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叉尾鲇生物学特性及人工繁育技术概述
1
作者 杨洋 葛德祥 +9 位作者 赵承远 赵培双 温静雅 简云忠 普中勇 程睿 段必辉 夏一丹 王玥 张志明 《水产科技情报》 2024年第2期120-124,共5页
叉尾鲇(Wallago attu)是澜沧江土著鱼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保护价值。文章从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繁殖习性和营养成分等4个方面概括了叉尾鲇的生物学特性,并从亲本培育、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成鱼养殖和病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叉尾鲇... 叉尾鲇(Wallago attu)是澜沧江土著鱼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保护价值。文章从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繁殖习性和营养成分等4个方面概括了叉尾鲇的生物学特性,并从亲本培育、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成鱼养殖和病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叉尾鲇的人工繁育和养殖技术,以期为叉尾鲇的种质资源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叉尾鲇 生物学特性 人工繁育 病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澜沧江中国结鱼人工驯养和繁殖技术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崇 李德旺 +5 位作者 陈锋 龚昱田 陈金生 简云忠 夏一丹 王玥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0-104,共5页
开展中国结鱼的人工驯养和人工繁育,为中国结鱼的物种保护和资源恢复提供基础技术资料。用于研究的中国结鱼后备亲鱼于2019年6-7月分批次来源于澜沧江景洪江段,体质健壮无伤,共50尾,1-5龄,水泥池培育。经过1年驯养(水温19.6-29.0℃),中... 开展中国结鱼的人工驯养和人工繁育,为中国结鱼的物种保护和资源恢复提供基础技术资料。用于研究的中国结鱼后备亲鱼于2019年6-7月分批次来源于澜沧江景洪江段,体质健壮无伤,共50尾,1-5龄,水泥池培育。经过1年驯养(水温19.6-29.0℃),中国结鱼成活率90%,体增重80%-100%。选择体重大于3.0 kg的雌亲鱼和体重大于2.0 kg雄亲鱼用于繁殖,2020年10月24日采用2次注射法人工催产20尾亲鱼,针距11-12 h,效应时间11-20 h,共产卵3万粒,平均受精率2%。受精卵倒入纱网孵化框放入水泥池中流水孵化,密度为1.0×10^(5)粒/m^(3),自然水温(24.3-25.3℃),共产卵3万粒,只出苗500多尾,经84-90 h孵化,获得初孵仔鱼。仔鱼用5%甲醛固定后电子显微成像系统拍照观察,初孵仔鱼全长1.10 cm;8日龄50%以上的鱼苗已经开口摄食;11日龄仔鱼卵黄吸尽;32日龄进入稚鱼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结鱼 人工繁殖 胚后发育 澜沧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糯扎渡水电站叠梁门试运行期实测水温与数值模拟水温对比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坤 曹晓红 +1 位作者 温静雅 简云忠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56-162,186,共8页
为尽量发挥分层取水措施的生态效益和电站的经济效益,将糯扎渡水电站叠梁门试运行期实测水温与数值模拟水温进行对比,发现:(1)2015年、2016年4—8月坝前库区实测的表层水温与数值模拟的表层水温有-16%~29%的偏差;(2)糯扎渡电站坝前库区... 为尽量发挥分层取水措施的生态效益和电站的经济效益,将糯扎渡水电站叠梁门试运行期实测水温与数值模拟水温进行对比,发现:(1)2015年、2016年4—8月坝前库区实测的表层水温与数值模拟的表层水温有-16%~29%的偏差;(2)糯扎渡电站坝前库区实测水温分层状况和数值模拟结果一致,属全年分层型,但试运行期间水温分两层的时段约为4个月,水温分层厚度与数值模拟的分层厚度存在差异,而且4—8月中、上层的实测水温高于数值模拟水温;(3)数值模拟预测过高地预判了电站汛期水库蓄水位,从而过高地估计了4—8月的下泄水温影响,过低地预测了分层取水措施的升温效果;(4)设计推荐的叠梁门运行调度方案总体可行,但可能偏保守。根据上述对比分析结果,建议充分利用实测水温数据,对叠梁门设计进行效果评估,进一步优化分层取水措施设计并完善叠梁门运行调度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扎渡水电站 叠梁门 数值模拟水温 实测水温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