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批判性阅读四步教学法:预、读、思、写 被引量:7
1
作者 罗以宏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3-57,共5页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提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是:学生能理解语篇主旨大义;理解文中具体信息;根据上下文提供的线索推测生词的词义;根据文中事实和线索做出简单的判断和推理;理解文段的基本逻辑结构,理...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提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是:学生能理解语篇主旨大义;理解文中具体信息;根据上下文提供的线索推测生词的词义;根据文中事实和线索做出简单的判断和推理;理解文段的基本逻辑结构,理解作者的观点、意图和态度;提炼文章提纲,概括主要内容,理解关键信息(教育部,2003)。根据上述目标,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在文本阅读的基础上,主动思考,培养分析、推理和评价能力,即批判性阅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性阅读 四步教学法 英语阅读教学 英语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 引导学生 逻辑结构 文本阅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3
2
作者 罗以宏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55-60,共6页
思辨能力又叫批判性思维能力或反思性思维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主要包括三种核心子技能的培养,即分析技能、推理技能和评价技能(文秋芳,2009)。上述三项技能以精晰性(清晰、精确)、相关性(切题、详略得当、主次... 思辨能力又叫批判性思维能力或反思性思维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主要包括三种核心子技能的培养,即分析技能、推理技能和评价技能(文秋芳,2009)。上述三项技能以精晰性(清晰、精确)、相关性(切题、详略得当、主次分明)、逻辑性(条理清楚、说理有根有据)、深刻性(有广度与深度)和灵活性(快速变化角度、娴熟自如地交替使用不同思辨技能)为认知标准(文秋芳,2009)。这些认知标准既是高中生自身思维发展的需要,也是高阶阅读的必然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阅读教学 能力的培养 思辨能力 中学生 高中生 批判性思维能力 评价技能 认知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向批判性阅读技能培养的学生提问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罗以宏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7-42,共6页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教育部,2003)。问题既是批判性思维的起点、批判性思维的结果,又是批判性思维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批判性思维...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教育部,2003)。问题既是批判性思维的起点、批判性思维的结果,又是批判性思维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批判性思维始终伴随着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批判性思维(陈明惠,20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性阅读 学生提问 技能培养 批判性思维能力 英语阅读教学 解决问题的能力 指向 英语课程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学生批判性阅读技能的行动研究
4
作者 罗以宏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20,共5页
一、发现研究问题 批判性阅读技能是学生运用释义和评价技能,对文本进行高层次理解所表现出的能力,它包括三项核心技能,即分析技能、推理技能和评价技能(Pirozzi,2003;文秋芳,2009)。上述三项技能以精晰性(清晰、精确)、相... 一、发现研究问题 批判性阅读技能是学生运用释义和评价技能,对文本进行高层次理解所表现出的能力,它包括三项核心技能,即分析技能、推理技能和评价技能(Pirozzi,2003;文秋芳,2009)。上述三项技能以精晰性(清晰、精确)、相关性(切题、详略得当、主次分明)、逻辑性(条理清楚、说理有根有据)、深刻性(有广度与深度)和灵活性(快速变化角度、娴熟自如地交替使用不同思辨技能)为认知标准(文秋芳,20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技能 批判性 行动研究 学生 培养 评价技能 条理清楚 认知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白板情境下的自我提问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罗以宏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8-52,共5页
一、当前阅读教学自我提问存在的问题 阅读教学是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思维始于问题,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但在现实的阅读教学中,绝大多数阅读教学以教师提问为主,学生所做的就是被... 一、当前阅读教学自我提问存在的问题 阅读教学是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思维始于问题,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但在现实的阅读教学中,绝大多数阅读教学以教师提问为主,学生所做的就是被动地回答问题。课堂提问的基本过程可以总结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再提问—学生再回答。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教师不会充分利用电子白板这个强有力的教学平台,觉得阅读课堂时间有限,无法让学生自我提问。有的教师师尝试着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自我提问,发现不少学生的情况是:不敢、不愿、不会。不敢提问是因为阅读课堂缺乏自我提问的氛围,学生担心所提的问题太低级而被同学嘲笑,或被教师误判,或担心自己的提问会打乱教学秩序;不愿提问是因为学生没有问题意识,习惯听从老师讲授,听老师提问,被动回答老师的问题,养成了思维惰性;不会提问是因为学生缺乏系统的语言知识,缺乏批判性的思维方法,缺乏老师对自我提问的有效指导和示范引领,他们不知从何处提问,不知该怎么问,也不知如何借助电子白板来和同伴交流。他们中即使有提问也多是私下向老师请教的解惑型问题居多,主要涉及语言习得过程中单词及短语的解释,包括单词的一词多义以及语法结构中词法与句法在不同语境下的理解与运用,而高层次的分析、推理、判断及评价性问题很少提及。其结果是:以教师的课堂提问代替学生的自我提问,实际上就是以教师的阅读代替学生的阅读,导致阅读教学费时多:效率低的不良后果。因此,如何在电子白板情境下培养学生的自我提问意识和自我提问能力是阅读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提问 阅读教学 电子白板 情境 学生思维 教师提问 应用 语言习得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