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宁省农作物及自然物候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被引量:11
1
作者 纪瑞鹏 陈鹏狮 +3 位作者 冯锐 李荣平 武晋雯 张玉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0期14764-14766,14801,共4页
利用辽宁省1971年以来近40年气候资料和1981年以来25年物候期观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气候倾向率、地理信息系统精细化模拟等方法,对辽宁地区主要农作物及自然物候在气候变暖过程中的显著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40年来辽宁地区增... 利用辽宁省1971年以来近40年气候资料和1981年以来25年物候期观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气候倾向率、地理信息系统精细化模拟等方法,对辽宁地区主要农作物及自然物候在气候变暖过程中的显著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40年来辽宁地区增温趋势明显,气候变暖显著,2001~2006年全省平均大于10℃积温比20世纪70年代增加277.4℃,无霜期延长13d。农作物与自然物候对气候变暖反应敏感,近36年(1971~2006年)玉米适宜播期提前4d左右,水稻适宜生长期延长近8d,冬小麦可种植北界从盖州北移约250km;近25年(1981~2005年)草本植物春季展叶期每10年提前2~4d,草本、木本植物秋季枯黄期每10年推后5~7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农作物 物候 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AA/AVHRR图像资料在大雾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2
作者 纪瑞鹏 代付 班显秀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4年第2期149-152,共4页
通过对NOAA(诺阿卫星 )资料 5个通道光谱特征的分析 ,阐述了利用NOAA/AVHRR(甚高分辨率辐射仪 )图像资料监测大雾灾害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初步探索了适于监测大雾的通道组合和量化判读指标 ,揭示出综合利用近红外 3通道与 4、5通道资料... 通过对NOAA(诺阿卫星 )资料 5个通道光谱特征的分析 ,阐述了利用NOAA/AVHRR(甚高分辨率辐射仪 )图像资料监测大雾灾害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初步探索了适于监测大雾的通道组合和量化判读指标 ,揭示出综合利用近红外 3通道与 4、5通道资料实施对雾监测 ,可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并对 2 0 0 3 0 1 12~ 13大雾的监测过程个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卫星遥感技术在大雾灾害的监测方面具有宏观、快速、直观、信息源可靠且成本低等优点 ,是其它任何常规监测手段无法替代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AA/AVHRR 遥感监测 大雾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NOAA/AVHRR资料监测土壤水分和干旱面积 被引量:3
3
作者 纪瑞鹏 班显秀 +2 位作者 冯锐 赵大庆 王虹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5年第2期157-161,共5页
利用气象卫星资料监测土壤水分及估算干旱面积的研究方法已有很多,但监测精度还有待提高.通过利用近地面温度日较差实测资料,对气象卫星反演地表温度日较差进行了订正,使得热惯量计算值更接近实际.利用订正后的卫星反演地表温度日较差... 利用气象卫星资料监测土壤水分及估算干旱面积的研究方法已有很多,但监测精度还有待提高.通过利用近地面温度日较差实测资料,对气象卫星反演地表温度日较差进行了订正,使得热惯量计算值更接近实际.利用订正后的卫星反演地表温度日较差计算的热惯量与地面农田实测土壤绝对湿度进行回归分析,发现0~30 cm土壤水分实测值与热惯量的相关显著,50 cm以下不能通过显著性检验.在GIS平台的支持下,对2004年初夏发生的干旱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精度较高,并为干旱灾害的进一步评估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监测 土壤水分 温度订正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玉米干旱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64
4
作者 张淑杰 张玉书 +2 位作者 纪瑞鹏 蔡福 武晋雯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31-236,共6页
利用1961-2007年东北地区124个气象站日气象数据,采用彭曼-蒙特斯方程计算参考蒸散量、作物需水量及玉米水分亏缺指数,按玉米生长的不同发育期确定不同干旱等级玉米水分亏缺干旱指标并计算了干旱频率,并就其时空分布及其年际变化特征进... 利用1961-2007年东北地区124个气象站日气象数据,采用彭曼-蒙特斯方程计算参考蒸散量、作物需水量及玉米水分亏缺指数,按玉米生长的不同发育期确定不同干旱等级玉米水分亏缺干旱指标并计算了干旱频率,并就其时空分布及其年际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玉米生长季内干旱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和区域性,干旱发生频率较高的时段主要在苗期生长阶段,其次是灌浆成熟期;玉米苗期、拔节期、抽雄开花期、灌浆成熟期轻旱以上干旱频率都呈东北向西南逐渐增加的分布趋势,区域性比较明显;辽宁西部和南部、吉林西部和黑龙江西南部地区干旱发生频率较高,是干旱的主发区,玉米苗期、拔节期、抽雄开花期、灌浆成熟期干旱发生频率分别为60%-96%,30%-58%,20%-40%,30%-52%,从年代际变化看,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干旱缓和,从90年代初开始干旱呈增加的趋势,90年代中期以后干旱增加趋势明显,特别是2000-2004年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由此可见,东北地区近十年来干旱呈显著增加的趋势,且干旱在各个发育阶段同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作物水分亏缺指数 干旱频率 时空特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湿润指数及其干湿界线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30
5
作者 张淑杰 张玉书 +3 位作者 陈鹏狮 蔡福 武晋雯 纪瑞鹏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6-232,共7页
利用1961~2007年东北地区124个气象站的温度、降水、风、水汽压、日照等气候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参考蒸散量,进一步计算了湿润指数,分析了参考蒸散量和湿润指数的变化趋势及干湿界线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湿润指数总体... 利用1961~2007年东北地区124个气象站的温度、降水、风、水汽压、日照等气候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参考蒸散量,进一步计算了湿润指数,分析了参考蒸散量和湿润指数的变化趋势及干湿界线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湿润指数总体呈下降的趋势,变干趋势发生在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及湿润气候区的大部分地区,湿润指数倾向率负变化幅度大于正变化幅度.湿润指数〉1.0的湿润气候区和降水量大于700mm的区域分布基本一致,湿润指数小于0.5的区域大于降水量小于400 mm的区域,湿润指数在半干旱气候区变异系数较大,为25%~36%,半湿润和湿润气候区的变异系数较小;标准差的分布与变异系数有相反的趋势.半干旱-半湿润和湿润-半湿润分界线倾向于东北西南走向,但各年代界线摆动幅度较大,出现整体移动趋势.以1960年代界线为变化基准线,1980年代向西移,2001~2007年代的变化幅度最大,向东南移动明显,半干旱区扩大,湿润区缩小,东北地区有逐渐变干的趋势,进一步说明气候变干的进程加快,干旱范围扩大,程度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润指数 干湿界线 变化特征 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地区玉米耗水量与产量的关系 被引量:15
6
作者 张淑杰 周广胜 +6 位作者 张玉书 米娜 孟莹 纪瑞鹏 蔡福 武晋雯 李广霞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44-250,共7页
为探讨生长季自然降水条件下水分状况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利用锦州2011、2012年和2014年玉米分期播种试验数据和1981—2010年辽宁农业气象历史资料,研究干旱年份水分与玉米产量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玉米产量和总耗水量间呈二次抛物线的关... 为探讨生长季自然降水条件下水分状况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利用锦州2011、2012年和2014年玉米分期播种试验数据和1981—2010年辽宁农业气象历史资料,研究干旱年份水分与玉米产量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玉米产量和总耗水量间呈二次抛物线的关系(R^2=0.793,F=105,P=0.0001,n=57),当耗水量达到400~600 mm时,玉米能够获得高产;玉米不同生育阶段需水量呈现抽雄~乳熟期>拔节~抽雄期>出苗~拔节期>乳熟~成熟期>播种~出苗期的变化规律,各阶段日耗水强度分别为5.75、4.78、2.36、1.84 mm·d^(-1)和1.35 mm·d^(-1)。在分析相对叶面积指数和相对作物系数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作物水分胁迫系数的相对叶面积订正方法,建立了以Jenson模型为基础的玉米水分生产函数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耗水量 水分生产函数模型 相对叶面积指数订正方法 产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玉米物候及产量组成的影响及模拟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米娜 张玉书 +4 位作者 蔡福 纪瑞鹏 方缘 张淑杰 陈妮娜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779-1788,共10页
为了研究产量关键期干旱胁迫对玉米物候及产量和产量组成的影响,评估作物生长模型对干旱胁迫下玉米物候和产量模拟的效果,基于锦州农业气象试验站2011-2015年分期播种试验玉米产量和产量组成观测资料,尤其是2014年和2015年天然干旱胁迫... 为了研究产量关键期干旱胁迫对玉米物候及产量和产量组成的影响,评估作物生长模型对干旱胁迫下玉米物候和产量模拟的效果,基于锦州农业气象试验站2011-2015年分期播种试验玉米产量和产量组成观测资料,尤其是2014年和2015年天然干旱胁迫试验数据和2015年玉米开花、吐丝物候加密观测资料,分析了产量关键期干旱胁迫对玉米物候及产量和产量组成的影响,评估了CERES-Maize模型对不同降水年型玉米产量和产量组成的模拟效果,提出了模型改进的方向。结果表明,2014年和2015年辽宁省西部地区在玉米开花期前后经历了较严重的干旱胁迫过程,干旱胁迫导致玉米吐丝延迟程度大于开花, 90%以上的植株能到达开花阶段,但仅有45%~88%的植株能到达吐丝阶段,直接影响株籽粒数(不同播期下的玉米株籽粒数相差32%)及最终产量(产量下降33%~78%)。CERES-Maize模型对正常年玉米产量及产量组成的模拟效果较好,对干旱年的模拟效果较差,部分原因在于模型在模拟玉米物候时不对开花和吐丝期加以区别,只考虑了温度对花期的影响,而没有考虑干旱胁迫下玉米因开花–吐丝间隔增大、雌穗发育异常、物候期推迟而造成的减产作用。因此,玉米产量关键期干旱胁迫直接影响玉米物候(开花-吐丝期),进而影响玉米穗粒数及最终产量;为提高干旱胁迫下作物模型的模拟评估能力,亟待开展干旱胁迫下基于冠层吐丝动态的玉米产量模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产量关键期 干旱胁迫 开花—吐丝间隔 产量 产量组成 CERES-Maize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苗期低温胁迫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于文颖 冯锐 +4 位作者 纪瑞鹏 王宏博 朱永宁 车宇胜 张玉书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20-226,共7页
通过对玉米苗期进行不同低温胁迫试验,研究两个玉米品种(丹玉39、丹玉42)对苗期低温的响应。结果表明,苗期低温胁迫后,两个玉米品种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存在明显的差异:(1)三叶期)七叶期,低温胁迫处理阶段玉米生长均受到抑制,对丹玉39的影... 通过对玉米苗期进行不同低温胁迫试验,研究两个玉米品种(丹玉39、丹玉42)对苗期低温的响应。结果表明,苗期低温胁迫后,两个玉米品种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存在明显的差异:(1)三叶期)七叶期,低温胁迫处理阶段玉米生长均受到抑制,对丹玉39的影响大于丹玉42;(2)拔节期)乳熟期,经过苗期低温胁迫后,丹玉39后期叶面积逐渐接近并最终在乳熟期达到对照正常水平,而丹玉42的后期恢复能力较差;(3)丹玉42低温胁迫后呈现苗期天数增加、穗期天数减少的趋势,丹玉39无明显变化;(4)成熟后的丹玉42果穗大小、茎杆重、籽粒重和百粒重均小于对照,生物量及产量显著下降,而丹玉39的果穗性状、生物量及产量受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胁迫 玉米 生长发育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胁迫下春玉米生长参数及产量影响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冯锐 武晋雯 +4 位作者 纪瑞鹏 张玉书 王连敏 王宏博 于文颖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3-187,共5页
以先玉335为材料,对玉米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分别进行了15℃低温胁迫及对照试验。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导致植株株高、生物量及叶面积明显下降,并且拔节期受低温的影响要大于大喇叭口期;低温导致玉米蒸腾速率的降低及光合速率下降,光合速... 以先玉335为材料,对玉米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分别进行了15℃低温胁迫及对照试验。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导致植株株高、生物量及叶面积明显下降,并且拔节期受低温的影响要大于大喇叭口期;低温导致玉米蒸腾速率的降低及光合速率下降,光合速率下降10%左右,蒸腾速率下降58%~64%;不同发育期玉米光谱反射率对低温胁迫的响应基本相同,可见光波段,受低温胁迫的玉米冠层光谱反射率均有所增加,近红外波段(780~1 350nm),受低温胁迫的玉米冠层反射率降低;低温导致产量明显下降,拔节期减产率为34%,大喇叭口期减产率达到38%,大喇叭口期低温对产量的影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胁迫 春玉米 生长参数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主要作物生长季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26
10
作者 李秀芬 李帅 +2 位作者 纪瑞鹏 郭春明 姜丽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2期18351-18353,18364,共4页
[目的]了解降水资源变化特征,为农业灌溉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和辽宁)177个站1971~2008年主要作物生育期(4~9月)的降水为资料,运用小网格插值和气候倾向率方法,分析了生长季降水年际变化和空间分... [目的]了解降水资源变化特征,为农业灌溉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和辽宁)177个站1971~2008年主要作物生育期(4~9月)的降水为资料,运用小网格插值和气候倾向率方法,分析了生长季降水年际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东北地区生长季降水量总体上呈减少趋势(降水倾向率为-8.6 mm/10a),1971~1980年是少雨期,1981~1990年是相对多雨期,1991~2008年降水呈明显减少趋势。但这种减少趋势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并不一致,总体表现在降水量相对少的地区稍有增加趋势,而降水量相对大的地区则呈现明显的减少趋势。[结论]由于生长季降水量减少趋势明显的地区为东北的主要产粮带,因此,由此引发的粮食生产安全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生育期降水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主要农业灾害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1
11
作者 赵先丽 张玉书 +4 位作者 纪瑞鹏 冯锐 于文颖 蔡福 米娜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0-135,256,共7页
利用辽宁1996—2005年14个地区的成灾面积资料,分析辽宁各地主要农业灾害(干旱灾害、洪涝灾害、风雹灾害、霜冻灾害和病虫害)的时空间分布特征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干旱灾害对辽宁农业生产的影响最大,2000年发生最重,成灾面积为1.4... 利用辽宁1996—2005年14个地区的成灾面积资料,分析辽宁各地主要农业灾害(干旱灾害、洪涝灾害、风雹灾害、霜冻灾害和病虫害)的时空间分布特征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干旱灾害对辽宁农业生产的影响最大,2000年发生最重,成灾面积为1.4×105hm2;风雹灾害1997年发生最重,成灾面积为4.4×104hm2;洪涝灾害1998年发生最重,成灾面积为2.3×104hm2;病虫害1996年和1997年发生较重,成灾面积为1.3×104hm2;霜冻灾害1999年发生较重,成灾面积为1.7×103hm2。从空间分布特征来看,辽宁农业灾害影响最大的地区是辽西地区。按辽宁农业灾害成灾面积大小划分,依次为:辽西地区,辽中地区,辽北地区,辽南地区和辽东地区。农业灾害中以干旱灾害和风雹灾害对农业生产影响最为严重,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灾害 时空特征 辽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及复水对春玉米(丹玉39)茎流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于文颖 纪瑞鹏 +4 位作者 冯锐 武晋雯 张玉书 王鹏 王婷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3-170,共8页
利用大型移动防雨棚开展了玉米干旱胁迫及复水试验,通过分析玉米植株茎流速率变化规律,揭示了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及复水对玉米植株茎流速率的影响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不同发育期干旱胁迫及对照试验的玉米植株茎流速率在... 利用大型移动防雨棚开展了玉米干旱胁迫及复水试验,通过分析玉米植株茎流速率变化规律,揭示了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及复水对玉米植株茎流速率的影响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不同发育期干旱胁迫及对照试验的玉米植株茎流速率在晴天均呈单峰曲线,在阴天或多云天呈现不规则的上下波动状态;干旱胁迫导致玉米茎流速率显著下降并且峰值提前;复水后的茎流速率与对照间的差异缩小,但仍低于对照且峰值提前;2比较拔节—吐丝期茎流速率平均值为:对照>重度干旱胁迫>中度干旱胁迫,吐丝—乳熟期和乳熟—成熟期均为:对照>中度干旱胁迫>重度干旱胁迫。3茎流速率与净辐射、气温呈现显著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现显著负相关;重度干旱胁迫后,土壤水分的亏缺影响了玉米植株茎流速率,减弱了相对湿度对其茎流速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干旱胁迫 复水 茎流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粮食生产中旱灾发生特征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赵先丽 张玉书 +3 位作者 纪瑞鹏 李丽光 冯锐 蔡福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4-259,共6页
利用辽宁省1949~2007年的干旱灾害和粮食生产统计资料,分析了干旱灾害的基本特征及其对辽宁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1949~2007年辽宁省干旱灾害在时间上呈波动性加重发展,21世纪前期最高,20世纪70年代前期和80年代后期其次;(... 利用辽宁省1949~2007年的干旱灾害和粮食生产统计资料,分析了干旱灾害的基本特征及其对辽宁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1949~2007年辽宁省干旱灾害在时间上呈波动性加重发展,21世纪前期最高,20世纪70年代前期和80年代后期其次;(2)辽宁因旱灾粮食减产量从1981年开始显著增加;(3)干旱灾害强度指数的分析表明,干旱灾害对辽宁粮食生产的致灾强度增大.旱灾是影响粮食生产的重要因素,对辽宁的粮食生产危害较大.同时,旱灾呈现影响范围逐年扩大、强度明显增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灾害 粮食生产 辽宁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火灾微光遥感识别新指数——增强夜光火灾扰动指数 被引量:4
14
作者 武晋雯 纪瑞鹏 +4 位作者 张玉书 孙龙彧 于文颖 冯锐 幸芳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1-249,共9页
随着光电技术的发展,低照度条件下的微光成像技术及其应用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在微光遥感影像上,很难单纯依靠辐射亮度或温度,将森林火灾与工业燃烧、城市等热源充分地分离,同时由于频繁的数据饱和问题,目前NPP火灾产品仅提供探... 随着光电技术的发展,低照度条件下的微光成像技术及其应用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在微光遥感影像上,很难单纯依靠辐射亮度或温度,将森林火灾与工业燃烧、城市等热源充分地分离,同时由于频繁的数据饱和问题,目前NPP火灾产品仅提供探测位置信息。因此,为了在各种高亮度异质热源中实现森林火灾识别,进一步推进火灾探测产品像素级表征,基于地表温度通过潜热传递随植被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的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光谱指数—增强夜光火灾扰动指数(ENFDI),并与传统的中红外波段(Tmir)火灾识别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ENFDI可以增强森林火灾与城市热源之间的光谱差异,提高微光条件下森林火灾识别能力,森林火灾ENFDI明显高于城市热源区;ENFDI能够有效缓解微光波段易饱和的影响,ENFDI不仅可以明显地分辨出潜在饱和区内火光亮度的差异,增强火灾像元的可区分性,而且与中远红外亮温差的相关性R高达0.94~0.97,明显高于微光波段亮度(NTL)与中远红外亮温差的相关性(0.82~0.83);ENFDI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它不受月相变化的影响,在有无月光情况下夜间森林火灾均被识别;ENFDI森林火灾识别精度(87.66%)高于传统中红外波段(Tmir)火灾识别精度(83.91%),与NPP/VIIRS主动火灾产品(VNP14IMG)具有良好的总体对应关系,定位偏差在628 m以内。因此,ENFDI指数对森林火灾的识别具有敏感性、稳定性和准确性,为进一步实现火灾像素级表征提供可行性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夜光火灾扰动指数 火灾遥感识别 微光 红外 植被指数 饱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农田土壤水分供应系数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淑杰 班显秀 纪瑞鹏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8-51,共4页
以1980~2002年间18个代表站点常规气象资料与土壤湿度观测资料为基础,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了辽宁省5个区域的农田土壤水分供应系数的动态变化模型。结果表明:土壤水分供应系数Kw与相对土壤有效水含量呈直线相关,辽宁省东部、北部、中... 以1980~2002年间18个代表站点常规气象资料与土壤湿度观测资料为基础,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了辽宁省5个区域的农田土壤水分供应系数的动态变化模型。结果表明:土壤水分供应系数Kw与相对土壤有效水含量呈直线相关,辽宁省东部、北部、中部供水能力较强,西部和南部供水能力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水分 辽宁 土壤湿度 动态变化 北部 南部 东部 供应 中部 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干旱遥感监测及定量评估系统 被引量:9
16
作者 冯锐 张玉书 +3 位作者 纪瑞鹏 武晋雯 陈鹏狮 孙龙彧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6期12626-12627,12683,共3页
尝试依托GIS技术,利用VBA及ArcObjects建立干旱监测评估系统,通过对辽宁省再分区,不同区域分别建立干旱遥感监测模型,进行辽宁省干旱灾害监测。同时,结合高程数据和土地利用等地理信息系统数据,通过调用不同作物、不同等级的灾损系数进... 尝试依托GIS技术,利用VBA及ArcObjects建立干旱监测评估系统,通过对辽宁省再分区,不同区域分别建立干旱遥感监测模型,进行辽宁省干旱灾害监测。同时,结合高程数据和土地利用等地理信息系统数据,通过调用不同作物、不同等级的灾损系数进行干旱定量评估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遥感监测 定量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作物生长模拟模式的玉米产量预报方法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淑杰 张玉书 +5 位作者 王石立 马玉平 武晋雯 陈鹏狮 纪瑞鹏 冯锐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6期17914-17917,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WOFOST模型对玉米生物量进行模拟实现动态预报玉米产量的方法。[方法]利用辽宁省1981~2005年气象资料和产量资料采用WOFOST模型对作物生长进行模型模拟和改进,建立玉米生长动力统计预报模型,进行预报检验,并对模拟得到... [目的]探讨利用WOFOST模型对玉米生物量进行模拟实现动态预报玉米产量的方法。[方法]利用辽宁省1981~2005年气象资料和产量资料采用WOFOST模型对作物生长进行模型模拟和改进,建立玉米生长动力统计预报模型,进行预报检验,并对模拟得到的玉米地上干物重和穗干物重与实际产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玉米穗干物重量与产量的模拟效果在辽宁西部和南部最好,在东部地区一般,中部和北部地区较差。辽宁省西部、南部和东部地区可以用模拟生物量反映实际产量的变化。模拟结果与实际产量对比表明,1981~2005年,模型预报准确率在80%以上的年份占31%以上,最高值出现在岫岩地区,达85%。[结论]模型对辽宁省干旱地区以及正常年份和一般干旱年份玉米产量变化的模拟能力较好,对极端气候年份模拟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FOST模型 玉米 产量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Y-3D/MERSI数据的东北地区干旱监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岩 王敬宜 +7 位作者 冯锐 李嘉宁 武晋雯 许常华 林毅 纪瑞鹏 于文颖 汪利诚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89-297,317,共10页
干旱是影响东北地区粮食安全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遥感技术是一种可便捷进行大范围干旱监测的手段。针对目前遥感干旱指数在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监测干旱的局限性和适用性等问题,以东北地区玉米和大豆等主要大田作物发育期为切入点,基... 干旱是影响东北地区粮食安全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遥感技术是一种可便捷进行大范围干旱监测的手段。针对目前遥感干旱指数在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监测干旱的局限性和适用性等问题,以东北地区玉米和大豆等主要大田作物发育期为切入点,基于FY-3D/MERSI卫星遥感数据和地面土壤相对湿度实测数据,开展不同作物发育阶段干旱监测指数适用性分析,结合径向基神经网络方法,构建全时期和分时期土壤相对湿度反演模型,利用实测土壤相对湿度数据开展精度验证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风云三号MERSI传感器数据在干旱监测中具有可行性,表观热惯量(ATI)在低植被覆盖或裸土时效果较好,适用于作物冻土期、裸土期和播种~拔节期;水分指数(WI)适用于播种~拔节期、拔节~抽雄期和成熟期等植被生长时期;分时期土壤相对湿度反演模型精度高于全时期土壤相对湿度反演模型,前者监测精度在80.0%以上,比全时期模型精度提高了10%~25%,尤其在冻土期(3月),分时期模型反演精度达到了92.6%。基于作物生长时期和形态差异,选择最适宜遥感干旱指数建立分时期土壤相对湿度反演模型,提高了干旱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云卫星 遥感指数 干旱监测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 模型适用性 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季松毛虫种群数量及其发生面积预测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淑杰 张玉书 +3 位作者 肖燕 吴海山 纪瑞鹏 武晋雯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4-59,共6页
为了监测春季松毛虫种群动态变化及进行综合防治,利用1986-2012年阜新县松毛虫上树期死亡率、发生面积及同期的气象数据,采用相关及逐步回归的方法分析了松毛虫发生程度和发生面积与同期气象因素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松毛虫在阜新地区有... 为了监测春季松毛虫种群动态变化及进行综合防治,利用1986-2012年阜新县松毛虫上树期死亡率、发生面积及同期的气象数据,采用相关及逐步回归的方法分析了松毛虫发生程度和发生面积与同期气象因素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松毛虫在阜新地区有春季和秋季两个发生期,以春季发生较重,发生时间为3月下旬到6月上旬。上树前2月下旬温度和相对湿度对其复苏有很大影响,上树过程中温度是影响上树死亡的主要因子,其次是风速和相对湿度。在综合考虑多种气象因子、越冬死亡率、上树期死亡率和前一年发生面积等多种因素的情况下,最终确定以5种主要气象因子、越冬死亡率和前一年发生面积为预报因子建立发生面积预报模型,模型拟合结果和试报准确率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毛虫 危害程度 发生面积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玉米大豆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米娜 张玉书 +3 位作者 蔡福 纪瑞鹏 刘明 于秀捷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共8页
利用大安和朝阳玉米研究站点、呼玛和锦州大豆研究站点近20 a作物产量、发育期及土壤水分实测资料,同时结合分期播种试验资料,研究了玉米大豆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_g)对降水、温度的响应特征,分析了两种作物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与群落水平... 利用大安和朝阳玉米研究站点、呼玛和锦州大豆研究站点近20 a作物产量、发育期及土壤水分实测资料,同时结合分期播种试验资料,研究了玉米大豆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_g)对降水、温度的响应特征,分析了两种作物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与群落水平水分利用效率(WUE_b)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安和朝阳站点玉米WUE_g分别为1.75±0.47 kg·m^(-3)和1.98±0.72 kg·m^(-3),呼玛和锦州站点大豆WUE_g分别为0.63±0.35 kg·m^(-3)和0.55±0.18kg·m^(-3);玉米站点WUE_g与播种—成熟期间的降水量和ET均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P<0.05),WUE_g与温度关系不明显;大豆WUE_g与播种至成熟期间的降水量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历史资料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期期间平均气温的增加,大豆WUE_g升高;在大安和朝阳站点,取得高水分利用效率与获得高产所消耗的水量(即ET)并不一致,表明对于存在干旱胁迫的半干旱和半湿润区,有效的利用水(Effective use of water,EUW)而不是一味追求水分利用效率(WUE)是提高产量的有效途径,植物消耗的水量(ET)往往是决定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的利用水 产量水分利用效率 群落水平水分利用效率 响应特征 耗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