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冀北山区樟子松生物量分配特征及模型研建 被引量:1
1
作者 籍翠莹 孙鹤嘉 +3 位作者 周颖 钱甲龙 付立华 刘强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0-101,共12页
[目的]樟子松以其耐旱、耐贫瘠的生物学特性,成为“三北”防护林建设的主力军,在冀北沙地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旨在探索河北省塞罕坝地区樟子松不同器官生物量分配规律,构建最优生物量预测模型。[方法]以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12年至46年... [目的]樟子松以其耐旱、耐贫瘠的生物学特性,成为“三北”防护林建设的主力军,在冀北沙地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旨在探索河北省塞罕坝地区樟子松不同器官生物量分配规律,构建最优生物量预测模型。[方法]以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12年至46年生樟子松为研究对象,基于34棵标准木不同器官生物量数据,分析其生物量的分配规律,构建以胸径、树高及其高径比为自变量的樟子松各器官生物量模型,通过调整后确定系数(R_(a)^(2))和均方根误差(RMSE)评价模型拟合效果,以平均误差(ME)和平均误差绝对值(MAE)评价模型检验效果。[结果](1)樟子松各器官中树干生物量占比最高(48.86%~65.61%),树叶和树根占比较低,分别为10.58%和14.65%。(2)树干生物量占比随年龄、胸径、树高的增加而增加,其中随胸径而变化最明显,从30%增加至76%;树枝和树叶生物量占比随年龄、胸径和树高的增加而降低;根生物量分配比例较为稳定(变化幅度不超过15%)。(3)树枝生物量最优模型是以D2H为变量的指数方程形式,R_(a)^(2)达到0.87,而干、叶和根均是以DaHb为变量的指数方程形式,R_(a)^(2)均达到0.79以上,其中树干的R_(a)^(2)高达0.99。相容性生物量模型R_(a)^(2)可达到0.95。[结论]冀北坝上地区不同林龄樟子松干、枝和叶生物量分配有显著差异,以DaHb为变量的指数模型对单独估计樟子松整体和各器官生物量效果较优,但相容性模型可在保证良好拟合效果的基础上兼顾整体与器官的关系。本研究完善了冀北山区樟子松生物量模型体系,可为樟子松人工林可持续经营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器官生物量 分配比例 异速生长模型 相容性生物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罕坝不同坡度、坡位土壤特征及其对樟子松幼树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邓婷 籍翠莹 +2 位作者 钱甲龙 王金珊 刘强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5-85,共11页
[目的]樟子松是北方地区贫瘠立地植被恢复的重要树种,但不同地形条件及其与土壤的互作对树木生长的影响尚不明晰。本研究旨在探索塞罕坝地区微地形对土壤特征和樟子松幼树生长的影响。[方法]以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干旱石质阳坡12年生... [目的]樟子松是北方地区贫瘠立地植被恢复的重要树种,但不同地形条件及其与土壤的互作对树木生长的影响尚不明晰。本研究旨在探索塞罕坝地区微地形对土壤特征和樟子松幼树生长的影响。[方法]以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干旱石质阳坡12年生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平地和不同坡度(10°~20°、20°~30°、>30°)坡地的12块固定标准地,获取了地径、树高、冠幅等单木属性因子、叶面积、比叶面积、叶曲率等叶片功能性状和土壤石砾含量、土壤容重、土壤含水率等土壤指标,对比分析各类指标在不同微地形下的差异。[结果](1)坡度、坡位对樟子松树木生长均有显著影响(P<0.05);坡地樟子松幼树地径均高于平地,缓坡和中坡的冠幅、树高与平地差异不显著;坡位幼树单木因子均表现为下坡位高于上坡位。(2)坡度对叶面积、比叶面积影响显著(P<0.05);坡地叶片比叶面积平均比平地减少4.1%,而叶面积和叶曲率平均增加2.6%和6.3%;坡位仅对比叶面积影响显著(P<0.05),总体表现为坡上>坡下。(3)坡地土壤容重比平地减少了13.5%,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坡度相较于平地分别增加了2.1%和1.6%;坡位对容重、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对非毛管孔隙度差异显著(P<0.05),表现为随坡位上升而增加的趋势。坡地土壤毛管持水量、饱和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均高于平地,分别增加了19.5%、22.3%和18.9%;坡位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塞罕坝地区不同坡度、坡位对土壤特征和樟子松幼树生长影响显著,可为我国干旱石质荒山的造林、经营和管护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人工林 生长特征 叶片功能性状 土壤物理性质 石质阳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