,为紫色土区田间土壤水分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集紫色土和黄壤耕地表层土壤,分别在20℃,30℃和40℃下恒温观测土壤水分耗散过程,并计算不同时段的蒸发量和蒸发速率、平均蒸发速率、累积蒸发量等指标。[结果]①紫色土和黄壤的水分时段蒸发量、时段蒸发速率、平均蒸发速率及累积蒸发量均表现为:40℃>30℃>20℃,但仅在土壤水分蒸发量递增阶段存在显著差异(p<0.05)。②3种温度条件下,紫色土和黄壤时段蒸发量、时段蒸发速率、平均蒸发速率均呈先增后减趋势,最终趋于稳定。相比而言,紫色土累积蒸发量均小于黄壤,且差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大。③紫色土和黄壤水分累积蒸发量整体呈先快速变化后缓慢变化趋势。[结论]紫色土和黄壤水分耗散过程受温度影响较大,在相同温度下也存在差异,尤其是在高含水率阶段较为明显。
-
关键词
土壤水分耗散
温度梯度
紫色土
黄壤
-
Keywords
soil water loss
temperature gradient
purple soil
yellow soil
-
分类号
S152.7
[农业科学—土壤学]
-
-
题名紫色土坡耕地埂坎水分衰减下土压力非线性分布
- 2
-
-
作者
罗华进
韦杰
孙宇辉
-
机构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三峡库区地表过程与环境遥感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
出处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9-154,共6页
-
基金
重庆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三峡库区坡耕地埂坎优势流及失稳判据研究”(cstc2019jcyjjqX0025)
重庆市教委科技项目“紫色土坡耕地埂坎裂隙发育及其失稳机制研究”(KJZD-K201800502)。
-
文摘
[目的]揭示紫色土坡耕地埂坎土压力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三峡库区乃至长江上游地区的紫色土坡耕地埂坎优化设计、建设与维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土槽模拟试验,向土槽注水至土壤基本饱和,使用静态应变仪分层采集土压力,采用烘干法测量各层土壤水分含量,分析土壤水分衰减过程中土压力变化特征。[结果]①土压力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非线性分布,表现为土压力先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距离试验土槽底部0.375 H左右达到最大,然后又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②试验条件下,土壤水分饱和后随着时间的变化呈近似线性衰减,并对土压力产生了显著影响(p<0.01),但不同土层间存在一定差异。③土层深度和土壤水分含量的交互效应对土压力的影响显著(p<0.01)。[结论]三峡库区紫色土坡耕地埂坎土压力呈非线性分布,土层深度和土壤水分含量及其交互效应对埂坎土压力均存在显著影响。
-
关键词
土压力
埂坎
坡耕地
紫色土
三峡库区
-
Keywords
soil pressure
bunds
sloping farmlands
purple soil
the Thres Gorges reservoir
-
分类号
K903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S157.2
[农业科学—土壤学]
-
-
题名水分耗散下紫色土埂坎裂隙发育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 3
-
-
作者
李颖
韦杰
罗华进
甘凤玲
-
机构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三峡库区地表过程与环境遥感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
出处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8-44,共7页
-
基金
重庆市杰出青年基金项目(cstc2019jycjjqX0025)
重庆英才青年拔尖人才项目(CQYC20190500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1234)。
-
文摘
埂坎裂隙发育危害埂坎稳定性,进而影响埂坎水土保持作用的发挥。为揭示失水过程埂坎裂隙发育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以紫色土坡耕地埂坎为样地,采用模拟埂坎试验,研究不同初始含水率(25%,30%,35%)、干密度(1.3,1.4,1.5 g/cm^(3))和加筋量(0.05%,0.15%,0.25%)下裂隙发育过程,通过图像分析方法获取裂隙发育强度和复杂度指标,分析了裂隙发育与(初始)含水率、干密度、加筋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水分耗散下裂隙开裂可分为起始阶段、迅速扩展和基本稳定3个阶段。不同初始含水率下各试样裂隙开裂强度和形态复杂度均随水分耗散快速增大,直至含水率为12%后趋于稳定。相同初始含水率情况下干密度越小,试样裂隙强度和复杂度越大。加筋量能抑制裂隙的快速发育,与裂隙开裂程度呈反比。相比而言,初始含水率对水分耗散过程中裂隙起始阶段影响较大,但裂隙开裂之后含水率影响更大,其次是干密度和加筋量。研究结果为紫色土区埂坎的设计、建设和管理维护提供参考。
-
关键词
埂坎
裂隙开裂
水分耗散
紫色土坡耕地
-
Keywords
soil bunds
crack development
water loss
purple-soil sloping farmland
-
分类号
S157.3
[农业科学—土壤学]
-
-
题名干湿作用下紫色土埂坎裂隙开闭演化特征
被引量:1
- 4
-
-
作者
陈书翔
韦杰
罗华进
甘凤玲
-
机构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三峡库区地表过程与环境遥感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
出处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23,共9页
-
基金
重庆市杰出青年基金项目“三峡库区坡耕地埂坎优势流及失稳判据研究”(cstc2019jcyjjqX0025)
重庆英才青年拔尖人才项目(CQYC201905009)
+1 种基金
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川渝地区陡坡耕地禁垦坡度诊断方法与坡耕地综合治理技术研究”(2020YFQ0002)
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干湿作用下紫色土埂坎裂隙开闭演化特征”(CYS20245)。
-
文摘
为研究干湿作用下紫色土埂坎裂隙开闭演化特征,通过重塑埂坎进行干湿循环试验,提取裂隙图像并计算其特征参数指标,探究干湿作用下紫色土埂坎裂隙开闭演化过程和规律,为紫色土埂坎的建设与维护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脱湿过程中,裂隙强度(面密度和面积周长比)与复杂度(形状指数和分形维数)先迅速增加(1~9 d)后缓慢增加并趋于稳定(>9~15 d),裂隙强度和复杂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2)增湿过程中,裂隙形态随含水率增长可分为次裂隙闭合(Ⅰ)、裂隙交叉点断开(Ⅱ)和主裂隙变窄(Ⅲ)3个阶段。总体上,裂隙强度和复杂度平均降幅分别为87%和61%,其中,裂隙强度平均降幅Ⅰ阶段(62%)>Ⅱ阶段(47%)>Ⅲ阶段(33%),复杂度平均降幅Ⅰ阶段(52%)>Ⅱ阶段(18%)>Ⅲ阶段(17%)。3)裂隙强度和复杂度均值与干湿循环次数呈正比关系,前2次干湿循环时裂隙开裂程度和网络复杂度变化比较剧烈,随后逐次减小,第4次干湿循环后达到最大,第5次增湿时埂坎土块出现剥落。
-
关键词
埂坎
裂隙开闭
干湿作用
紫色土
-
Keywords
bunds
crack propagation and closure
drying and wetting alternation
purple soil
-
分类号
S157.32
[农业科学—土壤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