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浪底水库运用后三门峡水库运用方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曲少军 丁六逸 +2 位作者 缪凤举 梁国亭 钱意颖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9-32,共4页
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后三门峡水库的运用方式将作调整 ,本文运用黄河水库一维水动力学泥沙数学模型 ,选择不同水沙系列年进行多方案计算与综合分析 ,得出了采用“洪水排沙、平水发电”汛期运用方式的方案 ,平水期发电水位除 7~ 8月份仍... 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后三门峡水库的运用方式将作调整 ,本文运用黄河水库一维水动力学泥沙数学模型 ,选择不同水沙系列年进行多方案计算与综合分析 ,得出了采用“洪水排沙、平水发电”汛期运用方式的方案 ,平水期发电水位除 7~ 8月份仍维持 30 5m外 ,可适当抬高至 30 6~ 30 7m ,10月份可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运用方式 排沙流量 潼关高程 小浪底水库 三门峡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浪底水库运用初期三门峡水库防洪运用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胡一三 缪凤举 +2 位作者 曲少军 焦恩泽 周建波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5-28,共4页
小浪底水库建成投入运用 ,将大大提高黄河下游的防洪标准 ,也减轻了三门峡水库在黄河下游防洪、防凌中的负担 ,并为减少三门峡水库库区淤积创造了条件。在发生“上大洪水”时 ,三门峡水库与小浪底水库联合运用 ,三门峡水库可分别采用敞... 小浪底水库建成投入运用 ,将大大提高黄河下游的防洪标准 ,也减轻了三门峡水库在黄河下游防洪、防凌中的负担 ,并为减少三门峡水库库区淤积创造了条件。在发生“上大洪水”时 ,三门峡水库与小浪底水库联合运用 ,三门峡水库可分别采用敞泄方案、先敞后控方案和适时调控方案进行防洪调度 ,经计算并综合分析比较认为 ,“适时调控”方案为综合效果好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洪调度 三门峡水库 水浪底水库 “适时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黄渠道的几个设计问题
3
作者 李正强 缪凤举 +2 位作者 李化群 曾茂林 钱意颖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47-48,共2页
黄委会水科所曾组织引黄泥沙测验队对引黄灌溉泥沙作过较大范围的调查,实验,提出不少研究成果,随着观测资料的积累和广泛的搜集,对资料又不断作了修正。现在介绍如下,供使用者参考。
关键词 设计问题 搜集 参考 研究成果 积累 观测资料 范围 渠道 泥沙测验 引黄灌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门峡水利枢纽运用的经验与启示
4
作者 杨庆安 缪凤举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4,共4页
三门峡水利枢纽是黄河干流上兴建的第一座水利枢纽工程,经过两次改建并采取蓄清排浑运用方式后,发挥了防洪、防凌、供水、发电的综合效益。该工程30多年的运用实践表明,在多泥沙河流上修建水利枢纽工程,必须布设足够的泄流排沙设... 三门峡水利枢纽是黄河干流上兴建的第一座水利枢纽工程,经过两次改建并采取蓄清排浑运用方式后,发挥了防洪、防凌、供水、发电的综合效益。该工程30多年的运用实践表明,在多泥沙河流上修建水利枢纽工程,必须布设足够的泄流排沙设施,采取蓄清排浑调水调沙运用方式,以保持水库长期使用库容,发挥综合利用效益;在水库调度运用过程中,应根据入库水沙情况不断调整运用指标,既要保持库区冲淤平衡,又要使下泄流量与含沙量相适应,以利于下游河道输沙。同时,必须注意高速含沙水流对泄流建筑物和水轮机的磨蚀破坏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枢纽工程 泄流排沙 库容 气蚀 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洪水排沙、平水发电”——三门峡水库汛期发电运用方式的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缪凤举 丁六逸 钱意颖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7-20,共4页
根据三门峡水库的水沙和库区泥沙冲淤特性 ,制定的“洪水排沙、平水发电”的运用原则和方式 ,合理的处理了排沙与发电的关系 ,既能完成三门峡水库汛期的排沙任务 ,改善库区冲淤部位 ,又能减少汛期发电时的过机含沙量、改善运行工程 ,并... 根据三门峡水库的水沙和库区泥沙冲淤特性 ,制定的“洪水排沙、平水发电”的运用原则和方式 ,合理的处理了排沙与发电的关系 ,既能完成三门峡水库汛期的排沙任务 ,改善库区冲淤部位 ,又能减少汛期发电时的过机含沙量、改善运行工程 ,并增加发电时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门峡水库 排沙 运用方式 发电效益 泥沙冲淤特性 洪水排沙 平水发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2·8”高含沙洪水在三门峡库区冲淤特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缪凤举 吕光圻 孙绵惠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1993年第8期6-9,共4页
1992年8月黄河中游部分地区降大到暴雨,黄、渭、北洛河出现高含沙洪峰,形成“92.8”洪水。洪水进入库区后,潼关以上河段发生淤积,黄河洪水倒灌渭河和北洛河,在渭河河口段形成拦门沙,洪水严重漫滩。潼关至三门峡库区段发生沿程冲刷与溯... 1992年8月黄河中游部分地区降大到暴雨,黄、渭、北洛河出现高含沙洪峰,形成“92.8”洪水。洪水进入库区后,潼关以上河段发生淤积,黄河洪水倒灌渭河和北洛河,在渭河河口段形成拦门沙,洪水严重漫滩。潼关至三门峡库区段发生沿程冲刷与溯源冲刷,潼关高程下降,最大冲刷深达8m,经过回淤后还下降1.1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沙 洪水 冲淤 特性 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科技力量,积极投入黄河滩区水利建设
7
作者 缪凤举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41-41,共1页
黄河下游滩区现有人口146万,滩地328万亩,由于洪水经常漫滩浸扰,滩区排水不畅,洪、涝、旱、碱、沙五害俱全,农业生产低而不稳。为尽快改变滩区低产贫困面貌,水利部决定自1988~1990年动用国家土地开发建设基金4000万元投资黄河下游滩区... 黄河下游滩区现有人口146万,滩地328万亩,由于洪水经常漫滩浸扰,滩区排水不畅,洪、涝、旱、碱、沙五害俱全,农业生产低而不稳。为尽快改变滩区低产贫困面貌,水利部决定自1988~1990年动用国家土地开发建设基金4000万元投资黄河下游滩区水利建设,并由黄河水利委员会负责总承包。滩区水利建设的原则是在服从防洪前提下,破除生产堤,为改善生产创造条件,洪、涝、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滩区水利建设 科技力量 灌溉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黄科技管理工作的回顾
8
作者 缪凤举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17-19,共3页
1978年以来,黄委会的科技管理工作和科学技术进步,以中央提出的“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为指导,坚持为治黄服务的方向,以应用科学为主,围绕治黄事业中的重大技术问题,开展治黄科研工作、技术... 1978年以来,黄委会的科技管理工作和科学技术进步,以中央提出的“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为指导,坚持为治黄服务的方向,以应用科学为主,围绕治黄事业中的重大技术问题,开展治黄科研工作、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活动,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黄 科技管理 管理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门峡水库运用经验简述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庆安 缪凤举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4-7,共4页
三门峡水利枢纽是黄河干流首建的大型工程。1957年动工兴建,1960年9月基本建成蓄水。历史上治黄,仅局限于下游,三门峡工程的修建,使黄河治理开发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是黄河除害兴利有意义的实践。但当时由于对黄河泥沙问题认识有限,对水... 三门峡水利枢纽是黄河干流首建的大型工程。1957年动工兴建,1960年9月基本建成蓄水。历史上治黄,仅局限于下游,三门峡工程的修建,使黄河治理开发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是黄河除害兴利有意义的实践。但当时由于对黄河泥沙问题认识有限,对水土保持的速度和效益估计过于乐观,对大量淹没良田、大批迁移人口的影响和困难估计不足,以致水库蓄水后淤积严重,工程被迫进行改建,改变运用方式。改建后工程在“确保西安、确保下游”、“合理防洪、排沙放淤、径流发电”原则指导下,仍然发挥了巨大的综合效益。在运用实践中创造出的“蓄清排浑”调水调沙、保持长期有效库容的运用方式,符合黄河水沙运动规律和特点,是我国水利工作者的一个重大贡献,它丰富和发展了泥沙科学。三门峡工程的实践,为认识黄河、治理黄河,为多沙河流修建和管理工程等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里刊登的是1990年9月下旬召开的“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建成三十周年学术讨论会”的部分论文,以飧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门峡水库 调度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