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西方自然法思潮与罪刑法定原则理论渊源的演变
被引量:1
- 1
-
-
作者
简永发
-
机构
武汉大学法学院
-
出处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32-136,共5页
-
文摘
西方自然法学派先后衍生出人性论、自然权利论、三权分立论、社会契约论、人权论和法治论等理论或学说。这些理论或学说都是自然法思潮变迁的产物。它们从不同角度提出和主张的罪刑法定主义思想,大致经历了自然权利观的罪刑法定、分权制衡观的罪刑法定和法治观的罪刑法定三个阶段。每经历一个新阶段,对罪刑法定的认识便提升一个新的境界,罪刑法定立法与司法过程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随之凸显出来。梳理这个历史过程,旨在引起我们对现实的反思,不断补充、丰富和完善我国罪刑法定理论。
-
关键词
自然法理论
罪刑法定
自然权利观
分权制衡观
法治观
-
分类号
D914
[政治法律—刑法学]
-
-
题名论违法性认识的判断标准
被引量:1
- 2
-
-
作者
简永发
-
机构
广西大学法学院
-
出处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88-192,共5页
-
文摘
把违法性认识解释为是违反法律规范或法律秩序的意识较为合适。德日学者所主张的关于违法性认识的判断标准中,良心紧张的标准完全依赖于行为人内在的主观因素,这非但在当前没有可行的检验手段,在理论上也是存在有不妥的地方,故受到了批判。而回避可能性的标准,没有注意到行为人的主观状态,所以也有进一步具体化的必要。我国刑法违法性认识的判断应以普通人的认知为标准,并与行为人的具体情况相结合。
-
关键词
违法性认识
良心紧张
回避可能
-
分类号
D924.1
[政治法律—刑法学]
-
-
题名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
- 3
-
-
作者
简永发
-
机构
武汉大学法学院
-
出处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97-101,共5页
-
文摘
在犯罪故意的心理事实中,认识因素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犯罪人的决意就是建立在对客观事实的认识判断的基础之上,通过认识犯罪人产生犯罪意志并外化为行为。我国刑法理论上对此问题的争论主要集中在事实性认识和违法性认识的不同看法上,在事实性认识和违法性认识的内容上也存在很大的争议。另外,认识因素中的法益性认识同样也是犯罪认识因素的重要方面。
-
关键词
犯罪故意
认识因素
心理事实
刑法
事实性认识
违法性认识
中国
-
分类号
D924.1
[政治法律—刑法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