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礼貌原则视角探讨委婉语的应用给英语教学的启示 被引量:3
1
作者 纪文宇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11期157-158,共2页
运用利奇(Leech)的礼貌原则结合大学生的特点探讨了委婉语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英语教学中应遵循的三个原则:人本原则、移情原则、激励原则,以便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委婉语 礼貌原则 大学英语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效率滚降顶发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被引量:1
2
作者 于荣梅 濮春英 +1 位作者 殷复荣 纪文宇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7-84,共8页
利用Ag/tris-(8-hydroxyquinoline)aluminum(Alq_(3))/Ag/Alq_(3)/Ag这一金属/有机半导体多层结构作为阳极,实现了超低效率滚降的顶发射白光器件。在该器件中,我们在蓝光和橙光发光单元之间引入一个薄的4,4′-bis(9-carbazolyl)-2,2′-b... 利用Ag/tris-(8-hydroxyquinoline)aluminum(Alq_(3))/Ag/Alq_(3)/Ag这一金属/有机半导体多层结构作为阳极,实现了超低效率滚降的顶发射白光器件。在该器件中,我们在蓝光和橙光发光单元之间引入一个薄的4,4′-bis(9-carbazolyl)-2,2′-biphenyl(CBP)层,从而减少橙光发光层与蓝光发光层的Dexter能量传递,用以改善白光器件发光光谱及效率。通过优化微腔设计,实现了对橙光磷光材料发射的调控。最终,我们获得了在60000 cd/m^(2)亮度下效率滚降仅为17%的顶发射白光器件。在效率方面,虽然顶发射白光器件与底发射白光器件不相上下,但由于微腔效应的存在,顶发射白光器件的效率滚降却远低于底发射白光器件的效率滚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发光器件 顶发射 微腔效应 效率滚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机电荷产生层的量子点电致发光器件 被引量:2
3
作者 战胜 刘佳田 +1 位作者 张汉壮 纪文宇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69-1477,共9页
利用WO_(3)/ZnO作为电荷产生层(CGL)制备了具有倒置结构的量子点电致发光器件(QLED),相比于传统的基于单层ZnO作为电子传输层的QLED,利用CGL-QLED的电流效率提高了近30%。这主要归因于CGL的电子注入具有电场依赖特性,从而使得器件中的... 利用WO_(3)/ZnO作为电荷产生层(CGL)制备了具有倒置结构的量子点电致发光器件(QLED),相比于传统的基于单层ZnO作为电子传输层的QLED,利用CGL-QLED的电流效率提高了近30%。这主要归因于CGL的电子注入具有电场依赖特性,从而使得器件中的电荷注入更加平衡,提高了激子的形成效率,抑制了载流子导致的猝灭过程。此外,我们通过瞬态电致发光光谱技术及电容特性测试,分析了基于CGL的QLED的器件工作机制,发现CGL中可以存储大量的载流子,从而使得器件在脉冲电压驱动时出现发光过冲现象。其环境稳定性也与常规的基于ZnO的器件一致。而由于CGL独特的电荷产生机制,使得其不依赖于电极功函数特性。我们相信,这种器件结构在改善器件稳定性及良率方面有着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发光器件 电荷产生层 过冲 电荷存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O_(3)/ZnO无机电荷产生层的量子点电致发光器件
4
作者 梅开元 霍斯铭 +1 位作者 于荣梅 纪文宇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85-1893,共9页
氧化锌(ZnO)作为一种优异的电子传输材料,广泛应用于高性能量子点电致发光器件(QLED)中。然而,由于ZnO层较高的电荷传输速率,导致器件中过多的电子注入,使得器件内部的载流子不平衡,降低了器件的效率。此外,ZnO的易潮解性质使得其与电... 氧化锌(ZnO)作为一种优异的电子传输材料,广泛应用于高性能量子点电致发光器件(QLED)中。然而,由于ZnO层较高的电荷传输速率,导致器件中过多的电子注入,使得器件内部的载流子不平衡,降低了器件的效率。此外,ZnO的易潮解性质使得其与电极之间的接触容易受到外界环境(水分和氧气)影响,从而影响器件的存储稳定性,这在倒置结构的QLED中尤为明显。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利用MoO_(3)/ZnO作为电荷产生层(CGL)来制备倒置结构的QLED。这一结构改善了器件的载流子不平衡问题,使得器件的最大电流效率从12.8 cd/A提升到了15.7 cd/A。此外,CGL无需有电极注入电荷,而是通过电场的作用产生电荷,注入到发光层中,这降低了电极界面对器件性能的影响,从而大大提高了器件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荷产生层 电荷储存 过冲 瞬态电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uttered gold nanoparticles enhanced quantum dot light-emitting diodes
5
作者 Abida Perveen 张欣 +5 位作者 汤加仑 韩登宝 常帅 邓罗根 纪文宇 钟海政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8期19-24,共6页
Surface plasmonic effects of metallic particles have been known to be an effective method to improve the perfor- mances of light emitting didoes. In this work, we report the sputtered Au nanoparticles enhanced electro... Surface plasmonic effects of metallic particles have been known to be an effective method to improve the perfor- mances of light emitting didoes. In this work, we report the sputtered Au nanoparticles enhanced electroluminescence in inverted 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 (ITO/Au NPs/ZnMgO/QDs/TFB/PEDOT:PSS/A1). By combining the time- resolved photoluminescence, transient electroluminescence, and ultraviolet photoelectron spectrometer measurements, the enhancement of the internal field enhanced exciton coupling to surface plasmons and the electron injection rate increasing with Au nanoparticles' incorporation can be explained. Phenomenological numerical calculations indicate that the electron mobility of the electron transport layer increases from 1.39 ×10-5 cm2/V-s to 1.91 ×10-5 cm2/V-s for Au NPs modified device. As a result, the maximum device luminescence is enhanced by 1.41 fold (from 14600 cd/cm2 to 20720 cd/cm2) and maximum current efficiency is improved by 1.29 fold (from 3.12 cd/A to 4.02 cd/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ld nanoparticles plasmonic effect quantum dots light-emitting diod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