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629例毒蛇咬伤者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
11
1
作者
吴令波
邓立普
+1 位作者
符秋红
胡小平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30期85-86,共2页
关键词
毒蛇咬伤患者
流行病学分析
肾功能损害
发病特点
并发症
控制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91例毒蛇咬伤的急救护理
2
作者
吴令波
符秋红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09年第9期69-70,共2页
总结391例毒蛇咬伤的救治和护理经验,包括一般护理,重危型病人的护理,病情观察,重视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认为护理中重视局部处理的同时,更应重视病人的全身情况,实施整体护理。
关键词
毒蛇咬伤
急救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限制性补液治疗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
3
3
作者
符秋红
冯文龙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17期198-200,共3页
目的 分析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实施限制性补液疗法的效果。方法 于2014年1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中挑选56例作为对象,按照不同补液治疗方案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实施足量液体的快速补充,研究组则实施限制性补液处理,治...
目的 分析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实施限制性补液疗法的效果。方法 于2014年1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中挑选56例作为对象,按照不同补液治疗方案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实施足量液体的快速补充,研究组则实施限制性补液处理,治疗结束后统计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比对不同疗法组并发症、病死等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等指标和对照组统计有区别(P〈0.05);研究组患者预后并发症3例,占比10.7%;病死2例,占比7.1%;对照组患者预后并发症11例,占比39.3%;病死8例,占比28.6%,两组统计有区别(P〈0.05)。结论 临床针对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实施限制性补液疗法作用显著,可改善凝血功能,预防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性补液
急性创伤性休克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血乳酸、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分布宽度早期动态监测在危重病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
1
4
作者
符秋红
《中国医学工程》
2017年第2期8-10,共3页
目的分析和探讨应用血乳酸(LAC)、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指标对危重病患者进行早期动态监测的临床应用情况和效果。方法随机抽选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该院重症监护室进行治疗的360例危重病患者,将其根据预后结果...
目的分析和探讨应用血乳酸(LAC)、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指标对危重病患者进行早期动态监测的临床应用情况和效果。方法随机抽选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该院重症监护室进行治疗的360例危重病患者,将其根据预后结果进行分组,即:非死亡组患者200例,死亡组患者160例。分别对治疗期间的LAC、CRP以及RDW指标情况进行对比、统计和分析。结果非死亡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LAC和CRP均显著低于死亡组患者,各时间点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RDW指标变化不大,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危重病患者进行LAC、CRP早期动态监测,能够对患者的预后情况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但RDW的效用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病
血乳酸
血清C-反应蛋白
红细胞分布宽度
早期动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G蛋白α亚基q类蛋白p.R183Q杂合突变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与氧化应激的影响
5
作者
黄正义
吴军
+4 位作者
胡俊
符秋红
邱红燕
郑晓丹
赵增霞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210-1214,共5页
目的探讨脑面血管瘤病致病基因G蛋白α亚基q类蛋白(GNAQ)p.R183Q杂合突变对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增殖、氧化应激及内皮间充质转化(EndMT)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HBMEC分为对照组、野生型组、突变型组及联合型组(n=3),分别转染空白载...
目的探讨脑面血管瘤病致病基因G蛋白α亚基q类蛋白(GNAQ)p.R183Q杂合突变对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增殖、氧化应激及内皮间充质转化(EndMT)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HBMEC分为对照组、野生型组、突变型组及联合型组(n=3),分别转染空白载体、GNAQ过表达载体、GNAQ p.R183Q突变过表达载体及GNAQ过表达载体+GNAQ p.R183Q突变过表达载体。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查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平滑肌肌动蛋白α2(ACTA2)、波形蛋白(VIM)、E钙黏蛋白(CDH1)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检测GNAQ、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 MAPK)、磷酸化NF-κB(p-NF-κB)p65及磷酸化核因子抑制蛋白(p-IκBa)蛋白表达。结果野生型组、突变型组及联合型组GNAQ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5.27±0.43,5.60±0.51,5.15±0.39 vs 1.00±0.08,P<0.05)。与对照组比较,野生型组细胞增殖能力、SOD、GSH-Px、CDH1 mRNA明显升高,而活性氧、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及丙二醛水平明显降低,ACTA2 mRNA、VIM mRNA、p-p38 MAPK、p-NF-κB p65、p-IκBa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与野生型组比较,突变型组和联合型组细胞增殖能力、SOD、GSH-Px、CDH1 mRNA表达明显降低,活性氧、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丙二醛水平明显升高,ACTA2 mRNA、VIM mRNA、p-p38 MAPK、p-NF-κB p65及p-IκBa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结论GNAQ p.R183Q杂合突变发挥显性负效应抑制HBMEC细胞增殖、促进氧化应激与EndMT,机制可能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与NF-κB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细胞增殖
氧化性应激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629例毒蛇咬伤者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
11
1
作者
吴令波
邓立普
符秋红
胡小平
机构
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
出处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30期85-86,共2页
关键词
毒蛇咬伤患者
流行病学分析
肾功能损害
发病特点
并发症
控制措
分类号
R646 [医药卫生—外科学]
R511.1 [医药卫生—内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391例毒蛇咬伤的急救护理
2
作者
吴令波
符秋红
机构
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急诊科
出处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09年第9期69-70,共2页
文摘
总结391例毒蛇咬伤的救治和护理经验,包括一般护理,重危型病人的护理,病情观察,重视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认为护理中重视局部处理的同时,更应重视病人的全身情况,实施整体护理。
关键词
毒蛇咬伤
急救
护理
分类号
R473.6 [医药卫生—护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限制性补液治疗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
3
3
作者
符秋红
冯文龙
机构
深圳市龙华新区中心医院急诊科
深圳市龙华新区中心医院脊柱关节骨科
出处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17期198-200,共3页
文摘
目的 分析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实施限制性补液疗法的效果。方法 于2014年1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中挑选56例作为对象,按照不同补液治疗方案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实施足量液体的快速补充,研究组则实施限制性补液处理,治疗结束后统计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比对不同疗法组并发症、病死等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等指标和对照组统计有区别(P〈0.05);研究组患者预后并发症3例,占比10.7%;病死2例,占比7.1%;对照组患者预后并发症11例,占比39.3%;病死8例,占比28.6%,两组统计有区别(P〈0.05)。结论 临床针对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实施限制性补液疗法作用显著,可改善凝血功能,预防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值得借鉴。
关键词
限制性补液
急性创伤性休克
临床效果
Keywords
Limited fluid resuscitation
Acute traumatic shock
Clinical effect
分类号
R605.971 [医药卫生—急诊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血乳酸、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分布宽度早期动态监测在危重病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
1
4
作者
符秋红
机构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区中心医院急诊科
出处
《中国医学工程》
2017年第2期8-10,共3页
文摘
目的分析和探讨应用血乳酸(LAC)、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指标对危重病患者进行早期动态监测的临床应用情况和效果。方法随机抽选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该院重症监护室进行治疗的360例危重病患者,将其根据预后结果进行分组,即:非死亡组患者200例,死亡组患者160例。分别对治疗期间的LAC、CRP以及RDW指标情况进行对比、统计和分析。结果非死亡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LAC和CRP均显著低于死亡组患者,各时间点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RDW指标变化不大,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危重病患者进行LAC、CRP早期动态监测,能够对患者的预后情况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但RDW的效用不大。
关键词
危重病
血乳酸
血清C-反应蛋白
红细胞分布宽度
早期动态监测
Keywords
critical illness
lactic acid
C-reactive protein
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early dynamic monitoring
分类号
R459.7 [医药卫生—急诊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G蛋白α亚基q类蛋白p.R183Q杂合突变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与氧化应激的影响
5
作者
黄正义
吴军
胡俊
符秋红
邱红燕
郑晓丹
赵增霞
机构
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急诊科
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神经内科
出处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210-1214,共5页
基金
深圳市龙华区医疗卫生机构科研项目(2021002)。
文摘
目的探讨脑面血管瘤病致病基因G蛋白α亚基q类蛋白(GNAQ)p.R183Q杂合突变对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增殖、氧化应激及内皮间充质转化(EndMT)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HBMEC分为对照组、野生型组、突变型组及联合型组(n=3),分别转染空白载体、GNAQ过表达载体、GNAQ p.R183Q突变过表达载体及GNAQ过表达载体+GNAQ p.R183Q突变过表达载体。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查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平滑肌肌动蛋白α2(ACTA2)、波形蛋白(VIM)、E钙黏蛋白(CDH1)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检测GNAQ、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 MAPK)、磷酸化NF-κB(p-NF-κB)p65及磷酸化核因子抑制蛋白(p-IκBa)蛋白表达。结果野生型组、突变型组及联合型组GNAQ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5.27±0.43,5.60±0.51,5.15±0.39 vs 1.00±0.08,P<0.05)。与对照组比较,野生型组细胞增殖能力、SOD、GSH-Px、CDH1 mRNA明显升高,而活性氧、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及丙二醛水平明显降低,ACTA2 mRNA、VIM mRNA、p-p38 MAPK、p-NF-κB p65、p-IκBa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与野生型组比较,突变型组和联合型组细胞增殖能力、SOD、GSH-Px、CDH1 mRNA表达明显降低,活性氧、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丙二醛水平明显升高,ACTA2 mRNA、VIM mRNA、p-p38 MAPK、p-NF-κB p65及p-IκBa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结论GNAQ p.R183Q杂合突变发挥显性负效应抑制HBMEC细胞增殖、促进氧化应激与EndMT,机制可能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与NF-κB通路激活有关。
关键词
内皮细胞
细胞增殖
氧化性应激
丙二醛
Keywords
endothelial cells
cell proliferation
oxidative stress
malondialdehyde
分类号
R758.3 [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R74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629例毒蛇咬伤者流行病学分析
吴令波
邓立普
符秋红
胡小平
《中国实用医药》
2009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391例毒蛇咬伤的急救护理
吴令波
符秋红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0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限制性补液治疗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意义
符秋红
冯文龙
《中国医药科学》
2016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血乳酸、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分布宽度早期动态监测在危重病的应用研究
符秋红
《中国医学工程》
201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G蛋白α亚基q类蛋白p.R183Q杂合突变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与氧化应激的影响
黄正义
吴军
胡俊
符秋红
邱红燕
郑晓丹
赵增霞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