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在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早期干预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简清勇 廖龙跃 胡云 《天津药学》 2024年第3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在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SMPP)早期干预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6月—2023年3月收治的94例SMPP患儿,依据其法定监护人是否接受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治疗进行分组,同意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治疗的患儿纳入治...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在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SMPP)早期干预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6月—2023年3月收治的94例SMPP患儿,依据其法定监护人是否接受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治疗进行分组,同意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治疗的患儿纳入治疗组(n=45),不同意则纳入对照组(n=49)。两组患儿均给予阿奇霉素、雾化、祛痰等治疗,治疗组患儿在此基础上接受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治疗,出院后随访2个月。比较两组患儿入院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1周、出院后2个月炎症因子变化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1周时肺部阴影吸收面积,观察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儿入院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8(IL-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血清CRP、TNF-α、IL-6和IL-8较治疗前均下降,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2个月,两组患儿CRP、TNF-α、IL-6和IL-8水平均降低,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时,两组患儿肺部阴影吸收面积比较,治疗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SMPP早期干预中应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可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缩短病程,并能够加速炎症反应缓解,促进肺部阴影的吸收,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支原体肺炎 支气管肺泡灌洗术 C反应蛋白 肺部阴影吸收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2
作者 简清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10期254-255,共2页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联合鼻塞式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给35例患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行气管插管,经气管插管相对快速地(1min)内将固尔苏给入,每次100~200mg/kg,复苏囊加压2min,...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联合鼻塞式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给35例患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行气管插管,经气管插管相对快速地(1min)内将固尔苏给入,每次100~200mg/kg,复苏囊加压2min,然后拔出插管,再连接NCPAP呼吸支持。结果:33例患儿在固尔苏给药后5~10min呼吸窘迫明显缓解。结论: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而言,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NCPAP能迅速有效地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患儿的抢救成活率,减少气漏,减少机械通气使用和慢性肺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表面活性物质 NCPAP 呼吸窘迫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5例小儿严重ARDS临床体会
3
作者 简清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9期143-144,共2页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小儿严重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5例常频机械通气氧合改善不好的ARDS患儿改为高频振荡通气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2~6h后氧合较前改善,24h明显改善,4例抢救成功,1例死亡。结论:对常频机械通气治疗氧合改...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小儿严重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5例常频机械通气氧合改善不好的ARDS患儿改为高频振荡通气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2~6h后氧合较前改善,24h明显改善,4例抢救成功,1例死亡。结论:对常频机械通气治疗氧合改善不好的ARDS患儿使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可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振荡通气 ARDS 临床体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