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犬急性肾衰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
作者 罗冬章 罗惠娜 +8 位作者 李心怡 王丙云 詹小舒 李东升 陈志胜 陈胜锋 白银山 刘璨颖 计慧琴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8-71,I0003,共5页
为了研究犬异体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移植对钩端螺旋体引起的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的治疗效果。采用Ⅰ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犬的脂肪MSC;通过静脉注射MSC对1例钩端螺旋体引起的急性肾衰竭犬进行... 为了研究犬异体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移植对钩端螺旋体引起的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的治疗效果。采用Ⅰ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犬的脂肪MSC;通过静脉注射MSC对1例钩端螺旋体引起的急性肾衰竭犬进行治疗。结果显示,犬脂肪MSC呈长梭形、三角形或多菱形等形态、贴壁生长;干细胞移植治疗后一周,病犬精神恢复良好,饮食正常,检测血液肌酐和血磷含量下降至正常范围内,尿素氮含量明显下降且接近正常范围。表明犬脂肪MSC移植能有效治疗钩端螺旋体诱发的急性肾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急性肾衰竭 钩端螺旋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猫4种不同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比较 被引量:4
2
作者 罗冬章 罗惠娜 +8 位作者 詹小舒 李心怡 黄曼晴 林洁微 黄绮亮 洪纯 林好美 陈胜锋 王丙云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9-45,共7页
为比较猫的脂肪、骨髓、羊膜、脐带等器官组织4种不同器官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通过全血培养法分离培养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并采用消化法分离培养脂肪、脐带和胎盘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 为比较猫的脂肪、骨髓、羊膜、脐带等器官组织4种不同器官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通过全血培养法分离培养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并采用消化法分离培养脂肪、脐带和胎盘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比较它们的细胞形态、生长曲线、成脂成骨分化能力以及细胞表面标志物等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分离得到的4种不同来源的MSC均呈贴壁生长,细胞形态呈梭形、多棱形;均具有成脂成骨分化能力;脂肪源和骨髓源MSC的细胞增殖速度较快,细胞倍增时间较短,而羊膜与脐带源的MSC增殖能力较差,细胞倍增时间较长,4种细胞中脂肪来源MSC的增长活性最好,细胞传至第9代的时候依然保持良好的增殖活性,提示AD-MSC的临床应用可能比较好;4种MSC细胞表面均高表达CD105、CD90和CD44等标志物,低表达CD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抗关节炎炎症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张贝莹 王丙云 +5 位作者 罗冬章 詹小舒 陈胜锋 陈志胜 计慧琴 白银山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20,共5页
为研究犬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抗膝关节炎炎症反应的效果,本文首先通过手术打磨膝关节软骨的方式建立犬关节炎模型,造模后第1天和第3天将异体UC-MSCs悬液注入治疗组犬的膝关节腔内,而模型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然后测定试验犬体温、... 为研究犬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抗膝关节炎炎症反应的效果,本文首先通过手术打磨膝关节软骨的方式建立犬关节炎模型,造模后第1天和第3天将异体UC-MSCs悬液注入治疗组犬的膝关节腔内,而模型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然后测定试验犬体温、血常规与生化指标以及炎性因子。结果发现,试验后前11d模型组犬体温高于治疗组;在试验期间,模型组的白细胞总数和嗜中性粒细胞数显著高于治疗组(P <0. 05),而淋巴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数量则显著低于治疗组(P <0. 05);模型组的血生化指标除了ALP在7 d时极显著高于治疗组(P <0. 01)外,其他生化指标两组间均无显著差异;模型组血液中的IL-6、IL-7和TNF-α等炎性因子显著高于治疗组(P <0. 05)。以上结果提示,UC-MSC移植能明显抑制关节损伤导致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关节炎 抗炎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罗惠娜 樊全宝 +4 位作者 江文康 赵明明 王静静 罗冬章 王丙云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62-1469,共8页
【目的】建立奶牛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s)体外分离培养体系,并进行增殖能力检测、分化能力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为推广AD-MSCs在畜牧生产及其疾病治疗等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I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奶牛AD-MSCs并进行... 【目的】建立奶牛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s)体外分离培养体系,并进行增殖能力检测、分化能力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为推广AD-MSCs在畜牧生产及其疾病治疗等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I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奶牛AD-MSCs并进行代传培养,绘制P3、P6和P9代奶牛AD-MSCs的生长曲线及测定其群体倍增时间,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及RT-PCR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使用干细胞成骨/成脂诱导分化完全培养基进行奶牛AD-MSCs成骨成脂诱导分化,经茜素红和油红O染色后鉴定其成骨成脂分化能力;并检测冻存奶牛AD-MSCs复苏后的存活率。【结果】分离及传代培养获得的奶牛AD-MSCs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呈长梭形,折光性强,生长状态良好,其生长曲线呈典型的S形,符合Logistic生长规律。奶牛AD-MSCs高表达MSCs表面标志物CD44、CD73、CD90和CD105,但不表达白细胞表面标志物CD45;分别使用干细胞成骨/成脂诱导分化完全培养基诱导的奶牛AD-MSCs经茜素红和油红O染色后,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大量的钙结节和红色脂肪滴。冻存6个月后进行细胞复苏,奶牛AD-MSCs的存活率高达96%;复苏奶牛AD-MSCs培养4 h内贴壁,呈典型的长梭形,生长状态良好,培养72 h细胞融合达80%~90%。【结论】通过I型胶原酶消化法从奶牛腹部脂肪组织分离获得的奶牛AD-MSCs具有良好的体外增殖能力及多向分化潜能,为畜牧生产研究及奶牛疾病治疗提供了一种良好的种子细胞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脂肪 间充质干细胞(MSCs) 生物学特性 体外增殖能力 分化潜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与生物学特性试验 被引量:3
5
作者 罗惠娜 雷彬 +8 位作者 王丙云 王彩莹 黄国健 陈胜锋 陈志胜 罗冬章 詹小舒 刘璨颖 白银山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1-35,共5页
为马的关节炎、肌腱和韧带损伤的临床治疗提供种子细胞,本试验通过采集马颈部脂肪组织,采用Ⅰ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传代培养;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测定细胞群体倍增时间;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P3代细胞表面标记物,RT-PC... 为马的关节炎、肌腱和韧带损伤的临床治疗提供种子细胞,本试验通过采集马颈部脂肪组织,采用Ⅰ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传代培养;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测定细胞群体倍增时间;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P3代细胞表面标记物,RT-PCR法扩增细胞表面标记物目的基因片段;油红O和茜素红染色法测定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成脂和成骨诱导分化能力。结果发现:马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条件下呈长梭形和典型的旋涡状,生长状态良好、折光性强;经测定细胞生长曲线呈典型的"S"型,符合Logistic生长曲线规律;P3、P6和P9代细胞群体倍增时间分别为21.5 h、26 h、36 h;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P3代细胞高表达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44、CD90和CD105,不表达造血系细胞表面标志物CD45;PCR扩增得到CD44、CD90、CD105和CD73特异性目的片段;油红O和茜素红染色证明,马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成脂和成骨诱导分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 间充质干细胞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猫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及其条件培养基对庆大霉素致损猫肾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江文康 罗冬章 +7 位作者 赵明明 罗惠娜 樊全宝 王粹琳 阮慧敏 朱海琦 陈胜锋 王丙云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644-2652,共9页
试验旨在探究猫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MSCs)及其条件培养基(adipose mesenchymal stem cells conditioned medium,AD-MSCs-CM)对庆大霉素致损的猫肾细胞(crandell rees feline kidney,CRFK)增殖和凋亡的... 试验旨在探究猫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MSCs)及其条件培养基(adipose mesenchymal stem cells conditioned medium,AD-MSCs-CM)对庆大霉素致损的猫肾细胞(crandell rees feline kidney,CRFK)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机制。试验分为空白组、庆大霉素(gentamicin,GM)组、AD-MSCs组和AD-MSCs-CM组;用Ⅰ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猫AD-MSCs,并用流式细胞术鉴定分离的细胞;以0、2、4、8 mmol/L GM完全培养基处理CRFK,并于12、24和48 h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筛选最适造模浓度;致损的CRFK分别与猫AD-MSCs及AD-MSCs-CM共培养,于24、48和72 h后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24 h后通过Annexin V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最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CCND1)、细胞增殖核抗原(proliferative nuclear antigen,PCNA)、Bax和Bcl-2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分离培养的猫AD-MSCs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呈典型的梭型,高表达MSCs表面标记物CD44、CD90和CD105,不表达白细胞表面标记物CD45;AD-MSCs和AD-MSCs-CM均能促进GM致损CRFK的增殖并抑制其凋亡,其中AD-MSCs和AD-MSCs-CM可通过上调增殖相关基因CCND1、PCNA和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并降低促凋亡基因Bax的表达而发挥促增殖、抑凋亡作用。试验成功分离得到猫AD-MSCs,并证实AD-MSCs及其条件培养基在体外能促进GM致损CRFK的增殖和迁移,为猫AD-MSCs治疗猫急性肾损伤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庆大霉素 急性肾损伤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UC-MSC-Exo来源miRNA表达分析及其cfa-miR-34a/-143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罗惠娜 罗冬章 +7 位作者 樊全宝 王丙云 詹小舒 陈胜锋 陈志胜 白银山 刘璨颖 计慧琴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76-685,共10页
试验旨在分离鉴定犬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UC-MSC-Exo),并研究犬UC-MSC-Exo来源miRNA的表达情况及其对血管内皮细胞(VEC)增殖的影响。采用超高速离心法从犬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中分离外泌体,采用Western blotting、透射电... 试验旨在分离鉴定犬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UC-MSC-Exo),并研究犬UC-MSC-Exo来源miRNA的表达情况及其对血管内皮细胞(VEC)增殖的影响。采用超高速离心法从犬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中分离外泌体,采用Western blotting、透射电镜和纳米颗粒跟踪分析法(NTA)进行鉴定。通过对犬UC-MSC-Exo中的miRNA进行测序,筛选出2个目标miRNA(cfa-miR-34a和cfa-miR-143)并合成相应的mimic和inhibitor,转染犬VEC;采用荧光显微镜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mic和inhibitor转染情况及其转染效率;CCK-8法检测转染mimic和inhibitor对犬VEC增殖能力的影响,并对其靶基因进行预测。结果显示,犬UC-MSC-Exo表达特异性的外泌体表面蛋白CD9、CD63和CD81,粒径集中在100~200 nm,电镜检测成典型的杯状。免疫荧光结果表明,miRNA mimic和inhibitor均已转染进细胞内,并且聚集于细胞质中;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转染cfa-miR-34a mimic和cfa-miR-143 mimic后,细胞内cfa-miR-34a和cfa-miR-143表达量分别升高约400和78倍;而转染cfa-miR-34a inhibitor和cfa-miR-143 inhibitor后,细胞内cfa-miR-34a和cfa-miR-143表达量分别降低了77%和83%;CCK-8检测结果表明,cfa-miR-34a和cfa-miR-143在体外可极显著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P<0.01)。cfa-miR-34a靶基因预测结果发现,共有195个保守靶位点,与miRDB预测结果共有69个交集靶基因;cfa-miR-143则有448个保守靶基因,其与miRDB预测结果有128个交集靶基因。本试验成功分离得到犬UC-MSC-Exo,且证实目标miRNA cfa-miR-34a和cfa-miR-143在体外可极显著促进VEC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 外泌体 MIRNA 血管内皮细胞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