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表面粗糙度对煤泥可浮性的影响
被引量:
13
1
作者
刘敏
张友飞
+5 位作者
郭芳余
罗佳倩
丁世豪
曹亦俊
邢耀文
桂夏辉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53-258,共6页
为探明表面粗糙度对煤泥可浮性的影响,使用磨抛机制备了系列粗糙度煤片,利用接触角测量仪、诱导时间测量仪和粘附力测量仪分别测试煤样表面接触角、诱导时间和煤-水滴最大粘附力的变化,借助Wenzel润湿模型分析了粗糙度对煤泥可浮性的影...
为探明表面粗糙度对煤泥可浮性的影响,使用磨抛机制备了系列粗糙度煤片,利用接触角测量仪、诱导时间测量仪和粘附力测量仪分别测试煤样表面接触角、诱导时间和煤-水滴最大粘附力的变化,借助Wenzel润湿模型分析了粗糙度对煤泥可浮性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随着煤样表面粗糙度降低,接触角会逐渐变大,从原样到3个不同的光滑煤样,接触角依次为64.2°,70.4°,77.0°和91.7°。根据Wenzel润湿模型,粗糙煤表面的凹槽结构会被水填充,水与煤之间的实际接触面积增加,接触角下降。诱导时间和煤-水滴最大粘附力随粗糙度的增加逐渐表现出降低的趋势,说明表面粗糙度增大会降低煤泥可浮性,粗糙煤粒在浮选过程中难以被气泡捕获。为此建议采用高强度调浆设备对煤泥进行处理,降低煤颗粒表面粗糙度,增强煤的可浮性,提高浮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泥浮选
表面粗糙度
煤泥可浮性
诱导时间
粘附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豆蛋白与千叶豆腐品质特性的关系
被引量:
12
2
作者
王喜波
聂鑫
+8 位作者
廖一
罗佳倩
吕秀莉
刘季善
刘军
王中江
滕飞
李良
李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0-37,共8页
本实验以16个品种的大豆蛋白为原料,通过氨基酸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质构分析、感官评定、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来源的大豆蛋白氨基酸组成、二级结构、亚基组成等蛋白特性和不...
本实验以16个品种的大豆蛋白为原料,通过氨基酸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质构分析、感官评定、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来源的大豆蛋白氨基酸组成、二级结构、亚基组成等蛋白特性和不同品种的大豆蛋白对千叶豆腐的质构、感官性质及微观结构等的影响,分析了大豆蛋白与千叶豆腐品质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大豆蛋白含硫氨基酸相对含量高于(2.81±0.02)%、平行式β-折叠结构相对含量高于(39.96±0.57)%及11S/7S比例高于1.88±0.16时,可加工出品质优良的千叶豆腐产品。说明大豆蛋白特性,特别是含硫氨基酸含量、平行式β-折叠结构含量、11S/7S比例对千叶豆腐品质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蛋白
氨基酸组成
蛋白质结构
千叶豆腐
品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发芽和水热处理对苦荞活性成分及功能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
5
3
作者
罗佳倩
周丽玲
+2 位作者
李高阳
袁洪燕
谢秋涛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2-150,共9页
目的:提高苦荞功效组分含量及其体外抗氧化能力与α-淀粉酶抑制活性。方法:以苦荞为研究对象,考察发芽、发芽结合水热处理对苦荞中功效组分(总黄酮、总酚、芦丁、槲皮素)、抗性淀粉含量、抗氧化活性、α-淀粉酶抑制率的影响,并通过主成...
目的:提高苦荞功效组分含量及其体外抗氧化能力与α-淀粉酶抑制活性。方法:以苦荞为研究对象,考察发芽、发芽结合水热处理对苦荞中功效组分(总黄酮、总酚、芦丁、槲皮素)、抗性淀粉含量、抗氧化活性、α-淀粉酶抑制率的影响,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对样品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发芽组中总黄酮、芦丁含量均在发芽6 d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6.54,13.88 mg/g,为未发芽组的1.22,2.95倍;多酚含量在发芽2 d时达到最大值,为23.44 mg/g,较未发芽组增加了29.1%;α-淀粉酶抑制率在发芽4 d时达到最大值,为37.29%;槲皮素含量在发芽4 d时达到最大值,为7.65 mg/g;抗性淀粉含量在发芽1 d时达到最大值,为34.92%。发芽结合水热处理组中,发芽6 d沸水处理的总黄酮含量最高(31.89 mg/g),为未发芽组的1.47倍;发芽3 d沸水处理的总酚含量最高(31.26 mg/g),较未发芽组增加了72.2%;发芽4 d沸水处理的α-淀粉酶抑制率最高(47.33%),较未发芽组增长了47.90%;发芽1 d沸水处理的芦丁含量最高(22.31 mg/g),为未发芽组的4.75倍;发芽4 d沸水处理的槲皮素含量最高(9.8 mg/g);发芽6,5,4,2 d沸水处理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与铁离子还原能力最大,分别为62.72%,65.18%,33.36%,13.44 mmol;发芽4 d沸水处理的抗性淀粉含量最大(46.73%)。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发芽4 d结合水热处理综合评分最高。结论:发芽后苦荞功效组分含量和功能效果均有所提高,且发芽结合水热处理较发芽组品质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芽
水热处理
苦荞
功能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颗粒形状对长焰煤颗粒气泡脱附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
7
4
作者
郭芳余
张友飞
+2 位作者
罗佳倩
邢耀文
桂夏辉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17-222,共6页
为了研究煤泥浮选过程中颗粒-气泡分离及稳定性机制,采用自主设计的浮选颗粒气泡粘附/脱附行为测试系统,考察了3种不同形状(长条形、三角锥形、球形)的长焰煤颗粒在气泡表面的脱附行为,通过临界脱附振幅评价颗粒-气泡的稳定性,并从力平...
为了研究煤泥浮选过程中颗粒-气泡分离及稳定性机制,采用自主设计的浮选颗粒气泡粘附/脱附行为测试系统,考察了3种不同形状(长条形、三角锥形、球形)的长焰煤颗粒在气泡表面的脱附行为,通过临界脱附振幅评价颗粒-气泡的稳定性,并从力平衡的角度对试验现象进行解释。结果表明:球形颗粒比形状不规则的长条形和三角锥形颗粒更易从气泡上脱附,脱附行为与粘附模式密切相关。当颗粒长边与气泡接触时,三相润湿周边长,所受的毛细力大,颗粒-气泡稳定,因此需要更大的临界脱附振幅。当颗粒短边与气泡接触时,三相润湿周边短,所受的毛细力小,颗粒-气泡不稳定,临界脱附振幅小。该结论为煤泥浮选过程中减少颗粒-气泡脱附概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形状
长焰煤
颗粒-气泡稳定性
煤泥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表面粗糙度对煤泥可浮性的影响
被引量:
13
1
作者
刘敏
张友飞
郭芳余
罗佳倩
丁世豪
曹亦俊
邢耀文
桂夏辉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国家煤加工与洁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
出处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53-258,共6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8YFC0604702)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2018M64236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774286,51574236)
文摘
为探明表面粗糙度对煤泥可浮性的影响,使用磨抛机制备了系列粗糙度煤片,利用接触角测量仪、诱导时间测量仪和粘附力测量仪分别测试煤样表面接触角、诱导时间和煤-水滴最大粘附力的变化,借助Wenzel润湿模型分析了粗糙度对煤泥可浮性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随着煤样表面粗糙度降低,接触角会逐渐变大,从原样到3个不同的光滑煤样,接触角依次为64.2°,70.4°,77.0°和91.7°。根据Wenzel润湿模型,粗糙煤表面的凹槽结构会被水填充,水与煤之间的实际接触面积增加,接触角下降。诱导时间和煤-水滴最大粘附力随粗糙度的增加逐渐表现出降低的趋势,说明表面粗糙度增大会降低煤泥可浮性,粗糙煤粒在浮选过程中难以被气泡捕获。为此建议采用高强度调浆设备对煤泥进行处理,降低煤颗粒表面粗糙度,增强煤的可浮性,提高浮选效率。
关键词
煤泥浮选
表面粗糙度
煤泥可浮性
诱导时间
粘附力
Keywords
coal slime flotation
surface roughness
coal slime floatability
induction time
adhesion
分类号
TD94 [矿业工程—选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豆蛋白与千叶豆腐品质特性的关系
被引量:
12
2
作者
王喜波
聂鑫
廖一
罗佳倩
吕秀莉
刘季善
刘军
王中江
滕飞
李良
李杨
机构
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山东万得福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禹王生态食品有限公司
哈尔滨市食品产业研究院
出处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0-37,共8页
基金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018YFD0400600
2018YFD0400503)
+1 种基金
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医用食品专项计划)(2018YYSP026)
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高效生态农业创新类项目(LJNY201607)。
文摘
本实验以16个品种的大豆蛋白为原料,通过氨基酸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质构分析、感官评定、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来源的大豆蛋白氨基酸组成、二级结构、亚基组成等蛋白特性和不同品种的大豆蛋白对千叶豆腐的质构、感官性质及微观结构等的影响,分析了大豆蛋白与千叶豆腐品质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大豆蛋白含硫氨基酸相对含量高于(2.81±0.02)%、平行式β-折叠结构相对含量高于(39.96±0.57)%及11S/7S比例高于1.88±0.16时,可加工出品质优良的千叶豆腐产品。说明大豆蛋白特性,特别是含硫氨基酸含量、平行式β-折叠结构含量、11S/7S比例对千叶豆腐品质具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大豆蛋白
氨基酸组成
蛋白质结构
千叶豆腐
品质特性
Keywords
soybean protein
amino acid composition
protein structure
Qianye tofu
quality
分类号
TS214.2 [轻工技术与工程—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发芽和水热处理对苦荞活性成分及功能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
5
3
作者
罗佳倩
周丽玲
李高阳
袁洪燕
谢秋涛
机构
湖南大学研究生院隆平分院
果蔬贮藏加工与质量安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湖南省果蔬加工与质量安全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基地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出处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2-150,共9页
基金
湖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旱粮产业技术体系项目
湖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2021NK2014)。
文摘
目的:提高苦荞功效组分含量及其体外抗氧化能力与α-淀粉酶抑制活性。方法:以苦荞为研究对象,考察发芽、发芽结合水热处理对苦荞中功效组分(总黄酮、总酚、芦丁、槲皮素)、抗性淀粉含量、抗氧化活性、α-淀粉酶抑制率的影响,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对样品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发芽组中总黄酮、芦丁含量均在发芽6 d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6.54,13.88 mg/g,为未发芽组的1.22,2.95倍;多酚含量在发芽2 d时达到最大值,为23.44 mg/g,较未发芽组增加了29.1%;α-淀粉酶抑制率在发芽4 d时达到最大值,为37.29%;槲皮素含量在发芽4 d时达到最大值,为7.65 mg/g;抗性淀粉含量在发芽1 d时达到最大值,为34.92%。发芽结合水热处理组中,发芽6 d沸水处理的总黄酮含量最高(31.89 mg/g),为未发芽组的1.47倍;发芽3 d沸水处理的总酚含量最高(31.26 mg/g),较未发芽组增加了72.2%;发芽4 d沸水处理的α-淀粉酶抑制率最高(47.33%),较未发芽组增长了47.90%;发芽1 d沸水处理的芦丁含量最高(22.31 mg/g),为未发芽组的4.75倍;发芽4 d沸水处理的槲皮素含量最高(9.8 mg/g);发芽6,5,4,2 d沸水处理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与铁离子还原能力最大,分别为62.72%,65.18%,33.36%,13.44 mmol;发芽4 d沸水处理的抗性淀粉含量最大(46.73%)。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发芽4 d结合水热处理综合评分最高。结论:发芽后苦荞功效组分含量和功能效果均有所提高,且发芽结合水热处理较发芽组品质更佳。
关键词
发芽
水热处理
苦荞
功能成分
Keywords
germination
hydrothermal treatment
tartary buckwheat
functional components
分类号
TS210.4 [轻工技术与工程—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颗粒形状对长焰煤颗粒气泡脱附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
7
4
作者
郭芳余
张友飞
罗佳倩
邢耀文
桂夏辉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国家煤加工与洁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
出处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17-222,共6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8YFC06047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774286,51574236)。
文摘
为了研究煤泥浮选过程中颗粒-气泡分离及稳定性机制,采用自主设计的浮选颗粒气泡粘附/脱附行为测试系统,考察了3种不同形状(长条形、三角锥形、球形)的长焰煤颗粒在气泡表面的脱附行为,通过临界脱附振幅评价颗粒-气泡的稳定性,并从力平衡的角度对试验现象进行解释。结果表明:球形颗粒比形状不规则的长条形和三角锥形颗粒更易从气泡上脱附,脱附行为与粘附模式密切相关。当颗粒长边与气泡接触时,三相润湿周边长,所受的毛细力大,颗粒-气泡稳定,因此需要更大的临界脱附振幅。当颗粒短边与气泡接触时,三相润湿周边短,所受的毛细力小,颗粒-气泡不稳定,临界脱附振幅小。该结论为煤泥浮选过程中减少颗粒-气泡脱附概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颗粒形状
长焰煤
颗粒-气泡稳定性
煤泥浮选
Keywords
particle shape
long flame coal
bubble-particle stability
coal slime flotation
分类号
TD94 [矿业工程—选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表面粗糙度对煤泥可浮性的影响
刘敏
张友飞
郭芳余
罗佳倩
丁世豪
曹亦俊
邢耀文
桂夏辉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大豆蛋白与千叶豆腐品质特性的关系
王喜波
聂鑫
廖一
罗佳倩
吕秀莉
刘季善
刘军
王中江
滕飞
李良
李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发芽和水热处理对苦荞活性成分及功能特性的影响
罗佳倩
周丽玲
李高阳
袁洪燕
谢秋涛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3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颗粒形状对长焰煤颗粒气泡脱附行为的影响
郭芳余
张友飞
罗佳倩
邢耀文
桂夏辉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