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子束辐照对带鱼鱼糜内源性蛋白酶活性及其构象单元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罗华彬 林露 +5 位作者 高星 吕梁玉 李高尚 陈燕婷 张进杰 杨文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3-28,共6页
鱼类内源性蛋白酶是引起鱼糜凝胶劣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以不同剂量电子束辐照带鱼鱼糜,测定鱼糜内源性肌原纤维结合型丝氨酸蛋白酶(myofibril-bound serine proteinase,MBSP)和组织蛋白酶L(cathepsin L,Cat-L)活力及其最适反应温度,结合... 鱼类内源性蛋白酶是引起鱼糜凝胶劣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以不同剂量电子束辐照带鱼鱼糜,测定鱼糜内源性肌原纤维结合型丝氨酸蛋白酶(myofibril-bound serine proteinase,MBSP)和组织蛋白酶L(cathepsin L,Cat-L)活力及其最适反应温度,结合圆二色光谱分析其构象单元变化,探讨电子束辐照对鱼糜内源性MBSP和Cat-L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鱼糜MBSP和Cat-L活力降低,当辐照剂量为9 kGy时Cat-L活力下降更为明显;对照组和辐照组鱼糜MBSP的最适温度均为55℃,但3 kGy及9 kGy辐照对Cat-L的最适温度产生影响,使其由55℃降低至45℃;辐照引起鱼糜MBSP和Cat-L分子中的二级结构单元互相转化,导致其构象变化,削弱其降解肌原纤维蛋白的能力。结论:电子束辐照能够影响带鱼鱼糜MBSP和Cat-L的二级结构及活力,减轻二者对肌原纤维蛋白的降解作用,适宜剂量的电子束辐照能有效抑制鱼糜内源性蛋白酶活性,防止凝胶劣化,有利于鱼糜凝胶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辐照 带鱼鱼糜 肌原纤维结合型丝氨酸蛋白酶 组织蛋白酶L 构象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处理对冷藏带鱼鱼丸保鲜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罗华彬 盛珍珍 +4 位作者 司永利 陈燕婷 林露 高星 杨文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7-162,共6页
为延长带鱼鱼丸保质期,以带鱼鱼丸为原料,分别在250、300、350 MPa压力下处理5 min,以冷藏期间鱼丸菌落总数、总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e nitrogen,TVB-N)含量、pH值为指标,并结合感官评价、色值、凝胶强度及质地剖面分析,探... 为延长带鱼鱼丸保质期,以带鱼鱼丸为原料,分别在250、300、350 MPa压力下处理5 min,以冷藏期间鱼丸菌落总数、总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e nitrogen,TVB-N)含量、pH值为指标,并结合感官评价、色值、凝胶强度及质地剖面分析,探究超高压处理对冷藏带鱼鱼丸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超高压处理可显著降低贮藏期内鱼丸菌落总数、TVB-N含量,延缓pH值的增加;超高压处理对鱼丸色泽无负面影响,同时能较好保持鱼丸冷藏期间感官特性、色值、凝胶强度、硬度及弹性。对照组和超高压组鱼丸的菌落总数分别在冷藏的第21天和第56天超出105 CFU/g;随冷藏时间延长,对照组鱼丸感官评分明显下降,贮藏14 d后产生异味,第21天时感官已不可接受;超高压组鱼丸感官评分在贮藏35 d内均无明显变化,其中300 MPa处理5 min组在冷藏49 d后感官评分仍在5分以上,但第56天时感官不可接受。综合考虑,对带鱼鱼丸进行300 MPa超高压处理5 min,可延长其冷藏货架期约35 d。该结果可以为超高压技术在鱼糜制品保鲜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 带鱼鱼丸 保鲜 货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束辐照对梅鱼鱼糜化学作用力、流变及其凝胶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3
作者 吕梁玉 罗华彬 +5 位作者 吕鸣春 杨文鸽 张进杰 楼乔明 徐大伦 傅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7-12,共6页
以梅鱼鱼糜为原料,采用不同剂量(0、1、3、5、7、9 kGy)电子束辐照前处理,通过测定鱼糜凝胶持水性、白度和质构指标,结合鱼糜和鱼糜凝胶化学作用力、鱼糜肌原纤维蛋白组成及其流变学指标,探究电子束辐照对鱼糜凝胶特性的影响及机理。结... 以梅鱼鱼糜为原料,采用不同剂量(0、1、3、5、7、9 kGy)电子束辐照前处理,通过测定鱼糜凝胶持水性、白度和质构指标,结合鱼糜和鱼糜凝胶化学作用力、鱼糜肌原纤维蛋白组成及其流变学指标,探究电子束辐照对鱼糜凝胶特性的影响及机理。结果表明:在梅鱼鱼糜热诱导凝胶过程中,鱼糜蛋白疏水作用力和二硫键是稳定凝胶结构的主要化学作用力,5 kGy处理组鱼糜所形成的鱼糜凝胶白度、持水性、质构等性能指标优于其他剂量组;与对照组鱼糜相比,5 kGy处理组鱼糜储能模量(G’)高,而损耗角正切(tanδ)低;在变温过程中,梅鱼鱼糜G’的变化分3个阶段,当温度低于31℃时,随着温度的升高G’缓慢增加;31~43℃时,G’有所下降;当温度高于43℃时,随着温度的升高G’迅速上升,鱼糜形成鱼糜凝胶。结论:适宜剂量(5 kGy)电子束辐照前处理显著影响梅鱼鱼糜化学作用力和流变特性(P<0.05),促进鱼糜凝胶形成,改善鱼糜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辐照 梅鱼鱼糜 化学作用力 凝胶特性 流变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注实践过程的循证护理模式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4
作者 王薇 李朝煜 +6 位作者 张敏 牛玉婷 庞冬 杨萍 金三丽 路潜 罗华彬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28-432,共5页
为明确循证实践的方法及步骤,促进循证实践模式在护理领域中有效、科学地应用,本文选择6个关注循证实践过程的循证护理模式,即Stetler研究应用模式、Iowa模式、渥太华研究应用模式、Rosswurm & Larrabee循证护理实践模式、KTA知识... 为明确循证实践的方法及步骤,促进循证实践模式在护理领域中有效、科学地应用,本文选择6个关注循证实践过程的循证护理模式,即Stetler研究应用模式、Iowa模式、渥太华研究应用模式、Rosswurm & Larrabee循证护理实践模式、KTA知识转化模式、ACE Star模式,阐述各模式起源、发展、内容、步骤、特点,并列举了近年来这些模式在护理领域中的应用,以期为临床护理人员开展循证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循证实践模式 过程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对带鱼鱼糜凝胶特性及其肌原纤维蛋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7
5
作者 陈燕婷 林露 +5 位作者 高星 罗华彬 张进杰 楼乔明 徐大伦 杨文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115-120,共6页
以带鱼鱼糜为原料,分别采用不同的超高压参数和热处理,分析鱼糜凝胶强度、白度、质构指标、微观结构以及肌原纤维蛋白含量和构象单元的变化,探究超高压处理对带鱼鱼糜凝胶特性及其肌原纤维蛋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超高压诱导带鱼鱼糜... 以带鱼鱼糜为原料,分别采用不同的超高压参数和热处理,分析鱼糜凝胶强度、白度、质构指标、微观结构以及肌原纤维蛋白含量和构象单元的变化,探究超高压处理对带鱼鱼糜凝胶特性及其肌原纤维蛋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超高压诱导带鱼鱼糜凝胶网络结构形成,超高压诱导组质构特性、凝胶强度、白度均比对照组有所提高,扫描电子显微镜图显示350 MPa保压8 min后(350-8组)所形成的鱼糜凝胶网络结构与热诱导组接近;超高压处理后,鱼糜凝胶中的肌原纤维蛋白含量有所降低,经圆二色光谱测定,肌原纤维蛋白的两个负峰逐渐消失,其α-螺旋结构相对含量下降,无规卷曲和β-折叠的相对含量有不同程度上升,350-8组无规卷曲相对含量与热诱导组接近。综上,适宜的超高压处理条件(350 MPa保压8 min)显著影响带鱼鱼糜凝胶特性及其肌原纤维蛋白二级结构,促进凝胶网络形成,改善鱼糜凝胶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 带鱼鱼糜 凝胶特性 肌原纤维蛋白 圆二色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束辐照对中华管鞭虾原肌球蛋白免疫原性及其构象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官爱艳 罗华彬 +5 位作者 梅卡琳 张进杰 徐大伦 楼乔明 杨文鸽 陆彤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6-121,共6页
提取中华管鞭虾肉中的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TM),采用不同电子束辐照剂量(0、1、3、5、7、9 kGy)处理,分别用免疫印迹法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TM与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的结合能力,采用圆二色光谱和荧光光谱法检... 提取中华管鞭虾肉中的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TM),采用不同电子束辐照剂量(0、1、3、5、7、9 kGy)处理,分别用免疫印迹法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TM与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的结合能力,采用圆二色光谱和荧光光谱法检测TM二级结构及其表面疏水性,探究电子束辐照引发的TM结构变化与免疫原性的关系。结果显示:电子束辐照会降低TM的含量;随辐照剂量的增加,TM分子中的α-螺旋含量降低,β-折叠和无规卷曲含量增加,分子表面疏水性增强,同时TM与IgG的结合能力下降。电子束辐照处理能改变中华管鞭虾TM的构象,从而降低其免疫原性。本研究结果为应用电子束辐照降低中华管鞭虾肉的潜在致敏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管鞭虾 原肌球蛋白 电子束辐照 免疫原性 蛋白质构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脱模剂施工性能及对混凝土表观质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罗华彬 胡洋 吴鑫 《广东建材》 2021年第8期7-9,40,共4页
脱模剂是影响混凝土表观质量和脱模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了机油脱模剂、长效脱模漆、水性脱模剂、油性脱模剂施工性能的区别以及对混凝土表观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脱模剂可以明显减少模具表面对混凝土粘附并且使混凝土更容易从模... 脱模剂是影响混凝土表观质量和脱模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了机油脱模剂、长效脱模漆、水性脱模剂、油性脱模剂施工性能的区别以及对混凝土表观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脱模剂可以明显减少模具表面对混凝土粘附并且使混凝土更容易从模板上脱落,其中水性脱模剂脱模性能较好,同时对混凝土表观质量具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模剂 混凝土 表观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40水工抗冲磨混凝土的制备及工程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吴鑫 桂根生 +1 位作者 罗华彬 刘登贤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8-23,共6页
结合工程实际,使用粉煤灰、AF抗冲磨剂、膨胀剂、聚丙烯纤维、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配制出施工和易性良好的C40水工抗冲磨混凝土。经过原材料选择、工作性能评价、抗压强度及抗冲磨性能测试等方面的研究,确定了的C40水工抗冲磨混凝土最... 结合工程实际,使用粉煤灰、AF抗冲磨剂、膨胀剂、聚丙烯纤维、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配制出施工和易性良好的C40水工抗冲磨混凝土。经过原材料选择、工作性能评价、抗压强度及抗冲磨性能测试等方面的研究,确定了的C40水工抗冲磨混凝土最优配合比:胶凝材料总量410 kg/m^3,水胶比0.42,砂率为42%,膨胀剂、粉煤灰、AF抗冲磨剂、减水剂掺量分别为8%、30%、1.8%、1.6%,纤维体积掺量为0.12%。制备的C40水工抗冲磨混凝土抗冲磨强度≥15.0 h/(kg/m^2),磨损率≤2.0%,均能满足结构实体验收技术指标,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成本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工抗冲磨混凝土 泵送混凝土 AF抗冲磨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