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木制品甲醛释放量限制值对比 被引量:11
1
作者 缪文彬 张晓蓉 +2 位作者 姚丽芳 蒋伟 朱洪坤 《木材工业》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5-27,共3页
阐述了我国木制品发展现状,对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木制品甲醛释放量标准进行了对比,重点对比和分析了我国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木制品甲醛释放限值,为我国木制品出口企业控制甲醛释放量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 木制品 甲醛释放量 标准 甲醛释放限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增白剂致中国仓鼠卵巢细胞微核形成与基因突变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缪文彬 蒋伟 陈相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188-192,共5页
目的研究荧光增白剂诱导中国仓鼠卵巢细胞微核形成和基因突变的作用,探讨荧光增白剂对体外哺乳动物细胞的遗传物质损伤机制。方法使用不同浓度的荧光增白剂28处理中国仓鼠卵巢细胞,通过体外哺乳动物细胞基因突变实验和体外哺乳动物细胞... 目的研究荧光增白剂诱导中国仓鼠卵巢细胞微核形成和基因突变的作用,探讨荧光增白剂对体外哺乳动物细胞的遗传物质损伤机制。方法使用不同浓度的荧光增白剂28处理中国仓鼠卵巢细胞,通过体外哺乳动物细胞基因突变实验和体外哺乳动物细胞微核实验检测细胞遗传物质的损伤程度。结果 0.5556 mg/m L组和1.6667 mg/m L组hprt基因突变频率和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5.000 mg/m L组hprt基因突变频率和微核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阳性对照组hprt基因突变频率和微核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结论荧光增白剂28可引起体外细胞的遗传物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增白剂 微核 基因突变 遗传物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多溴联苯醚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缪文彬 李皖豫 +1 位作者 蒋伟 沈晓芳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5年第12期4878-4882,共5页
多溴联苯醚是一种持久性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广泛分布,可通过食物链富集,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因此建立有效检测食物中多溴联苯醚的方法,对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多溴联苯醚种类繁多、含量极低以及食品基质的复杂性,研... 多溴联苯醚是一种持久性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广泛分布,可通过食物链富集,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因此建立有效检测食物中多溴联苯醚的方法,对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多溴联苯醚种类繁多、含量极低以及食品基质的复杂性,研究者们在积极探索简单高效的前处理技术以及高灵敏分析检测方法。本文从食物样品分布、预处理方法及检测技术等方面对这些方法进行简要介绍和比较,为进一步开展食品多溴联苯醚分析研究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溴联苯醚 预处理 检测技术 食品安全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模拟食品接触材料中3,3′-二氯-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的迁移量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海婷 吴婷 +3 位作者 施超欧 贺冰 陈爱连 缪文彬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598-1600,共3页
食品接触材料,是指与食品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各类材料,保护其包装的食品,防止食品受到外界因素,如空气、光线和微生物等的影响而发生变质,同时便于储存和运输。食品接触材料中的化学物质若发生迁移进入食品,则可能引起食品品质的变化,还... 食品接触材料,是指与食品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各类材料,保护其包装的食品,防止食品受到外界因素,如空气、光线和微生物等的影响而发生变质,同时便于储存和运输。食品接触材料中的化学物质若发生迁移进入食品,则可能引起食品品质的变化,还会给食品安全带来负面影响[1-3]。因此,对食品包装以及其他食品接触材料中化学物质的迁移行为进行关注、研究、测试和控制,对保证食品安全、保护消费者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接触材料 二氨基二苯基甲烷 高效液相色谱法 迁移量 模拟 测定 化学物质 食品包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食用植物油分析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5
作者 严丽霞 张青青 +1 位作者 缪文彬 沈晓芳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1521-1526,共6页
食用植物油的品质检测和掺伪鉴别对于保障其食用安全性以及消费者利益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分析方法由于操作繁琐、耗时较长,因此不能满足大量样品的实时快速检测要求。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由于可以实现快速、无损、在线和多组分同时检测... 食用植物油的品质检测和掺伪鉴别对于保障其食用安全性以及消费者利益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分析方法由于操作繁琐、耗时较长,因此不能满足大量样品的实时快速检测要求。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由于可以实现快速、无损、在线和多组分同时检测,目前已快速发展成为一种应用于食品分析领域的新方法,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用植物油领域的研究及应用进展,包括在食用植物油品种定性鉴别、掺伪检测、品质检测及其在煎炸等热加工过程中的理化指标检测等多个方面的研究,对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用植物油检测中的检测原理、影响因素、准确度等进行了综合分析,同时对目前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领域应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对今后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技术 食用植物油 建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法与共焦荧光成像法研究罗丹明B与ct-DNA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于博昊 缪文彬 +3 位作者 吴婷 康燕 姚建磊 张磊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87-1092,共6页
采用吸收光谱、荧光光谱以及共焦荧光成像技术研究生理条件下罗丹明B(Rhodamine B,RB)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以及相互作用模式。光谱研究结果显示,在450~650 nm的吸收光谱范围内,ct-DNA溶液对罗丹明B有减色作用;在560~660 nm... 采用吸收光谱、荧光光谱以及共焦荧光成像技术研究生理条件下罗丹明B(Rhodamine B,RB)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以及相互作用模式。光谱研究结果显示,在450~650 nm的吸收光谱范围内,ct-DNA溶液对罗丹明B有减色作用;在560~660 nm荧光发射光谱范围内,ct-DNA对罗丹明B有荧光猝灭作用。同时,随着ct-DNA的加入,罗丹明B溶液的荧光偏振值发生变化,说明罗丹明B与ct-DNA能发生相互作用。在竞争性实验中,罗丹明B未能将亚甲基蓝(MB)从MB-ct-DNA复合体系中置换出来,说明罗丹明B与ct-DNA通过沟槽结合方式发生相互作用。共焦荧光成像结果显示,ct-DNA加入后,罗丹明B的荧光猝灭十分明显。利用罗丹明B和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对He La细胞染色后进行共焦荧光成像,结果进一步证实罗丹明B与ct-DNA是通过沟槽结合作用将细胞核染成红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丹明B(RB) 小牛胸腺DNA(ct-DNA) 沟槽结合 光谱法 共焦荧光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富集-紫外光谱法快速检测自来水中痕量2-萘酚 被引量:4
7
作者 李龙 王海婷 +3 位作者 缪文彬 王蕾 蒋伟 吴婷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47-350,共4页
基于紫外光谱结合膜富集技术,提出了一种快速、灵敏检测自来水中2-萘酚的方法。以尼龙滤膜(孔径0.22μm)为富集材料,将富集到膜上的2-萘酚不经洗脱直接测定其漫反射紫外光谱,以实现定量分析目的。该方法方便快捷,大大提高了灵敏度。... 基于紫外光谱结合膜富集技术,提出了一种快速、灵敏检测自来水中2-萘酚的方法。以尼龙滤膜(孔径0.22μm)为富集材料,将富集到膜上的2-萘酚不经洗脱直接测定其漫反射紫外光谱,以实现定量分析目的。该方法方便快捷,大大提高了灵敏度。对pH值、样品体积和真空度等条件进行优化,并对方法的分析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2-萘酚的浓度与吸光度(波长为331 nm)在0.3-10 mg/L范围内用二次函数可得到良好的拟合关系,在0.3-1.0 mg/L和1.0-10 mg/L范围内呈分段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9 1和0.995 5。在最佳条件下,检出限达0.265 6 mg/L。该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较理想,适用于对自来水中2-萘酚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富集 固相紫外光谱法 2-萘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传感技术在羟基多环芳烃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皖豫 缪文彬 +2 位作者 沈晓芳 蒋伟 庞月红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215-219,共5页
羟基多环芳烃(hydroxyl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OH-PAHs)是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在人体和动物体内代谢生成的一类羟基化合物。通常采用尿液中OH-PAHs作为生物标志物来综合评价人体对多环芳烃的... 羟基多环芳烃(hydroxyl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OH-PAHs)是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在人体和动物体内代谢生成的一类羟基化合物。通常采用尿液中OH-PAHs作为生物标志物来综合评价人体对多环芳烃的内暴露情况。常见的OH-PAHs分析方法主要有色谱法、同步荧光光谱法、毛细管电泳法以及酶联免疫分析法等。近来,OH-PAHs分析的目光开始转向电分析化学技术。本文介绍OH-PAHs检测的意义以及电化学传感技术在OH-PAHs检测中的应用,重点论述PAHs生物标志物、富集传感条件的选择以及对同步检测多种OH-PAHs可能性的探究,并对此种检测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多环芳烃 电化学传感技术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