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吕氏春秋》对浓缩型历史典故的运用及其文学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管宗昌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20,共3页
《吕氏春秋》继承已有的文学传统,大量运用浓缩型历史典故。从内容上看,往往构成对比关系,其内容有的是性质相反,有的则是层次上有高低之分;从形式上看,兼有铺张和简约两种形态,它们在文本结构中所起的作用不同。这种浓缩型历史典故是... 《吕氏春秋》继承已有的文学传统,大量运用浓缩型历史典故。从内容上看,往往构成对比关系,其内容有的是性质相反,有的则是层次上有高低之分;从形式上看,兼有铺张和简约两种形态,它们在文本结构中所起的作用不同。这种浓缩型历史典故是后代文体生成的活性因素,影响了一些文体的生成和发展,骈体赋和连珠体都是这种典故运用的活化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氏春秋》 历史典故 连珠体 骈体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孔子对管仲评价的一致性——兼及孔子仁学理论的多维性 被引量:3
2
作者 管宗昌 《北方论丛》 2018年第3期65-69,共5页
《论语》中有四处孔子对于管仲的评价。关于四处评价之间是否一致,学界多有争论,而最大分歧则在集中在孔子是否肯定管仲为"仁"。单纯从字句本身,以及整书的行文特点和孔子的言语习惯,都很难对此做出完全合理的判断。只有将孔... 《论语》中有四处孔子对于管仲的评价。关于四处评价之间是否一致,学界多有争论,而最大分歧则在集中在孔子是否肯定管仲为"仁"。单纯从字句本身,以及整书的行文特点和孔子的言语习惯,都很难对此做出完全合理的判断。只有将孔子仁学的多维性特点一并纳入,形成三位一体的考察,方可对孔子的评价做出正确的解读。孔子并没有直接肯定管仲为"仁",他是有意向弟子传达仁学多维性的理论特点。当然,四处评价之间也并无矛盾,他承认管仲的功业与才能,但至于"仁",孔子进行的则是多维评价。直接认为孔子肯定或否定管仲为"仁",都是简单化和呆板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管仲 《论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