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源区植被NDVI演变及其与降水、气温的关系 被引量:18
1
作者 管晓祥 刘翠善 +2 位作者 鲍振鑫 金君良 王国庆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68-277,共10页
为分析1982—2018年黄河源区不同季节植被NDVI空间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子,根据流域内及周边气象站点的同期降水、气温观测资料,运用趋势检验法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在像元尺度上揭示了NDVI演变趋势及其与降水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黄河源区... 为分析1982—2018年黄河源区不同季节植被NDVI空间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子,根据流域内及周边气象站点的同期降水、气温观测资料,运用趋势检验法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在像元尺度上揭示了NDVI演变趋势及其与降水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黄河源区各季节气温上升趋势显著,年平均升温率达到了0.54℃/10 a。流域内降水年际内略有波动,无显著变化趋势,冬季降水略有减少趋势。源区内超过90%的地区NDVI值全年呈增长趋势,植被状况呈现改善态势,而中下游地区这一趋势比上游及源头地区更为显著。NDVI与气温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气温的升高对植被生长起到显著的正面促进作用;除冬季之外,绝大多数地区NDVI与降水的相关性都不显著(p>0.05),夏季约有50%的地区NDVI与降水量呈正相关关系,源头玛多县地区降水的增加有助于植被生长。残差分析结果表明:冬季人类活动对流域NDVI变化的影响微弱;达日站—久治站区间和河南站—兴海站区间受人类活动影响较为显著,2000年以后人类活动所导致的植被退化情势减缓,黄河源区植被情况得到一定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区 植被变化 NDVI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方法在水文关键要素一致性检验中的比较 被引量:46
2
作者 管晓祥 张建云 +2 位作者 鞠琴 王国庆 关铁生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2期51-56,共6页
以武隆站的水文资料作为研究基础,分析了不同的一致性检验方法的特点、适用性以及不足等。结果表明:就趋势性检验方法而言,其过程线法、滑动平均法以及线性拟合法可直接显示序列过程走势,也可通过目估法判断序列走势,但是该方法依赖经验... 以武隆站的水文资料作为研究基础,分析了不同的一致性检验方法的特点、适用性以及不足等。结果表明:就趋势性检验方法而言,其过程线法、滑动平均法以及线性拟合法可直接显示序列过程走势,也可通过目估法判断序列走势,但是该方法依赖经验性,不能给出趋势的显著性程度;而作为非参数检验的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Spearman秩次相关检验法能确定一定置信水平下的趋势显著性水平;就突变点检验方法而言,双累积曲线法、有序聚类法和M-K突变检验法的结果直观,但双累积曲线一致性关系较为模糊,需配合其他方法一起诊断,有序聚类法计算简单但是检验结果不易评价显著性,均值差异T检验法和M-K突变点检验法可以确定多个突变点;总体而言,M-K检验方法最优,原理清晰,结果直观,便于识别,能检验趋势性和突变性,并可以给出一定置信水平下的检验结果的显著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要素 一致性检验方法 趋势性检验方法 突变点检验方法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典型流域水文气象变化与径流过程模拟 被引量:14
3
作者 管晓祥 金君良 +3 位作者 黄爱明 詹慧婕 王国庆 刘翠善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6-43,共8页
典型流域水文气象分析及水文过程模拟是合理评价黄河流域水资源变化的重要基础。利用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法和均值差异T检验法分析了黄河流域7个典型流域的年降水量、年径流量和年均气温序列的变化特征,并采用VIC模型、新安江模型... 典型流域水文气象分析及水文过程模拟是合理评价黄河流域水资源变化的重要基础。利用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法和均值差异T检验法分析了黄河流域7个典型流域的年降水量、年径流量和年均气温序列的变化特征,并采用VIC模型、新安江模型、WBM模型和GR4J模型模拟站点的径流过程。结果表明:各典型流域年均气温显著升高;年降水量变化趋势和突变情况均不明显;而年径流量呈显著下降趋势,且突变多发生在1980s。模型模拟结果表明4种水文模型在黄河流域应用效果较好。就Nash效率系数而言,VIC和新安江模型因为考虑产汇流过程较为详细,模拟径流过程与实测过程更贴近;就径流相对误差而言,WBM模型在水量模拟计算中表现较优,其结构简单,适用于流域水资源的模拟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水文变化 VIC模型 新安江模型 WBM模型 GR4J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源区气象干旱与水文干旱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27
4
作者 石朋 詹慧婕 +2 位作者 瞿思敏 冯进 管晓祥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0-86,共7页
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标准化径流指数(SRI)刻画黄河源区气象干旱和水文干旱过程,通过唐乃亥水文站SRI、源区SPI及3种小波分析方法揭示了1968—2020年黄河源区气象和水文干旱之间的周期性特征及相关性。结果表明:广义极值分布是唐... 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标准化径流指数(SRI)刻画黄河源区气象干旱和水文干旱过程,通过唐乃亥水文站SRI、源区SPI及3种小波分析方法揭示了1968—2020年黄河源区气象和水文干旱之间的周期性特征及相关性。结果表明:广义极值分布是唐乃亥水文站最适宜的流量分布函数;以Gamma分布和广义极值分布分别作为降水和流量的分布函数,基于距离平方倒数法计算出SPI-9和SRI-1的相关系数最高,为0.68;连续小波变换分析表明SPI-9和SRI-1具有相同的周期特征,交叉小波变换和小波相干分析表明SPI-9和SRI-1在不同周期尺度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黄河源区气象干旱向水文干旱的传播时间为9月,SPI-9序列可用于水文干旱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干旱 水文干旱 标准化降水指数 标准化径流指数 小波分析方法 黄河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不同气候区典型流域的水文变化特性 被引量:9
5
作者 管晓祥 刘悦 +3 位作者 金君良 刘翠善 刘艳丽 王国庆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3期13-17,共5页
根据中国6个不同气候区典型流域水文站近55 a的水文观测资料,用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法和降水-径流关系法分别分析了各流域的降水量、径流深和气温的变化趋势以及不同历史阶段的降水-径流关系。结果表明,各典型流域的降水量和径流... 根据中国6个不同气候区典型流域水文站近55 a的水文观测资料,用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法和降水-径流关系法分别分析了各流域的降水量、径流深和气温的变化趋势以及不同历史阶段的降水-径流关系。结果表明,各典型流域的降水量和径流深年内分配不均,夏季多、冬季少,集中在6—9月份;各流域都检测出气温显著升高的趋势,多年平均温增为0.029℃/a;辽河和昕水河流域的年均径流深减少严重,南方湿润气候区石角站以上流域的降水量、径流深均表现出增加的趋势。6个典型流域的年降水和径流系列以1980年和2000年为分段点划分为3个阶段,辽河和昕水河流域的降水-径流拟合直线的斜率呈逐阶段下降趋势,且年变化显著;黄河源区的年降水-径流关系具有波动特点;湘江流域由于年际调水原因,年际径流深较为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流域 水文季节特性 趋势检验 降水-径流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黄河重点区间径流的影响 被引量:27
6
作者 王国庆 管晓祥 +1 位作者 王乐扬 王婕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6-30,39,共6页
科学分析径流变化归因是流域治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对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水文模拟途径定量评估了气候要素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黄河重点水文站华县、河津、头、龙门水文站河川径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受人类活动影响,实测径流量... 科学分析径流变化归因是流域治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对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水文模拟途径定量评估了气候要素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黄河重点水文站华县、河津、头、龙门水文站河川径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受人类活动影响,实测径流量出现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突变之后的径流量较突变前减少了30%以上;可变下渗容量模型对黄河流域天然径流量具有较好的模拟效果,能够用于天然径流量的模拟;人类活动是黄河径流量减少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的影响占径流量减少的70%以上;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降水增加,因此气候要素对径流量减少的贡献率有减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径流变化 归因识别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江流域水沙规律演变及驱动因素定量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管晓祥 向小华 +1 位作者 李超 王志伟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6-41,共6页
研究乌江流域水沙特性及其演变规律,对长江中上游地区水土保持、水资源有效利用、防灾减灾和减少水库泥沙淤积具有科学价值。以乌江流域武隆站1955-2015年的降雨、径流和输沙量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趋势检验以及突变点检验,考察自然和... 研究乌江流域水沙特性及其演变规律,对长江中上游地区水土保持、水资源有效利用、防灾减灾和减少水库泥沙淤积具有科学价值。以乌江流域武隆站1955-2015年的降雨、径流和输沙量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趋势检验以及突变点检验,考察自然和人类活动对径流、泥沙的影响,并定量描述其影响程度。研究表明:乌江流域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均呈下降趋势,且输沙量的下降幅度较为显著;1955-2015年乌江流域降雨-径流关系未发生明显变化,而水-沙关系特性发生阶段性改变,特别是在2005-2015年,泥沙降幅达到0.142亿t,为原有的80%。矿物资源开采,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是影响水沙关系的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江流域 水沙关系 不确定性检验 驱动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的流域中期径流预报 被引量:4
8
作者 管晓祥 金君良 +3 位作者 刘悦 罗志勇 杨炳良 陈清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6-53,共8页
研究耦合天气预报模式的径流预报对提高预报预见期及流域防洪减灾具有重要意义。以金溪池潭水库流域为例,通过尺度转换和气象要素联结实现GEM和GFS两种数值天气模式与新安江模型的单向耦合,进行流域水文模拟以及中期径流预报。日径流过... 研究耦合天气预报模式的径流预报对提高预报预见期及流域防洪减灾具有重要意义。以金溪池潭水库流域为例,通过尺度转换和气象要素联结实现GEM和GFS两种数值天气模式与新安江模型的单向耦合,进行流域水文模拟以及中期径流预报。日径流过程和次洪过程模拟结果发现耦合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的流域中期径流预报能够较好地预估一段时间内的径流总量,而对洪峰以及洪水过程预报能力稍有不足。预报误差来源有水文模型误差和降水预报误差两种,且降水预报的误差在水文模型中会有放大的效应,这增加了中期径流预报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天气预报 中期径流预报 新安江模型 金溪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20年中国水资源及用水量变化规律与成因分析 被引量:69
9
作者 刘晶 鲍振鑫 +4 位作者 刘翠善 王国庆 刘悦 王婕 管晓祥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1-41,共11页
水资源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再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水安全问题已上升到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特别是近年来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加剧了水安全形势。选取我国10个水资源一级区1997-2016年水资源量及用水数据,借助Mann-Kendall法对其进行显著... 水资源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再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水安全问题已上升到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特别是近年来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加剧了水安全形势。选取我国10个水资源一级区1997-2016年水资源量及用水数据,借助Mann-Kendall法对其进行显著性检验,采用Kendall倾斜度表征各要素时间序列变化特征。从时间和空间尺度上揭示我国水资源及用水量变化特征及规律。分析表明:近20年我国水资源总量呈不明显减少趋势,其中北方水资源总量增加不明显,南方水资源量减少不明显。我国总用水量显著增加,除农业用水增加不明显外,其他各行业用水都呈显著增加趋势,尤其生活用水增加最明显。十大水资源一级区相邻区域水资源总量和总用水量的变化特征表现出相似性,不同地区变化特征表现出空间异质性。与国际水资源利用领先水平相比,我国农业节水潜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用水量 演变规律 MANN-KENDALL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海流域实际蒸散发时空演变规律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晓甜 张建云 +4 位作者 鲍振鑫 王国庆 管晓祥 刘翠善 金君良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22,共11页
蒸散发是气候系统能量循环和水分循环的关键要素,探究黄淮海流域实际蒸散发的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深入理解该区域水循环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80—2018年黄淮海流域的GLEAM蒸散发产品数据、气象数据和NDVI数据,采用... 蒸散发是气候系统能量循环和水分循环的关键要素,探究黄淮海流域实际蒸散发的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深入理解该区域水循环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80—2018年黄淮海流域的GLEAM蒸散发产品数据、气象数据和NDVI数据,采用线性回归法、Mann-Kendall检验及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实际蒸散发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GLEAM产品的计算值在黄淮海流域的验证精度较好,流域内多年平均实际蒸散发量为474 mm,呈显著上升趋势。实际蒸散发的空间变化范围是183~708 mm,空间差异显著,呈现从东南向西北方向递减的趋势,季节的空间分布与年际分布特征基本一致。实际蒸散发与NDVI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降水和气温以正相关关系为主。黄淮海流域降水变化不明显,气温显著升高,NDVI增加是流域内实际蒸散发量显著上升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际蒸散发 GLEAM 时空变化 影响因素 黄淮海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udyko假设的黄河源区径流变化归因识别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成凤 刘翠善 +2 位作者 王国庆 金君良 管晓祥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0-94,共5页
黄河源区是黄河水塔,其径流量变化的归因分析对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至关重要。采用基于Budyko假设的弹性系数法量化气候因素和其他环境驱动因素对黄河源区河川径流量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965-2013年黄河源区年降水增加,年潜在... 黄河源区是黄河水塔,其径流量变化的归因分析对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至关重要。采用基于Budyko假设的弹性系数法量化气候因素和其他环境驱动因素对黄河源区河川径流量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965-2013年黄河源区年降水增加,年潜在蒸散发减少,变化趋势均不显著,同时期的年径流序列呈现不显著减少趋势。在1989年实测径流序列存在突变现象,1990-1999年气候因素对径流减少的贡献率约为39%~45%,其他环境驱动因素的贡献率约为55%~61%;2000-2013年气候因素使径流量增加,其他环境驱动因素是径流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流域1980-2010年时期土地利用类型和覆盖无显著变化,研究区域冰川退缩、冻土层持续下移等其他环境驱动因素是造成黄河源区径流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区 变化环境 归因识别 径流 Budyko假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源区水文气象要素演变特征及响应关系 被引量:17
12
作者 张成凤 鲍振鑫 +4 位作者 杨晓甜 刘酌希 管晓祥 王国庆 刘翠善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6期15-19,共5页
黄河源区作为黄河的水塔,其水量的丰枯变化对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至关重要。采用M-K秩次相关检验和有序聚类法分析了1961—2013年来黄河源区气温、降水和径流的演变特征,分阶段研究了降水-径流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961—2013年间,黄... 黄河源区作为黄河的水塔,其水量的丰枯变化对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至关重要。采用M-K秩次相关检验和有序聚类法分析了1961—2013年来黄河源区气温、降水和径流的演变特征,分阶段研究了降水-径流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961—2013年间,黄河源区气温显著升高,降水增加趋势微弱,实测径流整体呈微弱下降趋势;实测径流序列在1989年发生突变,由于兴建了生态保护工程,将实测径流系列划分为1961—1989年、1990—2000年和2000—2013年3个阶段,不同阶段的降水-径流相关性较好,阶段性差异明显,2000年以后的点群位置明显靠下,表明其他非降水因素对河川径流量的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区 水文气象要素 演变趋势 阶段性 响应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滁州市城西试验流域植被区土壤蒸发特性及其驱动要素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悦 鲍振鑫 +5 位作者 金君良 刘艳丽 管晓祥 王婕 王国庆 贺瑞敏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6期1-6,共6页
根据安徽省滁州市城西试验流域的观测资料,研究了植被区土壤蒸发特性及其与降水、水面蒸发和土壤含水量等驱动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土壤实际蒸发量与降水量、水面蒸发量的正相关性均于汛期达到最强,非汛期的相关性受其他因素影... 根据安徽省滁州市城西试验流域的观测资料,研究了植被区土壤蒸发特性及其与降水、水面蒸发和土壤含水量等驱动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土壤实际蒸发量与降水量、水面蒸发量的正相关性均于汛期达到最强,非汛期的相关性受其他因素影响较大;②降水量和水面蒸发量与土壤实际蒸发量的正相关性随着时间尺度的增大而增大;③土壤表层的含水量对土壤实际蒸发量的影响更大,土层深度越深,其含水量对土壤实际蒸发量的影响越小;④相较于表层土壤(0~35 cm)次日的蒸发量,其当日的蒸发量与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实际蒸发量 降水量 水面蒸发量 土壤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裸地土壤蒸发与不同驱动要素之间的响应关系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悦 鞠琴 +3 位作者 舒心怡 管晓祥 刘翠善 王国庆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3期50-54,共5页
根据城西水文实验站的试验观测资料,分析了土壤实际蒸发量与不同驱动要素(降水、水面蒸发和土壤含水量)之间的驱动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1 d尺度下,土壤实际蒸发量与降水量、水面蒸发量在总体上均呈现正相关关系,且汛期的相关性比非汛... 根据城西水文实验站的试验观测资料,分析了土壤实际蒸发量与不同驱动要素(降水、水面蒸发和土壤含水量)之间的驱动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1 d尺度下,土壤实际蒸发量与降水量、水面蒸发量在总体上均呈现正相关关系,且汛期的相关性比非汛期的好;(2)10 d尺度下,汛期和非汛期的10 d累积降水量、水面蒸发量与土壤实际蒸发量的正相关性均较好;(3)土壤实际蒸发量对浅层土壤含水量更加敏感,越深处的土壤含水量对土壤实际蒸发量的影响越小;(4)相对而言,前一日土壤含水量较当日土壤含水量对当日土壤蒸发量的影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实际蒸发量 降水量 水面蒸发量 土壤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试验流域的季风区洪水特性及其水文模拟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悦 张建云 +5 位作者 陈鑫 王婕 鲍振鑫 管晓祥 刘翠善 王国庆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5-32,共8页
根据我国安徽省5个试验流域的实测资料,分析了各流域场次洪水的特性,并利用TOPMODEL模型对各流域进行次洪模拟,进一步探讨该模型在我国东部季风区洪水预报方面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安徽省各试验流域场次洪水的降雨量-径流深散点均呈现较... 根据我国安徽省5个试验流域的实测资料,分析了各流域场次洪水的特性,并利用TOPMODEL模型对各流域进行次洪模拟,进一步探讨该模型在我国东部季风区洪水预报方面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安徽省各试验流域场次洪水的降雨量-径流深散点均呈现较好的正相关性,降雨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大,山区的径流系数大于平原丘陵区;面积最小的瓦屋刘流域对暴雨的响应最为敏感,孙村流域场次洪水的洪峰模数差异最小、起涨时间最长,黄山流域场次洪水的历时最久;随着海拔的升高,流域地形指数的平均值逐渐增大,同时各流域面积占比最大所对应的地形指数逐渐减小;地形指数标准差越大的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也越丰富;TOPMODEL模型总体上可以较好地模拟安徽省各试验流域场次洪水过程,且对大流量的捕捉效果优于小流量,对天然流域的模拟效果优于人类活动扰动的流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特性 地形指数 试验流域 TOPMODEL模型 次洪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文过程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张成凤 杨晓甜 +4 位作者 刘酌希 管晓祥 关铁生 杨勤丽 王国庆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4期46-50,共5页
气候变化及强人类活动已经对区域水资源情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变化环境对水文过程的影响是国际水文十年Panta Rhei计划强调的核心主题。环境变化使流域水文过程变得复杂,区域水文循环对变化环境的响应机理和不确定性研究是未来水文科... 气候变化及强人类活动已经对区域水资源情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变化环境对水文过程的影响是国际水文十年Panta Rhei计划强调的核心主题。环境变化使流域水文过程变得复杂,区域水文循环对变化环境的响应机理和不确定性研究是未来水文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文中系统综述了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水文过程的影响以及分布式水文模型在中、大尺度流域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变化环境下水文科学领域需要强化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模型 水文过程 气候变化 土地利用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化环境下洮河流域径流变化归因 被引量:25
17
作者 刘酌希 陈鑫 +3 位作者 管晓祥 舒章康 杨晓甜 王国庆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7-92,100,共7页
变化环境下干旱区河川径流锐减,定量分析不同驱动要素对河川径流的影响对流域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以黄河上游洮河流域为例,采用水文模拟途径,定量分析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1)近60年来,洮河流域径流下降趋势... 变化环境下干旱区河川径流锐减,定量分析不同驱动要素对河川径流的影响对流域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以黄河上游洮河流域为例,采用水文模拟途径,定量分析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1)近60年来,洮河流域径流下降趋势显著,平均线性递减率为-1.38 mm/a,实测径流系列在1986年产生突变,1986年以来实测径流量较前期减少28.5%;(2)SWAT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洮河流域的天然径流过程,纳什效率系数NSE和决定系数R2均超过80%,相对误差RE小于7%;(3)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58.9%和41.1%,气候变化是径流减少的主要原因,但人类活动的绝对影响有增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基础学科 径流变化 归因分析 SWAT模型 洮河流域 变化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西试验流域水文特性及水文过程模拟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悦 舒心怡 +3 位作者 管晓祥 杨勤丽 刘翠善 王国庆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9年第4期32-38,共7页
水文试验是认识水文规律的重要基础工作。根据我国东部低山丘陵区城西试验流域的实测资料,分析不同尺度降雨径流之间的响应关系,再利用新安江流域水文模型进行径流模拟,进一步探讨该模型在我国东部低山丘陵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试验... 水文试验是认识水文规律的重要基础工作。根据我国东部低山丘陵区城西试验流域的实测资料,分析不同尺度降雨径流之间的响应关系,再利用新安江流域水文模型进行径流模拟,进一步探讨该模型在我国东部低山丘陵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试验流域空间尺度(几十平方公里)的暴雨洪水过程中,洪水峰现时间一般滞后雨峰3~4 h;场次和月尺度上的降雨径流具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在日尺度上,降雨径流关系散乱,以10和70 mm降雨量为阈值呈U型分布;3种时间尺度上,径流均受到前期退水过程的影响,其中,时间尺度越短,受前期退水过程的影响越显著;新安江流域水文模型在我国东部低山丘陵区具有较好的水文模拟能力,且月尺度水文过程的模拟效果优于日尺度,对天然流域的模拟效果优于人类活动扰动的流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径流 水文特性 水文过程 试验流域 新安江模型 径流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9—2018年雅砻江中上游积雪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吴南 张珂 +4 位作者 管晓祥 冯进 黄应厚 张企诺 李运平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1-158,共8页
基于1979—2018年积雪深度卫星数据及同期的格点型降水和气温观测资料,分析了雅砻江中上游积雪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子,利用相关分析法分析气候因子与地形因子对积雪深度时空分布的影响及贡献程度,采用趋势分析法研究积雪特征和气候因子... 基于1979—2018年积雪深度卫星数据及同期的格点型降水和气温观测资料,分析了雅砻江中上游积雪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子,利用相关分析法分析气候因子与地形因子对积雪深度时空分布的影响及贡献程度,采用趋势分析法研究积雪特征和气候因子的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雅砻江中上游降水、气温、高程、坡度和坡向对年均雪深空间分布的贡献率分别为0.218、0.453、0.206、0.080和0.043,气候因子的贡献程度明显高于地形因子;研究区积雪期主要集中在10月至次年5月,年降水量和年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西北部和东南部积雪期变暖现象明显,绝大部分区域年均雪深表现为不明显的减少趋势;积雪深度与降水量的相关系数多为正值,与气温的相关系数均为负值,在区域中下游表现的相关性较强,各影响因子与积雪深度的相关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气温、高程、坡度、降水和坡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砻江中上游 积雪变化 气候因子 地形因子 趋势分析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模型的多维动态临界雨量山洪预警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管晓祥 姚新宇 +2 位作者 沈婕 宋耀榕 楚汉琛 《江苏水利》 2017年第12期42-46,共5页
根据国内外山洪预警预报技术的最新进展,提出了以HEC-HMS模型为基础,考虑土壤含水量和起涨水位的多维动态临界雨量山洪预警方法。结合上流水文站1993~2003年实测资料,率定HEC-HMS模型参数,确定预警时间、预警流量以及雨型分配等关键因素... 根据国内外山洪预警预报技术的最新进展,提出了以HEC-HMS模型为基础,考虑土壤含水量和起涨水位的多维动态临界雨量山洪预警方法。结合上流水文站1993~2003年实测资料,率定HEC-HMS模型参数,确定预警时间、预警流量以及雨型分配等关键因素,计算多维动态临界雨量,建立了山洪动态预警方案,经过历史致灾洪水检验,结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流流域 山洪预警 多维动态临界雨量 HEC—HM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