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27^(Kip1)基因启动子区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管晓翔 陈巍魏 +1 位作者 陈龙邦 王靖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10期1029-1032,共4页
目的生物信息学的发展为通过在线软件预测基因启动子的相关信息提供了众多有重要价值的参考信息。文中利用生物信息学在线软件预测p27Kip1基因启动子功能。方法获取细胞周期调控因子人p27Kip1启动子全长序列,利用多种在线相关软件预测... 目的生物信息学的发展为通过在线软件预测基因启动子的相关信息提供了众多有重要价值的参考信息。文中利用生物信息学在线软件预测p27Kip1基因启动子功能。方法获取细胞周期调控因子人p27Kip1启动子全长序列,利用多种在线相关软件预测出甲基化部位和转录因子结合部位。结果该基因启动子序列全长为3568 bp,核苷酸数据库(Gen-Bank)登录号为E26053。p27Kip1启动子序列中CpG岛存在于2544~2845 bp、2876~3511 bp处,CpG岛的存在会抑制p27Kip1启动子的转录。p27Kip1启动子共有16个转录因子。结论基因启动子相关生物信息学的研究,提高了针对启动子的研究效率,并为预测基因启动子的功能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7Kip1启动子区 DNA甲基化 转录因子结合部位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时代临床医师的科研策略 被引量:12
2
作者 管晓翔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5-229,共5页
随着21世纪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医学模式也被悄然改变。大数据时代在对传统医学研究模式提出了挑战的同时,也为临床医师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重大的机遇。尽管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诸多科研领域带来新的曙光,然而如何将生物大数据变成创新资源... 随着21世纪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医学模式也被悄然改变。大数据时代在对传统医学研究模式提出了挑战的同时,也为临床医师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重大的机遇。尽管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诸多科研领域带来新的曙光,然而如何将生物大数据变成创新资源仍是需要我们关注的重点问题。临床医师在科研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基于患者的临床信息、肿瘤生物学特性、分子标记物及个体基因测序的大数据,对医学资源进行深入发掘、收集、整理,并加以利用;完整地了解肿瘤患者基因组变异及其结构和表达的变化,找出具有特征性的基因标志并发现新的驱动基因和药物靶点,为肿瘤精准诊治提供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精准医疗 乳腺癌 科研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44/451基因簇调控网络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聂伟伟 唐林 +5 位作者 韦凤 陈龙邦 张辰宇 朱琳 李冬海 管晓翔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9-233,共5页
目的生物信息学方法是预测miRNA二级结构及miRNA靶基因的有用工具。miRNA、转录因子和靶基因之间的调控网络参与多种生理、病理活动的分子机制。文中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r-144/451基因簇的调控网络结构。方法运用多个在线数据库,研究... 目的生物信息学方法是预测miRNA二级结构及miRNA靶基因的有用工具。miRNA、转录因子和靶基因之间的调控网络参与多种生理、病理活动的分子机制。文中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r-144/451基因簇的调控网络结构。方法运用多个在线数据库,研究miR-144/451基因簇的上游转录因子及下游靶基因间的多个反馈和前反馈环路,对参与miR-144/451基因簇调控环路的基因进行功能聚类分析,绘制miR-144/451基因簇的核心调控网络图。结果 miR-144/451基因簇与其上游转录因子GATA1有17个共调控的靶基因,与生物体蛋白磷酸化、性腺发育、上皮细胞分化、葡萄糖代谢等生化学过程密切相关,并参与胰岛素信号通路、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信号通路、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ErbB信号通路及黄体酮调节卵细胞成熟等体内重要生理过程。结论对miR-144/451基因簇调控网络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有助于理解其在细胞发育、细胞周期调控和肿瘤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为后续实验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 miR-144/451基因簇 生物信息学 反馈环路 基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在恶性淋巴瘤临床分期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群 陈龙邦 +6 位作者 王靖华 朱虹 耿怀成 褚晓源 管晓翔 宋海珠 金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394-397,共4页
目的:观察氟去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显像和传统分期检查方法对恶性淋巴瘤分期和治疗后再分期的影响,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视觉分析和半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比较42例病理确诊为... 目的:观察氟去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显像和传统分期检查方法对恶性淋巴瘤分期和治疗后再分期的影响,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视觉分析和半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比较42例病理确诊为恶性淋巴瘤患者传统分期检查和PET/CT对分期和治疗后再分期的符合率,以及对淋巴结区和结外病灶检出率的差异。结果:PET/CT检查与传统分期手段对分期判断的符合率分别为95.2%(40/42)和78.6%(33/42)。对淋巴结内病灶传统分期检查的检出率为88.2%(60/68),PET/CT为97.1%(66/68),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淋巴结外病灶传统分期检查的检出率为58.3%(14/24),PET/CT为91.7%(22/24),两者间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PET/CT检查使TNM分期改变者9例,达21.4%,其中分期升高7例,下降2例,8例(19.0%)的治疗计划发生改变。结论:FDG PET/CT可提高恶性淋巴瘤的分期和再分期的准确率,并可提高淋巴结内外病变的检出率,这有利于更准确地制订治疗方案和预测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肿瘤分期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 氟去氧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CT显像在肺癌临床分期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张群 陈龙邦 +4 位作者 王靖华 耿怀成 褚晓源 管晓翔 宋海珠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5期504-507,I0005,共5页
目的:观察18F-FDG PET/CT显像和传统分期检查方法对肺癌分期和治疗后再分期的影响,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视觉分析和半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比较56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肺癌患者的传统方法分期和PET/CT分期及治疗后再分期的符... 目的:观察18F-FDG PET/CT显像和传统分期检查方法对肺癌分期和治疗后再分期的影响,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视觉分析和半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比较56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肺癌患者的传统方法分期和PET/CT分期及治疗后再分期的符合率,以及对T、N和M分期准确性的差异。结果:PET/CT检查与传统方法对分期判断的符合率分别为92.9%(52/56)和75%(42/56)。对于T亚分期,PET/CT检查准确率为94.6%(53/56),CT检查准确率为82.1%(46/56),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N亚分期,PET/CT检查的准确率为92.9%(52/56),CT为73.2%(41/56),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M亚分期,PET/CT的准确率为96.4%(54/56),传统方法分期为89.3%(50/56),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PET/CT检查使TNM分期改变者13例,达23.2%,其中分期升高9例,下降4例,7例肺癌患者的治疗计划发生改变。结论:18F-FDG PET/CT可提高肺癌的分期和再分期的准确率,这有利于更准确地制订治疗方案,预测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肿瘤分期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CT 18氟-脱氧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p27^(Kip1)基因转染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细胞周期和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杜莉莉 管晓翔 +3 位作者 陈龙邦 王靖华 耿怀成 张群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10期1010-1013,I0002,共5页
目的:探讨外源性p27Kip1基因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细胞周期和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脂质体转染法将含人野生型p27Kip1基因质粒DNA转染乳腺癌MCF-7细胞,免疫细胞荧光化学方法验证p27Kip1基因转染MCF-7细胞后蛋白表达情况;流式细胞仪检... 目的:探讨外源性p27Kip1基因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细胞周期和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脂质体转染法将含人野生型p27Kip1基因质粒DNA转染乳腺癌MCF-7细胞,免疫细胞荧光化学方法验证p27Kip1基因转染MCF-7细胞后蛋白表达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细胞计数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观察外源性p27Kip1对乳腺癌细胞MCF-7生长的影响。结果:免疫细胞荧光化学方法证实p27Kip1基因转染MCF-7细胞后存在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提示,细胞周期出现G0/G1期阻滞;细胞计数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显示细胞增殖明显抑制。结论:外源性p27Kip1基因对乳腺癌MCF-7细胞生长和细胞周期有明显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细胞株MCF-7 P27KIP1基因 细胞周期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生场热疗联合腔内化疗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宋海珠 祁建胜 +6 位作者 王靖华 张群 褚晓源 耿怀成 管晓翔 金洁 陈龙邦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398-401,共4页
目的:观察腔内化疗联合内生场热疗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热化疗前后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初步探讨热化疗的作用机制。方法:治疗组52例,腔内化疗每周1次,联合局部内生场热疗,每周2次;对照组50例,单纯腔内化疗,每周... 目的:观察腔内化疗联合内生场热疗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热化疗前后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初步探讨热化疗的作用机制。方法:治疗组52例,腔内化疗每周1次,联合局部内生场热疗,每周2次;对照组50例,单纯腔内化疗,每周1次。连续治疗2周后休息1周,观察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检测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和胸腹腔积液中T细胞亚群、自然杀伤(NK)细胞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结果:治疗组中胸腔积液患者有效率为86.9%,对照组为60.0%,两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腹腔积液患者有效率为79.3%,对照组为46.7%,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骨髓抑制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胸腹腔积液中CD4/CD8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NK细胞明显下降(P<0.05);外周血中CD3、CD4、CD8、CD4/CD8值及NK细胞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胸腹腔积液和外周血中的VEGF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内生场热疗联合腔内化疗能有效地控制恶性胸腹腔积液,减轻不良反应。热化疗能提高局部及全身的细胞免疫功能,并可能具有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胸腹腔积液 热化疗 T细胞亚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外小细胞癌的临床特征和生存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陈一天 陈龙邦 +7 位作者 王靖华 褚晓源 耿怀成 管晓翔 张群 宋海珠 彭玲 孙茜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11期1164-1167,共4页
目的肺外小细胞癌(extrapulmonary small cell carcinoma,ESCC)发生率很低,报道较少。文中探讨ESCC的临床特征以及相关的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01年1月至2007年6月的42例ESCC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其生存时间,分析其临床特征治疗方法,用Kap... 目的肺外小细胞癌(extrapulmonary small cell carcinoma,ESCC)发生率很低,报道较少。文中探讨ESCC的临床特征以及相关的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01年1月至2007年6月的42例ESCC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其生存时间,分析其临床特征治疗方法,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评价生存率,并用COX回归模型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42例ESCC患者中病变位于食管最常见,占41%。疾病生存的影响因素为疾病TNM分期、临床分期、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体力状况评分、病理类型。治疗相关因素分析显示综合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用局部治疗或化疗(P<0.01)。ECOG评分(P=0.05)是影响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独立危险因素,ECOG评分(P=0.03)、TNM分期(P=0.001)是影响疾病特异性生存期(disease-specific survival,DS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ESCC是一类可发生于人体不同部位的高度恶性肿瘤,以食管小细胞癌最多见。病变范围、体力状况评分、治疗模式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外小细胞癌 临床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肠癌RNA转染mIL-12修饰的树突细胞诱发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褚晓源 王杰军 +5 位作者 陈龙邦 王靖华 管晓翔 耿怀成 张群 宋海珠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15-19,I0012,共6页
目的:研究小鼠结肠癌细胞CT-26 RNA体外转染mIL-12基因修饰的树突细胞(DC),观察其诱导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能力。方法:小鼠骨髓细胞体外经rmGM-CSF、rmIL-4诱导培养获取DC,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纯度;293细胞扩增携带mIL-12基因的... 目的:研究小鼠结肠癌细胞CT-26 RNA体外转染mIL-12基因修饰的树突细胞(DC),观察其诱导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能力。方法:小鼠骨髓细胞体外经rmGM-CSF、rmIL-4诱导培养获取DC,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纯度;293细胞扩增携带mIL-1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体外转染DC;Trizol法提取CT-26细胞总RNA,应用TransM essenger体外转染mIL-12基因修饰的DC;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及小鼠血液中mIL-12,LDH释放法检测小鼠体内特异性CTL活性。结果:小鼠骨髓细胞经诱导培养后,获得大量高纯度的DC,流式细胞仪检测CD11 c+的DC>90%;携带mIL-12基因重组腺病毒转染的DC细胞高表达mIL-12;CT-26细胞总RNA体外转染mIL-12基因修饰的DC后,回输小鼠,能明显提高小鼠体内mIL-12的水平,并可诱导体内生成较高水平的CTL活性,而以该RNA转染Ad-LacZ修饰DC后的对照组及RNA转染DC的对照组,可诱导机体生成中等水平的特异性CTL活性,DC、PBS对照组则均无此作用。结论:小鼠肠癌CT-26细胞总RNA转染mIL-12基因修饰的DC后,免疫接种小鼠,可提高小鼠体内m IL-12的水平,并能有效诱导机体产生较高水平的特异性CTL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2 基因治疗 树突细胞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与肿瘤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杜莉莉 管晓翔 陈龙邦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11期1024-1027,共4页
m icroRNA(m iRNA)是真核生物中一类长度约为22个核苷酸、参与基因转录后水平调控的非编码小分子RNA。近年来研究发现,m iRNA除了具有调控细胞增殖、死亡、细胞分化、个体发育等生物学功能以外,与肿瘤的发生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该文作者... m icroRNA(m iRNA)是真核生物中一类长度约为22个核苷酸、参与基因转录后水平调控的非编码小分子RNA。近年来研究发现,m iRNA除了具有调控细胞增殖、死亡、细胞分化、个体发育等生物学功能以外,与肿瘤的发生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该文作者试图从m iRNA的生物学特性、形成、生理功能、作用机制及与肿瘤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 非编码RNA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MKN-45细胞系的无血清培养技术及干细胞的制备 被引量:2
11
作者 姜贻乾 管晓翔 +5 位作者 郭庆敏 徐小平 何一扬 梁军才 安素红 韩丽娟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80-383,共4页
目的胃癌干细胞的制备困难一直是阻碍胃癌研究进展的主要因素。文中研究无血清培养基悬浮培养胃癌MKN-45细胞系技术,并根据胃癌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s)的生物学标记筛选出该细胞系中的干细胞。方法 MKN-45细胞系在无血清培养基... 目的胃癌干细胞的制备困难一直是阻碍胃癌研究进展的主要因素。文中研究无血清培养基悬浮培养胃癌MKN-45细胞系技术,并根据胃癌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s)的生物学标记筛选出该细胞系中的干细胞。方法 MKN-45细胞系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培养8周后,取对数生长期的MKN-45细胞以Hoechst33342孵育后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侧群细胞。当侧群细胞达约25%时,收集全部细胞微球体,加荧光标记的CD133和CD44单抗孵育后FACS筛选,选CDl33^+CD44^+细胞即为胃癌干细胞。结果胃癌MKN-45细胞系中约40%的肿瘤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中能够存活、增殖并形成自由飘浮的细胞球。双苯酰胺33342染色检测提示MKN-45细胞中侧群细胞含量为3.4%,而细胞球中侧群细胞细胞含量则明显增高,可达到26.9%;收集的侧群细胞通过FACS检测表面标记,MKN-45细胞CDl33^+CD44^+细胞含量为11.2%,而细胞球中CD133^+CD44^+细胞含量为90.3%。结论应用无血清培养基悬浮培养法能成功获得CSCs富集的肿瘤球,Hoechst33342及表面标记双重检测提取法可筛选出其中的CSCs,并可作为今后胃癌干细胞研究的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干细胞 无血清培养 侧群细胞 CDl33+ CD4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受体基因3'非翻译区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凤霞 张文文 +1 位作者 杨芳 管晓翔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62-1265,共4页
目的基因3'非翻译区(3'untranslated region,3'UTR)中miRNA结合区域的遗传突变能够影响基因的表达调控,文中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2 receptor,IGF2R)基因3'UTR的遗... 目的基因3'非翻译区(3'untranslated region,3'UTR)中miRNA结合区域的遗传突变能够影响基因的表达调控,文中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2 receptor,IGF2R)基因3'UTR的遗传突变,并检测其对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运用多个在线数据库,获取IGF2R基因3'UTR中具有最小等位基因频率(minor allele frequency,MAF)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计算其在不同人种中的频率分布及各SNPs之间的连锁不平衡,并预测与其相应结合的miRNA。最后,检测在淋巴母细胞系中不同变体基因型对IGF2R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在IGF2R基因3'UTR的33个SNPs中,仅有5个SNPs(rs8191959、rs200237825、rs3832385、rs201568808、rs1050015)具有>0.05的MAF,其中只有rs1050015基因型突变对mRNA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0)。结论IGF2R基因3'UTR的rs1050015突变能够促进其表达,可作为帮助预测癌症风险的遗传标志物及个体化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受体基因 3'非翻译区 单核苷酸多态性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受体在恶性肿瘤转移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13
作者 许晶 管晓翔 陈龙邦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10期83-86,共4页
随着对肿瘤转移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人们逐步认识到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activator,uPA)及其受体(uPA receptor,uPAR)在肿瘤细胞浸润、新生血管形成以及肿瘤转移等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uPA... 随着对肿瘤转移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人们逐步认识到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activator,uPA)及其受体(uPA receptor,uPAR)在肿瘤细胞浸润、新生血管形成以及肿瘤转移等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uPA系统是目前肿瘤治疗重要的分子靶点,关于抑制与uPAR结合以及PA抑制剂(PA inhibitor,PAI)的研究成为抑制肿瘤转移的新的思路。文中就近年有关的研究进展,综述uPA系统对肿瘤转移的影响及其在治疗中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 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放疗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14
作者 孟亚秋 徐晓帆 +3 位作者 顾军 吴波 朱锡旭 管晓翔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34-536,共3页
0引言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1]。在欧美国家及我国大中型城市的调查中发现,乳腺癌的发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之首。近年来,保乳手术已成为早期乳腺癌的重要治疗方法,术后需结合放疗也已成为共识。多家机构对保乳手... 0引言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1]。在欧美国家及我国大中型城市的调查中发现,乳腺癌的发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之首。近年来,保乳手术已成为早期乳腺癌的重要治疗方法,术后需结合放疗也已成为共识。多家机构对保乳手术后乳腺癌的复发模式进行研究认为,保乳手术后乳腺癌的局部复发以靠近肿瘤床的部位为主[2-3]。因此,针对邻近肿瘤床的保乳术后乳腺癌主要复发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保乳手术 术中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激素受体对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0
15
作者 朱蔼瑜 许宇媚 +3 位作者 许晶 唐林 张群 管晓翔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54-358,共5页
目的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在乳腺癌中广泛表达,并影响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文中旨在探讨AR在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阳性乳腺癌细胞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生长状态良好的MCF-7细胞随机分成3组,分别给予不同的处理,双... 目的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在乳腺癌中广泛表达,并影响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文中旨在探讨AR在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阳性乳腺癌细胞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生长状态良好的MCF-7细胞随机分成3组,分别给予不同的处理,双氢睾酮组:加入双氢睾酮及DMSO溶液;比卡鲁胺组:加入比卡鲁胺及无水乙醇溶液;对照组:无水乙醇及DMSO溶液;保证每组无水乙醇及DMSO溶液浓度相同。用噻唑蓝比色法、细胞计数、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增殖和凋亡改变,并用免疫印迹检测细胞周期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改变。结果免疫印迹结果显示,双氢睾酮组AR相对灰度值(1.055±0.020)较对照组(0.795±0.020)显著升高(P<0.05),而比卡鲁胺组(0.705±0.010)则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流式细胞结果显示:与对照组乳腺癌细胞早期凋亡率[(3.540±0.375)%]相比,双氢睾酮组[(5.120±0.312)%]显著增加(P<0.01),而比卡鲁胺组[(2.410±0.367)%]明显减小(P<0.01)。与对照组比较,双氢睾酮组MCF-7细胞中p53、p73、p21蛋白表达升高,而比卡鲁胺组细胞中p53、p73、p21蛋白表达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在ER阳性乳腺癌中发挥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预示AR有可能成为ER阳性乳腺癌治疗的一个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激素受体 乳腺癌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5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意义及5-氮杂脱氧胞苷对p53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赖静 顾军 +7 位作者 许晶 吴波 张文文 聂伟伟 宋伟 汪泽兴 黄桂春 管晓翔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73-576,共4页
目的 p53基因作为重要的抑癌基因,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长、阻滞细胞周期及促进凋亡的作用,然而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文中研究p5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进一步研究5-氮杂脱氧胞苷(5-aza-2... 目的 p53基因作为重要的抑癌基因,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长、阻滞细胞周期及促进凋亡的作用,然而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文中研究p5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进一步研究5-氮杂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在乳腺癌细胞中对p53表达调控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芯片中80例乳腺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情况,进一步用半定量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乳腺癌细胞中p53的表达及5-氮杂脱氧胞苷对p53表达的影响。结果①p5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1.25%,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p53的表达与乳腺癌病理分级、乳腺癌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乳腺癌细胞MCF-7中,p53 mRNA及蛋白表达均呈低表达状态;在5-氮杂脱氧胞苷作用后,其表达均上调。结论 p53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5-氮杂脱氧胞苷可诱导p53高表达,使其发挥抑癌基因作用,从而为治疗p53低表达乳腺癌药物的研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P53 5-氮杂脱氧胞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人员对癌因性疲乏的知识与态度的现状调查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董露 张爱琴 +2 位作者 叶向红 管晓翔 衷倩雯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58-861,共4页
目的癌因性疲乏(CRF)是肿瘤患者临床症状管理的重点,文中调查了护理人员对CRF的知识与态度的现状。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使用参考指南编制的调查表对南京市3家三甲医院肿瘤相关科室护理人员(来自肿瘤内科、其他内科、外科)进行CRF知识... 目的癌因性疲乏(CRF)是肿瘤患者临床症状管理的重点,文中调查了护理人员对CRF的知识与态度的现状。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使用参考指南编制的调查表对南京市3家三甲医院肿瘤相关科室护理人员(来自肿瘤内科、其他内科、外科)进行CRF知识与态度调查。结果 142名护理人员接受了调查问卷,答题正确率76.25%。其中肿瘤内科护理人员对CRF的基础知识认知率(84.30%)好于其他内科及外科护理人员(75.98%、7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4.79%的护理人员认为癌症患者的疲乏主诉常常不被家属或护理人员理解,76.76%的护理人员认为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缺乏关于疲乏方面的交流。94.36%的护理人员认同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CRF的管理。结论目前临床护理人员对CRF的相关知识掌握不足,应当在以后的工作中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因性疲乏 护士 知识 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Ⅱ期乳腺癌组织中p27^(Kip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何玮玮 管晓翔 陈龙邦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252-255,259,I0003,共6页
目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以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激素水平等指标来评价,但结果并不理想,为了更加合理的指导和评价乳腺癌预后,提高患者生存期,探讨p27Kip1在临床Ⅰ、Ⅱ期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对预后的影响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目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以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激素水平等指标来评价,但结果并不理想,为了更加合理的指导和评价乳腺癌预后,提高患者生存期,探讨p27Kip1在临床Ⅰ、Ⅱ期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对预后的影响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EnVision荧光免疫组化染色检测106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细胞中p27Kip1的表达。结果:106例乳腺癌组织中p27Kip1核内低表达率为57.55%。p27Kip1核内高表达者与低表达者生存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28例出现了p27Kip1细胞质内表达,表达率为26.50%,细胞质内表达较核内表达预后差。p27Kip1在早期乳腺癌细胞的表达与年龄、月经状况、病理类型、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激素受体情况等无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情况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5)。结论:早期乳腺癌细胞中出现了p27Kip1的表达下降和错位分布,核内高表达者预后较好,p27Kip1可能是早期乳腺癌预后指标之一。p27Kip1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乳腺癌 p27Kip1表达 细胞质内表达 临床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RNA-29b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 被引量:6
19
作者 姜贻乾 郭庆敏 +6 位作者 谷建钟 徐小平 安素红 苏芳 鲍艳红 黄常新 管晓翔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49-356,共8页
目的:研究微小RNA(miRNA)-29b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构建miRNA-29b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lenti-miRNA-29b转染293T细胞获得重组慢病毒,提纯慢病毒颗粒感染乳腺癌细胞MCF-7。通过绿色荧光蛋白肿瘤细胞比例... 目的:研究微小RNA(miRNA)-29b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构建miRNA-29b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lenti-miRNA-29b转染293T细胞获得重组慢病毒,提纯慢病毒颗粒感染乳腺癌细胞MCF-7。通过绿色荧光蛋白肿瘤细胞比例来验证转染情况;实时定量PCR检测miRNA-29b的表达水平;CCK-8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miRNA-29b过表达后乳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变化。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miRNA-29b调控的下游靶基因进行预测和筛选,使用双荧光素酶检测、实时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进行验证。对筛选出的miRNA-29b调控的下游靶基因RTKN通过siRNA-RTKN验证其对MCF-7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了miRNA-29b的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感染乳腺癌细胞MCF-7后,lenti-miRNA-29b组和空载体转染组分别有90%和60%左右的细胞出现绿色荧光;lenti-miRNA-29 b组miRNA-29 b表达量较空载体转染组和空白对照组显著增加(均P<0.05),MCF-7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较空载体转染组显著减弱(均P<0.05)。RTKN的基因编码3'UTR区中具有miRNA-29b的结合位点;野生型RTKN-WT-3'UTR报告基因载体与lenti-miRNA-29b共转染MCF-7细胞后可使荧光素酶的活性显著下降(P<0.05)。转染siRNA-RTKN后,MCF-7细胞中RTKN蛋白的水平显著下降,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显著减弱(均P<0.05)。结论:miRNA-29b能够通过抑制RTKN的表达来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RNAS 乳腺肿瘤/病理生理 慢病毒属 转染 聚合酶链反应 胞增殖 肿瘤转移 肿瘤细胞 培养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