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棉花枯、黄萎病发生趋势及研究现状 被引量:11
1
作者 缪卫国 田逢秀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07-109,共3页
从新疆棉花枯、黄萎病发生危害及研究现状角度,阐述了新疆在棉花枯、黄萎病发生、病原菌生理小种或生理型、致病力及其他生理性状方面的研究,并提出棉花枯、黄萎病研究与防治中存在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 棉花 枯萎病 黄萎病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素菌对主要温室蔬菜的促生和抗病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缪卫国 范咏梅 +4 位作者 马俊义 马晓平 赵利新 魏东 孙家煜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0年第6期273-274,共2页
关键词 微生物肥料 酵素菌 温室 蔬菜 抗病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hrp基因生物诱抗剂对棉花黄萎病调控作用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缪卫国 王灵燕 +4 位作者 张升 努尔孜亚 盛明东 金伟 谭志环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5期299-302,共4页
2001~2003年对两种含hrp基因的生物工程制剂Messenger和伊力特进行了田间控制棉花黄萎病危害的药效试验,调查并分析了其对棉花生长和产量的调控作用。通过平板对峙反应和毒素敏感性测定,Messenger和伊力特对棉花黄萎病菌无抑制作用,但... 2001~2003年对两种含hrp基因的生物工程制剂Messenger和伊力特进行了田间控制棉花黄萎病危害的药效试验,调查并分析了其对棉花生长和产量的调控作用。通过平板对峙反应和毒素敏感性测定,Messenger和伊力特对棉花黄萎病菌无抑制作用,但对棉花具有诱导抗性作用。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棉花不同生育期,Messenger和伊力特对棉花黄萎病均表现出一定的控制作用,其中播种到初花期伊力特控制效果最好,防效为51.69%,高出对照药剂28.26%。在棉花初花期前,伊力特、Messenger对供试棉花品种的生长势影响较大,尤其伊力特处理的小区产量明显高出清水对照487.50kg/hm2,增产21.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RP基因 生物诱抗剂 棉花 黄萎病 调控作用 生长 产量 MESSENGER 伊力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棉花枯、黄萎病发生趋势及研究现状 被引量:2
4
作者 缪卫国 田逢秀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0年第z1期6-,共1页
从新疆棉花枯、黄萎病发生危害及研究现状出发 ,阐述了新疆棉花枯、黄萎病发生、病原菌生理小种或生理型、致病力及其他生理性状方面的研究 ,并提出了棉花枯、黄萎病研究与防治中存在问题及应采用的对策。
关键词 棉花枯 发生趋势 生理小种 生理性状 致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棉花枯、黄萎病菌及甜瓜疫霉病菌颉颃菌的筛选 被引量:1
5
作者 缪卫国 范咏梅 史大刚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4年第6期280-282,共3页
从吐鲁番、哈密、石河子、库尔勒和莎车等地区采集到以棉花为主的9种植物根国土样和植株样36份,经室内分离纯化得到细菌菌株204个。以棉花、甜瓜上主要土传病原菌为供试病原菌,对分离菌株进行抑菌测定,筛选到至少对1种供试病... 从吐鲁番、哈密、石河子、库尔勒和莎车等地区采集到以棉花为主的9种植物根国土样和植株样36份,经室内分离纯化得到细菌菌株204个。以棉花、甜瓜上主要土传病原菌为供试病原菌,对分离菌株进行抑菌测定,筛选到至少对1种供试病原菌有颉颃活性的菌株97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枯萎病菌 黄萎病菌 甜瓜 疫霉病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棉花枯萎病发生、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缪卫国 陈向东 +3 位作者 张升 艾合买提.买提 艾合买提.肉孜 马久义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0年第z1期199-201,共3页
1997~ 1999年我们在吐鲁番棉花枯萎病自然重病田和人工病圃 ,研究气温、地温对长绒棉棉区棉花枯萎病发生、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气温对棉花枯萎病影响较小 ,地温是影响棉花枯萎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灌溉和棉田日辐射量是影响地温的... 1997~ 1999年我们在吐鲁番棉花枯萎病自然重病田和人工病圃 ,研究气温、地温对长绒棉棉区棉花枯萎病发生、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气温对棉花枯萎病影响较小 ,地温是影响棉花枯萎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灌溉和棉田日辐射量是影响地温的主要因子。在火焰山以南 ,棉花枯萎病发生盛期较南北疆棉区早 ,6月是棉花枯萎病隐症期 ,7~ 8月该病发病率回升 ,这与其他棉区不同。在火焰山以北 ,地温超过 30℃ ,棉花枯萎病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枯萎发病率地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处理技术在控制棉苗冷害中的初步应用研究
7
作者 缪卫国 张升 +3 位作者 赵利新 马晓平 魏东 田逢秀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0年第z1期111-,共1页
1998年 ,我们针对新疆棉花生产中 5月份倒春寒对棉苗的危害 ,以及植物受冷害的机理 ,研制了抗低温系列制剂 RT,并结合预处理技术 ,将两片子叶期棉苗 ,置于 1℃光照培养箱中 ,分别恒温培养 2 4h、64h后 ,根据幼苗子叶受损伤程度 ,茎秆弯... 1998年 ,我们针对新疆棉花生产中 5月份倒春寒对棉苗的危害 ,以及植物受冷害的机理 ,研制了抗低温系列制剂 RT,并结合预处理技术 ,将两片子叶期棉苗 ,置于 1℃光照培养箱中 ,分别恒温培养 2 4h、64h后 ,根据幼苗子叶受损伤程度 ,茎秆弯曲程度、子叶色泽变化 ,采用 5级法调查不同处理棉苗受冷害程度。在 1℃低温处理 2 4h后 ,植株受冷害程度 ,各处理均有差异 ,对照受冷害程度指数为 67.6% ,用预处理技术 + RT处理为 5 2 .1% ,未用预处理技术处理(仅有 RT处理 )为 5 8.5 %。在 1℃ ,经 64h低温处理后 ,对照受冷害程度指数均高于其他处为71.3% ,采用预处理技术结合 RT各处理 ,受冷害程度指数均低于对照 10 %~ 30 % ,实验表明 ,我们采用的预处理技术对棉种出苗无影响 ,且具有一定促苗生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处理 子叶期 棉种 新疆棉花生产 光照培养箱 幼苗子叶 恒温培养 生长作用 应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棉花枯萎病菌优势生理小种及其致病型研究
8
作者 缪卫国 张升 +1 位作者 史大刚 田逢秀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0年第z1期10-,共1页
1996~ 1998年 ,我们陆续从新疆各主要棉区采集和收集 40 0余株病株样 ,共分离获得 10 8株棉花枯萎病菌 ,对其中具有代表性菌株致病性和生理性状研究结果表明 ,新疆棉花枯萎病菌优势小种仍为 7号生理小种 ,但其致病性较强 ,新疆棉花枯... 1996~ 1998年 ,我们陆续从新疆各主要棉区采集和收集 40 0余株病株样 ,共分离获得 10 8株棉花枯萎病菌 ,对其中具有代表性菌株致病性和生理性状研究结果表明 ,新疆棉花枯萎病菌优势小种仍为 7号生理小种 ,但其致病性较强 ,新疆棉花枯萎病菌致病型主要分为强、弱两种致病型 ,强致病型主要分布于南北疆棉区 ,弱致病型主要分布于东疆棉区。供试棉花枯萎病菌菌系在 2 5℃培养 7天后 ,菌丝为白色 ,菌落皿底产生色素多为紫色或浅紫色 ,大分生孢子大小为 10 .4~ 44 .2× 6.1~ 2 .0μm,多为马特型 ,适应生长温度为 2 5℃~ 30℃以上 ,除供试 6菌株能在 35℃缓慢生长外 ,多数棉花枯萎病菌菌株不易生长 ,吐鲁番菌株 HAI 17在 40℃能缓慢生长 ,新疆棉花枯萎病菌较耐高温 ,在 40、45℃高温下并未致死。目前 ,尚未采到 3号生理小种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枯萎病菌 致病型 生理小种 优势小种 大分生孢子 浅紫色 东疆 致病性 生理性状 北疆棉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棉花黄萎病菌致病力分化初步研究
9
作者 缪卫国 张升 +1 位作者 史大刚 田逢秀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0年第z1期11-,共1页
1997~ 1998年我们对新疆主要棉区棉花黄萎病菌土壤含微菌核菌量和致病力分化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对石河子和玛纳斯棉田表土 5~ 10 cm棉花黄萎病 3级病株根际混合土壤 ,分离镜检结果 ,棉花黄萎病田土壤含微菌核数量为 10 0~ 2 0 0个 / ... 1997~ 1998年我们对新疆主要棉区棉花黄萎病菌土壤含微菌核菌量和致病力分化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对石河子和玛纳斯棉田表土 5~ 10 cm棉花黄萎病 3级病株根际混合土壤 ,分离镜检结果 ,棉花黄萎病田土壤含微菌核数量为 10 0~ 2 0 0个 / g土 ,微菌核大小为 88.9~10 1.6× 38.1~ 5 0 .8um。采用 6个鉴别寄主 ,将供试 10个棉花黄萎病菌菌系划分为 3个致病型。强致病型菌株 3株 ,主要为北疆菌系 (玛纳斯、石河子 ) ,平均病指范围为 5 7.1~ 69.1;中等致病型菌株 4株 ,平均病指范围为 2 9.8~ 37.2 ;弱致病型菌系 3株 ,平均病指范围为 9.0~19 .0。中、弱致病型菌系多为南疆菌系 ,喀什地区巴楚县棉花黄萎菌系例外 ,属强致病型 ,平均病指为 6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黄萎病菌 致病型 菌系 致病力 鉴别寄主 巴楚县 含微 镜检结果 菌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益微菌对枯萎病菌抑制能力的离体与活体测定
10
作者 缪卫国 田逢秀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0年第z1期11-,共1页
采用平板测定与生测法相结合 ,针对棉花枯萎病菌 ,将益微菌 AB30 42、AB2 72与病原菌导入植物体中 ,测定益微菌的抑制能力。结果表明 ,在平板培养基中 ,对枯萎病菌具有较强的抑菌能力 ,被抑制枯萎病菌的分生孢子数减少 ;在植物体中 ,两... 采用平板测定与生测法相结合 ,针对棉花枯萎病菌 ,将益微菌 AB30 42、AB2 72与病原菌导入植物体中 ,测定益微菌的抑制能力。结果表明 ,在平板培养基中 ,对枯萎病菌具有较强的抑菌能力 ,被抑制枯萎病菌的分生孢子数减少 ;在植物体中 ,两种益微菌对棉花枯萎病菌具有较强抗扩展能力 ;在盆钵试验中 ,两种益微菌的初步防效为 91.49%和 88.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萎病菌 活体测定 抑菌能力 平板培养基 扩展能力 盆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抗枯、黄萎病种质资源的鉴定
11
作者 缪卫国 田逢秀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4年第4期153-154,共2页
1993年在乌鲁木齐、石河子地区对138份棉花品种进行全生育期抗黄萎病和苗期抗枯萎病鉴定,结果高抗黄萎病的品种9个,占6.52%;中抗黄萎病和枯萎病的品种分别为9个和1个,占巴52%和0.72%;耐黄萎病和枯萎病的品... 1993年在乌鲁木齐、石河子地区对138份棉花品种进行全生育期抗黄萎病和苗期抗枯萎病鉴定,结果高抗黄萎病的品种9个,占6.52%;中抗黄萎病和枯萎病的品种分别为9个和1个,占巴52%和0.72%;耐黄萎病和枯萎病的品种为12个和1个,占8.70%和0.72%。从而为棉花抗枯、黄萎病育种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枯萎病 黄萎病 种质资源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黄萎病菌非落叶型与落叶型菌系初步研究
12
作者 缪卫国 张升 杨玲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0年第z1期4-6,共3页
对新疆主要菌系 (非落叶型 )与我国江苏和美国落叶型菌系在病原菌致病力、培养性状、寄主反应型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与非落叶型菌系相比 ,棉花黄萎病菌落叶型菌系 (T9和 VD8)主要造成寄主落叶 ,除危害症状存在明显差异外 ,在 PK... 对新疆主要菌系 (非落叶型 )与我国江苏和美国落叶型菌系在病原菌致病力、培养性状、寄主反应型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与非落叶型菌系相比 ,棉花黄萎病菌落叶型菌系 (T9和 VD8)主要造成寄主落叶 ,除危害症状存在明显差异外 ,在 PK培养基上 ,落叶型菌系 VD8和 T9菌落生长异常 ,生长初期菌丝分别纠集呈针状、黄色 ,非落叶型菌系在 PK培养基上 ,菌丝生长致密 ,白色。在 PSA培养基上 ,落叶型与非落叶型菌系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黄萎病菌落叶与非落叶型菌系培养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树与白粉病菌Oidium heveae亲和互作组织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20
13
作者 万三连 梁鹏 +3 位作者 刘文波 张宇 缪卫国 郑服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6-36,共11页
白粉病是橡胶树生产中最重要的病害之一,是由粉孢属病菌Oidium heveae Steinm.引起。目前,对该病原菌在寄主中侵染行为及其与寄主互作的组织细胞学尚缺乏系统研究。本文利用显微技术,结合多种染色方法,观察了橡胶树白粉菌侵染橡胶树叶... 白粉病是橡胶树生产中最重要的病害之一,是由粉孢属病菌Oidium heveae Steinm.引起。目前,对该病原菌在寄主中侵染行为及其与寄主互作的组织细胞学尚缺乏系统研究。本文利用显微技术,结合多种染色方法,观察了橡胶树白粉菌侵染橡胶树叶组织的细胞学变化及寄主的抗性反应。O.heveae在寄主上发育要经历5个关键发育时间点,即分生孢子萌发高峰(4hpi)、附着胞形成高峰(8hpi)、侵入结构(初生吸器)形成高峰(15hpi)、次生菌丝形成高峰(24hpi)、分生孢子梗形成高峰(5dpi);分生孢子萌发侵入寄主前,其能量来自自身贮存的能量物质。在互作过程中,病原菌初生吸器形成之后,橡胶树叶组织开始出现明显的氧暴发、胼胝质和乳突等抗性反应,活性氧在橡胶树与病原菌互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当橡胶树叶片中活性氧积累较低时,有利于O.heveae的发育及入侵,活性氧积累较高时,则引发寄主氧暴发等以阻止病原菌进一步扩展。O.heveae在寄主上发育的5个关键发育时间点分别属于病原菌侵染前期、潜育期和侵染后期,橡胶树叶组织早期亲和互作与中后期非亲和互作保持了专性寄生菌与寄主间发育平衡的进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 橡胶树白粉菌 侵染 细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枯萎病菌遗传多态性及其致病力分化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文波 孙亮 +5 位作者 万三连 王慕瑾 张宇 邬国良 缪卫国 郑服丛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71-78,F0002,共9页
为了明确我国香蕉主要种植区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FOC)的致病力及其遗传多态性,本研究采用对寄主鉴定和RAPD技术分析来自海南、广西、广东、福建、云南的FOC生理小种、致病力分化及遗传多态性。结合巴西蕉和... 为了明确我国香蕉主要种植区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FOC)的致病力及其遗传多态性,本研究采用对寄主鉴定和RAPD技术分析来自海南、广西、广东、福建、云南的FOC生理小种、致病力分化及遗传多态性。结合巴西蕉和粉蕉鉴定与RAPD技术,与香蕉枯萎病菌1号(FOC1)和4号生理小种(FOC4)对比,55个FOC菌株中,有28个菌株属于1号生理小种,海南10个、广西8个、广东4个、福建4个、云南2个;27个菌株属于4号生理小种,海南20个、广西4个、广东1个、福建1个、云南1个。强致病力菌株有23个菌株,中致病力菌株有15个,弱致病力菌株有17个;通过遗传多态性分析,9条引物PCR扩增供试菌株,共扩增出136条谱带,其中多态性的条带有126条,多态性位点频率为93.4%,在遗传阈值为0.68时,55个供试菌株与FOC1和FOC4划分为4个RAPD菌群,除1号生理小种BF26菌株单独形成Ⅳ菌群外,4号生理小种和其余1号生理小种均未单独形成菌群,Ⅰ、Ⅱ、Ⅲ菌群同时含有1号和4号生理小种。因此,我国香蕉种植区香蕉枯萎病菌仍以1号和4号生理小种为主,但是生理小种的遗传分化在分子水平上趋于复杂化,香蕉枯萎病菌群体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其致病力的强弱和菌株遗传关系无直接的相关性,跟地理分布也没有相关性,香蕉枯萎病菌的遗传多态性可能更多依赖其寄主。这些结果为香蕉的抗病育种、品种的合理布局以及香蕉枯萎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菌 生理小种 遗传多态性 RAPD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树白粉菌收集及DNA和RNA提取方法比较 被引量:9
15
作者 万三连 梁鹏 +4 位作者 宋风雅 张宇 刘文波 缪卫国 郑服丛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34-139,共6页
橡胶树白粉菌(Oidium heveae)是专性寄生的病原真菌,难以获取足量和纯度高的菌体,因而不易提取到足够多和质量高的核酸,阻碍了该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目前关于橡胶树白粉菌核酸提取方法少有报道。采用软毛笔刷取和醋酸纤维乙酯撕取两种... 橡胶树白粉菌(Oidium heveae)是专性寄生的病原真菌,难以获取足量和纯度高的菌体,因而不易提取到足够多和质量高的核酸,阻碍了该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目前关于橡胶树白粉菌核酸提取方法少有报道。采用软毛笔刷取和醋酸纤维乙酯撕取两种方法收集白粉病菌。在尝试使用常规的菌物RNA提取方法基础上,通过优化操作步骤、方法等,研究出改良的Trizol法,用该法能高效率提取到纯度高的橡胶树白粉菌RNA。比较不同DNA提取方法的效率,推荐使用得率高、纯度好的OMEGA FungalDNA kit提取法,用于提取橡胶树白粉菌的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白粉菌 RNA提取 DNA提取 改良Trizol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主要棉区棉花黄萎病菌致病力分化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邵家丽 缪卫国 +4 位作者 刘海洋 倪萌 努尔孜亚 乔子辰 尚衍强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2-127,共6页
测定了源于新疆棉区的22个棉花黄萎病菌单孢菌株和3个落叶型棉黄萎病菌菌株T9、VD8和V151对4个棉花品种上的致病力。采用随机引物聚合酶链反应(RAPD)技术分析了这些菌株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供试的25个棉花黄萎病菌之间的致病力... 测定了源于新疆棉区的22个棉花黄萎病菌单孢菌株和3个落叶型棉黄萎病菌菌株T9、VD8和V151对4个棉花品种上的致病力。采用随机引物聚合酶链反应(RAPD)技术分析了这些菌株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供试的25个棉花黄萎病菌之间的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各棉花品种上,22个新疆菌株中都有与T9、VD8或V151的致病力差异不显著的菌株,说明新疆存在较强致病力的棉花黄萎病菌菌系。RAPD分析表明,供试的8个随机引物中6个可以从25个菌株的基因组DNA中稳定地扩增出多态性DNA片段。对扩增片段统计结果表明,供试菌株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化幅度为0.57—1.00。聚类分析表明,在阈值0.625处可将25个菌株分为4个RAPD群(命名为RG1、RG2、RG3和RG4)。RG1包括2个菌株,即B、BL-19菌株;RG2包括5个菌株,即BL-17、BL-13、N-5、H、N-16;RG3为最大一个亚群,包括19、SL等16个菌株;RG4包括2个菌株,即VD8和V151。综合分析表明新疆棉花黄萎病菌的致病力强弱和菌株的采集地等遗传背景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可能与各主产棉区的频繁引种有着直接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棉花黄萎病菌 致病力分化 遗传多样性 RAPD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黄萎病菌诱导转hpa 1 xoo基因棉花产生微过敏防御反应 被引量:4
17
作者 倪萌 缪卫国 +5 位作者 刘海洋 邵家丽 努尔孜亚 乔子辰 尚衍强 王金生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6-49,共4页
采用叶片针刺接种法从细胞学方面分析转hpa1xoo基因棉花与棉花黄萎病菌互作产生的微过敏抗病反应。通过细胞显微观察表明,转hpa1xoo基因棉花T-34与非转基因棉花在抗病性细胞表型方面存在明显差异。Trypan Blue染色后,伤口外的叶组织中... 采用叶片针刺接种法从细胞学方面分析转hpa1xoo基因棉花与棉花黄萎病菌互作产生的微过敏抗病反应。通过细胞显微观察表明,转hpa1xoo基因棉花T-34与非转基因棉花在抗病性细胞表型方面存在明显差异。Trypan Blue染色后,伤口外的叶组织中均有一褐色环形条带,褐色环形条带与伤口坏死部位之间区域的组织细胞出现质壁分离和空腔细胞现象,褐色条带与伤口坏死部位之间的区域在转基因和非转基因棉花之间具有较明显的差异,转基因棉T-34较非转基因棉花品种Z35形成的区域小,说明转基因棉细胞损伤程度较非转基因棉细胞损伤程度低。棉花黄萎病菌侵染叶片后,非转基因棉花叶部伤口周围细胞无微过敏性反应(micro HR),受病原菌侵染的叶片萎蔫程度较重;转hpa1xoo基因棉花叶部伤口周围细胞有微过敏反应,叶部刺伤处仅有较小的坏死斑,且不相连,发病较轻,而清水处理的转基因棉花与非转基因棉花叶片中伤口周围均无微过敏反应,说明病原菌侵染诱导转hpa1xoo基因棉花产生微过敏防御反应,转hpa1xoo基因棉花较非转基因棉花有较强的抗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棉花 HPA 1 XOO 黄萎病菌 针刺法 微过敏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N1729对棉花主要病原菌的抑菌作用及其蛋白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莉 缪卫国 +1 位作者 刘海洋 努尔孜亚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6期796-799,F0003,共5页
N1729是从棉花根际土壤分离出的拮抗细菌,通过形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 SrDNA的分子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N1729是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结果表明该菌对棉花立枯病菌、枯萎病菌和黄萎病菌均具有较强的抑... N1729是从棉花根际土壤分离出的拮抗细菌,通过形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 SrDNA的分子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N1729是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结果表明该菌对棉花立枯病菌、枯萎病菌和黄萎病菌均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其中对立枯病菌的抑菌带最宽,为18.3 mm(3 d后),抑制率为45.7%。该菌无细胞滤液,对以上三种病原菌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其中对立枯病菌的抑菌作用最好,抑制率为33.8%。还利用N1729不同稀释浓度无细胞滤液培养棉花无菌胚,发现无细胞滤液对幼苗具有一定的促生作用,稀释10倍无细胞滤液的促生作用最大,胚轴长度20.2 mm,较对照增加23.2%。通过硫酸铵沉淀法提取N1729粗提蛋白,发现该菌粗提蛋白耐高温、对氯仿不敏感、对胰蛋白酶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1729 枯草芽孢杆菌 拮抗作用 拮抗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向日葵白锈病与防治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卫民 马俊义 +5 位作者 缪卫国 夏正汉 焦子伟 陈蓉 付文君 韩乃勇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61-362,F003,共3页
对新疆向日葵白锈病进行调查、病原鉴定,结果表明侵染向日葵的病原菌为霜霉目白锈菌属(Albugotragopogonis(Pers.)S.F.Gray=Cystopustragopogonis(Pers.)J.Schrot)。病害发生与降雨和湿度关系密切,特别在高海拔、低温地区发生危害重。... 对新疆向日葵白锈病进行调查、病原鉴定,结果表明侵染向日葵的病原菌为霜霉目白锈菌属(Albugotragopogonis(Pers.)S.F.Gray=Cystopustragopogonis(Pers.)J.Schrot)。病害发生与降雨和湿度关系密切,特别在高海拔、低温地区发生危害重。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降低田间湿度,清除病残体;发病初期喷施58%甲霜灵WP500倍液、64%杀毒矾WP600倍、72%霜疫必克WP800倍液等药剂,可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向日葵 白锈病 症状 病原鉴定 发生规律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cillus subtilis HAB-1在不同培养基上的形态观察及抑菌活性测定 被引量:5
20
作者 孙亮 刘文波 +4 位作者 杨廷雅 邬国良 张宇 缪卫国 郑服丛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76-80,共5页
HAB-1是-株来自植物根际具有较强抑菌作用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将其接种N7种培养基平板上,培养72h后观察HAB-1的菌落形态及不同培养基质对HAB-1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种培养基平板上,HAB-1的菌落形态存在明... HAB-1是-株来自植物根际具有较强抑菌作用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将其接种N7种培养基平板上,培养72h后观察HAB-1的菌落形态及不同培养基质对HAB-1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种培养基平板上,HAB-1的菌落形态存在明显差别,菌落直径为7.95—23.51mm不等;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法发现,来自不同培养基培养的HAB-1对橡胶树炭疽病菌等12株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存在较大差异,对同-种病原菌的抑菌率差别最大为31.33%,最小为2.66%。通过对7种培养基组分分析发现.C源和金属离子对HAB-1抑菌活性的影响较为明显,而N源则影响不大。从本试验结果可知,不同培养基组分对HAB-1的影响较大,除了影响生长速度外,对其抑菌活性物质的产生也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为后续对该菌的发酵及抑菌物质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形态观察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