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洪涝韧性的南京市主城区海绵空间特征评价
1
作者 管桂玲 程昝 +4 位作者 潘泽佳 吴晓全 顾仕珲 付东王 霍璐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9,共4页
为摸清南京市主城区海绵空间特征,选取9个表征洪涝韧性、蓝绿灰海绵空间特征的指标构建了“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评价模型,对南京市主城区海绵空间特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南京市主城区低韧性、中韧性、高... 为摸清南京市主城区海绵空间特征,选取9个表征洪涝韧性、蓝绿灰海绵空间特征的指标构建了“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评价模型,对南京市主城区海绵空间特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南京市主城区低韧性、中韧性、高韧性排水分区比例为45.95∶24.32∶29.73;建成率较高的区域,受用地限制,水系连通性、绿色空间格局等状态层指标得分较低;而建成率稍低的区域,水系连通性、绿色空间格局、排涝能力等状态层指标与响应层指标对洪涝韧性均有较大影响。根据PSR模型结果,南京市主城区可通过蓝绿灰海绵空间的进一步统筹建设提升区域洪涝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洪涝韧性 PSR模型 海绵空间 特征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绿灰”统筹视角下区域海绵城市建设路径研究
2
作者 管桂玲 霍璐 +2 位作者 李海生 程昝 付东王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0-214,共5页
为从“蓝绿灰”统筹视角下探索区域海绵城市建设路径,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为指引,以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为目标,构建了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和层次分析法的评价体系分析“蓝绿灰”特征,通过分析优秀典型案例提炼“蓝绿灰”统... 为从“蓝绿灰”统筹视角下探索区域海绵城市建设路径,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为指引,以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为目标,构建了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和层次分析法的评价体系分析“蓝绿灰”特征,通过分析优秀典型案例提炼“蓝绿灰”统筹建设的策略与要点,采用SWMM耦合ICM-2D模型评估建设方案成效,突出了“抓特征、提策略、谋方案”的区域海绵城市建设路径,并选取南京市秦淮区月牙湖片区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月牙湖片区实施改造后内涝减控效果较好,城市韧性增强,说明“蓝绿灰”统筹建设方案的实际改善效果较好,验证了统筹建设策略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绿灰”特征 PSR模型 建设策略 成效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资源“三条红线”管理评价系统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管桂玲 徐向阳 徐磊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4-66,共3页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需要建立责任与考核制度,将"三条红线"管理目标具体量化,使其具有可操作性。根据"三条红线"水资源管理的内容,提出了包括12个指标的水资源管理评价体系,并对各指标的权重和评价计算方法进行...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需要建立责任与考核制度,将"三条红线"管理目标具体量化,使其具有可操作性。根据"三条红线"水资源管理的内容,提出了包括12个指标的水资源管理评价体系,并对各指标的权重和评价计算方法进行了讨论。以江阴市为例,依据当地的社会经济现状和发展规划,对该市的"三条红线"水资源管理达标情况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反映了江阴市用水总量、用水效率、限制纳污3个指标的管理水平,总体而言,江阴市的水资源管理符合国家对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条红线” 评价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水资源管理评价 江阴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画与陶瓷绘画艺术中的笔墨 被引量:3
4
作者 涂良如 管桂玲 汪冲云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5-77,共3页
通过阐述中国画笔墨特征,对照陶瓷绘画中料色处理,说明了中国画笔墨对陶瓷绘画艺术的运用与影响,为陶瓷艺术工作者绘画创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 国画 陶瓷艺术 笔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洲滩型湿地生态系统重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管桂玲 付东王 +1 位作者 程昝 黄龙燕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6-42,共7页
长江中下游分布着较多洲滩型湿地,存在生态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栖息地破碎等问题。以长江中下游典型江滩湿地——绿水湾湿地为例,针对其湿地生态系统原始风貌与结构完整性受损严重的现状,以近自然河流湿地生态系统作为生态... 长江中下游分布着较多洲滩型湿地,存在生态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栖息地破碎等问题。以长江中下游典型江滩湿地——绿水湾湿地为例,针对其湿地生态系统原始风貌与结构完整性受损严重的现状,以近自然河流湿地生态系统作为生态修复的总体目标,提出以涉禽、游禽为指示物种,在满足长江防洪要求、水文特征的基础上确定生境类型及空间总体布局,采用湿地基底恢复、湿地水文水质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结构恢复3项关键技术进行湿地生态系统重构,并提出关键技术方案。提出的湿地生态系统重构思路、关键技术与方案,可应用于南京市江北新区长江岸线湿地保护与环境提升工程,并为长江中下游洲滩型湿地的生态保护与恢复提供可借鉴的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湿地修复设计 洲滩型湿地 长江江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在上海市长宁区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6
作者 张龙玲 徐慧 +1 位作者 管桂玲 周莨棋 《水资源保护》 CAS 2014年第3期81-84,94,共5页
针对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在水质评价中无法客观考虑指标权重的情况,将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法与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相结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单个指标权重赋值,将各指标权重用于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将改进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应用于上海... 针对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在水质评价中无法客观考虑指标权重的情况,将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法与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相结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单个指标权重赋值,将各指标权重用于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将改进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应用于上海市长宁区水质评价,并与其他水质评价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长宁区各等级河道水质时空差异明显;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一致;此方法可操作性强,且能够直观地比较各个时间段每条河流的综合水质达标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 主成分分析 权重 水质评价 上海市长宁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原混合圩区排涝模数理论模型的研究与改进 被引量:14
7
作者 陈璇 果利娟 +2 位作者 管桂玲 张玉兰 贾本有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8-12,共5页
随着城市化脚步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业圩区逐渐发展成半城半农的混合圩区,随着圩区性质的转变,开展混合圩区排涝计算方法研究对于合理确定平原混合圩区的排涝系统规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对现状排涝计算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 随着城市化脚步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业圩区逐渐发展成半城半农的混合圩区,随着圩区性质的转变,开展混合圩区排涝计算方法研究对于合理确定平原混合圩区的排涝系统规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对现状排涝计算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混合圩区排涝计算的水量平衡法的改进算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南京周岗圩地区的排涝计算中。结果表明:与传统的面积权重法相比,该算法引入了最高控制水位及期末水位等约束条件,兼顾了农田地区与城镇地区的排涝要求,排涝计算结果偏于安全。研究成果可为平原混合圩区排涝计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量平衡法 排涝计算 混合圩区 平均排除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淮东河工程防洪调度方案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陈璇 杨根林 +1 位作者 管桂玲 杨红卫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6-41,共6页
秦淮东河工程是秦淮河流域下游新开的分洪道工程,该工程将有效缓解秦淮河流域行洪出路不足的问题。在研究过程中,采用MIKE11软件,搭建了秦淮河流域及秦淮东河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借助于该模型,对雨前预降、武定门闸控泄以及东河单线行... 秦淮东河工程是秦淮河流域下游新开的分洪道工程,该工程将有效缓解秦淮河流域行洪出路不足的问题。在研究过程中,采用MIKE11软件,搭建了秦淮河流域及秦淮东河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借助于该模型,对雨前预降、武定门闸控泄以及东河单线行洪等工程调度方案的合理性及防洪效益进行了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雨前预降对流域防洪效益较小;武定门闸控泄需兼顾到对上下游的合理调度;在流域降雨较小时,东河单线行洪方案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洪调度 调度方案 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 MIKE11 秦淮东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