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部位对老年慢性失眠症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35
- 1
-
-
作者
胡树罡
沈滢
莫非
顾晓美
管重远
-
机构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老年医院心脏康复门诊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老年医院康复医学科
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
出处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33-439,共7页
-
基金
江苏省老年医学研究所基金项目(L201406)
-
文摘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老年慢性失眠症患者睡眠及日间疲劳的影响。方法:9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右背外侧前额叶皮质(DLPFC)组、脑干中缝核(RN)组和伪刺激组。右DLPFC组和RN组分别在右侧DLPFC区和RN区给予低频rTMS,伪刺激组将线圈垂直竖起置于顶叶。治疗4周前后,通过睡眠日记获取患者睡眠潜伏期(SOL)、睡后觉醒时间(WASO)、睡后觉醒次数(WNSO)、总睡眠时间(TST)、总卧床时间(TIB)、睡眠效率(SE),并评定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多维度疲劳量表(MFI)的分项分及总分,比较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和评分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对比,右DLPFC组和RN组SOL、WASO、WNSO、TST、SE及PSQI各项评分与MFI总分和一般疲劳、躯体疲劳、精神疲劳分项得分出现显著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伪刺激组虽个别患者评分也出现小幅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多组间比较,右DLPFC组在TST、SE及PSQI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总分和MFI的总分、一般疲劳、精神疲劳方面改善最好,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低频rTMS刺激右DLPFC区较RN区对老年慢性失眠症患者的主观睡眠质量和日间疲劳度改善更优。
-
关键词
老年
失眠
经颅磁刺激
背外侧前额叶皮质
中缝核
-
Keywords
the elderly
insomnia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raphe nuclei
-
分类号
R256.23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R454.1
[医药卫生—治疗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