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股权激励、代理成本与企业投资效率 被引量:51
1
作者 罗付岩 沈中华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6-156,共11页
将股权激励、所有权结构、代理成本与投资效率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使用产权属性作为调节变量,代理成本作为中介变量,实证检验股权激励是否影响投资效率,以及股权激励、所有权结构、代理成本与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股权激... 将股权激励、所有权结构、代理成本与投资效率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使用产权属性作为调节变量,代理成本作为中介变量,实证检验股权激励是否影响投资效率,以及股权激励、所有权结构、代理成本与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股权激励能够抑制上市公司的非效率投资,代理成本的中介效应显著,但所占比重很小,非国有企业的抑制作用大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的中介传导机制畅通;国有企业"期权激励"方式能够显著抑制非效率投资,非国有企业的非效率投资通过实施"股票激励"方式能够得到显著抑制;实施股权激励计划能够显著抑制上市公司的投资不足,非国有企业的抑制作用大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的代理成本中介效应机制畅通,国有上市公司的代理成本中介效应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权激励 代理成本 投资效率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董事会投行关联对企业并购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罗付岩 赵佳星 赖丽娟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4-40,共7页
文章从关系资源论的视角分析董事会高管投资银行背景关联对公司并购事件发生以及并购业绩的影响。利用沪深两市2006—2012年上市公司董事会高管投资银行背景关联和并购数据研究发现:(1)董事会高管投资银行背景关联与并购发生的概率显著... 文章从关系资源论的视角分析董事会高管投资银行背景关联对公司并购事件发生以及并购业绩的影响。利用沪深两市2006—2012年上市公司董事会高管投资银行背景关联和并购数据研究发现:(1)董事会高管投资银行背景关联与并购发生的概率显著正相关;(2)董事会高管投资银行背景关联与并购业绩显著正相关。该结果体现了投资银行关联董事会高管在控制权市场中起到了信息传递和并购目标筛选功能的作用。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投资银行背景关联是一种有利于提升并购业绩的重要关系资源,对于企业如何通过与投资银行建立非正式的关系来指导企业的并购实践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资银行背景关联 并购 董事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不对称、银企关系与企业投资效率 被引量:29
3
作者 罗付岩 《金融经济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6-98,共13页
以2003~2011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使用规模和深度两个变量来表示银企关系,实证检验了银企关系对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银企关系对过度投资的影响不显著,但是能够显著的抑制投资不足;银企关系与现金缺口具有替代效应,银... 以2003~2011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使用规模和深度两个变量来表示银企关系,实证检验了银企关系对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银企关系对过度投资的影响不显著,但是能够显著的抑制投资不足;银企关系与现金缺口具有替代效应,银企关系越紧密,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程度将会减弱,企业贷款的可获得性就会增加,现金缺口减小,从而缓解公司的融资约束,增加了投资效率。进一步分组研究发现,非国有企业、中小企业、西部区域的上市公司银企关系相对于对应组能够显著抑制投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不对称 银企关系 投资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长机会、自由现金流和企业投资效率 被引量:9
4
作者 罗付岩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1期46-51,共6页
文章从企业成长机会的视角分析中国A股上市公司内部现金流对企业投资的影响,考察非预期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相对于成长机会是否存在门限效应,并采用Hansen在1999年所提出的面板门限模型等技术对上市公司在不同成长机会下非预期投资现金流... 文章从企业成长机会的视角分析中国A股上市公司内部现金流对企业投资的影响,考察非预期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相对于成长机会是否存在门限效应,并采用Hansen在1999年所提出的面板门限模型等技术对上市公司在不同成长机会下非预期投资现金流敏感性进行实证检验分析。结果显示:(1)公司的非预期投资现金流的敏感性相对于成长机会存在低成长、中成长和高成长3个门限效应,非预期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因为不同的成长性,表现出非线性关系;(2)在低成长阶段,自由现金流与非预期投资存在着负相关关系,这与经典的自由现金流假说矛盾,支持代理理论下的投资不足假说;(3)在高成长阶段,自由现金流与非预期投资存在着正的显著相关关系,中成长不显著,支持自由现金流量假说;(4)在中成长与高成长阶段,非预期投资现金流的敏感性不一样,高成长非预期投资现金流敏感性高于中成长性,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过度投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度投资 投资不足 面板门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权至上、债权至上:银行持股能解决利益冲突吗 被引量:4
5
作者 罗付岩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2-150,共9页
从并购的视角考察银行持股(银行持有企业股权)和股权债权合一(银行持股且贷款给同一公司)能否解决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代理冲突。首先,分析银行持股和股权债权合一的两种竞争性观点——鉴证效应和利益冲突效应;然后,使用中国A股2006—2012... 从并购的视角考察银行持股(银行持有企业股权)和股权债权合一(银行持股且贷款给同一公司)能否解决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代理冲突。首先,分析银行持股和股权债权合一的两种竞争性观点——鉴证效应和利益冲突效应;然后,使用中国A股2006—2012年上市公司银行持股和股权债权合一数据实证检验它们对股东并购财富的影响。结果发现,银行持股和股权债权合一显著地减少了企业股东的并购财富。研究结论支持银行债权人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假设,利益冲突会导致价值破坏型并购投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持股 股权债权合一 并购 利益冲突 事件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盈余管理与投资决策的因果关系实证检验 被引量:3
6
作者 罗付岩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5-88,共4页
使用A股上市公司2001—2010年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系统广义矩(GMM)估计技术对中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与投资效率的面板格兰杰因果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分析。结果发现:(1)盈余管理与过度投资存在正的显著相关关系;(2)盈余管理与公司的过... 使用A股上市公司2001—2010年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系统广义矩(GMM)估计技术对中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与投资效率的面板格兰杰因果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分析。结果发现:(1)盈余管理与过度投资存在正的显著相关关系;(2)盈余管理与公司的过度投资存在双向因果关系,盈余管理对过度投资水平的影响具有短暂性、临时性的特点,而过度投资水平对盈余管理程度具有持续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盈余管理 Richardson模型 过度投资 动态面板技术 因果关系实证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7
作者 罗付岩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1年第5期161-162,共2页
一、存在的问题1.教学方法单一,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当前,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制约下,高校的财务管理教学方法呆板,“填鸭式”教学,大多是以教师的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传授为主,学生在下面记理论,死板教条,理论和实践相脱节,完全... 一、存在的问题1.教学方法单一,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当前,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制约下,高校的财务管理教学方法呆板,“填鸭式”教学,大多是以教师的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传授为主,学生在下面记理论,死板教条,理论和实践相脱节,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境地,在此情形下,非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连与生俱来的求知欲潜在的探究意识也被逐渐地磨灭了。由此看出,一方面在许多技术应用型本科专业院校中,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的内在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并未得到切实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应用型本科 课程教学 财务管理 实践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理念 知识传授 被动接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权二部图复杂动力网模型及权值识别
8
作者 邓光明 罗付岩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12-315,共4页
提出了一类含权的二部图复杂动力网络模型,运用自适应反馈控制技术,通过构造驱动响应结构的同步网络,给出了网络权值识别的一般方法。应用LaSalle不变集原理从理论上证明了结论,并以混沌Lorenz系统和Lü系统为例进行数值仿真,结果... 提出了一类含权的二部图复杂动力网络模型,运用自适应反馈控制技术,通过构造驱动响应结构的同步网络,给出了网络权值识别的一般方法。应用LaSalle不变集原理从理论上证明了结论,并以混沌Lorenz系统和Lü系统为例进行数值仿真,结果验证了所给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部图 复杂动力网络 权值 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发投入能否巧借“东风”促进企业创新?——基于2008版《专利法》实施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罗付岩 班旭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6-101,共6页
文章以2009—2016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非公共事业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研发投入能否巧借我国2008版《专利法》实施的"东风"促进企业创新。研究发现:研发投入既可以促进企业策略性创新也可以促进企业实质性创新,具体表现... 文章以2009—2016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非公共事业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研发投入能否巧借我国2008版《专利法》实施的"东风"促进企业创新。研究发现:研发投入既可以促进企业策略性创新也可以促进企业实质性创新,具体表现为加大研发投入可以显著促进企业创新数量的增长与创新质量的提高;随着我国2008版《专利法》正式实施,加大研发投入只会促进企业创新质量的提高,对策略性创新的影响有限。进一步研究发现,2008版《专利法》实施后,研发投入对企业创新的正向影响只在国企中显著。从外部《专利法》变迁视角,探讨研发投入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法与金融学相关文献,既为国家营造创新环境、加强法制建设提供现实依据,也为上市公司制定创新战略提供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发投入 2008版《专利法》 企业创新 实质性创新 策略性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