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柑桔溃疡病菌的PCR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董欢 邓欣 +1 位作者 粟玉刚 程天印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16,共4页
通过优化PCR反应条件,拟建立快速、特异、准确的检测柑桔溃疡病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25止优化反应体系:10×PCR缓冲液2.5μL,10mM/L dNTPs 0.5μL(终浓度为0.2mM/L),2u/μL Taq DNA聚合酶0.5μL(终浓度为0.04U/μ... 通过优化PCR反应条件,拟建立快速、特异、准确的检测柑桔溃疡病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25止优化反应体系:10×PCR缓冲液2.5μL,10mM/L dNTPs 0.5μL(终浓度为0.2mM/L),2u/μL Taq DNA聚合酶0.5μL(终浓度为0.04U/μL),5mM/L引物各0.5μL(终浓度为0.1mM/L),DNA模板1止(终浓度为6.0×10^6 cfu/mL/mL),灭菌ddH2O19.5μL;PCR扩增退火温度为59℃柑桔溃疡病菌病菌浓度检测下限为6.0×10^3 cfu/mL,可以获得柑桔溃疡病菌的特异性片段,能够满足生产中对柑桔溃疡病检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桔溃疡病 PCR 特异性引物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羽虱的形态学特征和分子鉴定 被引量:1
2
作者 粟玉刚 李向勇 +2 位作者 李蜜 陈宇明 谭镜明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2年第4期133-136,共4页
本研究旨在从形态学和分子水平对牛羽虱(Bovicola bovis,B.bovis)进行鉴定。对采自湖南省长沙市黄牛体表的虱子样品进行初步形态学观察后,通过PCR对虫体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I亚基(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1,cox1)基因进行扩增... 本研究旨在从形态学和分子水平对牛羽虱(Bovicola bovis,B.bovis)进行鉴定。对采自湖南省长沙市黄牛体表的虱子样品进行初步形态学观察后,通过PCR对虫体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I亚基(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1,cox1)基因进行扩增,应用DNAMAN软件开展序列分析,并利用Mega 5.0软件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 method)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3个虫体样本扩增片段长度与预期均一致,为389 bp,且其cox1序列与GenBank收录的牛羽虱(基因登录号MH001191)序列相似性为99.0%~99.5%;3个样本均与牛羽虱位于同一分支。本研究从形态学和分子水平证明采集样本为牛羽虱,进一步说明线粒体cox1基因可作为羽虱的分类鉴定遗传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虱 形态学特征 分子鉴定 系统发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猎豹狮弓蛔虫线粒体cox1基因的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向勇 靳元春 +3 位作者 聂瑜 粟玉刚 唐春华 李芬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8年第8期97-100,共4页
以来源于湖南省长沙生态动物园猎豹体内的狮弓蛔虫为研究对象,利用保守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猎豹狮弓蛔虫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I亚基基因(cox1)部分序列(pcox1),并用pcox1序列构建与其他相关蛔虫的进化关系。将获得的序列,... 以来源于湖南省长沙生态动物园猎豹体内的狮弓蛔虫为研究对象,利用保守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猎豹狮弓蛔虫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I亚基基因(cox1)部分序列(pcox1),并用pcox1序列构建与其他相关蛔虫的进化关系。将获得的序列,用Clustal X 1.83程序进行比对,用Phy ML 3.0程序中的最大似然树法(ML)绘制种系进化树。结果显示:样品pcox1序列长度均为367 bp,种内相对保守(1.4%~6.8%),种间变异显著(9.7%~21.4%);种系发育关系指示,猫科动物狮弓蛔虫分离株位于同一分支,犬科动物狮弓蛔虫分离株位于另一分支。由于狮弓蛔虫cox1序列种内相对保守,种间差异较大,故可作为狮弓蛔虫种间遗传变异研究的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狮弓蛔虫 猎豹 线粒体DNA cox1基因 种系发育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狐狸体表犬啮毛虱的形态特征观察和分子鉴定
4
作者 粟玉刚 李向勇 +4 位作者 李蜜 陈宇明 吴天晓 何江鱼 谭镜明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3年第8期34-38,共5页
本研究旨在利用全证据法对采自湖南省长沙生态动物园狐狸体表的2只寄生虱进行准确鉴定。首先通过显微镜观察寄生虱的形态特征,初步鉴定为毛虱。然后分别提取2只寄生虱的DNA样本,再以PCR扩增寄生虱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I亚基(cox1)基因... 本研究旨在利用全证据法对采自湖南省长沙生态动物园狐狸体表的2只寄生虱进行准确鉴定。首先通过显微镜观察寄生虱的形态特征,初步鉴定为毛虱。然后分别提取2只寄生虱的DNA样本,再以PCR扩增寄生虱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I亚基(cox1)基因的部分序列,进行序列分析,并利用Mega 11程序最大似然法(ML)构建系统发育树,从分子水平进一步对寄生虱进行鉴定。PCR扩增结果显示,两个样本条带大小与预期一致,均约400 bp;序列分析显示两个样本cox1序列与GenBank收录的犬啮毛虱(Trichodectes canis,基因登录号MH001214)相似性均为99.0%;系统发育分析显示,两个样本均与犬啮毛虱位于同一分支。结果表明,采自狐狸体表的寄生虱为犬啮毛虱。本研究为湖南省不同宿主犬啮毛虱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新的分子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狐狸 犬啮毛虱 形态特征 分子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丝猴毛首线虫线粒体cox1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向勇 李春辉 +2 位作者 粟玉刚 范铁 隆雪明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0年第11期100-103,共4页
为阐明金丝猴毛首线虫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cox1)基因部分(pcox1)序列的遗传变异情况,以长沙生态动物园金丝猴体内分离的毛首线虫作为研究对象,根据cox1序列构建其与其他毛首线虫的进化发育关系。使用PCR方法扩增金丝猴毛首线... 为阐明金丝猴毛首线虫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cox1)基因部分(pcox1)序列的遗传变异情况,以长沙生态动物园金丝猴体内分离的毛首线虫作为研究对象,根据cox1序列构建其与其他毛首线虫的进化发育关系。使用PCR方法扩增金丝猴毛首线虫线粒体cox1,然后将所测得的序列应用Clustal X 1.81程序进行比对,最后用Mega 5.0程序NJ法绘制种系发育树。结果显示,本实验扩增获得的6条毛首线虫分离株cox1序列长度一致,均为411 bp,种内变异为0。种系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这6条毛首线虫分离株位于同一分支。鉴于金丝猴毛首线虫的cox1基因种内保守,而种间差异大(24.0%~34.1%),因此可以作为种间鉴定检测研究的遗传标记。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金丝猴毛首线虫的群体遗传结构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丝猴毛首线虫 线粒体cox1基因 种系发育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动物外用药复方聚维酮碘油乳剂的制备及药效学评价
6
作者 李向勇 粟玉刚 +5 位作者 张浪 陈志伟 张卫忠 马顺 阳朝伟 邱启官 《中兽医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61-63,共3页
针对野生动物外伤特点,研制一种中西药结合的复方制剂。运用现代药物制剂技术,制备复方聚维酮碘油乳剂,并对该药剂的稳定性、通针性进行研究,与聚维酮碘溶液作创口愈合对比试验,评价该药剂的药效学。结果显示,复方聚维酮碘油乳剂2000 r/... 针对野生动物外伤特点,研制一种中西药结合的复方制剂。运用现代药物制剂技术,制备复方聚维酮碘油乳剂,并对该药剂的稳定性、通针性进行研究,与聚维酮碘溶液作创口愈合对比试验,评价该药剂的药效学。结果显示,复方聚维酮碘油乳剂2000 r/min离心5 min,未出现分层;3次推送完2 m L乳剂所需要时间分别为26.18 s、24.40 s、25.55 s。家兔外伤试验中,A组动物7 d创口愈合,B组动物9 d创口愈合,复方聚维酮碘油乳剂与聚维酮碘溶液外伤愈合效果相当。说明复方聚维酮碘油乳剂稳定性好,通针性差,黏附性强,且用药次数少,可操作性强,适合野生动物外伤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聚维酮碘油乳剂 聚维酮碘 外伤感染 药效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聚维酮碘油乳剂与聚维酮碘溶液对野生动物体外抑菌作用比较
7
作者 李向勇 粟玉刚 +2 位作者 张浪 陈大非 张卫忠 《湖南畜牧兽医》 2021年第1期24-25,共2页
通过体外培养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用复方聚维酮碘油乳剂和聚维酮碘溶液进行抑菌和杀菌实验,测定这两种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来考察野生动物外用药复方聚维酮碘油乳剂的体外抗菌作用。结果显示,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 通过体外培养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用复方聚维酮碘油乳剂和聚维酮碘溶液进行抑菌和杀菌实验,测定这两种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来考察野生动物外用药复方聚维酮碘油乳剂的体外抗菌作用。结果显示,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复方聚维酮碘油乳剂的MIC依次为5 g/L、10g/L、5g/L、1.25g/L,聚维酮碘溶液的MIC依次为2.5g/L、10g/L、10g/L、5g/L;复方聚维酮碘油乳剂的MBC依次为5g/L、10g/L、5g/L、1.25g/L,聚维酮碘溶液的MIC依次为2.5g/L、10g/L、10g/L、5g/L。结果表明,复方聚维酮碘油乳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均优于聚维酮碘溶液,对大肠杆菌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要低于聚维酮碘溶液,对沙门氏菌的抑制和杀灭作用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聚维酮碘油乳剂 聚维酮碘溶液 体外抑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