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钻减容术联合浅层X线放射和局部注射治疗泛发性瘢痕疙瘩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刘柳宏 詹济滂 +5 位作者 钟静 王维佳 米次仁 林爱清 朱定衡 何仁亮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4年第4期232-236,共5页
目的评价环钻减容术联合浅层X线放射和局部注射综合治疗泛发性瘢痕疙瘩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20年5月—2021年5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就诊的5例泛发性瘢痕疙瘩患者共18个患病部位,采用环钻减容术联合浅层X线放射、局部注... 目的评价环钻减容术联合浅层X线放射和局部注射综合治疗泛发性瘢痕疙瘩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20年5月—2021年5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就诊的5例泛发性瘢痕疙瘩患者共18个患病部位,采用环钻减容术联合浅层X线放射、局部注射曲安奈德药物进行治疗。治疗结束12个月后评估患者瘢痕疙瘩的VSS评分,与治疗前进行比较,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患者治疗后所有部位的瘢痕疙瘩均较前变平、变软,VSS评分(4.08±1.11)显著低于治疗前(9.28±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30,P<0.001)。随访期间患者均未发生严重感染、严重过敏及皮肤溃疡。结论环钻减容术联合浅层X线放射和局部药物注射对于泛发性瘢痕疙瘩临床效果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钻减容术 浅层X线放射 局部注射 瘢痕疙瘩 泛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层X射线照射的间隔时间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胶原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郑文月 马季 +5 位作者 臧海英 冯清蓝 王维佳 米次仁 邓成成 朱定衡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2年第4期285-290,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间隔周期浅层X射线照射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及细胞外基质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确认最适辐照间隔时间。方法收集切除的瘢痕疙瘩组织分离培养原代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实验组进行不同时间间隔(1、2、3、4、5、6、7 d)浅层X... 目的探讨不同间隔周期浅层X射线照射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及细胞外基质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确认最适辐照间隔时间。方法收集切除的瘢痕疙瘩组织分离培养原代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实验组进行不同时间间隔(1、2、3、4、5、6、7 d)浅层X射线照射,总剂量均为15 Gy。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与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Ⅰ、Ⅲ型胶原蛋白的相对表达,ELISA检测细胞外上清Ⅰ型胶原蛋白改变,初步验证浅层X射线治疗瘢痕疙瘩的最适辐照时间间隔。对照组与不同间隔周期浅层X射线照射组Ⅰ型、Ⅲ型胶原蛋白含量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各组间Ⅰ型、Ⅲ型胶原蛋白mRNA下降量比值行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时间间隔浅层X射线处理后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内Ⅰ型胶原蛋白mRNA表达水平在间隔3 d(t=12.09,P<0.01)出现低峰值,Ⅲ型胶原蛋白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隔3 d mRNA水平检测成纤维细胞内Ⅰ型胶原蛋白与Ⅲ型胶原蛋白的比值下降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7,P<0.01)。除间隔7 d外,各实验组HKF细胞中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间隔1 d(t=9.97,P<0.01)出现低峰值;而HKF细胞中Ⅲ型胶原蛋白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型胶原蛋白/Ⅲ型胶原蛋白比值在间隔前3 d逐渐升高,而间隔5 d(t=0.21,P>0.05)和间隔7 d(t=0.66,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实验组ELISA检测细胞外上清Ⅰ型胶原蛋白表达均下降(P<0.05)。间隔7 d照射组细胞内Ⅰ、Ⅲ型胶原蛋白及细胞外上清Ⅰ型胶原蛋白表达均出现胶原分泌回升趋势。结论照射间隔控制在3 d内能显著降低胶原蛋白的表达,对临床制定放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浅层X射线 胶原 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