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LiFe_(x)Mn_(1-x)PO_(4)(0
1
作者
吉帅静
王军伟
+6 位作者
杜宝帅
徐丽
楼平
管敏渊
汤舜
程时杰
曹元成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65-983,共19页
在锂离子电池于电动汽车及储能领域广泛应用的背景下,磷酸锰锂铁(LiFe_(x)Mn_(1-x)PO_(4),0<x<1)作为正极材料,因其卓越的高安全性和高工作电压特性而备受瞩目。然而,LiFe_(x)Mn_(1-x)PO_(4)(LFMP)材料存在的导电性不足及循环稳...
在锂离子电池于电动汽车及储能领域广泛应用的背景下,磷酸锰锂铁(LiFe_(x)Mn_(1-x)PO_(4),0<x<1)作为正极材料,因其卓越的高安全性和高工作电压特性而备受瞩目。然而,LiFe_(x)Mn_(1-x)PO_(4)(LFMP)材料存在的导电性不足及循环稳定性较差等问题,成为制约其商业化应用的关键性障碍。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深入探讨了LFMPO4性能衰退的根源,包括Mn的Jahn-Teller畸变效应、迟缓的反应动力学以及锰基阴极材料中的歧化反应等核心问题,并深入分析了高温高压条件下产气产热的演变机制,以期揭示其失效机理。为提升LFMP的综合性能,本文总结了多种策略,如离子掺杂与碳包裹技术的结合使用、复合包覆技术以及电解质的改良等。这些策略着重于增强LFMP正极材料的电子导电性和Li^(+)迁移率,稳定其相结构以抑制由Jahn-Teller效应引发的Mn溶解,减小界面应力,并提升材料的热稳定性和安全性。通过实施上述策略,不仅验证了失效机理分析的准确性,还展望了高性能锂离子电池LFMP正极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结合当前的研究成果,为实现高比容量、稳定的循环性能、出色的倍率性能以及高安全性,可能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如碳涂层、元素掺杂以及电解质优化等,以期开发出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和热稳定性的全电池基LFMP正极材料。此外,本文还紧密结合当前的产业化研究进展,综述了不同合成工艺与Mn掺杂比例调控对LFMP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具体影响,这不仅将推动LFMP基材料在高性能锂离子电池领域的广泛应用,也为其商业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Fe_(x)Mn_(1-x)PO_(4)(0
失效机制
JAHN-TELLER效应
掺杂改性
包覆改性
电解质策略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靶向消防装备设计与性能
被引量:
9
2
作者
管敏渊
沈建良
+3 位作者
徐国华
汤舜
张炜鑫
曹元成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31-1138,共8页
锂电池储能系统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关键支撑,但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的消防安全问题成为了制约储能系统大规模推广的关键瓶颈,现有基于固定建筑物式的传统气体灭火系统适用性不强,无法扑灭锂离子电池火灾及抑制复燃。...
锂电池储能系统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关键支撑,但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的消防安全问题成为了制约储能系统大规模推广的关键瓶颈,现有基于固定建筑物式的传统气体灭火系统适用性不强,无法扑灭锂离子电池火灾及抑制复燃。本工作面向典型预制舱式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基于多层协同预警技术和不同防护灭火策略实现了对储能系统的靶向消防防控装备开发。首先,基于烟/温感探测器、可燃气体传感器、Pack温度传感器构建了多层协同的预警技术,实现对电气火灾、锂离子电池火灾的精准预警。其次,在现有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基础上增加锂电池火灾专用抑制系统,满足国标电气场所消防设计要求的同时保障锂电池火灾抑制需求。通过主管道、应急管道、喷嘴的布局定位安装,所设计的抑制系统支持Pack级主动防护,能将锂离子电池抑制剂输送到Pack,实现对锂离子电池火灾的早期扑灭并能多次启动,抑制锂离子电池火灾复燃及蔓延。灭火系统和抑制系统协同作战,各自发挥优势,全方位保障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系统
锂离子电池
预警
消防装备
精准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多维信号演化及耦合机制研究综述
被引量:
11
3
作者
李奎杰
楼平
+4 位作者
管敏渊
莫金龙
张炜鑫
曹元成
程时杰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99-912,共14页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问题是当前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的核心问题。准确详尽地掌握电池热失控过程是实现储能电站主动安全预警的前提。然而,锂离子电池是具有复杂非线性特性的电化学系统,其热失控过程将在多维物理场上表现出不同的信号特征,...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问题是当前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的核心问题。准确详尽地掌握电池热失控过程是实现储能电站主动安全预警的前提。然而,锂离子电池是具有复杂非线性特性的电化学系统,其热失控过程将在多维物理场上表现出不同的信号特征,现有仅靠电压和温度等外特性信号的电池管理系统难以全面客观地监测电池的安全健康状态。因此,研究电池热失控过程中多维信号的演变及耦合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综述了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过程中的热、电、机械和气体四个维度的特征信号的演变规律,分析不同维度物理场信号之间的耦合特征,并展望基于多维传感信号融合的电池主动安全预警技术在储能电站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热失控
多信号耦合
安全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共享储能容量分配机制的配电网双层优化策略
被引量:
5
4
作者
赵婷婷
吴刚勇
+3 位作者
夏祥武
王建锋
顾冰
管敏渊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0-63,共14页
【目的】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带来的随机波动性使得配电网运行面临严峻挑战。为优化内部含多微电网与共享储能功率交互的配电网运行,提出基于共享储能容量分配机制的配电网双层优化模型。【方法】根据多微电网缺额负荷的差异互补特性,利用...
【目的】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带来的随机波动性使得配电网运行面临严峻挑战。为优化内部含多微电网与共享储能功率交互的配电网运行,提出基于共享储能容量分配机制的配电网双层优化模型。【方法】根据多微电网缺额负荷的差异互补特性,利用余弦相似度算法计算缺额负荷的相似度权重,结合缺额负荷对共享储能容量进行权重分配。建立了配电网潮流最优和电压偏移最小和多微电网弃风弃光最小和运行成本最小的双层优化模型。上层基于分配的储能容量优化各微电网出力范围,在配电网层求解中以得到微电网最优出力可行解并传递给下层;下层基于分配的储能容量进行多微电网共享储能的功率交互,实现多微电网的经济运行。【结果】利用改进的IEEE33节点系统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1)共享储能容量分配机制与传统分配机制相比,配电网线损和电压偏移分别减小了9.8%和9.2%,多微电网的弃风弃光率和运行总成本分别降低了23.8%和6.1%;(2)对共享储能容量分配机制下的不同储能模式进行对比,共享储能比独立储能在多微电网的弃风弃光率和运行总成本方面分别降低了14.8%和3.3%。【结论】结果表明:合理有效的共享储能分配机制,可以促进高比例新能源消纳,提高共享储能整体利用率,实现配电网整体优化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比例新能源
缺额负荷
相似度权重
容量分配机制
共享储能
影响因素
微电网
储能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LiFe_(x)Mn_(1-x)PO_(4)(0
1
作者
吉帅静
王军伟
杜宝帅
徐丽
楼平
管敏渊
汤舜
程时杰
曹元成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学院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北京智慧能源研究院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湖州供电公司
出处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65-983,共19页
基金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总部管理科技项目资助(退役磷酸铁锂电池低成本绿色再生利用关键技术5419-202199554A-0-5-ZN)。
文摘
在锂离子电池于电动汽车及储能领域广泛应用的背景下,磷酸锰锂铁(LiFe_(x)Mn_(1-x)PO_(4),0<x<1)作为正极材料,因其卓越的高安全性和高工作电压特性而备受瞩目。然而,LiFe_(x)Mn_(1-x)PO_(4)(LFMP)材料存在的导电性不足及循环稳定性较差等问题,成为制约其商业化应用的关键性障碍。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深入探讨了LFMPO4性能衰退的根源,包括Mn的Jahn-Teller畸变效应、迟缓的反应动力学以及锰基阴极材料中的歧化反应等核心问题,并深入分析了高温高压条件下产气产热的演变机制,以期揭示其失效机理。为提升LFMP的综合性能,本文总结了多种策略,如离子掺杂与碳包裹技术的结合使用、复合包覆技术以及电解质的改良等。这些策略着重于增强LFMP正极材料的电子导电性和Li^(+)迁移率,稳定其相结构以抑制由Jahn-Teller效应引发的Mn溶解,减小界面应力,并提升材料的热稳定性和安全性。通过实施上述策略,不仅验证了失效机理分析的准确性,还展望了高性能锂离子电池LFMP正极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结合当前的研究成果,为实现高比容量、稳定的循环性能、出色的倍率性能以及高安全性,可能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如碳涂层、元素掺杂以及电解质优化等,以期开发出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和热稳定性的全电池基LFMP正极材料。此外,本文还紧密结合当前的产业化研究进展,综述了不同合成工艺与Mn掺杂比例调控对LFMP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具体影响,这不仅将推动LFMP基材料在高性能锂离子电池领域的广泛应用,也为其商业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LiFe_(x)Mn_(1-x)PO_(4)(0
失效机制
JAHN-TELLER效应
掺杂改性
包覆改性
电解质策略改性
Keywords
LiFe_(x)Mn_(1-x)PO_(4)(0
failure mechanisms
Jahn-Teller effect
doping modification
coating modification
electrolyte modification strategies
分类号
TM1.11 [电气工程—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靶向消防装备设计与性能
被引量:
9
2
作者
管敏渊
沈建良
徐国华
汤舜
张炜鑫
曹元成
机构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湖州供电公司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出处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31-1138,共8页
基金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科技项目(B311UZ220001)。
文摘
锂电池储能系统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关键支撑,但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的消防安全问题成为了制约储能系统大规模推广的关键瓶颈,现有基于固定建筑物式的传统气体灭火系统适用性不强,无法扑灭锂离子电池火灾及抑制复燃。本工作面向典型预制舱式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基于多层协同预警技术和不同防护灭火策略实现了对储能系统的靶向消防防控装备开发。首先,基于烟/温感探测器、可燃气体传感器、Pack温度传感器构建了多层协同的预警技术,实现对电气火灾、锂离子电池火灾的精准预警。其次,在现有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基础上增加锂电池火灾专用抑制系统,满足国标电气场所消防设计要求的同时保障锂电池火灾抑制需求。通过主管道、应急管道、喷嘴的布局定位安装,所设计的抑制系统支持Pack级主动防护,能将锂离子电池抑制剂输送到Pack,实现对锂离子电池火灾的早期扑灭并能多次启动,抑制锂离子电池火灾复燃及蔓延。灭火系统和抑制系统协同作战,各自发挥优势,全方位保障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的安全。
关键词
储能系统
锂离子电池
预警
消防装备
精准定位
Keywords
energy storage system
lithium ion battery
early warning
fire-fightinenergy storage system
lithium ion battery
early warning
fire-fighting equipment
precise positioningg equipment
precise positioning
分类号
TM911 [电气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多维信号演化及耦合机制研究综述
被引量:
11
3
作者
李奎杰
楼平
管敏渊
莫金龙
张炜鑫
曹元成
程时杰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湖州供电公司
国网德清县供电公司
出处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99-912,共14页
基金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科技项目(B311UZ220001)。
文摘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问题是当前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的核心问题。准确详尽地掌握电池热失控过程是实现储能电站主动安全预警的前提。然而,锂离子电池是具有复杂非线性特性的电化学系统,其热失控过程将在多维物理场上表现出不同的信号特征,现有仅靠电压和温度等外特性信号的电池管理系统难以全面客观地监测电池的安全健康状态。因此,研究电池热失控过程中多维信号的演变及耦合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综述了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过程中的热、电、机械和气体四个维度的特征信号的演变规律,分析不同维度物理场信号之间的耦合特征,并展望基于多维传感信号融合的电池主动安全预警技术在储能电站的应用。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热失控
多信号耦合
安全预警
Keywords
lithium-ion battery
thermal runaway
multi-signal coupling
safety warning
分类号
TM912 [电气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共享储能容量分配机制的配电网双层优化策略
被引量:
5
4
作者
赵婷婷
吴刚勇
夏祥武
王建锋
顾冰
管敏渊
机构
上海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湖州供电公司
浙江泰仑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处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0-63,共14页
基金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集体企业科技项目(2019-HUZJTKJ-1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907114)。
文摘
【目的】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带来的随机波动性使得配电网运行面临严峻挑战。为优化内部含多微电网与共享储能功率交互的配电网运行,提出基于共享储能容量分配机制的配电网双层优化模型。【方法】根据多微电网缺额负荷的差异互补特性,利用余弦相似度算法计算缺额负荷的相似度权重,结合缺额负荷对共享储能容量进行权重分配。建立了配电网潮流最优和电压偏移最小和多微电网弃风弃光最小和运行成本最小的双层优化模型。上层基于分配的储能容量优化各微电网出力范围,在配电网层求解中以得到微电网最优出力可行解并传递给下层;下层基于分配的储能容量进行多微电网共享储能的功率交互,实现多微电网的经济运行。【结果】利用改进的IEEE33节点系统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1)共享储能容量分配机制与传统分配机制相比,配电网线损和电压偏移分别减小了9.8%和9.2%,多微电网的弃风弃光率和运行总成本分别降低了23.8%和6.1%;(2)对共享储能容量分配机制下的不同储能模式进行对比,共享储能比独立储能在多微电网的弃风弃光率和运行总成本方面分别降低了14.8%和3.3%。【结论】结果表明:合理有效的共享储能分配机制,可以促进高比例新能源消纳,提高共享储能整体利用率,实现配电网整体优化运行。
关键词
高比例新能源
缺额负荷
相似度权重
容量分配机制
共享储能
影响因素
微电网
储能模式
Keywords
a high proportion of new energy
lack of load
similarity weight
capacity allocation mechanism
shared energy storage
influencing factors
microgrid
energy storage mode
分类号
TV213.4 [水利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LiFe_(x)Mn_(1-x)PO_(4)(0
吉帅静
王军伟
杜宝帅
徐丽
楼平
管敏渊
汤舜
程时杰
曹元成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靶向消防装备设计与性能
管敏渊
沈建良
徐国华
汤舜
张炜鑫
曹元成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多维信号演化及耦合机制研究综述
李奎杰
楼平
管敏渊
莫金龙
张炜鑫
曹元成
程时杰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基于共享储能容量分配机制的配电网双层优化策略
赵婷婷
吴刚勇
夏祥武
王建锋
顾冰
管敏渊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3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