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农艺性状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管耀祖 葛常青 +1 位作者 赵红英 黄惠芳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31-332,共2页
通过试验研究认为,杂交粳稻新组合的丰产性比常规粳稻要好,其主要增产因子是穗大粒多,但有效穗和千粒重不及常规粳稻。杂交粳稻新组合的主要不足是植株偏高,结实率偏低。
关键词 杂交粳稻 农艺性状 新组合 有效穗 大粒 丰产性 植株 性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麦花30的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被引量:1
2
作者 管耀祖 葛常青 +2 位作者 胡洪锦 赵建根 戚惠芬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01-302,共2页
花 30 (原名花 94 30 )是上海市农科院和嘉兴市农科院采用花药培养技术育成的二棱皮大麦品种。表现分蘖力强 ,有效穗多 ,千粒重较重 ,丰产稳产性好 ;根系活力强 ,矮秆耐肥抗倒 ,后期耐湿和青秆黄熟 ;对赤霉病、黄花叶病等抗性较好 ;籽... 花 30 (原名花 94 30 )是上海市农科院和嘉兴市农科院采用花药培养技术育成的二棱皮大麦品种。表现分蘖力强 ,有效穗多 ,千粒重较重 ,丰产稳产性好 ;根系活力强 ,矮秆耐肥抗倒 ,后期耐湿和青秆黄熟 ;对赤霉病、黄花叶病等抗性较好 ;籽粒适用于啤酒生产和饲料加工。 1999年和 2 0 0 1年分别通过上海市和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栽培要点为做好种子处理 ,适时适量播种 ,适当增加肥料用量、增施穗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花30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菜用大豆的筛选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管耀祖 夏国绵 汪自强 《大豆通报》 1997年第1期23-24,共2页
优质菜用大豆的筛选研究杭州市种子公司管耀祖肖山市农业局夏国绵浙江农业大学农学系汪自强大豆是杭州市主要旱作之一,随着食物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种植业生产结构调整,大豆的种植面积和社会需求逐年增加,种植面积逐年上升,1993年... 优质菜用大豆的筛选研究杭州市种子公司管耀祖肖山市农业局夏国绵浙江农业大学农学系汪自强大豆是杭州市主要旱作之一,随着食物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种植业生产结构调整,大豆的种植面积和社会需求逐年增加,种植面积逐年上升,1993年为328万亩,1994年为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品种 菜用型 选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熟早籼品种杭8791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4
作者 管耀祖 邵达孚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7-8,共2页
杭8791系杭州市农科所用澄溪早与二九丰杂交选育而成的中熟高产早籼品种,已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至1997年,累计推广面积3.54万hm2。其中1997年达1.54万hm2,占全市早稻中熟品种面积的3... 杭8791系杭州市农科所用澄溪早与二九丰杂交选育而成的中熟高产早籼品种,已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至1997年,累计推广面积3.54万hm2。其中1997年达1.54万hm2,占全市早稻中熟品种面积的30%左右,已成为杭州市中质早籼的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柿8791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掖单12密肥调控配套技术研究
5
作者 管耀祖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81-183,共3页
掖单12紧凑型玉米在形态和生理上均表现出较大的优势。获得更高产量的关键技术是:每666.7m2种植密度为5000~6000株,施氮24~28kg,并采用重施穗肥,增施壮秆肥。
关键词 密度 施肥量 施肥法 玉米 紧凑型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浙双72菜用和油用研究 被引量:34
6
作者 孙利祥 黄惠芳 +2 位作者 管耀祖 龚辉 葛常青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2-35,共4页
浙双72油菜不同播期、移栽密度及采薹长度对菜薹、菜籽产量及经济效益影响的研究表明,浙双72早播可以提高菜薹、菜籽产量,播期以9月1日为宜,移栽密度10.5×104株/hm2为佳。采薹对株高、一次分枝有较大影响,但对产量影响不明显,采薹... 浙双72油菜不同播期、移栽密度及采薹长度对菜薹、菜籽产量及经济效益影响的研究表明,浙双72早播可以提高菜薹、菜籽产量,播期以9月1日为宜,移栽密度10.5×104株/hm2为佳。采薹对株高、一次分枝有较大影响,但对产量影响不明显,采薹长度以10cm为好。浙双72作为菜用和油用栽培,单位面积产值明显增加,可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浙双72品种 菜用栽培 油用栽培 播期 移栽密度 采薹长度 经济效益 菜籽产量 菜薹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两系杂交稻的发展现状及光温敏雄性不育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7
作者 黄惠芳 鄂志国 +1 位作者 祁永斌 管耀祖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93-899,共7页
自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系农垦58S发现以来,两系杂交稻在我国杂交稻的选育、推广与应用等方面得到快速发展,同时,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基因的分子机理也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文章综述了近年来中国两系杂交稻的发展现状... 自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系农垦58S发现以来,两系杂交稻在我国杂交稻的选育、推广与应用等方面得到快速发展,同时,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基因的分子机理也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文章综述了近年来中国两系杂交稻的发展现状,以及光敏雄性不育基因、温敏雄性不育基因和反向光温敏不育基因的研究进展,并对两系杂交稻的发展以及光温敏雄性不育基因的分子机理研究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两系杂交稻 光敏雄性不育 温敏雄性不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抗病晚粳新品种浙粳20的选育 被引量:5
8
作者 鲍根良 张小明 +3 位作者 叶胜海 丰作成 管耀祖 左晓旭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5期273-277,共5页
浙粳 2 0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育成的优质抗病中熟晚粳新品种 ,茎秆粗壮 ,株形紧凑 ,丰产性好。其特点是品质优、高抗稻瘟病。稻米胶稠度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秀水 11、秀水 6 3。垩白度指标与秀水 11相仿 ,比秀水 6 3低约 5 0 %。米饭柔软 ,... 浙粳 2 0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育成的优质抗病中熟晚粳新品种 ,茎秆粗壮 ,株形紧凑 ,丰产性好。其特点是品质优、高抗稻瘟病。稻米胶稠度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秀水 11、秀水 6 3。垩白度指标与秀水 11相仿 ,比秀水 6 3低约 5 0 %。米饭柔软 ,食味佳。叶瘟抗性平均级为 0 ,穗瘟抗性平均级和最高级分别为 1.3和 3.0 ,穗瘟平均级和最高级损失率分别为 0 .8%和 3.0 % ,明显优于对照秀水 11和秀水 6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品种 选育 浙粳20 优质米 抗稻瘟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粳稻浙粳22的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 被引量:14
9
作者 张小明 叶胜海 +4 位作者 吴伟 刘鑫 边永高 管耀祖 葛常青 《浙江农业科学》 2006年第2期154-156,共3页
浙粳22是浙江省农科院作核所选育而成的大穗密穗型晚粳稻新品种。表现熟期适中,产量高,抗稻瘟病,米质优。2006年1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浙江省作单季晚稻或连作晚稻推广种植。总结了浙粳22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关键词 粳稻 浙粳22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籼稻协优7954高产栽培技术试验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镇铭 姚金富 +3 位作者 管耀祖 丁长命 杜如伟 董文忠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7-80,共4页
L16(43 × 2 6)正交试验结果表明 ,对杂交籼稻新品种协优 795 4产量重要性程度的栽培技术因素依次为 :秧龄 >氮肥用量 >育秧方式 >每穴本数 >控蘖剂 >水浆管理 >钾肥用量 >施氮方法 >移栽密度。提出了协优 ... L16(43 × 2 6)正交试验结果表明 ,对杂交籼稻新品种协优 795 4产量重要性程度的栽培技术因素依次为 :秧龄 >氮肥用量 >育秧方式 >每穴本数 >控蘖剂 >水浆管理 >钾肥用量 >施氮方法 >移栽密度。提出了协优 795 4产量 10 35t 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籼稻 协优7954品种 高产栽培 优化配套技术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浙双758直播栽培技术探讨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惠芳 孙军华 +4 位作者 管耀祖 龚利强 赵捷 陈少宝 周伟军 《浙江农业科学》 2008年第6期736-738,共3页
浙双758是浙江省农科院作核所育成的双低高含油量油菜品种,2003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浙审油第2003002号)。试验以油菜播期、密度、氮肥用量为因素,采用正交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不同试验因素及其组合对油菜产量的影... 浙双758是浙江省农科院作核所育成的双低高含油量油菜品种,2003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浙审油第2003002号)。试验以油菜播期、密度、氮肥用量为因素,采用正交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不同试验因素及其组合对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肥力中等的培泥砂土田中直播浙双758,播期、密度和氮肥用量对其产量有显著的影响,其中播期影响最大,其次为密度和氮肥用量;浙双758直播产量随着播期的提早、密度的增加和氮肥用量的适量减施而增加。在试验中,以9月30日播种、密度为24.0万株/hm2、纯氮用量为225.0 kg/hm2处理组合为最佳,产量高达2191.4 kg/hm2;其次为9月30日播种、密度为12.0万株/hm2、纯氮用量为150.0 kg/hm2的处理组合,产量达2105.8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浙双758 直播栽培 播期 密度 氮肥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粳稻浙粳优1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4
12
作者 叶胜海 祁永斌 +7 位作者 管耀祖 龚利强 黄惠芳 陈炎忠 庞新和 陆艳婷 金庆生 张小明 《浙江农业科学》 2009年第6期1101-1103,1110,共4页
浙粳优1号系浙江省农科院作核所与杭州市良种引进公司合作选育而成的高产杂交粳稻新组合。经2005-2007年试验、示范,表现高产稳产、米质优良、抗性较强、生育期适中、青秆黄熟,适宜在杭州市及生态条件相仿的晚粳稻区推广种植。2008年3... 浙粳优1号系浙江省农科院作核所与杭州市良种引进公司合作选育而成的高产杂交粳稻新组合。经2005-2007年试验、示范,表现高产稳产、米质优良、抗性较强、生育期适中、青秆黄熟,适宜在杭州市及生态条件相仿的晚粳稻区推广种植。2008年3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栽培技术为适时稀播育壮秧,合理密植促足穗,科学施肥促长势,及时防治病虫,适时收割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粳优1号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粳稻浙粳27的选育、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3
作者 叶胜海 张小明 +4 位作者 鲍根良 龚利强 管耀祖 葛常青 黄惠芳 《浙江农业科学》 2005年第2期123-124,共2页
浙粳 2 7(ZH9318 绍糯 92 8 越光 )系浙江省农科院作核所于 1998年育成的优质晚粳稻品种。参加各级区试 ,表现产量高、米质优、适应性广、抗病性强、易于栽培等特点。 2 0 0 4年 3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 栽培技术 特征特性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2004年3月 选育 浙江省农科院 1998年 粳稻品种 推广种植 连作晚稻 产量高 适应性 抗病性 单季稻 优质 育成 区试 质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T型粳稻不育系浙粳1A的选育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小明 鲍根良 +5 位作者 叶胜海 马善林 管耀祖 孙国昌 杜新法 毛雪琴 《浙江农业科学》 2006年第1期49-50,共2页
浙粳1A属中熟晚粳稻不育系。作单季稻栽培株高90 cm、连作晚稻栽培株高85 cm左右,株型紧凑,穗大粒多,着粒较密,叶片较窄,叶色较深,剑叶挺,后期转色好,粒长5.2 mm,长宽比1.7,千粒重27 g左右。不育株率达100%;镜检花粉败育率为99.995%;自... 浙粳1A属中熟晚粳稻不育系。作单季稻栽培株高90 cm、连作晚稻栽培株高85 cm左右,株型紧凑,穗大粒多,着粒较密,叶片较窄,叶色较深,剑叶挺,后期转色好,粒长5.2 mm,长宽比1.7,千粒重27 g左右。不育株率达100%;镜检花粉败育率为99.995%;自交结实率为0,异交结实率为43.73%。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用该不育系组配的组合浙粳1A/浙粳恢04-5和浙粳1A/浙粳恢04-7,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不育系 花粉败育率 自交结实率 异交结实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粳稻中佳粳21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惠芳 赵洪英 +1 位作者 管耀祖 葛常青 《浙江农业科学》 2005年第6期465-466,共2页
中佳粳21(原名YK21)是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而成的中熟晚粳稻新品种,2005年3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中佳粳21属密穗型,株型紧凑,耐肥抗倒,分蘖力中等偏强,穗型中等,千粒重高,后期熟相好,中抗稻瘟病,感白叶枯病,感褐稻虱... 中佳粳21(原名YK21)是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而成的中熟晚粳稻新品种,2005年3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中佳粳21属密穗型,株型紧凑,耐肥抗倒,分蘖力中等偏强,穗型中等,千粒重高,后期熟相好,中抗稻瘟病,感白叶枯病,感褐稻虱。适宜在杭州及同类生态区作单季晚稻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中佳粳1号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浙丰2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16
作者 葛常青 王连平 +2 位作者 管耀祖 黄惠芳 颜韶兵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43-244,共2页
浙丰 2号是皖鉴 790 9×观1(浙 90 8短芒抗赤霉病变异株的选系 )杂交选育成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分蘖力中等 ,穗大、千粒重较重 ,产量较高 ;矮秆耐肥抗倒 ,后期转色好 ;赤霉病、白粉病发生较轻 ;粉质较白 ,出粉率较高 ,加工品质较... 浙丰 2号是皖鉴 790 9×观1(浙 90 8短芒抗赤霉病变异株的选系 )杂交选育成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分蘖力中等 ,穗大、千粒重较重 ,产量较高 ;矮秆耐肥抗倒 ,后期转色好 ;赤霉病、白粉病发生较轻 ;粉质较白 ,出粉率较高 ,加工品质较好。其栽培要点 :适时适量匀播 ,适当增施肥料 ,注意杂草和病虫害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浙丰2号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产量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粳稻八优52的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17
作者 俞斌 何晓萍 +1 位作者 管耀祖 葛常青 《浙江农业科学》 2007年第1期56-57,共2页
八优52是杭州市农科院农作所用8204A和Z052配组而成的杂交粳稻新品种,2006年2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八优52植株较高,茎秆粗壮,抗倒性和后期熟相较好;剑叶较挺,分蘖力中等偏强,穗型较大,结实率高,丰产性、稳产性好;米... 八优52是杭州市农科院农作所用8204A和Z052配组而成的杂交粳稻新品种,2006年2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八优52植株较高,茎秆粗壮,抗倒性和后期熟相较好;剑叶较挺,分蘖力中等偏强,穗型较大,结实率高,丰产性、稳产性好;米质较优;对稻瘟病的抗性显著优于对照秀水63,褐稻虱的抗性与对照秀水63相仿,白叶枯病的抗性差于对照秀水63。适宜于杭州市及相似生态区域作单季晚稻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粳稻 八优52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期和密度对杂交籼稻研优1号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军华 黄惠芳 +2 位作者 陈少宝 管耀祖 龚利强 《浙江农业科学》 2009年第4期710-712,共3页
研优1号系由中国水稻研究所与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选育的三系杂交籼稻品种。通过对研优1号不同播期、移栽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密度是影响研优1号产量的主要因素,播期水平对产量影响不明显,但对株高影响较大。本试验中,以5月2... 研优1号系由中国水稻研究所与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选育的三系杂交籼稻品种。通过对研优1号不同播期、移栽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密度是影响研优1号产量的主要因素,播期水平对产量影响不明显,但对株高影响较大。本试验中,以5月28日播种、21.0万丛.hm-2移栽密度的产量最高,达9 247.5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优1号 播期 移栽密度 籼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优质晚粳稻新品种——浙粳30
19
作者 左晓旭 管耀祖 +3 位作者 葛常青 张小明 鲍根良 叶胜海 《农业科技通讯》 2005年第9期54-55,共2页
关键词 高产优质 晚粳稻 新品种 浙江省农科院 品种审定 杭州市 产量高 适应性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粳稻浙粳28的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20
作者 丁勇 管耀祖 +1 位作者 龚利强 黄惠芳 《浙江农业科学》 2009年第3期522-523,共2页
浙粳28是浙江省农科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和杭州市良种引进公司选育而成的晚粳稻新品种,2008年1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浙审稻2008002)。表现中熟,株高中等,有效穗较多,结实率较高,青秆黄熟,较耐肥抗倒,丰产性较好;... 浙粳28是浙江省农科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和杭州市良种引进公司选育而成的晚粳稻新品种,2008年1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浙审稻2008002)。表现中熟,株高中等,有效穗较多,结实率较高,青秆黄熟,较耐肥抗倒,丰产性较好;中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中感褐稻虱;米质与对照相仿。适宜在杭州地区作单季稻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粳稻 浙粳28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