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晚清民国景德镇陶瓷发展浅谈 被引量:7
1
作者 罗亨江 付火水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92-93,共2页
晚清民国时期是景德镇陶瓷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以景德镇瓷器输出量为依据,认为在晚清民国时期,景德镇的陶瓷业仍在缓慢向前发展,同时陶瓷艺术则发展迅速,影响深远。
关键词 晚清民国 景德镇 陶瓷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明清时期赣粤闽边区的人口迁移——以江西省寻乌县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罗亨江 付火水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7-129,共3页
本文对明清时期寻乌县的人口迁移作了初步的考察,对人口迁移的动因、分布的规律进行了分析,以利于我们对明清时期赣粤闽边区人口流动的研究。
关键词 明清时期 赣粤闽边区 人口迁移 寻乌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梁县茶文化历史遗存及茶文化线路的开发保护 被引量:3
3
作者 付火水 罗亨江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0-33,共4页
一、浮梁茶叶生产发展历史概况 浮梁茶叶生产发展,据《中国商业简史》记载,南北朝时,“江西‘浮梁茶最好’,浮梁已成为南方茶叶的主要产地”。唐贞观年间,江西是全国七大茶区之一,而产量多集中在浮梁县。《元和郡县志》记载,唐... 一、浮梁茶叶生产发展历史概况 浮梁茶叶生产发展,据《中国商业简史》记载,南北朝时,“江西‘浮梁茶最好’,浮梁已成为南方茶叶的主要产地”。唐贞观年间,江西是全国七大茶区之一,而产量多集中在浮梁县。《元和郡县志》记载,唐元和八年(813年)前,“每岁出茶七百万驮,税十五万贯”,“饶州之茗,其利最多”。元和十一年,唐代诗人自居易在《琵琶行》中即有“前月浮梁买茶去”之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梁县 茶文化 开发保护 历史遗存 线路 茶叶生产 发展历史 南北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德镇瓷业生产与浮梁农村社会变迁 被引量:1
4
作者 付火水 罗亨江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54-357,共4页
景德镇从宋代开始就成为全国著名的陶瓷生产窑场,特别是在明清时期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瓷业生产的中心。景德镇瓷业生产中的原料和燃料长期主要依靠浮梁农村供应,和浮梁农村社会关系密切,促进了浮梁社会、经济的变迁。探讨两者的关系,对我... 景德镇从宋代开始就成为全国著名的陶瓷生产窑场,特别是在明清时期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瓷业生产的中心。景德镇瓷业生产中的原料和燃料长期主要依靠浮梁农村供应,和浮梁农村社会关系密切,促进了浮梁社会、经济的变迁。探讨两者的关系,对我们理解传统社会中的城乡关系有所裨益,亦可提供某种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变迁 陶瓷生产 景德镇 浮梁 农村 明清时期 社会关系 城乡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地理学视角中的景德镇陶瓷生产 被引量:4
5
作者 付火水 罗亨江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6-48,共3页
从历史地理学的视角探讨了历史地理环境与景德镇陶瓷生产的相互关系与影响,认为历史地理环境为景德镇陶瓷生产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陶瓷生产引起的地理环境的变迁又影响了景德镇的陶瓷生产。
关键词 历史地理学 景德镇 陶瓷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中后期社会变迁与景德镇陶瓷生产 被引量:4
6
作者 付火水 罗亨江 胡澄清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77-80,共4页
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对社会生产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从明代中后期的社会趋向奢侈之风、国家对外贸易管制的放松、俗文化的勃兴和市民意识的觉醒等四个方面讨论社会变迁对景德镇陶瓷生产和风格的影响。
关键词 明代中后期 社会变迁 景德镇瓷器生产 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