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杉木(19年生)毛竹混交林水源涵养能力研究
被引量:11
- 1
-
-
作者
郑郁善
管大耀
李仁昌
-
机构
福建林学院资源与环境系
福建省尤溪县包溪林业采育场
福建省松溪县林场
-
出处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63-68,共6页
-
基金
福建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
-
文摘
对福建省尤溪县包溪林业采育场1974年营造的杉木毛竹混交林水源涵养能力和经济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杉木密度为1350株·hm-2的混交林涵养水源能力最强,林冠层持水量比杉木纯林多0.545t·hm-2,比毛竹纯林多3.049t·hm-2;地上部分总持水量(25.424t·hm-2)分别比杉木纯林、毛竹纯林增加3.143t·hm-2,3.309t·hm-2;土壤(0~40cm层)贮水量达611.2t·hm-2,比杉木纯林、毛竹纯林和其他混交林都大;初渗值达60.86mm·min-1,稳渗值达24.32mm·min-1,分别是杉木纯林2.8倍和2.3倍,毛竹纯林的2.5倍和1.6倍。
-
关键词
杉木
毛竹
混交林
水源涵养林
-
Keywords
unninghamia lanceolata
Phyllostachys pubescens
mixed forest
moisture equivalent
forests for conservation of water supply
-
分类号
S718.56
[农业科学—林学]
S727.210.5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
-
题名苦竹利用现状和发展措施
被引量:2
- 2
-
-
作者
管大耀
汤陈祺
-
机构
福建省尤溪县林委
-
出处
《中国林副特产》
1996年第4期53-53,共1页
-
文摘
1 苦竹的生态特性 苦竹系地下茎复轴混生,有横走的竹鞭,竿高4~7米,胸径2~5厘米,节长25~40厘米,圆柱形,枝下各节无芽,幼时披有白粉,箨环下尤甚,主竿每节分枝3~5枚,具叶小枝1~3枚生于1枝,顶端有叶2~4片,正面深绿色,背面淡绿色,叶端尖,基部楔形,叶鞘无毛。有纵脉。在低山、丘陵或山麓及平地均生长良好,属浅根性,在疏松肥沃土壤中,鞭梢1年生长量可达3~4米,来年春又从侧芽抽出新鞭,在土中蔓延生长。在集约经营条件下,鞭梢和竹竿生长有强大优势,其竿基的芽眼则长期处于休眠状态而失去萌芽力,只靠侧芽繁殖更新,长出的竹竿,一般稀疏散生,密集成丛的少,若在贫瘠土壤条件下或经砍伐重伐,则苦竹的竿基芽大多萌发抽笋,长出成丛竹竿,又表现出丛生竹特征。2 苦竹利用现状和效能 福建省尤溪县坂面的下川和台溪乡象山村等都利用苦竹材创办笔管厂,长期进行苦竹资源的开发利用。按苦竹大小分等级进行加工,把大的苦竹加工成伞柄,有的用来做蚊帐竿和农作物支架;中小型苦竹用作笔管。有时供乡镇造纸厂造纸。象山笔管厂积极引进技术人才经营优质笔管,促进了苦竹的集约经营,发挥了苦竹对林业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作用。2.1 为村民群众开阔了一条致富门路20年来,全村2000多人,都尝到了经营苦竹的甜头。
-
关键词
苦竹
开发利用
现状
发展
-
分类号
S795.908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
-
题名南酸枣的开发利用现状和对策
被引量:2
- 3
-
-
作者
管大耀
汤陈琪
-
机构
福建省尤溪县林委
-
出处
《中国林副特产》
1997年第1期50-51,共2页
-
-
关键词
南酸枣
开发利用
对策
-
分类号
S665.909.9
[农业科学—果树学]
-
-
题名苦竹利用现状和发展经营措施
被引量:3
- 4
-
-
作者
汤承旗
汤志平
管大耀
-
机构
福建省尤溪县林委
-
出处
《竹子研究汇刊》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6-48,共3页
-
文摘
本文具体叙述苦竹生态特性、用途、利用现状和效能,重点指出栽培容易、经营简便、生长快、投产早、收益高,一次种植永续利用,对其发展经营方向以及采取必要的措施。
-
关键词
苦竹
生物学特性
经营措施
开发利用
现状
-
Keywords
Pleithestus amarus
Biological features
Utilization
Management measures
-
分类号
S795.906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
-
题名以草代木反季节周年栽培香菇技术
被引量:3
- 5
-
-
作者
汤陈祺
管大耀
罗朝荣
肖方道
-
机构
福建尤溪县林委
-
出处
《中国林副特产》
1996年第4期46-46,共1页
-
文摘
1 反季节周年栽培香菇基本情况 近几年福建尤溪食用菌生产不仅形成以大规模草菌为主的生产格局,而且大力进行反季节栽培香菇成功,节约了大量木材。1993~1994两年推广周年(四季)栽培香菇1250万袋,占香菇3013万袋的41.4×10^(-2),与木屑栽培香菇比,降低了成本,为菇农脱贫致富,为开发食用菌闯出新路。2 反季节周年栽培香菇基本原理 除以草(芦苇、象草、巴茅、五节芒、芒箕)代木作原料外,充分利用尤溪得天独厚自然气候优势,科学安排草种搭配比例,菌种菌株的选择与季节和温型(即内外界最适温湿度)安排好接种期等是关键,致使四季都能出菇。如生产季节的安排,一般掌握高温型菌种先接种,低温型菌种后接种,具体时间又依海拔高低和品种不同而异。该技术于1993年在海拔800多米的汤川乡抓点试验。①4~7月,采用中温型或中偏高型,控制在10~20℃范围内,用LC081、LC26、Cr22菌株。②8~9月,采用中偏低温型或中温型,控制在5~20℃范围内,用LC206、LC081、Cr02、Cr022菌株。③10~12月,采用中偏高型或高温型,控制在12~22℃范围内,用LC220、LC26、Cr04、Cr63菌株。④12月~翌年3月,采用低温偏高型或低温型,控制在6~15℃范围内,用LC141、LC26、Cr20菌株。从草粉与杂木屑培育香菇对比试验中得知,以每1000袋(筒)
-
关键词
香姑
栽培
周年栽培
以草代木
-
分类号
S646.120.4
[农业科学—蔬菜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