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干旱地区海涂海水灌溉菊芋盐肥耦合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39
1
作者 隆小华 刘兆普 +2 位作者 陈铭达 綦长海 刘玲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1-97,共7页
在山东莱州海涂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海水灌溉下菊芋盐肥耦合效应。结果表明:(1)综合肥水情况下,在25%海水(W2)灌溉下菊芋块茎和地上部分生物产量与淡水处理(W1)没有显著差异,在50%(W3)和75%(W4)海水灌溉下产量... 在山东莱州海涂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海水灌溉下菊芋盐肥耦合效应。结果表明:(1)综合肥水情况下,在25%海水(W2)灌溉下菊芋块茎和地上部分生物产量与淡水处理(W1)没有显著差异,在50%(W3)和75%(W4)海水灌溉下产量均显著下降,与淡水比较,下降幅度达32%、76%和25%、60%;N3(150 kg hm-2)水平与N1(0 kg hm-2)水平相比,菊芋块茎产量可以显著提高77%,同样地上部分生物产量也提高了37%,而N4(225 kg hm-2)处理比在N3情况下低,但仍高于N2(75 kg hm-2)处理;P3(60 kg hm-2)水平与P1(0 kg hm-2)水平相比,菊芋块茎产量可以显著提高97%,同样地上部分生物产量也提高了39%,在P4(90 kg hm-2)处理下,菊芋块茎和地上部分生物产量分别比在P3处理下低19%和11%。(2)各浓度海水浇灌下,随着施氮、磷量的增加菊芋主茎普遍增长和增粗。(3)经过对海水与N肥及P肥的交互作用分析,可以看出W2N3和W2P3是优化组合;处理因子分析表明,影响菊芋产量的主要因素是不同浓度海水灌溉,N肥和P肥次之,其优化组合为W2N3P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芋 海水灌溉 分生 生物产量 海涂 块茎产量 N肥 降幅 下降 增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区海涂海水灌溉菊芋氮肥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29
2
作者 隆小华 刘兆普 +2 位作者 陈铭达 綦长海 马晓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4-117,146,共5页
在连续3年半干旱区海涂海水灌溉试验的基础上,2 0 0 3年在莱州湾海涂进行了不同浓度海水灌溉菊芋氮肥效应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①在海水灌溉下氮肥对菊芋的增产与增幅均大大高于淡水灌溉,在5 0 %海水浓度范围内,随着灌溉海水浓度增加... 在连续3年半干旱区海涂海水灌溉试验的基础上,2 0 0 3年在莱州湾海涂进行了不同浓度海水灌溉菊芋氮肥效应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①在海水灌溉下氮肥对菊芋的增产与增幅均大大高于淡水灌溉,在5 0 %海水浓度范围内,随着灌溉海水浓度增加氮肥的增产效应也逐渐提高,以5 0 %浓度海水灌溉氮肥增产效应最大。②海水灌溉下,施用氮肥能显著促进菊芋对K+ ,Ca2 + 和Mg2 + 等有益离子的吸收与运输,尤其是明显提高菊芋在海水灌溉下的SK ,Na (根/茎)与SK ,Na (茎叶) ,而抑制菊芋对Na+ 及Cl-等有害离子的吸收。③海水灌溉下,施用氮肥明显促进菊芋根部磷的含量,以N3 (15 0kg/hm2 )水平与N1(不施氮)水平相比较,在用淡水、2 5 %海水、5 0 %海水、75 %海水灌溉处理下,菊芋根部含磷量增加的百分数为35 .9% ,4 7.4 % ,30 .6 %和38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灌溉 氮肥效应 半干旱区 菊芋 海涂 增产效应 2003年 Mg^2+ Ca^2+ 灌溉试验 田间试验 淡水灌溉 浓度范围 浓度增加 有害离子 Cl^- Na^+ 莱州湾 K^+ 百分数 含磷量 施用 吸收 根部 水平 施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州湾利用海水资源灌溉菊芋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夏天翔 刘兆普 +1 位作者 綦长海 陈铭达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0-63,共4页
于2002年在半干旱的山东莱州地区,利用海水资源进行了大田灌溉菊芋的试验,结果如下:(1)0~60cm土层内,Na+、Cl-明显地向土壤底层迁移;(2)菊芋的茎部具有明显的贮Cl-、Na+能力,在高比例(海、淡水体积比)矿化水灌溉下菊芋整个植株对K+具... 于2002年在半干旱的山东莱州地区,利用海水资源进行了大田灌溉菊芋的试验,结果如下:(1)0~60cm土层内,Na+、Cl-明显地向土壤底层迁移;(2)菊芋的茎部具有明显的贮Cl-、Na+能力,在高比例(海、淡水体积比)矿化水灌溉下菊芋整个植株对K+具有较高的选择吸收性;(3)菊芋地上部和块茎产量在灌溉水中海水比例为30%的情况下,没有减产趋势,在50%海水灌溉下减产幅度分别为37%和32%;(4)利用海水资源对菊芋进行灌溉不影响其块茎中菊糖的含量,菊芋块茎中菊糖含量范围为40%~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 海水资源 灌溉 菊芋 山东 盐离子 菊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州湾海涂海水灌溉菊芋的磷肥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隆小华 刘兆普 +3 位作者 刘玲 陈铭达 綦长海 马晓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4-229,共6页
在连续3年莱州湾海涂海水灌溉试验的基础上,2003年就不同浓度海水灌溉菊芋的磷肥效应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海水灌溉下,磷肥对菊芋的增加产量与增产幅度均高于淡水灌溉,在50%海水浓度范围内,随着灌溉海水浓度增加磷肥的增产... 在连续3年莱州湾海涂海水灌溉试验的基础上,2003年就不同浓度海水灌溉菊芋的磷肥效应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海水灌溉下,磷肥对菊芋的增加产量与增产幅度均高于淡水灌溉,在50%海水浓度范围内,随着灌溉海水浓度增加磷肥的增产效应也逐渐提高,以50%浓度海水灌溉磷肥增产效应最大;海水灌溉下,施磷肥能显著促进菊芋对K+、Ca2+和Mg2+等有益离子的吸收与运输,尤其是明显提高菊芋在海水灌溉下的SK,Na,而抑制菊芋对Na+及Cl-等有害离子的吸收;在75%的海水浓度范围内,灌溉的海水浓度越高,磷肥对上述离子的影响强度越大;海水灌溉下,施用磷肥明显促进菊芋根部氮的含量,P3(P2O560kg/hm2)与P1(P2O50kg/hm2)处理相比较,在淡水、25%海水、50%海水、75%海水灌溉处理下,菊芋根部含氮量增加0 43、0 64、0 64、0 51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涂 海水灌溉 菊芋 磷肥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气候带海水灌溉下滨海盐土水盐运动特征 被引量:9
5
作者 刘兆普 赵耕毛 +3 位作者 刘玲 陈铭达 刘联 綦长海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3-46,50,共5页
自2001年开始,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模拟相互验证的方法,对山东莱州(暖温半干旱带)、江苏大丰(暖温湿润带)、海南乐东(热带湿润带)进行了海水灌溉下滨海盐土水盐运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各气候带适宜的灌溉定额下,未作任何人为调控措施... 自2001年开始,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模拟相互验证的方法,对山东莱州(暖温半干旱带)、江苏大丰(暖温湿润带)、海南乐东(热带湿润带)进行了海水灌溉下滨海盐土水盐运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各气候带适宜的灌溉定额下,未作任何人为调控措施,半干旱的莱州虽呈自然积盐的趋势,但即使用50%的海淡水混灌,2年0~60cm土层盐分仍未超过3‰,江苏大丰用60%的海淡水灌溉,海水灌溉携入的总盐量与1m土体淋失的盐量持平,而海南乐东盐分收支平衡的海淡水比例为75%;(2)在半干旱的山东莱州,0~60cm各土层含盐量变幅起伏较大,表明蒸发为盐分运动的控制因子,而在湿润的江苏大丰,30cm以下土层含盐量平稳,地下水控制盐分运动的作用增强。两个气候带,在整个夏季,各海水灌溉处理表层土壤含盐量明显低于下层土壤;(3)海水灌溉明显降低土壤水吸力,表明海水灌溉可以缓解土壤水的蒸发,越是干旱,这种作用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带 海水灌溉 滨海盐土 水盐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州湾海水入侵区地下水灌溉土壤水盐迁移特征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陈铭达 綦长海 +1 位作者 赵耕毛 刘兆普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6-41,共6页
在用海水入侵区地下水大面积灌溉冬小麦试验的同时,进行了田间小区灌溉后的土壤水盐迁移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海侵区利用含盐量2,5~3.5g/L的地下水进行4次灌溉,不仅加重了土壤含盐量,盐分离子组成及其化学性质也发生了变化。... 在用海水入侵区地下水大面积灌溉冬小麦试验的同时,进行了田间小区灌溉后的土壤水盐迁移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海侵区利用含盐量2,5~3.5g/L的地下水进行4次灌溉,不仅加重了土壤含盐量,盐分离子组成及其化学性质也发生了变化。就砂壤土而言,雨季一次性降水20mm以上或大暴雨后,表聚的土壤盐分迅速随雨水下渗或侧渗而排斥,不会因多次灌溉而聚集于土体;疏松表土层,切断毛管上升水通道,遇干旱高温季节,减弱水分的损失和土体盐分上升速度;土壤溶液化学性质中钠吸附比(SAR)值减少,而可溶性钠百分比(SSP)、钠钙镁比(SDR)值相应地增加,但没有因灌溉四次微咸水而引起土壤的次生盐渍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海水入侵 离子组成 水盐迁移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菌提高植物抗旱性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崔德杰 王维华 +2 位作者 袁玉清 綦长海 刘润进 《莱阳农学院学报》 1998年第3期167-171,共5页
在土壤补充磷肥[Ca3(HPO4)2]植物体内含磷量、生长量及其生长发育阶段等一致、仅存在接种与不接种唯一差异条件下,研究了丛枝菌根(Arbuscularmycorhiza,AM)菌Gigasporarosea、Gl... 在土壤补充磷肥[Ca3(HPO4)2]植物体内含磷量、生长量及其生长发育阶段等一致、仅存在接种与不接种唯一差异条件下,研究了丛枝菌根(Arbuscularmycorhiza,AM)菌Gigasporarosea、Glomusmoseae和Glomusversiforme对玉米和棉花植株水分代谢的影响。在正常供水条件下,AM菌能显著提高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降低叶片自然饱和亏和气孔阻力;干旱条件下则降低植株叶片水势、永久凋萎点、叶片饱和亏、气孔阻力和恢复时间。表明在供试植株仅存在唯一差异条件下,AM菌同样能改善植物的水分状况并提高抗旱性。G.versiforme还能在正常供水条件下显著提高叶片水势,表现出高效菌种的特点。植株永久凋萎点和恢复时间(分钟数)与菌根周围AM菌菌丝数量和根上菌丝着生位点数呈相关关系。通过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AM菌间接降低了植物的水势。认为AM菌菌丝的直接吸收作用和菌根间接调节植物渗透势的双重机制来提高植物的抗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 水分代谢 抗旱性 营养 玉米 棉花 AM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莱州137特征特性及超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4
8
作者 曲成文 孙美芝 +3 位作者 綦长海 桑寿亭 杨秀云 战丙志 《山东农业科学》 2000年第1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冬小麦 莱州137 特征特性 产量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莱州137”特征特性及超高产栽培技术
9
作者 曲成文 孙美芝 +3 位作者 綦长海 杨秀云 李均先 王发宏 《农业科技通讯》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6-7,共2页
关键词 莱州137冬小麦 特征特性 超高产栽培 秸秆还田 播种 肥水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侵地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10
作者 曲成文 孙美芝 +1 位作者 綦长海 张忠华 《农业科技通讯》 1999年第7期10-11,共2页
莱州市地处渤海之滨莱州湾畔,土壤肥沃、物产丰富,素以,“科技之乡”、“产量大县”而闻名全国.然而,我市自1976年以来连续20年,年平均降雨量549.8mm,比前20年年平均降水减少142.72mm,而在此期间,由于工业用水的大量开采,高产农作物种... 莱州市地处渤海之滨莱州湾畔,土壤肥沃、物产丰富,素以,“科技之乡”、“产量大县”而闻名全国.然而,我市自1976年以来连续20年,年平均降雨量549.8mm,比前20年年平均降水减少142.72mm,而在此期间,由于工业用水的大量开采,高产农作物种植面积和复种指数的大幅度提高,用水量逐年增加,由于地下水处于长期超量开采的恶性循环状态,到1996年,海水入侵面积已达280km^2,已侵染粮田28万多亩,重度海侵区(地下水氯离子含量超过400mg/l)面积达12万亩以上,不宜再种植玉米、小麦,使过去的吨粮田一度沦为荒芜田,每年减产粮食0.75亿kg以上.为开发利用海侵地,改善海侵区农业生态环境,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我们自80年代末以来,对海侵地进行多方位的试验、研究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栽培 产量 海侵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