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拔高度对披碱草属植物形态特征的可塑性 被引量:18
1
作者 陈钊 管永卓 +5 位作者 梁新平 张红瑞 余莹 张明 王成章 严学兵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97-904,共8页
海拔是影响植物生物进化和亲缘关系的重要因素,为了探明海拔对披碱草属植物表型特征的影响,本试验对不同海拔(3098∽4203 m)的3种披碱草属植物:六倍体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四倍体的昆仑披碱草(Elymus burchan-buddae)和... 海拔是影响植物生物进化和亲缘关系的重要因素,为了探明海拔对披碱草属植物表型特征的影响,本试验对不同海拔(3098∽4203 m)的3种披碱草属植物:六倍体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四倍体的昆仑披碱草(Elymus burchan-buddae)和老芒麦(E.sibiricus),27个种群810个体的13个表型性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垂穗披碱草的变异系数范围为8.8%∽59.1%,昆仑披碱草为8.2%∽53.7%,老芒麦为7.6%∽56.7%,外稃长是3种披碱草变异系数最小的表型性状。聚类分析可以看出形态上相似的种群海拔来源基本相同,而且聚为一类的多数种群具有相似的生境。相关分析表明:海拔和供试材料的多个表型性状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P〈0.01)。本研究表明,海拔对披碱草属植物形态特征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不同披碱草属植物的形态特征对海拔变化的反应不同,四倍体披碱草属植物对海拔的变化反应更加敏感。因此,部分形态特征可以用于披碱草属植物在海拔梯度上的演化规律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特征 海拔 聚类 变异 披碱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腐病原镰刀菌-苜蓿品种-土壤水分互作对种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郭玉霞 管永卓 +4 位作者 张金锋 李德锋 严学兵 王成章 张猛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23-631,共9页
为了探明不同水分、镰刀菌对苜蓿品种的致病性,本研究选择紫花苜蓿品种阿尔冈金(Algonguin)、丰宝(Powerplant)与苜蓿王(Alfaking)接种半裸镰孢(Fusarium semitectum)和腐皮镰孢(F.solani),测定不同水分苜蓿幼苗的病情指数、最终存活数... 为了探明不同水分、镰刀菌对苜蓿品种的致病性,本研究选择紫花苜蓿品种阿尔冈金(Algonguin)、丰宝(Powerplant)与苜蓿王(Alfaking)接种半裸镰孢(Fusarium semitectum)和腐皮镰孢(F.solani),测定不同水分苜蓿幼苗的病情指数、最终存活数、根重、苗重、根长和苗长,评价其抗病性和两种病菌侵染适宜发病的水分条件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病菌和水分均对病情指数有显著影响(P<0.05),品种和水分间存在显著的互作关系(P<0.05),品种间病情指数无显著差异,接菌后供试苜蓿品种病情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接种腐皮镰孢后显著降低了植株存活数,品种、菌种和水分之间对根重互作效应显著(P<0.05);三者对苗重也有显著影响(P<0.05),且各因素之间也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腐皮镰孢对3个苜蓿品种的苗重均有显著抑制(P<0.05),菌种对根长的影响显著(P<0.05);半裸镰孢对丰宝和苜蓿王品种的根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品种、菌种和水分对苗长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而且菌种和水分间存在互作,但品种和菌种、品种和水分、品种、菌种和水分之间互作不显著。接种腐皮镰孢在3个水分梯度条件下对3个品种的苗长均有显著的降低作用。两种镰刀菌在土壤高水分条件下可导致苜蓿发生病害并对苜蓿生产构成危害,腐皮镰孢对苜蓿根部病害的致病性较强。菌种和水分对不同品种的苜蓿病情指数存在显著的影响,而且多因素之间也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种苗 半裸镰孢 腐皮镰孢 根部病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个紫花苜蓿品种对苜蓿花叶病毒病的田间抗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郭志鹏 冯长松 +7 位作者 张靖雪 王苗利 曲根 刘建宇 管永卓 张晓婷 郭玉霞 严学兵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57-167,共11页
为了比较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对病毒病的抗性,对30个紫花苜蓿品种的病毒病发病情况进行了田间调查,利用小RNA深度测序技术结合RT-PCR技术检测鉴定各紫花苜蓿品种中的病毒种类,并测定了各紫花苜蓿品种的发病率、病情指数、相对株高、相对单... 为了比较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对病毒病的抗性,对30个紫花苜蓿品种的病毒病发病情况进行了田间调查,利用小RNA深度测序技术结合RT-PCR技术检测鉴定各紫花苜蓿品种中的病毒种类,并测定了各紫花苜蓿品种的发病率、病情指数、相对株高、相对单株干重、相对茎秆直径、相对叶面积、相对叶长和相对叶宽,综合比较各紫花苜蓿品种的抗性,并对部分指标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0个紫花苜蓿品种均只受到苜蓿花叶病毒(alfalfa mosaic virus, AMV)的侵染,所有紫花苜蓿品种的田间发病率均超过94%,病情指数范围为31.53~55.50;30个紫花苜蓿品种中,抗性较强的品种有1个,为射手2号,抗性一般的品种有6个,其余23个品种的抗性较差,分别占供试品种的3.33%,20.00%和76.67%;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抗性较强的射手2号与其他紫花苜蓿品种的亲缘关系较远,与其杂交有可能产生较大的杂种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品种 病毒病 抗性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放牧强度下垂穗披碱草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陈钊 梁新平 +6 位作者 侯扶江 田苗苗 张红瑞 余莹 管永卓 王成章 严学兵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59-165,共7页
放牧对草地植物种群遗传与进化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利用 SSR 分子标记对4个不同放牧强度下垂穗披碱草种群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试验地选择在甘肃省甘南自治州玛曲县的阿孜试验站,利用8对多态性强的 SSR 引物对不同放牧压力下4个居群的... 放牧对草地植物种群遗传与进化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利用 SSR 分子标记对4个不同放牧强度下垂穗披碱草种群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试验地选择在甘肃省甘南自治州玛曲县的阿孜试验站,利用8对多态性强的 SSR 引物对不同放牧压力下4个居群的800个个体基因组进行检测,每个位点的有效等位基因数在1.2267~1.9976之间。利用 popgene 分析发现不放牧垂穗披碱草种群遗传多样性最高,在3种不同放牧地,中等放牧强度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较高,其次为重牧,最后为轻度放牧。在不同放牧干扰下的4个垂穗披碱草种群的遗传分化系数为0.5168,基因流 Nm =0.2337,说明4个种群的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种群之间。从种质资源保护角度来讲,不放牧对于垂穗披碱草种质资源的保护是有利的;从草地利用角度,中等放牧强度比较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多样性 基因流 放牧强度 披碱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地区3种冷季型草坪草根部入侵真菌鉴定 被引量:4
5
作者 郭志鹏 宗士寅 +5 位作者 张靖雪 王苗利 曲根 管永卓 严学兵 郭玉霞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23-528,共6页
研究不同草坪草根部入侵真菌的种类对草坪病害鉴定与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以河南省郑州市内8个公共草坪上的3种冷季型草坪草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和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为研究材料,于201... 研究不同草坪草根部入侵真菌的种类对草坪病害鉴定与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以河南省郑州市内8个公共草坪上的3种冷季型草坪草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和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为研究材料,于2013年春季,在8个混播草坪上采用"Z"字形法随机进行根部取样,每种草在各采样地内分别取12株根样,并在实验室内分离鉴定其根部入侵真菌种类。结果表明:从288株根样中共分离到13种真菌,其中6种真菌为3种草根部共同的入侵真菌,包括:细交链孢(Alternaria alternata)、尖孢镰孢(Fusarium oxysporum)、柱孢(Cylindrocarpon destructuns)、枝孢(Cladosporium herbarum)、多隔镰孢(F.decemcellulare)、德氏霉(Drechslera sp.)。郑州地区冷季型草坪草根部入侵的主要病原真菌是细交链孢、尖孢镰孢和枝孢,不同地点和草种根部主要的入侵真菌种类有明显的不同,根部带菌率最高的是多年生黑麦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季型草坪草 根部入侵真菌 细交链孢 尖孢镰孢 枝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腐病原镰刀菌-品种-土壤水分互作对苜蓿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郭玉霞 张红瑞 +5 位作者 管永卓 余莹 张金峰 严学兵 王成章 张猛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36-1342,共7页
为了探明不同水分、镰刀菌对苜蓿品种保护酶活性的影响,本研究选择紫花苜蓿品种‘阿尔冈金’、‘丰宝’与‘苜蓿王’在不同水分条件下接种半裸镰孢和腐皮镰孢后,对其幼苗分别进行PPO,POD,SOD及PAL的活性的测定,评价接种真菌对保护酶活... 为了探明不同水分、镰刀菌对苜蓿品种保护酶活性的影响,本研究选择紫花苜蓿品种‘阿尔冈金’、‘丰宝’与‘苜蓿王’在不同水分条件下接种半裸镰孢和腐皮镰孢后,对其幼苗分别进行PPO,POD,SOD及PAL的活性的测定,评价接种真菌对保护酶活性的影响及菌种、水分、品种三者之间对其保护酶活性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接菌显著抑制了苜蓿品种PPO的活性(P<0.05),而且菌种和品种、菌种和水分之间有显著的互作(P<0.05)。同一水分条件下,无论是30%,50%还是70%的水分处理,均以‘丰宝’的酶活最低,‘苜蓿王’的酶活最高。在接菌条件下,‘阿尔冈金’、‘丰宝’均提高了其PAL活性但差异不显著。菌种和水分均显著影响各苜蓿品种的POD,SOD,PAL活性(P<0.05),且多因素之间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腐皮镰孢 半裸镰孢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枯丝核菌病原致病性及苜蓿品种抗病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郭玉霞 张明 +5 位作者 管永卓 刘芳 郭志鹏 张红瑞 严学兵 王成章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72-81,共10页
为了探明立枯丝核菌对苜蓿种苗的致病性,本研究采用菌饼上放置种子的方法,将分离自3个地点6个苜蓿品种上的6个菌株接种于14个紫花苜蓿品种的种子上,14d测定相对发芽率、根长、苗长和病情指数。结果表明,参试菌株的菌降低了种子的发芽,... 为了探明立枯丝核菌对苜蓿种苗的致病性,本研究采用菌饼上放置种子的方法,将分离自3个地点6个苜蓿品种上的6个菌株接种于14个紫花苜蓿品种的种子上,14d测定相对发芽率、根长、苗长和病情指数。结果表明,参试菌株的菌降低了种子的发芽,从金皇后分离到的菌株对苗长的抑制作用最强;致病性差异显著(P<0.05),其中从金皇后分离出菌株的致病性最强,从丰宝中分离出菌株的致病性最弱;从金皇后、8920MF和爱菲尼特中分离出的立枯丝核菌对苜蓿种子与幼苗的致病力较强;参试的苜蓿品种对同一菌株的抗病性不同,佛拿尔、阿尔冈金和苜蓿王的抗病力最强,丰宝、丰叶721抵抗力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种苗 立枯丝核菌 致病性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草粉和黄酮对断奶仔猪结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曲根 刘建宇 +6 位作者 郭志鹏 王苗利 管永卓 张靖雪 郭玉霞 严学兵 张明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75-184,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苜蓿草粉和苜蓿黄酮对断奶仔猪结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8.1±0.5) kg和胎次相近的(35±1)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120头,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对... 本试验旨在研究苜蓿草粉和苜蓿黄酮对断奶仔猪结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8.1±0.5) kg和胎次相近的(35±1)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120头,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添加1(Ⅰ组)、2(Ⅱ组)、4(Ⅲ组)g·kg^(-1)的苜蓿黄酮和50 g·kg^(-1)的苜蓿草粉(Ⅳ组);预试验期3 d,正式试验期32 d。试验采集的结肠内容物,提取总DNA后在Illumina Miseq平台进行测序。结果表明:1)5个组共产生了484个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其中共享327个OTU,占总OTU数量的67.56%,其中Ⅰ组的OTU数量最高。2)物种丰富度ACE指数(community richness the ACE estimator,ACE)呈先上升再下降再上升趋势,其中Ⅰ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物种丰富度Chao指数(community richness the Chao estimator,Chao)呈先上升再下降再上升趋势,其中Ⅰ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Ⅳ组的Sobs(the observed richness,Sobs)、ACE、Chao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之间的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3)在门水平上,各组间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属水平上,各组间梭菌属相对丰度有升高的趋势(P>0.05),其中Ⅰ组和Ⅲ组梭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Ⅱ组粪球菌属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各组间真细菌属相对丰度有升高的趋势(P>0.05),其中Ⅱ组真细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间Anaerotruncus相对丰度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Ⅱ组和Ⅳ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间NC2004相对丰度有差异(P>0.05),其中Ⅲ组NC2004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各组间UCG-014、Erysipelotrichaceae和胃球菌属相对丰度有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苜蓿草粉和苜蓿黄酮能够改变结肠微生物细菌组成和结构,进而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苜蓿黄酮 断奶仔猪 结肠 微生物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