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管子》训解正误(六)
1
作者 管宗昌 《江海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50,共1页
(一)《立政》:首宪既布,然后可以布宪。尹注:首宪,岁朝之宪;宪,谓月朝之宪。丁士涵:“布宪”当为“行宪”。黎翔凤:布宪于国都之后,然后次第布于地方。“首宪”为首布之宪,地方先布,则侈而为专制矣。按:众说皆非。从前文看,多处“宪既... (一)《立政》:首宪既布,然后可以布宪。尹注:首宪,岁朝之宪;宪,谓月朝之宪。丁士涵:“布宪”当为“行宪”。黎翔凤:布宪于国都之后,然后次第布于地方。“首宪”为首布之宪,地方先布,则侈而为专制矣。按:众说皆非。从前文看,多处“宪既布”“宪未布”,其主体都是前文所言之“乡官”,包括“五乡之师”“五属大夫”“属吏”等官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子 训解 正误 宪既布 立政 五乡之师 乡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吕氏春秋·有始览》与相关篇目的互见关系
2
作者 管宗昌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5-80,共6页
《吕氏春秋.有始览》与相关篇目存在互见关系。这种互见关系承自先秦时期论著的经传结构,《有始览》起着经的提摄作用。其在编撰时坚持了篇幅大体一致的原则,对寓言故事和议论性语言进行了平衡处理。一面扩展议论性语言,一面将寓言故事... 《吕氏春秋.有始览》与相关篇目存在互见关系。这种互见关系承自先秦时期论著的经传结构,《有始览》起着经的提摄作用。其在编撰时坚持了篇幅大体一致的原则,对寓言故事和议论性语言进行了平衡处理。一面扩展议论性语言,一面将寓言故事简省为互见关系,避免了重文过多,也避免了篇幅过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见关系 经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吕氏春秋》的君臣和谐理念及其文学意义
3
作者 管宗昌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7-61,共5页
《吕氏春秋》的议论很多都体现出辩证性特征,而涉及君臣双方时,这种辩证性表现得尤为突出,说明《吕氏春秋》有着明显的君臣和谐理念。这一理念的具体内涵是:臣属能够勇敢、智慧地进谏,能死义尽忠;同时君主也要能知人善任和善听。这种和... 《吕氏春秋》的议论很多都体现出辩证性特征,而涉及君臣双方时,这种辩证性表现得尤为突出,说明《吕氏春秋》有着明显的君臣和谐理念。这一理念的具体内涵是:臣属能够勇敢、智慧地进谏,能死义尽忠;同时君主也要能知人善任和善听。这种和谐理念在先秦诸子作品中独树一帜,表明探讨和谐的君臣关系已不再是单纯的政治话题和哲学命题,而已成为策士文人的精神诉求和人生理想。这对于汉代文学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氏春秋》 君臣和谐 文学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遭逢际遇事象大观园的营造——《吕氏春秋·孝行览》的题材、主旨及结构
4
作者 管宗昌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5-79,共5页
《吕氏春秋》收录的都是与遭逢际遇相关的事象,题材很集中。这些事象的编排遵循着既定的规则。其中的历史传说和故事,按照重大题材到普通题材的顺序进行排列,反映出明确的题材分类观念。除首篇外,其余7篇或是每篇兼顾问题的两个方面,或... 《吕氏春秋》收录的都是与遭逢际遇相关的事象,题材很集中。这些事象的编排遵循着既定的规则。其中的历史传说和故事,按照重大题材到普通题材的顺序进行排列,反映出明确的题材分类观念。除首篇外,其余7篇或是每篇兼顾问题的两个方面,或是前后两篇正反相成,形成互补结构,都富有辩证性。《孝行览》首篇与其余7篇构不成主从关系,二者相疏离。《孝行览》的名称是从天地人三才相承理念推衍出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行览 题材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谈《七发》及唐前“七体”赋作的主旨
5
作者 李宏伟 管宗昌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81-185,共5页
《七发》除了"戒奢"之外,还有一条讽谏主上举贤任能的主旨,由此可以看到诸多先秦时期文学因素的影响。自《七激》始,"七体"的题材由问疾转变为招隐,但这一讽谏主旨一直未变。这成为其后七体作品的基本内容,只是在... 《七发》除了"戒奢"之外,还有一条讽谏主上举贤任能的主旨,由此可以看到诸多先秦时期文学因素的影响。自《七激》始,"七体"的题材由问疾转变为招隐,但这一讽谏主旨一直未变。这成为其后七体作品的基本内容,只是在不同阶段、不同作品中表现程度与方式有所差异。这一主旨符合文臣的基本精神诉求,《七发》、《七激》等作品的宛转表达方式又为他们提供了安全合适的范本,最终造就了七体的模拟继作之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体 主旨 举贤任能 讽谏 七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子》训解正误(四)
6
作者 管宗昌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3-213,共1页
一、《权修》:“上好诈谋间欺,臣下赋敛竞得,使民偷壹,则百姓疾怨,而求下之亲上,不可得也。”偷壹,尹注:偷取一时之快。姚永概:偷用权时之法也。黎翔凤同于姚说。(正文与诸说不特标出者均见黎翔凤:《管子校注》,中华书局2004年版)按:诸... 一、《权修》:“上好诈谋间欺,臣下赋敛竞得,使民偷壹,则百姓疾怨,而求下之亲上,不可得也。”偷壹,尹注:偷取一时之快。姚永概:偷用权时之法也。黎翔凤同于姚说。(正文与诸说不特标出者均见黎翔凤:《管子校注》,中华书局2004年版)按:诸说不宜。偷,浇薄,不厚道。《论语·泰伯》:“故旧不遗,则民不偷。”朱熹:“偷,薄也。”(程树德:《论语集释》,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595页)《国语·晋语》:“其下偷以幸。”韦昭:“偷,苟且也。”(徐元诰:《国语集解》,中华书局2019年版,第274页)所以,偷即浇薄,可引申为苟且、怠惰。壹,尹黎云:“古文壹和壶其实是一个字。壶的作用就是盛热水,盖上盖子以保温,故从壶指事,可得‘专壹’义。”(尹黎云:《汉字字源系统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79页)这里“壹”正是专壹、统一之义。偷壹指偷于壹,也就是在统一民众这件事上苟且从事。紧接下文有“有地不务本事,君国不能壹民”正是呼应此处而来,指统治国家不能统一民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伯 《管子》 中华书局 一时之快 程树德 翔凤 姚永概 故旧不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子》训解正误(三)
7
作者 管宗昌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0-150,共1页
一、《牧民》篇:“不敬宗庙则民乃上校。”尹注:校,効也。张佩纶:《论语》“犯而不校”,包咸曰:“校,报也。”(正文与诸说不特标出者均见黎翔凤《管子校注》,中华书局2004年版)按:诸说不确。“校”,《说文》:“木囚也”,段玉裁:“以木... 一、《牧民》篇:“不敬宗庙则民乃上校。”尹注:校,効也。张佩纶:《论语》“犯而不校”,包咸曰:“校,报也。”(正文与诸说不特标出者均见黎翔凤《管子校注》,中华书局2004年版)按:诸说不确。“校”,《说文》:“木囚也”,段玉裁:“以木羁之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267页)指木质刑具,用以羁绊约束犯人之行动,引申有较量、计较、对抗义。如《战国策·秦策四》:“韩、魏之强足以校秦矣。”高诱注:“校,亢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州古籍出版社 《说文解字注》 战国策 《管子》 张佩纶 高诱注 段玉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子》训解正误二则
8
作者 管宗昌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79-179,共1页
《管子》一书历代注家不少,贡献非凡,但是仍有若干训解不达之处,兹刊正二则如下:一、《轻重甲》:“食三升,则乡有正食而盗。食二升,则里有正食而盗。食一升,则家有正食而盗。”(正文与诸家训解不特加标出者均出自黎翔凤《管子校注》,中... 《管子》一书历代注家不少,贡献非凡,但是仍有若干训解不达之处,兹刊正二则如下:一、《轻重甲》:“食三升,则乡有正食而盗。食二升,则里有正食而盗。食一升,则家有正食而盗。”(正文与诸家训解不特加标出者均出自黎翔凤《管子校注》,中华书局2004年版)注家多认为“正”字误,王念孙、黎翔凤认为“匃”之误,王引之、张佩纶认为“乏”之误,马非百认为“匮”之误。依此,他们认为此句意指食物匮乏而偷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子》 张佩纶 王引之 翔凤 训解 王念孙 中华书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槁之美的文化内涵及发生——兼从“枯”的造字理念入手
9
作者 管宗昌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3期150-161,共12页
中国古人崇尚生命和生命之美。"枯槁"虽具有死亡和消极意义,却在文学和艺术领域形成了典型的"枯槁之美"。关于它的发生、文化渊源以及发展过程尤其值得关注。通过梳理发现,其内涵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q... 中国古人崇尚生命和生命之美。"枯槁"虽具有死亡和消极意义,却在文学和艺术领域形成了典型的"枯槁之美"。关于它的发生、文化渊源以及发展过程尤其值得关注。通过梳理发现,其内涵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枯槁之美"还没有获得审美内涵;第二阶段审美内涵初步发生,集中展现为对生命的眷顾;第三阶段其内涵出现大拓展,展现出偏重高古、崇尚荒寒和道家属性。这些内涵都有相关的文化渊源,也与宋代特定的文化特征、审美倾向以及苏轼的贡献有关。同时,对"枯"的字义追溯,是深入探讨枯槁之美发生机制不容忽视的视角。"古"的字义承载着枯槁之美的文化基因,"枯"的造字理念暗含着枯槁之美两种不同的发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学 枯槁之美 “枯” “古” 字义 造字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子》训解正误(五)
10
作者 管宗昌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31,共1页
一、《权修》:“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我苟种之,如神用之,举事如神,唯王之门。”苟,戴望:“苟”当是“茍”字之误。《说文·茍部》:“茍,自急敕也。”“茍”与“亟”通。黎翔凤解为“如果”。按:此处解为如果义显突兀... 一、《权修》:“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我苟种之,如神用之,举事如神,唯王之门。”苟,戴望:“苟”当是“茍”字之误。《说文·茍部》:“茍,自急敕也。”“茍”与“亟”通。黎翔凤解为“如果”。按:此处解为如果义显突兀,前文没有表述相反情况,此处突然出现如果假设义不通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子》 字之误 正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子》训解再正误二则
11
作者 管宗昌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31-231,共1页
一、《小匡》:"力死之功,犹尚可加也。显生之功,将何如?是昭德以贰君也。鲍叔之知不是失也。"(正文与诸家训解不特加标出者均出自黎翔凤《管子校注》,中华书局2004年版)此句注疏不多。尹知章注认为是:"言昭管仲之德,以... 一、《小匡》:"力死之功,犹尚可加也。显生之功,将何如?是昭德以贰君也。鲍叔之知不是失也。"(正文与诸家训解不特加标出者均出自黎翔凤《管子校注》,中华书局2004年版)此句注疏不多。尹知章注认为是:"言昭管仲之德,以为君之副贰。"(姜涛《管子新注》,齐鲁书社2009年版,第176页)沿用这一观点。按:这一注释乍看似无问题,也没有引起太多异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鲁书社 《管子》 尹知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