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创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管宏新 朱晋 +4 位作者 仲骏 万亮 周秋梦 尚明 杨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258-1262,共5页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PVP或PKP微创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20例(28椎);术前、术后24 h及出院后随访时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及出院后随访时进行Oswestry...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PVP或PKP微创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20例(28椎);术前、术后24 h及出院后随访时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及出院后随访时进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分析术后24 h及随访时患者满意度。结果 2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采用PVP 4例(5椎),PKP 16例(23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获随访1~24个月,平均8个月。患者术前VAS为(8.9±0.4)分,术后24 h为(2.1±2.0)分,最后随访时为(2.2±1.9)分;术后24 h及最后随访时VAS较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后随访时ODI明显低于术前(P<0.05),分别为(25.8±10.4)%和(56.4±10.8)%。患者术后24 h的满意率为95.0%,最后随访时为89.5%。结论 PVP/PKP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创伤小,可达到满意的止痛效果,还可预防椎体再塌陷、增强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微创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层刺激治疗脑卒中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管宏新 肖云实 仲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8-111,共4页
脑卒中是一组突然起病,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脑卒中后,患者经常留有运动障碍等后遗症。在探索感觉、运动和认知功能的皮层代表区及在各种神经精神疾病的治疗过程中,研究者发现皮层刺激是一种治疗脑卒中的有效... 脑卒中是一组突然起病,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脑卒中后,患者经常留有运动障碍等后遗症。在探索感觉、运动和认知功能的皮层代表区及在各种神经精神疾病的治疗过程中,研究者发现皮层刺激是一种治疗脑卒中的有效方法。文章综述了皮层刺激在促进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中的应用、皮层刺激的方法、可能的作用机制和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层刺激 经颅直流电刺激 经颅磁刺激 侵入性皮层刺激 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电刺激治疗脑缺血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管宏新 仲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259-1262,共4页
脑缺血是因脑血流减少而影响脑细胞形态和功能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脊髓电刺激能够增加脑血流,有望成为一种治疗脑缺血的有效方法。文章综述了脊髓电刺激治疗脑缺血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脑缺血 脊髓电刺激 治疗 脑血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植入式脊髓电刺激系统的可行性实验研究
4
作者 管宏新 仲骏 +5 位作者 汪辉 朱晋 杨敏 杨晓笙 周秋梦 焦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43-446,共4页
目的探讨自行研制的微型植入式脊髓电刺激系统应用于动物实验的可行性。方法取健康成年SD大鼠20只,将微型植入式脊髓电刺激系统电极置于大鼠C2颈髓背侧硬膜外,脉冲发生装置及电源植入背部皮下。分别于术前(0 h)及术后12、24、36 h,测试... 目的探讨自行研制的微型植入式脊髓电刺激系统应用于动物实验的可行性。方法取健康成年SD大鼠20只,将微型植入式脊髓电刺激系统电极置于大鼠C2颈髓背侧硬膜外,脉冲发生装置及电源植入背部皮下。分别于术前(0 h)及术后12、24、36 h,测试微型植入式脊髓电刺激系统的参数(电压、刺激频率和脉宽);进行大鼠神经行为学功能评分(BBB评分)和斜板实验,并测量大鼠体质量。结果脊髓电刺激系统各项参数在0 h、12 h、24 h时点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参数在0 h与36 h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BB评分、斜板实验和体质量检测显示:0 h与12 h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 h与24、36 h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过程中大鼠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微型植入式脊髓电刺激系统应用于动物实验是安全可行的,可用于脊髓电刺激治疗脑缺血性疾病的进一步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电刺激 实验研究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功切除压迫延髓的巨大神经鞘瘤一例报道
5
作者 管宏新 朱晋 +3 位作者 仲骏 万亮 杨敏 尚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312-1314,共3页
压迫延髓的巨大神经鞘瘤临床少见,手术操作难度极大。文章报道1例压迫延髓的巨大神经鞘瘤病例,患者于全身麻醉下成功行脑干区域肿瘤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
关键词 巨大神经鞘瘤 延髓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的手术策略 被引量:18
6
作者 朱晋 管宏新 +4 位作者 仲骏 李世亭 杨晓笙 周秋梦 焦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393-1396,共4页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的策略。方法以9例实施MVD手术的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采用三维时间飞跃(3D-TOF)序列技术经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脑血管病变情况;分析术中所见...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的策略。方法以9例实施MVD手术的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采用三维时间飞跃(3D-TOF)序列技术经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脑血管病变情况;分析术中所见、手术疗效及随访结果。结果术前MRI显示粗大扭曲的椎动脉(VA)偏向患侧,甚至对侧VA也移位至患侧。术中见VA直接同时压迫面神经和三叉神经3例,小脑前下动脉(AICA)和小脑后下动脉(PICA)上抬间接压迫面神经和三叉神经5例,PICA和小脑上动脉(SCA)分别压迫面神经和三叉神经1例。术后,8例患者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症状即刻消失,1例术后3个月症状完全消失;1例术后1周疼痛缓解。所有患者随访未见复发。结论粗大移位的VA通常是导致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的直接或间接责任血管。MVD成功的关键是从后组颅神经开始解剖,逐渐将VA向下移位,而不是简单地在神经和血管间塞入垫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 椎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