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关键指标监测的双闭环管理在急诊预检分诊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1
作者 郑若菲 陈晓欢 +4 位作者 简钢仁 林羽 王圣芳 叶诚栋 徐雯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3-56,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关键指标监测的急诊预检分诊双闭环管理的效果。方法2019年1~6月对急诊患者实施常规预检分诊管理;2019年7~12月实施急诊预检分诊活动与监管双闭环管理,包括动态评估、规范处理、实时监控、持续改进,并利用信息化平台实现关... 目的探讨基于关键指标监测的急诊预检分诊双闭环管理的效果。方法2019年1~6月对急诊患者实施常规预检分诊管理;2019年7~12月实施急诊预检分诊活动与监管双闭环管理,包括动态评估、规范处理、实时监控、持续改进,并利用信息化平台实现关键指标监测。结果2个时间段分别收集4550例、4670例患者资料。实施双闭环管理后,初次分诊准确率、目标响应时间达标率及急诊分诊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管理,候诊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管理(P<0.05,P<0.01);双闭环管理后分诊信息采集完整、二次分诊落实、二次分诊准确度3项关键指标落实率逐步提升。结论双闭环管理联合关键指标监测,可有效提高急诊预检分诊质量与效率,提升患者满意度,保障急诊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预检分诊 初次分诊 二次分诊 关键指标 闭环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级预警模式在急危重患者院前与院内急救衔接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2
作者 郑若菲 金爽 +2 位作者 林羽 简钢仁 叶诚栋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9-82,共4页
目的探讨分级预警模式在急危重患者院前与院内急救衔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方便抽样法抽取某依托型急救中心2017年1-6月出诊的院前患者2728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模式进行急危重患者院前与院内急救交接;2017年7-12月的2802例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分级预警模式在急危重患者院前与院内急救衔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方便抽样法抽取某依托型急救中心2017年1-6月出诊的院前患者2728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模式进行急危重患者院前与院内急救交接;2017年7-12月的2802例为观察组,实施分级预警模式衔接急危重患者院前与院内急救。比较两组患者院内急救反应时间、病情分级一致率及意外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院内急救反应时间及意外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病情分级一致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级预警模式可量化院前急救患者病情分级,启动相应级别的院内急救调配预案,引入信息化技术衔接急救过程,从而缩短院前急危重患者院内急救反应时间,保障院前与院内急救交接期间的医疗安全,实现院前与院内无缝隙急救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预警模式 急危重患者 院前急救 院内急救 急救衔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对危重患者病情分级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43
3
作者 郑若菲 林羽 简钢仁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24期5-7,共3页
目的探讨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在危重患者病情分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0例急诊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预检分诊模式分诊;观察组采用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分诊。评价比较两组危重患者过检率、危重患... 目的探讨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在危重患者病情分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0例急诊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预检分诊模式分诊;观察组采用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分诊。评价比较两组危重患者过检率、危重患者漏检率、危重患者分诊时间及危重患者分诊时间与期望分诊时间差。结果观察组危重患者过检率、漏检率、分诊时间及分诊时间与期望分诊时间差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提高了危重患者病情分级的准确率和效率,符合危重患者的分诊时间期望,提高急诊分诊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 危重患者 病情分级 过度分诊 分诊不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