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审小麦新品种宛1204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1
作者 张彬 袁璋 +8 位作者 王震 石利朝 刘瑞 李金秀 申坚定 李梦春 简俊涛 邹春雅 李金榜 《农业科技通讯》 2025年第2期153-155,158,共4页
宛1204是南阳市科学院以偃展4110为母本、徐麦856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中抗赤霉病、条锈病和白粉病,综合农艺性状优良。2022年通过国家审定,2023年获得了植物新品种保护权。通过分析该品种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特征... 宛1204是南阳市科学院以偃展4110为母本、徐麦856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中抗赤霉病、条锈病和白粉病,综合农艺性状优良。2022年通过国家审定,2023年获得了植物新品种保护权。通过分析该品种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宛1204 选育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新品种宛麦206及新型核不育系在育种实践中的利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杨辉 简俊涛 +5 位作者 王清华 张彬 李玉鹏 胡卫丽 谢彦周 王成社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1-4,共4页
针对河南南部独特的气候特性,满足以南阳邓州、唐河、新野地区为代表河南南部长江中下游麦区对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的需求,南阳市科学院以矮秆、大粒且综合抗性好的自育核不系改良材料宛120261为母本,以高产广适抗赤霉病的天民198为父本... 针对河南南部独特的气候特性,满足以南阳邓州、唐河、新野地区为代表河南南部长江中下游麦区对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的需求,南阳市科学院以矮秆、大粒且综合抗性好的自育核不系改良材料宛120261为母本,以高产广适抗赤霉病的天民198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出高产多抗早熟小麦新品种宛麦206,于2023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豫审麦20230021)。宛麦206中感条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高感叶锈病和赤霉病;籽粒角质大粒,商品性好。着重介绍宛麦206主要特征特性、产量、品质、栽培技术及新型核不育系在育种中的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宛麦206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不育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穗发芽·抗倒伏及早穗型小麦种质的筛选 被引量:3
3
作者 简俊涛 张震 +2 位作者 魏红升 余行简 孙道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20期8-10,33,共4页
[目的]筛选适宜河南省南阳地区种植的优异小麦种质资源。[方法]在隶属黄淮麦区的陕西杨凌种植296份小麦品种,对这些品种同时进行抗穗发芽性、抗倒性及早穗型鉴定。[结果]在对抗穗发芽方法进行优化的同时,对穗发芽抗性进行分级,找到适宜... [目的]筛选适宜河南省南阳地区种植的优异小麦种质资源。[方法]在隶属黄淮麦区的陕西杨凌种植296份小麦品种,对这些品种同时进行抗穗发芽性、抗倒性及早穗型鉴定。[结果]在对抗穗发芽方法进行优化的同时,对穗发芽抗性进行分级,找到适宜进行穗发芽抗性鉴定的最佳阶段为6月20日之前,筛选出113份抗穗发芽材料,其中31份对穗发芽表现为高抗,82份为中抗。采用穗发芽标记Vp1B3对113份抗穗发芽材料进行检测,发现3.5%的材料含845 bp带型,69.0%的材料含569 bp带型,27.5%的材料含652 bp带型,进一步表明569 bp的带型为抗性条带;充分利用杨凌地区2014年4月中上旬自然大风进行抗倒性鉴定,筛选了203份抗倒伏材料;以周麦18为对照筛选出136份早穗型冬性材料,以偃展4110为对照筛选出35份早穗型春性材料;最终筛选出抗穗发芽、抗倒伏、早穗型的种质20份。[结论]该研究可为南阳地区抗穗发芽、抗倒伏及早穗型材料的引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抗穗发芽 Vp1B3 抗倒伏 早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主要农艺性状受气候波动的模拟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简俊涛 李玉鹏 +3 位作者 张震 魏红升 杨玲 孙道杰 《农业科技通讯》 2017年第8期184-188,共5页
通过对国内小麦主要农艺性状受气候波动的模拟分析,明确农艺性状选择策略,以135个品种为材料,采用分期播种法(两播期相差40 d),以播期间农艺性状之间的差异模拟受气候波动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倒二叶长、穗下茎、穗下节、倒二节有变长... 通过对国内小麦主要农艺性状受气候波动的模拟分析,明确农艺性状选择策略,以135个品种为材料,采用分期播种法(两播期相差40 d),以播期间农艺性状之间的差异模拟受气候波动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倒二叶长、穗下茎、穗下节、倒二节有变长的趋势;单株成穗数减少,株高、千粒重降低,穗长、倒三叶长、倒三节变短,旗叶宽、倒二叶宽、倒三叶宽变窄,抽穗期推迟。在农艺性状稳定性方面,穗粒数与单株成穗数、穗长、小穗数、旗叶长、倒二叶长、倒三叶长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与抽穗期显著负相关;穗长与单株成穗数、小穗数、穗粒数、倒三叶长呈极显著正相关;旗叶长与倒二叶长、穗下节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与倒三节呈极显著负相关;旗叶宽与倒二叶宽、倒三叶宽呈极显著正相关;穗下茎与穗下节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与倒三节呈极显著负相关;株高与倒三节呈极显著正相关。农艺性状在稳定性上聚为七类(D^2=15.11),抽穗期与千粒重各为一类,需单独选择,其他农艺性状根据需要部分可协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农艺性状 气候波动 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种期和密度对小麦品种宛麦18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闫书波 李玉鹏 +3 位作者 周冉 简俊涛 王成社 董全熊 《农业科技通讯》 2017年第3期46-50,共5页
为确立豫南及鄂北麦区优质小麦高产高效栽培的群体调控策略,以小麦品种宛麦18为材料,于2014-2015年在河南省邓州市进行了播种期(10月10日、20日和30日)和密度(每公顷基本苗120万、210万、270万和330万)二因素裂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播种期... 为确立豫南及鄂北麦区优质小麦高产高效栽培的群体调控策略,以小麦品种宛麦18为材料,于2014-2015年在河南省邓州市进行了播种期(10月10日、20日和30日)和密度(每公顷基本苗120万、210万、270万和330万)二因素裂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播种期和密度条件下小麦的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其构成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播种期和密度对各生育时期总茎数都有显著影响。播种期和密度对籽粒产量也均有显著的影响,3个播期中,10月20日播种处理产量显著高于10月10日和10月30日播种处理;密度间差异达显著水平,以中密度(210万~270万/hm^2)处理产量最高,低密度和高密度处理(120万、330万/hm^2)最低。根据各播种期与密度组合的产量分析,10月20日为最佳播种期,其适宜密度为基本苗210万/hm^2;10月20~30日为较适宜播种期范围,其相应的适宜密度为基本苗210万~270万/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播种期 密度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小麦研究现状及其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光利 刘骏 +1 位作者 简俊涛 段淑娟 《农业科技通讯》 2018年第2期28-29,共2页
文章论述了黑小麦的营养与保健价值、育种现状及开发现状。黑小麦的生产发展存在着消费者对黑小麦的了解不足、优质高产多抗黑小麦新品种缺乏、高产栽培配套技术滞后和市场开发及食品深加工不足等制约因素。
关键词 黑小麦 研究现状 制约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品质影响因素及改良途径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李金峰 刘骏 +3 位作者 张金霞 简俊涛 李林峰 李天富 《农业科技通讯》 2018年第6期214-216,共3页
笔者首先对小麦品质分级标准及专用小麦品质的要求进行了概述,其次对影响小麦品质的地理、气候及土壤因素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小麦品质改良的几种途径进行了探讨,最后对小麦品质改良的发展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小麦品质 影响因素 改良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谷氨酸叶面肥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段淑娟 刘骏 +2 位作者 张草 闫迎迎 简俊涛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1期6-7,共2页
为验证聚谷氨酸叶面肥在小麦上的施用效果,于2017—2018年度在济源市梨林镇闫家庄村开展了聚谷氨酸叶面肥在小麦上的施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返青拔节期及灌浆期施用聚谷氨酸叶面肥,能够有效改善小麦的植物学性状,能增加千粒重、... 为验证聚谷氨酸叶面肥在小麦上的施用效果,于2017—2018年度在济源市梨林镇闫家庄村开展了聚谷氨酸叶面肥在小麦上的施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返青拔节期及灌浆期施用聚谷氨酸叶面肥,能够有效改善小麦的植物学性状,能增加千粒重、提高成穗率和穗粒数,增产增收效果明显,施用量以900 mL/hm^2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聚谷氨酸叶面肥 产量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粮食的营养价值及其营养成分探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周晓超 刘骏 +4 位作者 李林峰 王士苗 王金艳 张金霞 简俊涛 《农业科技通讯》 2018年第7期17-19,共3页
首先介绍了彩色粮食的概念,其次从彩色小麦、彩色玉米及五彩水稻等方面对彩色粮食的营养价值进行了论述,并对彩色粮食的脂肪、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纤维素等营养成分进行了探究,最后就彩色粮食未来的发展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黑小麦 营养特点 加工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小麦种质资源利用及营养加工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凌霄 刘骏 +4 位作者 曲蓓 张金霞 简俊涛 王金艳 李庆利 《农业科技通讯》 2023年第7期130-132,共3页
首先对黑小麦粒色遗传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然后从种质资源的亲本来源、利用方式、创新情况、征集和保藏等方面介绍了黑小麦种质资源利用情况,以及黑小麦营养品质改良技术,并对黑小麦常见的食品加工方式进行了探讨,最后对黑小麦种质资源... 首先对黑小麦粒色遗传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然后从种质资源的亲本来源、利用方式、创新情况、征集和保藏等方面介绍了黑小麦种质资源利用情况,以及黑小麦营养品质改良技术,并对黑小麦常见的食品加工方式进行了探讨,最后对黑小麦种质资源利用及营养加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小麦 种质资源 营养品质 食品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小麦的营养价值及其加工技术探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士苗 张金霞 +3 位作者 刘骏 简俊涛 李林峰 王金艳 《农业科技通讯》 2018年第5期203-204,共2页
本文作者首先介绍了黑色第四代食品的概念,其次从富含膳食纤维、蛋白质及必需氨基酸含量高以及微量元素丰富等方面对黑小麦的营养价值进行了论述,并对黑小麦的超微粉碎技术、挤压膨化技术以及酶与发酵等加工技术进行了探究,最后对黑小... 本文作者首先介绍了黑色第四代食品的概念,其次从富含膳食纤维、蛋白质及必需氨基酸含量高以及微量元素丰富等方面对黑小麦的营养价值进行了论述,并对黑小麦的超微粉碎技术、挤压膨化技术以及酶与发酵等加工技术进行了探究,最后对黑小麦产品未来的发展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小麦 营养特点 加工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少灌水次数对小麦氮素积累转运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金峰 刘骏 +3 位作者 杜立丰 张金霞 简俊涛 刘广成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第4期51-56,共6页
北方冬小麦区水资源匮乏,研究减少灌水次数对不同小麦品种氮素积累转运和产量的影响,为节水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模式不断完善提供理论依据。2019-2020年在豫北小麦高产区以5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漯麦26、商麦167、泉麦29、郑品麦25、新麦3... 北方冬小麦区水资源匮乏,研究减少灌水次数对不同小麦品种氮素积累转运和产量的影响,为节水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模式不断完善提供理论依据。2019-2020年在豫北小麦高产区以5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漯麦26、商麦167、泉麦29、郑品麦25、新麦35),设置3个灌水处理(越冬水、越冬水+拔节水、越冬水+拔节水+灌浆水),测定氮素积累量、氮素转运量、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结果表明,减少灌水次数,使小麦营养器官中氮素积累量和氮素转运量显著降低,不同品种小麦的土壤供水量均显著增高、总耗水量均显著减少、水分利用效率先增高后降低,不同品种小麦的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产量均不断降低。在不同灌水次数处理下,小麦品种商麦167的产量均为最高。因此,只有充分了解不同小麦品种的节水特性,才能在稳定小麦产量的基础上,不断减少灌溉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水次数 小麦 氮素积累转运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晓霞 刘骏 +5 位作者 曲蓓 简俊涛 张月玲 张金霞 李金峰 杜立丰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第12期292-294,共3页
笔者首先对黑小麦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概述,然后针对黑小麦在选择良种、播前准备、播种、冬前管理、春季管理及中后期管理等阶段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论述,最后对黑小麦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黑小麦 优质 高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