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远视屈光参差性弱视眼脉络膜和黄斑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傅扬 罗丽颖 +1 位作者 项潇琼 唐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33-535,共3页
目的·分析并比较远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弱视眼与对侧非弱视眼的脉络膜层、黄斑神经节细胞复合体的厚度差异。方法·选取远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63人,利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增强技术(enhanced depth imaging spectral-d... 目的·分析并比较远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弱视眼与对侧非弱视眼的脉络膜层、黄斑神经节细胞复合体的厚度差异。方法·选取远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63人,利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增强技术(enhanced depth imaging spectral-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EDI-OCT)分别检测双眼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层厚度和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同一受检者弱视眼与对侧非弱视眼的指标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弱视眼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层厚度为(321.83±12.74)μm,而非弱视眼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层厚度为(316.78±18.76)μm(P=0.182)。弱视眼黄斑神经节细胞复合体的厚度为(83.78±4.81)μm,而非弱视眼的黄斑神经节细胞复合体的厚度为(83.26±4.17)μm(P=0.223)。结论·远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的弱视眼与非弱视眼黄斑区脉络膜厚度与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参差 脉络膜厚度 神经节细胞复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定性外斜视视网膜微血流及厚度初步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罗丽颖 唐敏 +1 位作者 项潇琼 傅扬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68-1073,共6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设备评估成年恒定性外斜视患者的视网膜微血流及厚度变化,并探讨OCTA在成年恒定性外斜视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1月—12月于...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设备评估成年恒定性外斜视患者的视网膜微血流及厚度变化,并探讨OCTA在成年恒定性外斜视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1月—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成年恒定性外斜视患者29名作为试验组,同期纳入27例健康志愿者的27只眼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初诊时进行全面的眼科综合检查,包括主觉验光、眼压、眼球运动及眼位检查、远近遮盖检查、眼轴测量、裂隙灯检查。由同一位经验丰富的医师使用OCTA设备对全部研究对象的黄斑区行3 mm×3 mm扫描,由软件自动计算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丛(superficial capillary plexus,SCP)和深层视网膜毛细血管丛(deep capillary plexus,DCP)的血流密度、黄斑中心凹无灌注区(foveal avascular zone,FAZ)面积,以及内层和全层视网膜厚度。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比较各组间差异。主导眼、非主导眼和对照眼之间OCTA参数差异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Littmann’s公式调整屈光不正及眼轴对OCTA数据的影响。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年龄、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参与者眼球运动正常,眼前段和眼后段检查亦均正常。主导眼、非主导眼以及正常眼的等效球镜度数(spherical equivalent,SE)、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压、眼轴等参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3 mm×3 mm黄斑扫描中,恒定性外斜视患者主导眼、非主导眼和对照眼SCP、DCP的血流平均密度以及FAZ面积之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非主导眼中心凹和颞侧全层视网膜厚度分别为(248.61±19.84)μm和(320.44±17.05)μm,与主导眼[分别为(251.61±19.37)μm和(323.44±15.82)μm]相比变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P=0.018)。结论·OCTA可作为量化分析恒定性外斜视患者的血流密度、FAZ面积和黄斑厚度的有效工具。成年恒定性外斜视患者黄斑区SCP、DCP的血流密度和FAZ面积均无明显变化;非主导眼黄斑区微结构发生的特异性改变,中心凹及颞侧全层视网膜厚度显著变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定性外斜视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视网膜微血管 视网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对青光眼滤过泡瘢痕化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罗丽颖 吴佳慧 +2 位作者 项潇琼 唐敏 傅扬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84-688,684,共5页
滤过泡瘢痕化是导致青光眼滤过术失败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上多应用结膜下注射丝裂霉素及5-氟尿嘧啶等抗代谢药物以减少瘢痕化的发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手术成功率,但其伴随的细胞毒性等不良反应不可忽视。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 滤过泡瘢痕化是导致青光眼滤过术失败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上多应用结膜下注射丝裂霉素及5-氟尿嘧啶等抗代谢药物以减少瘢痕化的发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手术成功率,但其伴随的细胞毒性等不良反应不可忽视。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ecreted protein acidic and rich in cysteine,SPARC)作为一种基质细胞蛋白在眼内广泛分布,在创伤修复和组织重塑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结膜下瘢痕化的小鼠模型中可观察到SPARC表达明显升高。研究表明SPARC可通过多种途径参与并调控滤过泡瘢痕化的形成,有望成为抗瘢痕化治疗的特异性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 滤过泡 瘢痕化 青光眼滤过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在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4
作者 项潇琼 罗丽颖 +1 位作者 唐敏 傅扬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9-83,共5页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在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视网膜微血管血流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6月—8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单眼屈光参...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在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视网膜微血管血流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6月—8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31例。使用OCTA技术对患儿双眼黄斑区行3 mm×3 mm黄斑扫描、6 mm×6 mm黄斑扫描及4.5 mm×4.5 mm视盘扫描,分别由软件计算双眼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丛(superficial capillary plexus,SCP)和深层视网膜毛细血管丛(deep capillary plexus,DCP)的血流平均密度、黄斑中心凹无灌注区(foveal avascular zone,FAZ)的平均面积、视盘及视盘旁的血流平均密度、黄斑中心凹平均厚度。患儿弱视眼归为弱视眼组,对侧非弱视眼归为对侧眼组,观察比较2组眼部血流参数的差异。结果·在3 mm×3 mm黄斑扫描中,弱视眼组SCP及DCP的血流平均密度分别为(46.40±4.72)%、(52.17±2.82)%,对侧眼组分别为(48.48±3.46)%、(54.31±2.18)%,2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P=0.012)。在6 mm×6 mm黄斑扫描中,弱视眼组SCP及DCP的血流平均密度分别为(47.41±3.04)%、(48.92±5.34)%,对侧眼组分别为(50.36±2.70)%、(51.54±4.69)%,2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P=0.046)。在4.5 mm×4.5 mm视盘扫描中,弱视眼组视盘的血流平均密度为(48.98±4.03)%,对侧眼组为(52.06±3.90)%,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0);而弱视眼组视盘旁的血流平均密度为(52.16±2.22)%,对侧眼组为(52.44±1.50)%,2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患儿屈光参差性弱视眼的SCP、DCP和视盘的血流平均密度均较对侧眼显著下降。OCTA技术在评估患儿屈光参差性弱视眼的视网膜微血流状态上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参差 弱视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体外培养的人Tenon’s囊成纤维细胞的纤维化及其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表达的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项潇琼 罗丽颖 +2 位作者 傅扬 顾青 唐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66-872,共7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对体外培养的人Tenon's囊成纤维细胞(humanTenon's fibroblast,HTF)的纤维化及其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ecreted protein acidic and rich in c...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对体外培养的人Tenon's囊成纤维细胞(humanTenon's fibroblast,HTF)的纤维化及其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ecreted protein acidic and rich in cysteine,SPARC)表达的作用。方法·取斜视手术患者的Tenon's囊组织进行培养,并采用免疫荧光技术对获得的HTF进行鉴定。采用不同浓度的VEGF刺激培养HTF,并依据刺激条件将HTF分为4组,即0 ng/mL组、25 ng/mL组、50 ng/mL组和100 ng/mL组。采用蛋白质印迹和实时定量PCR分析SPARC、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 9,MMP-9)的表达以及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通路磷酸化活性的改变。采用细胞活力测定实验(MTS法)和划痕实验检测HTF的增殖和迁移能力。结果·通过免疫荧光技术及倒置相差显微观察可以鉴定,所培养的原代细胞为HTF。在VEGF刺激作用下,与0 ng/mL组相比,其他3组HTF中的SPARC、collagen-Ⅰ和MMP-9蛋白及其mRNA表达均有所增加,HTF中ERK通路的磷酸化活性均有所上调,HTF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能力亦均有所增加,且在50 ng/mL组中影响最大。结论·VEGF在促进HTF纤维化的过程中伴随着细胞基质蛋白SPARC的上调,提示SPARC可能是这一过程的潜在调控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Tenon's囊成纤维细胞 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