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孟荀人性异见的辨析与调和——基于刘殿爵观点的展开
1
作者 简佳星 《江淮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63,共9页
刘殿爵为孟荀人性论比较提供了新视角,但也存在局限:他以“性”与“第二天性”区分孟荀道德观,这启发我们思考社会文化变迁对成德的影响;他认为行善在孟子处能带来愉悦而在荀子处不能、孟子以心论性而荀子将心排除出性,这误解了荀子;他... 刘殿爵为孟荀人性论比较提供了新视角,但也存在局限:他以“性”与“第二天性”区分孟荀道德观,这启发我们思考社会文化变迁对成德的影响;他认为行善在孟子处能带来愉悦而在荀子处不能、孟子以心论性而荀子将心排除出性,这误解了荀子;他以“性能力发育”和“语言学习”来区分孟荀功夫论、以“发现唤醒”和“发明创制”道德来区分孟荀思想中的圣人角色,但失之偏颇;他批判了以往调和孟荀人性论的三种方案并提出“道德主体”说,但批判理由并不充分。其实,孟荀人性异见背后的共识才是调和二者的关键,即二人均持普遍的静态人性观,且对心及其道德能力与感官物质欲望有相似的分类与取舍。探讨孟荀人性异见在当代有助于反思道德与欲望、利人与利己的关系,从内在与外在共同推进社会道德化,激发对人性二分框架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殿爵 孟子 荀子 人性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